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7|回复: 0

服务转型:中国石油装备业的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0 09: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王云建

要做服务型制造业,还是既做装备制造又做工程服务?换言之,是专注于走装备制造这条路,还是走装备制造、工程服务等业务多元化这条路呢?

有迹象表明,在中国石油装备制造行业,不同于国际企业,今天,一些企业正在尝试走后一条路。这条路能否走得通,并且能否持续走下去值得思考。

国际公司专注于服务型制造服务创造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今天已经毋庸置疑。

国际公司专注于服务型制造

服务创造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今天已经毋庸置疑。

在很多场合,我们都会提到一家美国公司,即美国国民油井华高公司(Nationl Oilwell Varco,简称NOV)。专注于提供高质量的油田产品及服务,发展到今天,这家企业巨头每年业绩惊人,2013年营业收入达到200.41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务创造价值远超其产品销售。


国民油井华高成立于1862年美国德州,建立至今公司致力于为能源业提供先进,高质,经济且兼顾环保的解决方案。全球范围内,已拥有550处制造及服务中心,并以出色业绩居世界油井机械及其供应管理的领先地位。国民油井华高的业务集中在设计、制造和销售海陆钻井的重要机械部件及整体方案。经营范围从制造完整的陆上钻机和井架,业内最大型的吊装设备,各类井下钻机马达到特制钻采工具,并且在世界各主要钻采地附近的服务网络还是客户的供应链。


在过去的151年里,NOV一直专注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钻采设备、集成系统、井下工具及供应链解决方案。为成为全球各类产品及服务的最出色供应商,它不断地开发和获取(并购)新的技术和服务。到今天为止,旗下拥有上百种知名品牌。

中国石油装备专家、全国石油钻采标委会主任张冠军剖析NOV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现代制造企业应具备三大能力:除了过硬的产品、可靠的设备配套和组装调试服务能力,还要为用户提供有力的工程技术服务支撑。

从全球来看,欧美国家也经历了从零部件制造到装备制造,再到制造、技术服务一体化这一发展过程。中国概莫能外。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是产业发展趋势,更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发展至今,中国企业刚刚进入第三阶段,表现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力量薄弱,主动提供服务的很少,具有相关专业服务能力、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更少。”

追溯原因,一是中国绝大部分企业还很年轻,短期内服务能力难以快速提升;二是企业们普遍缺乏专注精神,偏好“短、平、快”发展,长远战略意识不强。专家建议,中国企业应学习国际公司先进经验,专注于服务型制造,为用户提供各种技术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从一个备件到一个系统、再到整个供应链,挖掘服务中的增值机会。

追求服务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经过最近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石油装备制造大国,但还木是强国,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高端核心产品少、服务附加值少,市场收益上“二八效应”明显。

2010年,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后,行业在“寒冬”中反思。市场高潮时,企业忙于接单干活,盲目上产扩能,低谷时才意识到持续稳定发展之重要性。未来该怎么发展?行业专家呼吁,必须加速行业转型,转变业务发展模式。

张冠军指出,“传统装备制造业务发展模式是单一的产品制造和销售,转变业务模式就是要向产品服务延伸,向服务型模式转。”

他说:“之所以提出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是相比于产品本身,与之相关的产品在生命周期内,各环节的产品服务是短板,也是增值机会,应该得到加强。

金融危机后,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包括国有企业在内,企业管理层每年会集中一段时间走访用户,促进提升市场服务能力;用户尝试把设备维护外包给供应商的同时,一些企业致力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高技术装备总包能力;而有的企业已经能提供在线监测和诊断服务,等等。

近年,辽宁天意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每卖出一套顶驱产品,就专配一人服务一年;大庆景宏钻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顶驱产品,6个小时即可快速完成安装服务,比国外知名企业缩短了一半时间;而烟台杰瑞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13年,率先向市场推出了全套压裂装备及解决方案。这些服务能力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由制造到工程服务,另一条路?

由制造到技术服务一体化不断加强,而从国际趋势来看,装备制造和工程技术正在互相渗透,或者技术联合。

据张冠军此前介绍:“目前设备供应商已将业务渗透到工程技术服务,如NOV可以根据某个区块的地质状况,提供一体化的技术及装备服务,并提供井队的设备和物资的供应、运输,这种业务在逐年增加。而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业务也渗透到了装备制造领域,如斯伦贝谢的测试设备目前是世界一流。”

不过,他指出“今后,装备制造和工程技术应有所侧重。钻采装备制造可能要围绕地质,提供一体化的技术装备服务。”

我们看到,制造业巨头NOV发展到今天,众多品脾群星辉映,它所提供的技术服务中,始终不离老本行。尽管它有能力进入油田工程服务,却从未组建过一支工程队伍。不过,我们在中国却看到另外一种发展模式。

早在2001年,胜利高原石油装备公司就组建了钻井队,专门从事侧钻井及各种井下打捞,最早进入油田工程服务领域。据称目前具有钻井工程、连续油杆作业、连续油管作业服务能力。

近年,杰瑞集团也进入该领域,其官网称,具有提供钻井、完井、井下作业等工程服务能力。2013年9月15日,旗下的杰瑞能服为壳牌“秋林十井”提供了连续油管作业服务。

走的最快的目前还属宏华集团。相关财报显示,截止20136月底,宏华油服旗下的钻井队已扩大至20个,其中国内18个,国外2个。泥浆队伍有30个,另有定向井队伍10个,合计人数达到了1110人。2013年,宏华集团计划油气工程服务业务全年要实现5亿元目标。

无论是通过招兵买马还是直接收购,迅速组建作业队伍,由制造逐渐进入油气工程服务新领域,这样的企业逐渐增多,在国内似乎要成为一个趋势。有市场就出击,民企集团已经不甘于靠单一制造业务而发展。对此,国外专家怎么看呢?

“No!”201312月,在北京的一次专家座谈会上,刚刚卸任的NOV中国及中亚区高级副总裁卡洛斯?肯达先生摇摇头说。他指出,假如你既卖设备,又提供作业服务,“就直接侵犯了客户利益”,后果是“以后没人会买你的设备。”

在其它制造行业,包括OEM企业,很少有企业越位,比如富士康与苹果公司。在国外,不与客户竞争是不成文的商业规则。今天,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大胆尝试,显得有些特别。

“石油公司就应抓好勘探、资源储量和产量,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应提供好的作业及技术服务,装备制造公司应搞好产品研发、制造及其服务。”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室副主任马家骥认为,企业不是什么都要千, “行业公司之间应专注各自领域,发挥各自技术优势,业务上互相合作与促进。”

“既有制造,又有油田工程业务,假如还能争取到资源,上下游通吃,不觉得这种业务结构下的制造集团像今天的三大石油公司吗?”一位行业人士反问到。

业务多元化后,“裉可能会分散企业精力”,管理层很难平衡业务轻重,受自身专业影响,发展上必然会出现偏颇。马家骥对此表示担忧。

一边是国际公司的经验模式,一边是中国企业的大胆尝试,如何抉择?关键要看哪条路更好走,并且能一直走下去。目在一些特殊市场??某个区块上没有你的客户,你的作业队伍还可以挤进去,分得一杯羹。但挑战商业规则有风险,你准备好了吗?(原载《石油与装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1-23 16:16 , Processed in 0.0200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