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净进口国角色转变意义深远 近年来,外煤进入广东市场抢食的现象正越来越突出。2006年,广东向海外采购的煤炭量高达2500万吨以上,其中通过广州港进入国内的煤炭达800万吨,主要来自越南、印尼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海外煤进入中国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正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2003年前,我国还是全球排名第二位的煤炭出口国,但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拉动火力发电的上升,国内对煤炭的需求十分强劲,我国煤炭出口国的地位也因此发生了急剧变化。近几年来,在我国煤炭出口持续下降的同时,2006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却增长了近47%,达到3,800万吨。2007年1月份,煤炭进口首次超过出口,其趋势变化显而易见。
煤作为电力、冶金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历来是重要的战略能源物资,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更是长期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调查显示,截至2002年年底,我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煤炭开采煤炭完全可以保证国内市场需求。2005年煤炭产量更是超过21亿吨,创历史新高,但电力、钢铁、化肥等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对煤的需求快速增长,煤炭产量创新高仍解决不了国内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 今年以来,由于我国对煤炭进出口政策进行了调整,降低了出口退税率,再加上运力不足、交通运输紧张,煤炭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瓶颈。在这样的情况下,煤炭进口在无政策限制后,国外煤炭与国内煤炭市场的竞争将回归到煤炭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上。作为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目前已占到我国能源需求的70%。今年我国向煤炭净进口国角色转变后,对国际煤炭市场,特别是亚太市场主导影响会进一步强化。 2001年以来,国家关停了约占我国煤炭总产量40%的各类小煤窑,国内煤炭价格随之直线上扬,在华东地区,4800大卡烟煤的价格一下子由2001年初的200元/吨猛涨至现在的320元/吨。而同期国际市场煤价则十分平稳,如澳大利亚产4800大卡烟煤在其产地价格为20美元/吨,每吨煤炭的口岸价格大约在人民币270-310元之间。 两相比较,国内的煤炭并无价格优势,与国内煤炭相比,进口煤炭在煤质、运输、价格方面有较强竞争力,由此国内的一些煤炭用户开始转向国际市场,采购价格较为便宜的进口煤炭。广东、福建等电厂将加大从澳大利亚、越南等地的进口煤炭数量。 我国煤炭出口国角色的转移,有利于增进了国内国际煤炭市场的相互支持、相互依赖,推进国际煤炭市场的一体化步伐。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广东等沿海省份煤炭进口的增加,无疑既缓解了国内煤炭供应不足的矛盾,又满足了国际煤炭市场对国内煤炭市场的销售需要,无疑有利于打破煤炭市场的国门界限,推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全球统一煤炭大市场的形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北方煤炭主产区腾出了产品剩余空间,关闭更多不符合要求小煤矿,尽量减少矿难事故的发生。 随着我国对煤炭资源保护利用的逐步深入,引入国际煤炭资源满足越来越大的煤炭需求,将成为现实需要。国家对煤炭进出口税率政策的调整,充分体现出国家减少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意图,也体现出国家对煤炭资源实施保护政策。另一方面,不再限制进口将有利于引入国际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煤炭进口政策放开后,综合人民币升值、环保压力等多种因素考虑,今后我国煤炭将呈现进口增长较快而出口逐渐下降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