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了,除了上班,孙菁代表早就习惯了戴口罩的生活。
曾几何时,恼人的雾霾一直笼罩在中国上空,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连孙菁所生活的“江北水城”??聊城,都难逃雾霾天气的侵袭。
从去年全国两会结束至今,这位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访工厂、进企业,走门串户,一直在忙忙碌碌地调研。她发现,在工业、民生耗能背后躲藏着一个充满矛盾的等式:“8亿吨直接燃烧的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与18亿吨电煤(发电用煤)的排放相当,但前者烟尘排放量接近等量电煤的3倍。”
孙菁所走访的企业,既有机械加工、纺织、金属冶炼等高耗能企业,也有供暖公司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单位,联系到上述等式,她惊叹:“自备小火电、工业燃煤锅炉等设备直接影响大气环境;如果城市内工业生产和居民冬季取暖全部用直燃煤,那是多么大的排放量?!”
正在为抗霾努力的人还有很多。在装表接电岗位上干了10年、亲手安装过6000多只电能表、紧过超过36万个的螺丝的年轻人邹兵也在苦苦寻找治霾之道。
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让这位35岁的临沂供电装表接电班副班长,有了更多接触第一手资料的机会,“山东的燃煤总量是全国的1/10,空气污染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山东是工业大省,产业结构偏重,重化工企业比较多,消耗大量能源。此外,山东省人口众多,除了供暖燃煤造成空气污染,去年山东机动车保有量全国第一,能源的排放也加重了雾霾现象。”
雾霾锁城的现实,不仅仅是山东需要面对的,更是全国大部分地区需要面临的难题。
一年的调研和咨询,孙菁提出了“一号议案”:“对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通过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降耗。”
邹兵与孙菁并不相识,但各自的“一号议案”都事关雾霾。
孙菁眼中的“新工艺”,便是邹兵提出的建议,“在能源生产、输送、消费各环节全面实施电能替代,将其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
据统计,2012年,我国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产量的比重超过90%。邹兵建议,在能源生产环节,用我国资源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不但导致煤电运输紧张反复出现,而且造成污染对环境承载能力弱的东中部地区的威胁。邹兵认为,将“煤自远方来”改为“电自远方来”,以输电替代输煤,可减轻东部地区的雾霾;而在能源消费终端,实施以电代煤,将工业锅炉、工业煤窑炉、居民取暖厨炊等用煤改为用电,大幅减少直燃煤。以电代油,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气化轨道交通、农业电力灌溉等,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在社会舆论、环境要求日益增高的形势下,“电能替代”需要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和市场三者协同发展。孙菁呼吁,“以电代煤”,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