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89|回复: 30

[乳业专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0 09: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成本压力拷问中国乳业


  涨价风潮空前高涨、合资分手成为讨论热点、资本运作大热、高端之争火爆……中国乳业度过了并不平静的一年。即将跨入2008年,中国乳业依旧暗流涌动。原奶、包材、饲料成本上涨导致利润空间的进一步压缩仍是困扰行业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成本上涨的压力将持续影响乳业发展。

  乳品成本和价格还将双双上涨

  2007年,无论是原奶成本、汽油成本还是运输成本均在大幅上涨。9月份以后,行业成本上涨的情况达到疯狂状态。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广东的原奶收购价格再度攀升,已经达到3800~4000元/吨。上海地区目前原奶收购价飙升至3400元/吨,此前其价格并无超过3000元/吨。

  同时,国际性的“奶荒”同样在对中国奶业成本“施压”。受全球奶源供应大幅减少的影响,国内对乳清粉、全脂奶、脱脂奶等原材料进口依赖度较高的乳品企业的正常生产也受到了影响。

  王丁棉表示,目前仍看不到国际能源价格、饲料等成本的下降,预计明年饲养业及乳品加工企业所面临的来自成本的压力最为严峻。

  继11月三元、伊利部分产品的价格上调以后。进入12月,光明、蒙牛等企业也开始上调乳制品价格,总体涨幅为10%~20%。燕塘、香满楼、风行等本土企业也纷纷在酝酿涨价。

  在王丁棉看来,很多企业仅是调整了产品线部分产品价格,仍是在苦苦支撑。年底至春节前是广东的产奶高峰期,但又是牛奶销售的淡季,企业调价的幅度不敢太明显,这段日子,对于企业来说并不好过。

  “在4月份销售旺季到来之前,估计更多的企业会选择那时候分步完成价格调整。”王丁棉说。

  高端市场狼烟四起巨头纷纷“屯兵”

  随着中国乳业竞争的加剧,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推出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无疑成为乳品企业新一轮发力的焦点。而今明两年行业遭遇成本压力剧增,利润率或将再度下滑的背景下,具有更大利润空间的高端奶成为乳品企业利润增长的新的突破口和发力点。

  伊利集团最新推出了“金典”有机奶,蒙牛推出高端奶“特仑苏”,光明也已经在上海等城市推出高端新鲜奶“优倍”,大企业不断发力高端奶市场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更是引发了国内有机乳品市场的萌动。而各区域性强势品牌也在高端市场发力,寻求突围途径。

  王丁棉表示,乳制品加工企业已然被逼到了墙角,通过内部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流通周期等手段早已上阵,但仍不足以抵消成本上涨的压力。除了完全用价格杠杆来调节,只能尽量减少次品、废品、积压品来减少耗损,并适当增大大众化、适销产品的比例,压缩利润空间低的产品线。另外,可适当开拓高端产品,提高利润率。今年,包括“双蛋白”牛奶等新高端牛奶概念不断涌现,可以预见,明年高端产品的对垒将成为奶业市场中的又一个话题。

  资本整合提速引爆上市潮

  经过近10年的超常规发展,中国乳业正逐步进入成熟期。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来没有停止过。经历了价格战、奶源争夺战等洗礼后的中国乳业市场,步入了资本较量的阶段,融资上市、整合更多的资源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据了解,目前与乳业相关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0家,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ST三元,美国上市的圣元,新希望、维维股份、华资实业等。

  2008年,中国乳业资本的整合又将开始新一轮的萌动。在获得摩根斯坦利、高盛和英联的风险投资7300万美元后,其上市进程正式启动。今年9月,湖南太子奶集团宣布, 集团正在进行全面的资产和业务重组,计划未来3年内,集团将有3家上市公司,分别在香港、美国和国内A股上市。

  而三鹿集团今年10月份高调宣布,与全球最大的乳品原料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合资企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于明年登陆A股市场。并计划3年内将以30亿元以上的总投资,在山东、湖北、湖南等地进行乳品项目建设和相关企业并购。

  对此,王丁棉表示,大企业之间更加注重资本的吸纳与投入,由资本决定市场这种趋势,在2008年会持续升温。未来几年,国内乳业市场将呈现资本决定市场格局,企业上市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8-1-23 13:00:05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6 10: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乳品企业的“中国策”:2007年回顾与2008年展望

2007年,中国乳企在攻与守中前行

2007年,中国乳业经历了价格上涨之风,经历了产品的更新换代,经历了奥运前的彷徨,经历了由一线品牌引领的公关活动之风。岁末年初,我们仿佛看到了2008年的市场风云,市场的竞争将继续空前的激烈,行业的整合也将进一步进行。

回首2007年,铭观认为,中国乳业已经从单纯的价格战向理性的价值战推进了。年初,争论了多年的禁鲜令终于有了结论,11月国家质检总局又规定了“鲜”奶的定义,虽然几家欢乐几家愁,但终究还是行政的力量起到了作用;年中开始的价格上涨成为了众多奶企不得不面对的事情,眼看着成本上涨,生产就开始亏损,没有谁能够一直撑下去;年末开始的产品更新换代成了众多企业的必修课,如果不通过产品线的重新输理与规划,市场还能够等你吗?低温产品作为赢利能力较高的类别,已经成为大大小小乳品企业争夺的焦点。对于区域性乳品企业,2007年保持了3%??10%的增长,但依然有很多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挣扎成为生存的常态。一线品牌在攻城掠地的同时,也在收编区域性的企业,如果不能收编,就干脆自己建厂,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市场上的各类企业:一线品牌在忙规模,据铭观咨询数据分析中心统计,2007年前四大品牌伊利、蒙牛、光明、三鹿已经占到液态奶总销售量的72%,进入寡头垄断的中国乳品已经不远了,虽然区域性乳企依然有生存的空间和增长的空间,但无论是重庆的天友、南京的卫岗还是山东的得益,在区域市场的扩张上已经出现乏力,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是一线全国性品牌对市场的蚕食,但区域性品牌的优势在一线品牌攻城掠地的过程中日渐显现出来,他们多年经营,精心布置的市场网络,积累的消费者数据库,成为他们在市场上竞争的有力“武器”,虽然经营上有压力,但市场依然有潜力可挖。

区域性的乳企中还活跃着另外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他们可能凭借一支产品,年销售就可以达到数亿元,这些企业没有大的负担,在产品上敢于创新和跟随,通过跟随分得市场的一杯羹,通过产品的创新,迅速在区域内崛起,如云南的云牛乳业,2006年到2007年,凭借一支叫做牛奶果盘的跟随创新产品,年销售也达到了近2个亿,这几乎也是奇迹,成都的菊乐2007年通过产品创新,黑牛奶横空出世,高档的包装,较低的价格,虽然在成都刚刚上市,但产品的后劲不可小视。

区域品牌是走出去还是守住自己的家门口,这要看企业的决心和企业的市场资源,我们认为要想守住市场必须建立市场进入的障碍,比如广西的皇氏、南京的卫岗等企业,都有超过30万直投用户,在当地的低温产品市场,建立了产品优势,一线品牌面对这样的企业现实,也无能为力。但我们也要清楚没有守住的市场,如果一直守的话,总有一天会守不住的,走差异化的道路,将是区域乳企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008年,中国的乳业将走向何方?铭观咨询认为,从企业的发展看,是中国一线品牌企业的扩张年,是区域性乳品企业的守市场年,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年。从企业的产品上看,产品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从企业的价格上看,价格小幅度上涨还有可能继续;从企业的渠道上看,渠道从粗放型向渠道从精细化发展,由精细化向精益化发展;从促销上看,会有很多的企业会借助奥运题材,另外更多的企业会从消费者接受度上考虑,推出更多的适合于消费者的实惠的活动。

2008年,中国乳企的五大方向

在每一个市场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很多的市场无奈。2008年,对于众多中小乳品企业来说,是采取市场的守势还是攻势都将在企业的未来的面孔中流露,对于国内一线企业来说,如蒙牛、伊利等,将会采取什么样的市场策略与行为,我们在猜测和判断中拭目以待。

一、抢夺奶源

奶源已经成为企业2008年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在过去的一年中,随着一线企业的扩张,随着他们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策略,在很多奶源地已经展开了一轮争夺战,区域性传统乳企(区域性传统乳企是指以低温巴氏奶生产为主,核心市场基本局限于自己的省份;同时还有区域性新型乳企,这类企业以生产常温奶为主,甚至于是以生产常温的乳饮料或者乳酸菌饮料的企业,他们的产品由于保质期比较长,所以采取的策略是向更多的区域扩张)已经逐渐的在市场丧失的同时,奶源也被不断的被控制,没有两分钱不动心的消费者,对于奶农来说,这同样适用。

奶制品企业的生存基础是奶源,没有奶源,就象正在行军打仗的军队断了粮草。特别是对于区域性的乳品企业来说,自己好好培养的奶源却可能被正在扩张的大品牌给购买掉。这也正象一家年销售4亿的区域乳企老总所言,原来我们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培育奶源,但现在由于奶源紧缺,造成我们培养的孩子,最后给别人下奶,但我们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利益成为这个市场永远不变的道理,如果区域乳企不能在价格上占有优势,除非有自己的奶牛养殖场,从社会上收购的牛奶将会越来越少。

奶源的争夺实际是市场控制权的争夺的预演,没有了奶源,没有了原料,或者说更高成本的收购原奶,那么将加重企业的经营负担。2008年奶源的争夺还将继续,区域性传统乳企必须面对一线品牌带来的竞争压力。

二、价格梳理

2007年,国内快消品的关键词是涨价,作为日常消费品的乳制品,成本压力带来的涨价已经开始。从开始的小心翼翼,反复论证(甚至在2007年的年中还有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了“南京宣言”,阻止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到最后不得不赶趟似的涨价。从铭观咨询乳品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看,全国区域性乳企几乎全线涨价,平均涨幅在16%左右,国内的一线品牌也采取涨价的方式来弥补经营利润的黑洞,平均涨幅在9%左右。在经历了涨价后小幅度的销量下滑后,大部分企业的销售已经回归到往年的平均水平。

2008年,对于大部分乳品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价格涨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价格调整进行产品线的梳理,向高毛利水平的产品上倾斜,否则涨价之后带来的市场不适应症状将继续存在,如果销量不能回升到更高的水平,不能够给经销商带去信心,那么在一线大品牌的市场进攻下,企业生存的基础将会更快的消失,这对区域性乳品企业来说将是个大问题。

铭观咨询乳品研究中心认为2008年乳品企业的价格将会出现越要向高,越要向低的趋势发展,即大型企业开发的新品利润比率会越来越高,中小企业的利润比率会越来越低。虽然成本增加,但各类企业的生存之道却是截然不同的,大企业依然会推出利润率较高的产品。自从蒙牛特仑苏面市,各上规模的企业都纷纷开始了所谓形象产品之旅,推出高端产品,价格是上去了,可产品的卖点不清晰,谁去买呢?但这种形象产品,这种高价位的产品依然是2008年各个企业推出的重点产品之一。

对于一些处于三线品牌之外的区域性乳品企业,实际上更多应该称之为乳饮料企业,会不断通过产品创新向三级市场渗透,通过较低的价格,宽松的渠道策略,这类企业依然会在2008年创造自己的增长奇迹。只有处于中间阶层的企业可能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上面有一线企业在市场上的正面竞争,下有三线企业的侧面竞争,企业的未来向那里走?特别是这些企业有很多产品处于敏感价格带(即以低温产品和巴氏奶为主的产品),这些是大众消费者的日常消费中的一部分。而一些高端产品,基本构不成消费者的日常消费链,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并不高。无论企业如何变换产品,价格是终究绕不过去的弯。

2008年,各类乳品企业的产品价格将处于不稳定状态,但要想发展,必须建立稳定的价格体系,保持合适的利润,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价格才不会成为羁绊。

三、产品创新

蒙牛近年来一直引领着国内乳品企业的产品创新,无论是高端产品特仑苏、早餐奶还是真果粒,都带动了企业间的争相模仿。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没有蒙牛的产品创新,再好的市场活动也不可能让蒙牛这么快速的发展。2007年,我们看到了成都菊乐的黑牛奶,我们看到了云南云牛的牛奶果盘(PET瓶),我们也看到大理来思尔的我的果园(通过添加果酱,自己调配味道),这些区域型乳品企业通过产品的创新,获得了市场丰厚的汇报。2008年,企业在产品创新上的投入会更大,不能想象的是企业没有产品的创新而在市场上还有一席之地,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创新型的产品,还是乐于接受与尝试的。那么未来产品创新的方向在那里呢?

铭观咨询乳品研究中心认为,2008年企业将会在以下三个方向进行产品创新,一是双蛋白产品,即在牛奶中通过添加相关的植物蛋白,营养更全面,二是功能性乳制品,针对某一类人群,如针对糖尿病的人的产品;三是乳酸菌饮料类,如养乐多这样的产品,不声不响,一年也有上亿的规模,并且利润比较高,再如太子奶这样的企业,专注于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年销售已超过10个亿的规模。

2008年,对于一线品牌来说,新品推出的速度依然会很快,目前快就是利润,这个道理大企业更懂得。而对于更多的区域性乳品企业来说是生存年,通过产品的创新来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不过,新鲜的产品卖点依然是区域乳企的核心诉求,唯有如此,企业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四、渠道下沉

随着一线企业的市场整合,区域性传统企业的生存空间在进一步缩小,对于渠道的控制力也在逐渐的缩小,特别是现代渠道的崛起,大企业凭借品牌影响力占据着有利的位置,区域性企业只能逐渐的退而求其次。我们认为,2008年渠道的大环境将是城市市场的渠道精益化和农村市场精细化。

渠道在不断的下沉,城市市场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市场环境,消费者消费逐渐理性而有节制,对于渠道的运做不仅仅是精细化了,更重要的是精益化,向渠道要利润;对于农村市场来说,乳制品的消费环境正在逐渐的形成,这与农村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和营养教育有关系,人民在解决温饱之后的消费就要向营养型的消费转化,而目前正处于这样的转型期,目前全国农村人口的年均饮奶量还不足1公斤,可见未来的市场规模之大。

区域性乳企只有通过和全国性乳企的侧面竞争才可能具有优势,下到农村去,进行渠道差异化;当然对于城市型乳品企业来说,如南京卫岗这样历史悠久的企业,渠道下沉不是到农村去,而是下沉到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更便利的服务消费者。

铭观乳品研究中心认为,城市型乳业,特别是巴氏奶生产企业,加强送奶到户业务的开发;非城市型区域乳品企业,可以向广大的农村市场扩展,力争在渠道上有所突破。

五、促销借势

以往各类乳品企业的促销活动都大同小异,但2008年作为奥运年,必定有更多的企业想搭奥运的车,通过擦边球的策略来进行企业的年度推广。但奥运的车并不好搭,铭观咨询发现更多的企业并没有以往体育营销FromEMKT.com.cn的基础,非常突兀的进行将不会带来良好的促销效果。但大型的公关促销活动依然是一线品牌全年运做的基础,对于区域性的乳品企业,能不能通过借势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不得而知。

从乳品企业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2008年更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品牌的影响力是市场的落地,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借助公共类的大型活动和企业创造条件自行开展活动,将成为企业在市场上有所作为的催化剂。

2008年,中国乳品企业的整合将会继续进行,中小企业生存将会更加困难。以上的五个方向无论是全国性的品牌还是区域性的品牌都将在未来的一年中遇到,未雨绸缪,这才是企业的发展之道。(作者:侯军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0: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牛奶涨价箭在弦上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扶持政策尽快落实则不会出现像猪肉一样的暴涨--
经常在超市购物的家庭主妇们发现,近来成都乳制品价格上涨了。有的品种涨幅还不小,比如本地乳业巨头新希望乳业公司生产的华西牌243毫升塑料袋装巴氏鲜奶,每包从0.90元涨到1.10元,每包涨了2毛钱。不过近日又下调了一些,每包变成了1元钱。

放眼全球,牛奶价格却在持续暴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牛奶涨价的确已箭在弦上。

四川新希望乳业有限公司一位高管向记者证实,最近一段时间他们的确调整了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在5%~10%之间,他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刚开始有一些小波动,很快就正常了,现在生产和销售都没什么影响”。

此间业内人士分析,四川乳品价格上调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他们说,受饲料价格、人工价格及物价综合上涨影响,川内的乳品企业六成以上都在亏损,不涨价怎么办?有人甚至断言:四川乳品价格整体上调的序幕已经拉开。

但四川新希望乳业公司这位高管人士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他说,涨价是柄双刃剑,断不敢轻易使用。乳业竞争本来已经十分激烈,你涨价了别人却不涨,你就会失去市场份额。再说,政府还是有相当的调控能力,当前政府肯定会全力阻止、至少是延缓乳制品价格飙升。因此,“国内乳品企业要集体涨价”的说法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放眼全球,牛奶价格却在持续暴涨,据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全球谷物、饲料等商品价格上涨,造成奶牛饲养成本升高;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不少地方牛奶消费强劲增长,以及牛奶主产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连年干旱造成牛奶大幅减产等等。“连有抗奶粉都涨到两万七了,最近有人出价27000元一吨,问我们卖不卖,我们哪敢卖?怕以后这个价买不回来。”本地一家乳品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奶粉供不应求,利润也比过去好多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牛奶涨价的确已箭在弦上。

“现在大家都在拼命坚持,谁都不敢率先大幅涨价。”新希望乳业的高管人士对记者说:“这样熬下去的结果肯定是一批中小企业会垮掉。”

令乳品企业和奶农感到高兴的是,近日国务院召开了会议,决定为促进奶业健康发展采取八项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奶牛良种补贴力度;实施后备母牛补贴政策;将牧业机械和挤奶机械购置纳入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调整疫牛扑杀补贴政策范围,降低农户奶牛养殖疫病风险;建立奶牛政策保险制度,对参保奶农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支持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的信贷支持;完善奶业产业政策等。“我们对此非常期待!”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不少这样的声音。

新希望乳业公司的高管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多数乳品企业都在提高鲜奶收购价,奶农的信心有所恢复。最近他们在四川洪雅县的奶源基地传来消息:奶牛交易价格每头上涨了1000元左右。“我们判断,有民间资金正在投入乳业,这是很好的事情。如果国家的扶持政策能够尽快落实,牛奶价格像猪肉一样暴涨的情况就不会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0: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乳品加工企业呼吁提高食品加工门槛


伊利等企业认为,乳制品提价仍难缓解成本上涨压力

面对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乳品加工企业伊利呼吁,在当前奶源紧张的情况下,应对乳品加工进入的门槛有所提高。

11月15日,内蒙古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自从8月以来,原料奶的收购价格大幅上涨,个别地区已经达到了3元/公斤,“说实在话,现在公司真是负担很大”。

对于目前的奶价格,蒙牛方面也表示,自1999年以来,在物价指数逐年上升、收奶价格和周边成本以及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的乳制品市场价格却基本保持稳定,这种情况已经对奶业竞争造成了不良影响。

从上周起,伊利、三元等企业相继对旗下部分产品进行了提价。张剑秋昨日表示,乳品企业都承载着不小的成本上涨压力,承担不起对价格进行调整是必然的,“伊利仅对个别产品进行了调整”。

不过各家企业调整的都是相对主力和优势的产品,如伊利调整的多为销量较大的纯牛奶,而三元调整的是更有优势的巴氏鲜奶,光明则对本地销售更稳定的入户牛奶进行了价格调整。

此前据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透露,9月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奶源成本都在上涨,有的甚至上涨了30%到40%。但即便如此,部分地区仍出现杀牛、卖牛的情况。有数据显示,在成本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乳品企业平均净利润率由原来的约7%降至3%-5%。

张剑秋表示,在目前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冒出不少小的奶粉加工企业,他们临时开工生产,拼抢奶源,这样对于正规的厂家压力更大,因此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出台一些政策,提高这一食品加工行业的门槛,规范该行业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5: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乳品加工企业呼吁提高食品加工门槛


伊利等企业认为,乳制品提价仍难缓解成本上涨压力

面对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乳品加工企业伊利呼吁,在当前奶源紧张的情况下,应对乳品加工进入的门槛有所提高。

11月15日,内蒙古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自从8月以来,原料奶的收购价格大幅上涨,个别地区已经达到了3元/公斤,“说实在话,现在公司真是负担很大”。

对于目前的奶价格,蒙牛方面也表示,自1999年以来,在物价指数逐年上升、收奶价格和周边成本以及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的乳制品市场价格却基本保持稳定,这种情况已经对奶业竞争造成了不良影响。

从上周起,伊利、三元等企业相继对旗下部分产品进行了提价。张剑秋昨日表示,乳品企业都承载着不小的成本上涨压力,承担不起对价格进行调整是必然的,“伊利仅对个别产品进行了调整”。

不过各家企业调整的都是相对主力和优势的产品,如伊利调整的多为销量较大的纯牛奶,而三元调整的是更有优势的巴氏鲜奶,光明则对本地销售更稳定的入户牛奶进行了价格调整。

此前据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透露,9月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奶源成本都在上涨,有的甚至上涨了30%到40%。但即便如此,部分地区仍出现杀牛、卖牛的情况。有数据显示,在成本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乳品企业平均净利润率由原来的约7%降至3%-5%。

张剑秋表示,在目前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冒出不少小的奶粉加工企业,他们临时开工生产,拼抢奶源,这样对于正规的厂家压力更大,因此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出台一些政策,提高这一食品加工行业的门槛,规范该行业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09: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奶粉企业遭遇利空“寒流”

从去年底开始,全球牛奶、乳清蛋白等价格持续走高,拉动奶粉生产成本上涨。在全球奶粉价格上扬的大背景下,国产奶粉却一直“按捺情绪”,价格稳定。国内奶粉企业不但没有迎来春天,反而遭遇利空的“寒流”。如何在产品生产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保持销售价格坚挺,考验着企业实力。与此同时,如何保证奶粉质价兼优,不仅是企业行为,也考验政府监管、调控能力。
时值“金猪”年,国内迎来了新一轮的生育高峰期。按理说,这将给国内奶粉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奶粉业将迎来利润丰厚的“春天”。然而从去年底开始,全球牛奶、乳清蛋白等价格持续走高,拉动奶粉生产成本上涨,国内奶粉企业不但没有迎来春天,反而纷纷遭遇利空的“寒流”。

成本上涨进口奶粉水涨船高近期,有关进口奶粉价格上扬的消息再次出现在各大媒体中。其实进口奶粉涨价早在去年底今年初就开始了。“我们公司在今年初就调整了产品价格,奶粉涨价应该不是新鲜事了。”6月20日,美赞臣(广州)对外事务部陈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原料价格上扬及国际市场供求不平衡是导致进口奶粉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据业内人士分析,“世界牧场”澳大利亚去年遭遇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牛奶出口量锐减,奶粉中添加的乳清蛋白等原料价格纷纷上涨;此外,欧洲奶产量下降,亚太地区的奶制品市场需求逐年上升,导致国际市场供不应求。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合力推动进口奶粉价格水涨船高。

主动让利国产奶粉按价不动奇怪的是,在全球奶粉价格上扬的大背景下,国产奶粉却一直“按捺情绪”,价格稳定。对此,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怀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不解”。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零售企业确实已经受到奶制品成本上涨的冲击,某些国产奶粉已蠢蠢欲动,准备调价。但是考虑到国内大部分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目前国内几大奶制品巨头只能通过自身消化来转移成本上涨的压力。在国产奶粉整体价格难以上涨的情况下,国产奶粉企业只好寻求诸如降低包装材料成本、建设自己的奶源基地等方式缓解压力。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方庄附近的几家大型超市。在某超市奶粉货架附近,记者采访了一位正在购买某进口婴幼儿奶粉的消费者。她表示,奶粉不同于其他消费品,即使涨价,她还是会买,但会少买一些。那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各大国产品牌奶粉是否会涨价呢?

伊利集团公共事务部袁小姐表示,到目前为止,她并没有从高层接到奶粉将涨价的通知。“伊利作为国内奶粉市场上的大品牌,有着风向标的作用,我们在是否涨价的问题上会比较慎重。”

蒙牛和欧洲第一大乳品公司阿拉公司合资建立的蒙牛阿拉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李晓洁明确表示,作为有145年历史的欧洲第一乳业品牌,这种情况阿拉公司在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她说:“我们会慎重对待涨价事件,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把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

目前,基于国内几大奶制品巨头采取让利的方式解决本涨价不涨的问题,市场总体看似平静。但据李晓洁透露,“在未来的6~12个月内,全球奶制品仍会维持高价,届时国内一些奶粉价格也将随之上扬。”如何在产品生产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保持销售价格坚挺,考验着企业实力。

格局稳定国内市场暂时风平浪静

当被问到进口奶粉价格上涨是否会影响其市场份额,引发国内奶粉市场波动时,李晓洁斩钉截铁地表示不会。“由于国产奶粉在质量控制、产品研发以及整体的供应链上与进口奶粉仍有一定差距,进口奶粉即使价格上涨,短期内也不会引发国内市场重新洗牌。”

据悉,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在市场上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但在不同的领域又各自独领风骚。奶粉市场主要分为婴幼儿粉和成人粉两个领域,其中进口奶粉在婴幼儿粉市场独占鳌头,而国产奶粉也已占据了成人粉的大部分市场。“但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消费者一定要关注产品的质量,谨防国内某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在质量上做文章。”李晓洁说。

记者了解到,受国际奶粉价格持续走高影响,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国内进口奶粉总量趋稳,并呈下降趋势。王怀宝表示,目前我国每年进口奶粉10万~20万吨,而国产奶粉高达95万~105万吨。但由于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婴幼儿奶粉消费市场,市场需求决定了短时期内国内不会大幅削减进口奶粉量。如何保证奶粉质价兼优,不仅是企业行为,也考验政府监管、调控能力。

============

奶荒引发全球牛奶涨价


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不久将会发现,他们早餐桌上的牛奶变得越来越贵。欧洲、美国和印度各大奶制品公司纷纷宣布,将自8月1日起上调牛奶价格,美国一些地区甚至可能出现“牛奶贵于油”的情况。难怪英国《泰晤士报》1日惊呼,“廉价牛奶时代”逐渐远去。

对此,专家和媒体认为,全球牛奶价格上涨主要源于饲养成本增加、市场供应紧缺以及亚洲需求激增三方面原因。而据业内专家分析,要想通过增加产量使价格降下来,至少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据估计,过去7年来,全球牛奶的需求量上升14%。目前,全世界每天消耗19亿升牛奶。

涨价美部分地区“牛奶贵于油”

英国最大的奶制品公司“第一牛奶”7月30日宣布,将在8月调高牛奶价格。业内专家随即评论说,英国其他奶制品公司也将紧随其后上调价格,涨幅预计为每品托(0.57升)上涨3便士(约合0.06美元)左右。

在德国各大超市内,牛奶价格过去一周内上涨幅度超过10%。这让习惯了喝低价牛奶的德国人感觉颇为不适应。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4台(CBS4)说,美国部分地区牛奶价格甚至可能超过汽油。报道援引“西部奶制品协会”的数据说,美国西部1月每加仑(4.5升)牛奶价格平均为2.64美元,7月上涨至3.63美元,9月将可能达到5美元。

发展中国家也未能“幸免”。印度大多数供奶商已宣布,自8月1日起上调牛奶价格,具体为每升牛奶上涨1印度卢比(约合0.025美元)至22卢比(约合0.55美元)。《印度快报》说,这已是印度各大公司年内第二次上涨牛奶价格。

在牛奶零售价格走高的同时,奶牛场的原奶批发价格涨得更厉害。美国农业部日前表示,4月份牛场牛奶价格为每100磅15.80美元,2006年的价格只有12.90美元,而今年内,预计这一价格将大涨34个百分点,直逼17.30美元的历史新高(之前的最高纪录是2004年创下的16.13美元)。美国农业部还初步预测,明年的牛奶价格将达到每100磅17.50美元。

据捷克媒体报道,近期捷克市场牛奶价格一路走高,达过去8年来最高水平。今年年初,每升中脂牛奶的平均价格为14.52克朗(约合0.68美元),上周每升价格比年初高出1克朗。

原因成本增加是牛奶涨价内因

美国和印度媒体认为,全球谷物、饲料等商品价格上涨,造成奶牛饲养产业成本升高,是牛奶涨价主要原因之一。印度“古吉拉特牛奶市场合作联合会”总经理RS?索德赫说,饲养奶牛的成本近期上涨了50%。

饲养奶牛成本上涨使许多农民舍不得给奶牛喂食,造成奶牛减产,直接导致牛奶市场供应量减少。

《泰晤士报》报道说,英国农牧场每头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原本约为20升。但由于“吃不饱”,每头奶牛过去两个月内的日产奶量下降到17升到18升。另外,英国最近多阴雨天气,农民一般把奶牛关在圈里,也影响了奶牛产奶量。

此外,英国媒体还报道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英国奶制品行业正在经历每年亏损10亿英镑的尴尬境地。成千上万的奶农已放弃了他们曾经认为的不公平待遇,在经历了每升牛奶损失3便士的情况下,他们已开始放弃奶制品行业经营。

遭遇“天灾”的不仅是英国农民。德国媒体说,澳大利亚等农业大国牛奶产量下降,造成全球市场供应短缺。此外,欧盟和美国新的农业补贴政策,也使奶农开始缩小产能。在欧盟15个成员国中,大多数国家的牛奶产量都有所下降。供应量的减少,直接带来需求的相对紧张,涨价也就在情理之中。

德国媒体还认为,亚洲、俄罗斯和东欧地区牛奶需求量大幅增加,是全球牛奶价格上涨原因之一。德国媒体提供的数据显示,亚洲已成为世界最大奶粉市场。亚洲地区2005年奶粉销售额为6.8亿美元,预计今年可达11.5亿美元。

应对欧盟考虑取消牛奶份额制

德国市场及价格报导中心此前曾发布消息说,德国奶制品行业同销售企业签订的新合同将从8月起陆续生效,这次价格总体上涨幅度将达到50%。

根据德国农林业和食品中央市场与价格报告委员会日前公布的信息,德国的奶制品市场将经历“前所未有的”价格冲击。

德国是欧盟最大奶制品生产国(年产量2730吨),素以乳品价廉物美著称。然而这次价格总体上涨比例将达到50%:每一小包黄油的价格将从0.79欧元涨到1.19欧元,凝乳的价格将上涨40%,每升牛奶的价格将增加5到10欧分。

除此之外,德国乳业联合会负责人霍伊泽认为,欧洲传统上一直有大量奶制品储备,即所谓的“牛奶聚成海”、“黄油堆成山”。布鲁塞尔的欧盟执委会原先一直有所谓的“干预性应急库存”,也就是出现价格上扬趋势时,可以把这些库存抛到市场上进行干预。但是这些库存现在大大减少,也就是说,欧洲的奶制品储备没有了,因此当需求量增加时,价格自然也就相应上涨。

霍伊泽还表示,除了乳制品出产大国澳大利亚现在正经历大旱,奶制品产量减少了15%外,其他奶制品生产大国如印度、阿根廷为了保护本国市场,把奶制品留在国内,以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减少了奶制品的出口。

霍伊泽称,这些国家推行了一种“出口税”,不允许奶制品销往国外,这样世界奶制品市场的价格就迅猛上涨。

分析人士称,奶制品价格上涨,也会使得牛奶的收购价格上升,这对农民来说是好消息,而奶制品企业的盈利也将增加。但是从总体上看,价格上涨可能会抑制牛奶消费,进而影响到相关产业。

面对持续上涨的牛奶价格,欧洲政界已作出反应。目前欧盟内部正在讨论欧洲是否要取消牛奶份额制,也就是取消对牛奶产量的限制。

声音德国批评奶制品涨幅过大

牛奶价格一路飙升使一些欧洲国家有点担忧。德国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和农业部长霍斯特?泽霍费尔认为牛奶价格上涨趋势并不合理,是向消费者“转嫁成本”。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援引泽霍费尔的话说,奶制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这一点是好的,但如果涨幅过大则对消费者不利。

德国联邦议院一名发言人则用“价格爆炸”来形容这次奶制品价格涨幅过大。

而饲养奶牛的农民们则认为,牛奶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是对他们过去“苦日子”的补偿。德国农民联合会会长格尔德?松莱特纳说,养牛户“经历了一段艰苦时期,收入甚至难以养家糊口”,牛奶价格上涨是“早晚的事”。

早餐桌上牛奶越来越贵,消费者反应倒还平静。许多人认为,牛奶再贵也得买。

美国丹佛市一名市民说:“牛奶涨价当然不会让我高兴,但我不会因此就不买牛奶了。我觉得,孩子们还是需要它。”

英国一名署名“JC?约克”的网民在《泰晤士报》网站上留言说:“我乐于为牛奶多付钱,但须确保多付的钱回到农民手中,而不是落入零售商的口袋。”

相关

最新发现

牛奶更能恢复体力

运动员经过大量训练后该喝些什么恢复体力?最新一期《英国营养学杂志》刊登文章说,既不是水,也不是昂贵的特制运动饮料,而是一杯牛奶。

英国《每日邮报》1日报道,英国拉夫巴勒大学运动学院研究发现,牛奶比任何其他饮品都能更好地补充人体中随汗液流失的水分和盐分。

生理学家苏珊?希里夫说,在保持体内水分方面,牛奶的作用时间能达到水和“Powerade”的4倍。“Powerade”是由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一种运动饮料。

希里夫曾针对一组20多岁的青年男女展开实验,要求他们在一间温度高的房子中用健身脚踏车训练,然后分别饮用牛奶、水和“Powerade”。结果显示,实验对象饮用水和“Powerade”后,体内的水分平衡状态能维持约1小时,但饮用牛奶者可维持4小时。

希里夫说,牛奶中含有糖、脂肪和蛋白质组成的化合物,因此它从人体中流失的速度较慢。

希里夫说,牛奶为运动员们提供了一种比运动饮料更便宜的选择,而且它的脂肪含量低,有利于减少卡路里摄入,“牛奶能为他们补充一些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而且还很便宜”。

北爱尔兰乳制品委员会的卡罗尔?勒维斯博士说:“喝牛奶是补充身体水分的一种方式。牛奶含有多种身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关心自身健康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此帖子已被 大国寡民 在 2008-1-23 15:52:01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0: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奶价格"大跌大涨"调查:奶农年初倒奶 年底抢奶


2007年,我国牛奶业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年初还是一片“卖牛倒奶”声,年底就风云突变演变成“无序抢奶”。最近一段时间,超市销售的奶制品跟风涨价,给“一天一袋奶”的部分城市居民造成压力。

奶价像股价短期大起大落,谁是背后推手?超市鲜奶还会再涨吗?

市民:“一天一袋奶”还能维持多久?


进入第四季度以来,三元、伊利、蒙牛等知名品牌的奶制品相继涨价,引起一些城市居民关注。在呼和浩特市艺术厅北街的联华超市里,记者看到蒙牛产品??一箱硬包装“大枕”的纯牛奶从原来的28.80元提到了目前的37.20元,每箱涨了8元多钱;另一种软包的纯牛奶产品从原来的每袋1元钱提到了1.30元,涨幅为30%。据超市销售人员介绍,伊利的同类产品比蒙牛涨得还早,如“30天常温保质纯牛奶”每袋(半斤装)涨了1毛钱,“据说还得涨”。

在北京市场,记者近日走访了京客隆、天客隆、迪亚天天等超市,发现箱装奶、袋装奶大都不同程度地涨价。三元、蒙牛、伊利销售的纯牛奶涨幅大都在20%左右。

不仅鲜奶涨价,事实上奶粉的涨价幅度更大。据中国奶业协会有关人士介绍,近期进口奶粉和国产奶粉都在涨价,去年每吨1.6万元的国产全脂奶粉,今年已涨到每吨2.9万元。

牛奶较大幅度提价,给那些一家三口坚持“一天一袋奶”的城市工薪族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是不是要改成“两天一袋奶”?

一些超市的销售员告诉记者,这两个月,附近一些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人看到鲜奶涨价,购买量有所减少,“还有些顾客以前喝大袋的,现在改为喝小袋的了”。在北京今典花园附近的迪亚天天超市,一位妇女说:“现在物价在涨,牛奶涨价也不稀奇,但涨这么多没想到,更令人担心的是奶价会不会继续涨?”另一位顾客接话说:“政府提倡‘一天一袋奶’,牛奶成了孩子、老人每天的必需品,涨百分之二三十已不算个小事情。”


奶农:年初“倒奶”年底“抢奶”

“鲜奶收购价三分五分地提,而同期饲料价却三毛五毛地涨。”谈起上半年的情形,内蒙古奶农李建军直摇头。他说:“因鲜奶收购价太低,上半年最好的成牛只能卖五千元,小乳牛仅两三百元。我有个亲戚卖了只小鸟1000元,三头小牛还不值一只小鸟的价。要放在前些年,一头小乳牛就能卖四五千元!”

记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地区的三个屠宰场,今年上半年每天屠宰的奶牛有二三百头。在“全国奶牛第一县”土默特左旗,一度有60%多的新生小奶牛被卖到了屠宰场抽血清。

“上半年还在杀牛倒奶,年尾就抢奶源了。”呼和浩特近郊一位村支书忧虑地说,牛奶价格大起大落对农民增收和牛奶产业的稳定发展很不利。

一些乡村干部普遍反映,此轮奶价大波动主要是两大原因:首先是企业和奶站长期压低收购价,而同期奶牛饲养成本却大幅上扬。去年以来,主要饲料涨价幅度如玉米等超过60%,而同期原奶收购价只提高八九分钱。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奶农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其次,上半年的杀牛倒奶之风,也与前几年奶牛养殖被作为“政绩项目”盲目扩张有关。

据了解,随着近来奶源紧张,在呼和浩特地区,伊利和蒙牛两家企业最近把原奶收购价从每公斤1.84元提到1.90元。但记者发现,奶农们仍期盼着再提高收购价。

呼和浩特市郊农民云佩龙开了3家奶站,专为某大企业供奶。他说:“近一个月来,不少外地人推着挤奶器直接进村入户收奶,每公斤2.5元,还是现金。这些年大企业给农民的原奶收购价的确太低了!”

企业:“抢奶”打乱价格体系

城市居民愁的是牛奶涨价,农民抱怨收购价低,乳品企业愁的则是缺奶源。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说,由于近来奶源紧张,原有价格体系已被打乱。最近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等地的原奶价格每公斤涨到3元左右,内蒙古也达到2.5元。目前主要产区的原奶价格比上半年上涨50%以上。即便如此,原奶仍不能保证供给。现在很多地方都是一家一户拿着现金上门收奶,已经没有价格体系了。

张剑秋表示,虽然牛奶价格涨了,奶牛也涨了,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奶源基地建设滞后。

蒙牛公司有关人士还表示,除了奶源基地建设滞后外,另一个问题是国内一些小奶粉厂、小乳品厂开始泛滥。它们受奶粉价格今年大幅上涨的利益诱惑,纷纷进村入户争夺奶源,扰乱了价格体系。在呼和浩特市,一些小乳品厂派人推着小奶罐到奶农院子里收,出价高出伊利、蒙牛收购价0.8元。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忧虑地说,现在原料奶大涨,企业已受不了成本的压力,按照目前这个价格涨下去估算,伊利明年光收奶增加的成本就以数亿元计。他说,最近伊利的一些产品涨了一些,但涨的这块根本消化不了增加的成本,所以下一步还可能考虑涨价。

专家:防止乳品企业“合谋”大涨价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原奶价格上涨带有恢复性和合理性,但无序抢奶造成的原奶价格混乱是不正常的。内蒙古农业大学专家董润利说,当前要警惕一些乳品企业利用奶源短缺,“合谋”搞乳制品突击大涨价,损害消费者利益。

据董润利介绍,在奶产品利益链条上,产品销售、包装采购、企业加工等环节拿到的利益超过80%,而奶农提供原奶分得的利益仅占16%左右,使乳产品的价格形成极不合理。据专家测算,按照目前奶制品的价格,尚可大体抵消成本上涨的压力。

牛奶价格的大起大落,实际上暴露了我国奶业积累的深层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乳品企业利用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承诺的“供应奶源”“提供土地厂房”“税收减免”等优惠条件,无序扩张,相互抢奶,较少注重培育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内蒙古奶牛养殖专家郭八龙说,目前规模化养殖产出的优质原奶在总量中不足20%,如何引导奶牛业走规模化、优质化养殖之路,是政府和企业面临的紧迫课题。

“奶牛不像生猪,生猪短缺了,国家一给扶持政策,几个月就可见效。但奶牛养殖周期要长得多。像今年上半年,农民嫌价低,连小母牛都杀了,等于严重破坏了奶牛业的未来生产能力。”董润利等专家担忧地说,“即使国家政策扶持,也要两到三年的周期才能养起来。”

有关专家表示,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最终受伤的一定是农民和市民。在奶业基地建设、理顺价格体系、治理恶性竞争等问题上,政府和行业协会应承担更多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1: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乳业巨头酝酿涨价

目前,各家乳业巨头涨价愿望都非常强烈,但乳业全线涨价态势还未形成,从现状看,二线企业涨价比一线企业更加积极

  强大的成本压力之下,几个月内中国乳业就由价格大战转为涨声一片。

  “从去年9月到12月,国内牛奶价格一直在涨。”昨天,广东乳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特别是从去年12月以来,国内一线集团军伊利、蒙牛、光明、三鹿等都纷纷提高价格。

  不过,涨价态势并未蔓延到所有产品领域。据记者了解,目前除涨跌都比较敏感的大包装奶之外,对价格不太敏感的高端产品以及酸奶等产品普遍都在涨价之列。

  “奶价贱于水”不再

  “提价不可避免。”一位乳业巨头高层对记者说,目前奶源、添加剂、糖、包材、能源、运输、人力等各种成本都在上涨,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奶源价格上涨。

  目前,在河北、北京等地区,原奶价格达到每公斤3.2元到3.5元,之前只有1元左右,在广东原奶价格甚至突破4元。由于主要奶粉出口国受灾,最近进口奶粉价格每吨也上涨60%~80%。“原奶价格至少上涨了20%~30%,部分地区甚至涨价70%~80%。”王丁棉说,在2007年上半年,各地杀牛倒奶事件时有发生,但在下半年乳业企业为争奶源而“大打出手”,不少倒闭的小企业也开始重整旗鼓,与大企业争夺奶源。

  企业争夺奶源的场面曾在2000年初乳业大发展时出现过,可最近几年的大趋势都是原奶价格一路下跌,大批奶农亏损、杀牛。

  在过去十年内,由于人力、能源等价格一路上扬,国内乳企一直受到成本压力,但乳品价格却在激烈竞争压力下一路下跌,各种形式的价格大战如火如荼,“奶价贱于水”。

  据记者掌握的资料,250ml利乐砖无菌纯牛奶1997年的市场价为3.6元/包,1999年的市场价为2.4元/包,2007年的市场价为2.0元/包,有的月份甚至跌到1.6元/包。大批中小企业不堪竞争压力而倒闭,甚至几个月前,奶业协会还不得不组织限制促销的行业集体行动。

  利润率下降1个百分点

  “走到边缘了,前半年利润还可以,到了下半年,情况急转直下。”蒙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对记者表示,同时伊利内部人士也表示,利润有下降,“在2007年上半年乳业平均利润率大约下降0.5个百分点,下半年再次下降0.5个百分点。”王丁棉说,2007年乳业平均利润率大概只在4%~4.3%之间,比2006年下降1个百分点。

  目前,各家乳业巨头涨价愿望都非常强烈,但乳业全线涨价态势还未形成,从现状看,二线企业涨价比一线企业更加积极。“这是因为乳业市场竞争太激烈了。”王丁棉分析说。去年在北京市场生存的乳业企业曾经集体密谋停止促销,但来自西北的一家企业并未遵守这个规定,销量随之大幅上升,证券分析师陈逊对记者说。

  “除奶粉价格最近有小幅调整之外,目前各项成本仍在上涨。”王丁棉说,已经开始的2008年对奶农和乳企来说都将是困难的一年。“终端产品还得继续涨价,这是一个趋势。”一位乳业高层如此认为。

  不过,有不少行业人士对乳制品大面积涨价持保留态度,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巨头之间达成互信很困难,而单独涨价将会导致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1: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乳品加工业将行准入制多项扶植奶业政策即将出台


牛奶因为名列去年的涨价大军而备受关注,在12日举行的“2008年中国奶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的负责人称,我国奶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马上就将有多项扶植奶业政策出台,乳品加工行业也将实行准入制。

  坚决关停无证、不达标企业

  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表示,当前奶业最热点的问题是高价哄抢奶源。国际奶粉价格提高,去年全年奶粉进口减一半,相反出口奶粉翻一番,这加剧了国内奶源紧张。“高价刺激了一些停产和半停产的小奶粉厂,他们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加剧了乳品的产能过剩。”农经司副司长方言介绍说。这也就是为什么乳品加工企业一下从1600家,增加到了2000家。

  方言透露说,发改委已紧急下发了一个通知,将过去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停止地方对于新上的乳品企业加工能力建设。此外,还将尽快出台乳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以及乳品加工业产业政策。对于环评不达标、无生产许可证的乳品加工企业,坚决关停并转。“这是一定不能姑息的。”方言表示。

  多项扶植政策即将出台

  2007年9月27日,温家宝总理签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此为背景,上周银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文,对还款困难的奶农、乳品加工企业进行展期,免收罚息,以及在贷款等方面出台了扶植农业的金融政策。

  包括上述将实行市场准入制外,都是今年在《意见》背景下,将出台的系列扶植奶业措施。

  方言介绍,今年相关部门的工作在奶牛扶植政策这一方面,将加大补贴和保险的力度。如在去年对奶牛良种补贴1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将增加到2.4亿。此外对牧业机械和挤奶机械,争取在今年3月前纳入今年的农机补贴标准中。此外财政部马上就要出台中央财政《养殖业保险保费补助管理办法》,落实保险配套资金。

  据悉,此外还将在规范奶牛的收购秩序方面,协调企业合理确定收奶区域,以及加强对乳品行业的市场监管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13: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奶业已进入整体盘整期

牛奶售价回到十年之前中国奶业进入盘整期

2007年,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只是这物价也跟着狠狠地火了一把。眼下又到年关,商家迎来促销旺季,百姓赶上购物风潮,大伙的菜篮子还是丰富多彩,可心里也都在算着一笔支出明细小账。

2007年以来,市场价格上升趋势明显,特别是食品市场国内外“涨声一片”。从粮食猪肉食用油啤酒、牛奶、方便面……据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2007年10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7.6%,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8.3%,猪肉价格上涨54.9%,鲜蛋价格上涨14.3%,鲜菜价格上涨29.9%,一时间,针对食品涨价问题众说纷纭。

眼下临近春节,物价部门也赶紧出面,力保节前市场价格稳定。“涨价”成为极度敏感而绝对负面的词语。然而当我们把注意力从自家餐桌扩大到市场发展的广度来反思,从关注消费者的眼前利益提升到长远利益来考虑,也许会有另外一种视角:商品价格的调整仿佛一首市场经济发展的行进曲,既有美妙协调的合声,也多少会有一些不和谐音。当市场响起一片“涨声”,我们静心倾听,就会发现其中有些是商家借机趁火打劫,有些则是无奈之举。对于历经残酷价格战的乳品行业来说,这个冬天吹响的是价格理性回归的号角。

牛奶调价

行业求生的无奈之举

对于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市场来说,基于原材料成本升高而产生的涨价要比因为恶性竞争产生的价格跳水大赛要科学得多。这个道理正好印证了当下国内市场的牛奶价格上调现象。

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牛奶行业几乎全盘亏损。特别是岁末最后两月,乳制品企业谁卖出的牛奶越多,谁就亏损得越厉害。据业内人士介绍,1997年中国大陆第一次出现无菌乳时,250ml利乐砖纯牛奶的市场价为3.6元/包;到了1999年,这一产品的售价降为2.5元/包;再到2006、2007年,又降为2.0元/包,有的月份甚至降到1.6元/包,2007年第四季度牛奶价格虽有一定回归,但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奶贱如水”的悖论。整体来看,10年间牛奶价格步步走低,但成本却一路攀升……

目前,全球食品零售价格正朝30年来最大年度增幅逼近,全球都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食品价格飙升时期,乳制品行业面临着全球性的奶源紧缺、饲料涨价、乳清蛋白涨价、白糖涨价、汽油涨价等成本增加因素。

在这一涨一跌之间,中国乳业不知上演了多少悲欢离合!据统计,中国乳制品企业2004年即有1/3以上亏损。龙头企业的亏损必然累及奶农,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奶农的亏本率即高达1/3以上。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到2007年11月份和12月份,牛奶价格虽然有所回归,但如果进行单月核算,中国乳业却步入了全行业亏损状态。

变则通,不变则亡。历经价格战的残酷血洗,再加上原材料成本的成倍增加,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边缘一线。面对整体上涨的市场格局,牛奶调价既是乳制品行业生存下去的无奈之举,也是扭转整个行业亏损的一个契机。

持续发展

自己“造血”破解低价困局

“奶贱于水”曾经是乳制品市场价格战白热化的标志性特征,然而这更是乳业长期过度竞争的恶果。

恶性低价竞争,表面上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实际上是整个乳制品产业链毁灭性灾难的导火索。愈演愈烈的恶性竞争让企业无力承担生产成本,只能走向倒闭的坟墓,迫使至少1/3的养殖户亏本,不得不含泪宰牛、杀牛。

为了防止整个乳制品行业崩溃垮塌,2007年9月,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来扶持乳业的发展。然而,如果只是寄希望于国家投入,恐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让行业回归到理性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乳业长期积累的复杂矛盾,单纯依赖政府“输血”是无法彻底解决的,必须靠增强行业自身的“造血”功能来逐步破解。

中国乳业如何“造血”?关键在于市场升级,跳出长期恶性竞争的圈子,回归市场理性,还企业与奶农一个合理的利益。得以生存,方能谋求发展。通过价格杠杆的调整,保证企业能够克服原材料上涨的成本压力,才能让长期亏损的乳业缓一口气,整个乳业生态圈才能休养生息,继续循环,才有可能期待它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十年磨一剑

练好内功方能柳暗花明

从1997年到2007年这10年间,几乎所有食品类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如猪肉价格上涨30%),惟独牛奶价格“不升反降”。都说“十年磨一剑”,10年来一路砍价、“奶贱于水”、全行业面临亏损的现状已经让中国乳业“透支”太多。近期的价格调整成为乳业“解套”的第一缕曙光。让牛奶价格回归理性,已经成为牛奶行业2008年必须面临的抉择,也是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经过2007年岁末的价格调整,牛奶的价格开始逐渐回归理性,而调整之后的价格也仅仅相当于1999年的价格水平。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开放化市场。国际品牌的强烈冲击,国内市场的群雄逐鹿,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要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练好内功,主动积极地去迎合市场的变化,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在市场一片涨价风潮中,我们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用辨证的眼光去伪存真。合乎市场规律的调价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维系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天平砝码。显然,中国市场的牛奶调价是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的绝地反击。相信中国乳业在历经这样的生死考验后,定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11-23 20:44 , Processed in 0.0250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