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保守启动 规划设定的2015年65亿立方米的产量目标,不及美国2000年页岩气产量的一半。谨慎态度源于对勘探开采技术的不自信 过去十年美国页岩气开发的神话让中国油气行业的同行艳羡不已。
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的数据,十年前美国页岩气产量仅为126亿立方米/年,2011年达到1700亿立方米/年,十年间增长14倍,大约占到美国天然气总产量30%左右。通过这场“页岩气革命”,美国获得了充足的天然气供应,气价全球最低,并且减少了对外部能源供应的依赖。页岩气由此被视为美国能源独立的最大功臣。 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的中国,虽然页岩气储量尚没有准确数字,却也被广泛认为拥有大量页岩气储藏。尽管至今中国的页岩气商业产量为零,人们仍对中国未来页岩气抱有极高的期待。 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部将页岩气开发视为打破“三大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在国内上游油气资源垄断的最佳切口,先是试水了第一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去年底又颇有先见之明地将页岩气申报为“独立矿种”,实行国家一级管理。今年国土资源部还将召开较大规模的第二轮和第三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 企业层面热情高涨。“三大油”提前布局,有的收购北美页岩气区块,有的在中国自家区块里打井试产。“三大油”之外的国营油企、民营企业,甚至发电企业都跃跃欲试,不少企业在第二轮招标前已与国家能源局和国土资源部进行了前期沟通。这股热潮甚至带动了相关装备制造企业,他们也想在压裂车、钻井设备等页岩气开发中奇缺的关联市场中分一杯羹。 3月16日,《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下称规划)发布,提出页岩气作为独立矿种、多元开发主体进入、实行市场化定价等纲领性指示,页岩气热潮终于有了中央政府层面的指导性文件。 “十二五”打基础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能源局3月16日联合发布的规划,首次公布了中国页岩气产量目标??到2015年达到65亿立方米/年。 这是一个保守的目标,还不到美国2000年页岩气产量的一半。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告诉财新记者,这个预测产量主要基于约20个勘探开发重点区域的预测,这些区域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类位于石油公司已有的区块内,另外两种区块分别是今后将拿出来招标的空白区块和第一轮招标的区块。国土资源部对三部分产量估计相加,最后得出65亿立方米的目标产量。 其中,石油公司自有区块产量目标是石油公司(主要是“三大油”)自己报的。“企业报上来的数字偏保守,就我了解,他们内部数字比这个高。”张大伟说。 财新记者了解到,中石化预计在2015年页岩气产量能达到20亿立方米。 张大伟称,国土资源部的预估倾向是“偏谨慎”。中央政府对页岩气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定调也是“打基础”。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主要任务是探明储量,掌握勘探开发技术,为‘十三五’‘十四五’期间的飞跃打基础,是‘五年磨一剑’”。 这种谨慎的态度并不难理解。首先,中国页岩气的家底至今仍不清楚。国土资源部3月1日发布《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成果,调查显示经初步评价,中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并非储量数据。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一位官员向财新记者表示,这次调查评价只打下了60多口资源评价井,得到的数据是很初步的,精确度仍比较低。相比起来,美国24万亿立方米的页岩气储量评价,是建立在几十万口井的资料基础上的。因此,中国此次公布的25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只是一个前景概念,离储量概念还有很大差距。 谨慎态度还源于对页岩气勘探开采技术的不自信。页岩气在美国获得极大发展,主要源于两个关键技术突破:水平井和压裂技术。这两个技术在中国尚处于刚起步阶段。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中国的情况也与美国不同,这些适用于美国海相页岩油气开发的技术,用到中国陆相构造上,可能也不完全适用。 中石油一位曾经分管勘探开发的副总裁告诉财新记者,中石油打了几口页岩气井,几口直井见了气,但是水平井还不是很成功。 中石化非常规能源技术支持部副经理包书景则表示,中石化在水平井方面比较成功,但是压裂技术还比不上国外,最多只能做到20段,而美国可以做到100多段。 此外,谨慎或许是要避免页岩气开发出现“大干快上”的局面。 鉴于美国页岩气的成功是由一批中小企业促成的,中国页岩气开发主体也要实行多元化的想法深入人心,亦被国土资源部、国家能源局所认可。 不过,中石油前副总裁、中科院院士贾承造曾对财新记者表示他的忧虑。“大干是可以,快上不行,否则容易造成两种结果。第一,井出了气,然后遍地开花,类似于当年陕西小煤窑问题;或者,有可能打了井不出气,结果一哄而上后一哄而下。” 目前,国土资源部似乎也接受了此种观点。关于进入第二轮页岩气招标企业该具有何种资质问题,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潘继平3月20日称,“如果设定的资质过高,就等于是个‘玻璃门’,民营企业无法进入;如果资质过低,一哄而上的结果是必然的。”业内推测,最终能跨过国土资源部招投标门槛的企业规模不会太小。 “三大油”布局页岩气 根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中国共打了39口页岩气勘探井,其中中石油17口,中石化14口,陕西延长3口,国土资源部5口。这些井中,中石油在川南、中石化在四川盆地及周缘、陕西延长在陕西,都获得了工业气流;而初产能够过万立方米的油气井共9口,其中中石油有6口,中石化有3口。 相比之下,中石油对页岩气的开发并不热情。贾承造告诉财新记者,在中石油内部,对这四种非常规油气资源有个开发的排序,即:致密气(油)、页岩气、煤层气。“未来5年-10年,致密气(油)被列为公司下一步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最重要目标,并不是页岩气。”贾承造特别强调说。 目前,中石油旗下长庆油田的致密气产量在2011年达到100亿立方米以上,远远高于页岩气“十二五”规划中2015年全国产量目标。 中石油正按照自己的节奏布局页岩气勘探开采业务。2009年,中石油与壳牌合作,在川南区块进行勘探开发。最新消息是,壳牌与中石油已就四川盆地的富顺-永川区块签署产品分成合同,目前正等待政府批准。这是中国首个进入产品分成合同阶段的中外页岩气合作项目。 与中石油发展页岩气主要倚重与外资合作勘探川西南区块不同,中石化可谓四处开花,并在自营区块里成果颇丰。 包书景告诉财新记者,中石化认为上三叠-侏罗系,即四川盆地及其周缘,这一块区域的页岩气开发潜力最好,因为这里适合规模开采,埋深适中,页岩油气丰度高。目前,中石化在四川这一区域有三口初产能够过万立方米的页岩油气井。 中石化也并未放弃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通过旗下的华东分公司在2010年与英国BP在贵州凯里区块合作,并与雪佛龙在贵州隆里区块合作。目前,这两个区块都在风险勘探阶段。2011年,中石化旗下的勘探南方分公司与埃克森美孚在川西南的五指山区块,开始联合地质研究。 油气区块勘探开发阶段中,第一阶段是地质研究,如果有所发现,可进入风险勘探阶段,随后如果有商业可采性,一般中外双方会签署产品分成合同,进入生产阶段。 在陆上没有石油区块的中海油,则于2011年12月,在安徽芜下扬子西部的区块开始进行页岩油气地震测试。 “三大油”除了在国内区块布局,还纷纷通过海外收购,参与北美页岩油气区块开发。今年初中石油收购了壳牌加拿大Groundbirch页岩气项目中20%权益;中石化以22亿美元收购美国Devon公司五个页岩油气资产权益的三分之一;中海油去年则与美国切萨皮克公司联手开采页岩油气。 政策魔咒未除 页岩气在中国尽管看上去前景很好,但是,是否会重蹈与之类似的煤层气覆辙呢? 煤层气也曾经被寄予厚望,被列为独立矿种,但是近些年的发展却不如人意。由于矿权重叠、投入不足和关键技术不掌握等难题,煤层气“十一五”的产量目标竟未达成。煤层气面临的阻碍与页岩气看起来颇为相似。 首要就是矿权重叠的问题。国土资源部举行的第一轮页岩气区块招标,刻意避开了矿权重叠区域,拿出来的页岩气区块都是空白区块,没有其他油气矿权。 但是,矿权重叠问题仍无可回避。中国陆上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被“三大油”登记为矿权地,今后如果大面积推进页岩气开发,与“三大油”已有矿权区块的重合难以避免。据悉,国土资源部在年初划出的180个页岩气有利区大部分与已有矿权重叠。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调研员高炳奇对财新记者表示,对于矿权重叠区,国土资源部会先要求现有矿权人加大勘查力度,达到一定的页岩气勘查投入;如果达不到要求,则要求其依法退出,国土资源部再将该区块页岩气矿权拿出来招标。 张大伟透露,目前,最低勘察投入为每平方公里1万元,而对页岩气区块,国土资源部可能会将标准提高到每平方公里2万-3万元。 即便国土资源部有这样的制度设计,仍可能面临两个问题:其一,假设一家公司进入“三大油”已有矿权区块,取得其中的页岩气探矿权,那么在同一地表下,不同矿权处于不同地层深度,该公司勘探开采页岩气和“三大油”对其他油气的勘探开采,如何做到互不干扰? 其二,页岩气和页岩油往往是伴生关系,有气也有油,但页岩油并不是独立矿种,也未实行招标,那么在开采页岩气时如何处理页岩油? 上述问题并非杞人忧天。据财新记者了解,已有准备进入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的企业向国土资源部提出上述忧虑,得到的答复是政府会尽量拿出矿权不重叠的区块来。 不过,中石油内部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矿权重叠问题今后将“非常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