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ICE

[推荐]投资经典文献阅读与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 13: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收入的穷光蛋

张化桥

如果一个公司每年赚取大量利润,这个公司会穷吗?会的。让我拿国家做例子。中国过去20GDP增长很快,而且毫无疑问,它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高速增长。但是中国人的财富并不会以同样高的速度增长。原因何在?在环境恶化、贪官污吏的浪费及财富的外流等原因之外,低质量的增长是尤其值得关注的因素。

  比如,中国的城市每天尘土飞扬,建房子,修马路,修了拆,再修再拆。这些经济活动都是GDP的一部分,但是20年过后,这些城市还是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而不是一个舒适的家园。也就是说,中国人每年收入很高,但财富很小。某智者曾半开玩笑地建议发达国家政府雇佣大批工人把黄金埋到地下,然后再雇佣另一批工人把黄金挖出来,如此重复,以刺激就业和GDP增长。该智者万万没想到,几十年之后,他的主意正在中国推行。我们建豆腐渣楼房,便创造了GDP,拆的时候也要雇佣工人,也创造GDP,再建再拆,同样创造GDP

  可是,这跟股票投资有何关系呢?关系非常紧密!因为在我们的股市里有很多收入高但财富低的公司。常听到有人说,某某股票15倍市盈率,真便宜。可你认真想想,也许这家公司根本活不了三五年。股民们买的实际上是一条慢慢下沉的船,五倍市盈率也太贵。像这样下沉的船一眼望去,比比皆是。有些上市了,有些还没有,有些聪明的企业主趁他的船尚未完全下沉时,赶紧上市,或者注入上市公司。他就跟股民大众分担了沉船之痛。很多夕阳工业玩的都是这个游戏。

  有些公司虽然不是沉船,但它们的周期性很强,今年明年赚3亿元利润,后年亏损5亿元。谈论它们今年或明年的市盈率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对某公司在下一个周期来临时的存在性有疑问的话,你只能把它当沉船对待。

  中国有大量的公司就像中国的经济:收入高,但财富低。它们销售收入很高,但利润很小,而且,可怜的一点利润还被应收账款占用了,所以现金流很少,甚至为负。这类公司虽然众多,但还不是我讨论的重点。

  我所指的收入高但财富低的公司有两类。一类是那些只会重复做同一种产品,而不会提升技能的公司。比如那些只会生产纽扣但不会革新的企业。某一天大家都不再用纽扣,它就完蛋了,因为它至多只有卖油翁的手熟而已。

  另一类公司更隐蔽。它们要把每年赚的钱用来更新设备和技术,大搞研发,只有如此,才能生存。这样的公司只有快跑才能保证不落后。它们虽然可钦可敬,但投资者要自问:能做它们的股东吗?

  大量的制造业和科技类公司都属于此类。它们的利润水平不错,但很少有现金分红,因为它们要再投资,也需要不断地从股市上抽水,它们的净资产收益率很高,令人佩服。在它们中偶尔也冒出一两个幸运者 (比如微软),于是股民万众便大唱赞歌,但忘记了两个基本事实。第一,这一两个幸运者的旁边,躺着大批失败者;第二,在幸运者脱颖而出之前,发掘它是很难的。

  科技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但也常常是股票投资的陷阱。世界上不少科技公司每过几年便发现它们的厂房、设备或失败了的研发项目需要因技术进步而撇账注销,或者花天价收购来的公司或资产要摊销或撇账,这样的公司年年要对它们的复杂的股东权益做调整。大多数股民看不懂,只能看分析员报告中的资产或Proforma利润增长率。

  什么叫Proforma利润增长率?大意是说,假如其他情况都不变的话,实际利润的增长。可是,无辜的股民是否注意到,你的公司在过去五年花8亿元建的那个厂现在因科技进步而过时了,要撇账?而撇账使股东权益缩小,人为夸大净资产收益率。 Proforma的意思无非是说,如果公司在过去五年没有花8亿元盖那个工厂的话,今天我们也就不需要为它撇账,我们今年的利润就会比去年增长20%,而且净资产收益率就会保持在17%的水平。

  科技公司和制造企业特别喜好溢价收购,收购时出价高于净资产的部分便在会计上成了商誉(Goodwill)。公司管理层会告诉你:虽然撇账甚多,但如果没有这个撇账,本公司盈利增长和净资产收益率还是骄人的。当你做这样的公司股东10年之后,你会发现,你既没有分到多少红利,也没有多少资本增值,它每年的高收入又不断重新投入过几年又要撇账的建设项目,就好比中国城市的楼房建了拆,再建再拆一样。你还是一个穷股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13: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一场梦

作者:但为君故 时间:2003-3-6 17:37:09

闽发是我喜欢的一个论坛,因为在这里总能看到许多人在非常努力地用功研究,也经常能看到思想的碰撞,让我不禁有些说两句的冲动。真正想落笔,才发现自己的思绪零碎。但有些话还是想说一说,相信对大家会有点帮助。

毕业后就来到这家机构,沉浮了这么些年,心中的感觉就像标题所示。但也留下了一些观感,看到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名为机构投资者如何看市场的评论,总觉得陌生,还是说说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怎么看这个市场的吧。


1
、所谓机构盈利模式

吴老先生说的没错,这就是一个赌场。我想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不用太多费口舌。而市场一直在聒噪所谓的盈利模式,说白了就是怎么把人家的钱掏到自己口袋里。这里当冤大头的是谁?舆论一边倒地都说是散户,其实散户口袋里那三瓜俩枣怎么喂得饱。如果散户自己损失惨重,人家也是无心之失,不是存心要算计你的,现在看那么多人要上诉、索赔,真是有点啼笑皆非。


中国改革20多年,就是一个国有资产不断流入私人腰包的过程,证券市场又怎么能例外。其实所谓的盈利模式,就是自己建好老鼠仓,用公家的钱往上打,简单得很。那一个个坚决的涨停,拉起来气势如虹,毫不哆嗦,是什么让里面的资金如此兴奋,难道是上市公司业绩良好、分配优厚、题材独特,这些都是给别人看的,真正让他们勇往直前的是想到自己的小金库正在跟着不断膨胀,香车豪宅指日可待。后来市场看到许多大盘股都有大机构入住,欢呼什么蓝筹时代。其实是因为几年的发展,老鼠仓规模已经太大,小盘股已经容纳不下了,用大盘股做做波段,倒也有滋有味。


那国家亏空了也不好交待啊,放心,国家不会亏的,只要把股价高高的顶在上面,账面一堆浮赢。到年末做帐的时候,把筹码倒一遍,浮赢变实赢,当然是会计上的,然后明年接着顶,许多人都注意看年底拉尾盘,其实年底突然放量对倒才是主要的,不信去看看k线。许多人看到一些大机构控盘度太高,还替人家担心怎么出货。不用担心,过两年,张老总高升了,李老总接任,张老总就算出货给李老总了,李老总好好干,只要不出篓子,会有机会出给王老总的,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去年以来,这种盈利模式不好做了,为什么?市场开始结构性调整引发价值重心下降当然是主因,但如果你够横一样可以继续做。直接的原因说出来大家都无法相信。就是因为一级市场取消,改为市值配售,没有一级市场收益了。管理层的这个措施最失败,想激活市场,没想到成了导致阴跌的导火索。其中的原因只有你深入了解机构的运作才能够理解。虽然可以用会计办法做出利润,但证券业务已经成了许多国企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每年等着这些钱发奖金呢。你必须给我一些现金。以前很好办啊,控盘拉高为自己挣钱同时做业绩,用一级市场的收益作为利润上交。许多基金不就是这么做的吗,重仓拉市值,一级市场的收益拿出来分红。现在没有一级市场了,到年底上哪里弄现金去啊,手中的票控盘度又那么高。没办法跳水吧。先弄点钱回来。所以,管理层要激活这个市场其实很简单,要么回到以前打新股的年代,要么取消市值配售单个账户的上限。虽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但要比什么降印花税强百倍。许多人还夸管理层调控有度,从这件事情上看,他们也是不明就里。


多年不摸笔了,原来写东西那么费劲。还想接着谈谈关于技术分析,关于市场的一些感悟,有时间再写吧。

接着上面的话题再说几句。机构所采用的会计方法会极大地影响所操作个股的盘面。为什么这么说呢?每个机构每年都有一定的利润指标,在完成今年的利润指标的同时,必须为来年的利润做点储备。但是有些股票又必须在今年出掉一部分。这样兑现出来的利润岂不是让今年超额,而明年少了储备了吗?现实情况是,许多机构采用卖出后不计收益,直接冲减成本的办法。这样有的股票成本就被冲得很低,我们有一个股票的成本是0,外人确实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市场惯用的技术分析手段根本派不上用场,你觉得好象所有的筹码都是套牢盘,但卖单还是源源不断,因为它的成本是0,不明内情的人你能想得到?之所以现在可以公开的来谈论这个问题,是因为去年估计所有的机构都把老本吃光了,这种会计手法也没有用武之地了。呵呵。

话题越扯越多,看来以前老师教导的写文章要先拟提纲是很有必要的。写到这里发现自己有可能没有把主要的思想表述清楚,会将大家带入一些误区。这个市场上不是只有一类机构,最起码我们还应该来谈谈私募基金和基金。我在这里谈盈利模式,其实是在说这个市场的生态环境,大家在这里怎么混饭吃。吴老说这是个赌场,非常对,赌场里进行的是负和游戏。上面说过,冤大头是国家。我是不是太罗嗦了?但是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谁?就是这些所谓的私募基金。先看看所谓的私募基金是怎么出现的吧。有这么一些人,做股票挣了钱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等等,如果言语冒犯了某些同志,请见谅。于是就开始为别人理财,想用杠杆多挣点,也许资金大了,觉得坐庄很容易,想自己做一把。看看,他们已经开始走入误区了。在这个赌场里,你要挣钱,就要找到那个输钱给你的人,这就是盈利模式。主流机构的盈利模式很稳定,就是赢国家的钱嘛。原来你跟着这些主流机构挖墙角,挣到了一些钱,你就误认为是自己厉害,要单干了,做私募了,你的灾难开始降临了。你也要找那个输钱给你的人,你以为他应该是那些散户。庄家吃散户,大家不都是这么说的吗?呵呵,全国散户就那么多,资金就那么大,好嘛,突然出现那么多庄家要吃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喂不饱啊。有些私募还是比较聪明的,继续跟着挖墙角,0048之流。而那些想单干的,以为学到主流机构的操作手法了,吸筹、拉高,很顺利,该出货了,怎么好像不一样了,出给谁啊?每天只有自己的单子在对敲,散户呢?散户在哪里?所以去年灭了那么多私募,不知道他们痛定思痛之后,想明白没有,如果觉得是市场不好害了你,那下次你还要再被灭。你在开始单干的时候,就决定了你必将灭亡。现在看到许多所谓的私募基金代言人,隔三差五的在那里写评论,说我们私募的动态如何,准备发动什么行情了,看来还是执迷不悟,还想吃散户?所以大家注意了,如果你想跟庄,首先要搞明白你在这个食物链中的环节,你是愿意做帮凶,一齐挖墙角,还是愿意做人家的食物。为什么有的散户挣钱,有的亏钱,主要的原因不是水平高低,是他们在这个赌场中不自觉地站到了不同的位置。

该谈谈基金了。大家都知道基金黑幕,黑幕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基金充当了赌场中冤大头的角色。这个角色本来是由国家充当的,但是当时封闭基金的性质决定了自身的命运,1520年的封闭期,圈了钱相当于不用还,市场中的大鳄是不会放过这块肥肉的。当然基金当时的一些锁仓行为也做了不少好事,至少客观上也充当了一起挖墙角的角色。而且每年通过打新股的优势也分了不少红。但基金的这点钱和庞大的国家资源比起来还是太渺小,因此他无法获得源源不断的补充,这就决定了他净值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动了。当时我对做基金的朋友开玩笑说,买基金其实很简单,他从仓位轻到重的过程就是净值不断提高的过程,你就挑个仓位轻的,没什么重仓股的买进去,等他仓位重了后再出来就行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一开始的基金明星是安系、裕系,后来是同系,再后来大家仓位都重了,也爆黑幕了,一个叫泰和的哥们因为没有黑幕仓位特别轻,结果他开始冒出来了,大手笔不断。解释一下,我所说的仓位不是一般的什么50%持仓,是指有没有重仓股。后来发开放式了,这绝对是中国基金业的里程碑,也可以算证券市场的一个小里程碑。因为开放式,基金公司的人开始认真做基金了。现在的开放式基金中存在着中国未来机构投资者的雏形,尽管希望还是很微小,但不能忽视。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有,基金已经从大家很不屑的一个冤大头,逐渐转变为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角色。这次的反弹,主流板块大部分是基金在主导,而且他们的理念也得到了不少正在转型的机构的认同。我记得好像有一次某私募基金代言人撰稿大骂基金的手法耽误了行情的发展。这已经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大家可以揣摩一下。


在现在的基金公司里,我唯一佩服的是博时。我不是做广告,也不建议去买他们的基金。我建议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下,从总经理、投资总监到基金经理,给我的印象非常好。不多说,再说真成广告了。对了,闽发有许多做数据分析的朋友,如果有机会去看看博时的数据分析系统,相信你会垂涎三尺的,他们的数据是直接从交易所拷的。也就是看了这个公司后,让我有一个感觉,他们在做的是专业化,也就是我觉得的希望所在。当然也许我看到的只是表象,毕竟不在其中,说的没那么深。


还想罗嗦一点就是,基金公司的分化已经很严重了,从开放式的发行可以看出来。如果有机构朋友在选择开放式进行投资,有几点心得可以告诉你。首先,如果他宣称他们的优势是时点判断,看大盘很准,有多种工具,然后以分散组合来跑赢大盘,那你直接可以cancel掉他。这是个大散户。其次,让基金经理不要看材料,把这个基金的招股书给你讲一遍。因为许多基金都是糊弄事,研发部弄出一堆名词,基金经理并不了解,也许也不认同,以后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贴子太象广告了,不多说了。

聊完这个市场的所谓盈利模式,附带说了说各色机构,声明一点,以上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更不要到处散播,权做饭后谈资吧。


接下来想聊一聊我对技术分析的一些看法。不过我想到闽发里以技术分析自负的高手很多,如果看了后觉得是谬论,不屑辩驳倒好,如果非要争个明白,我才疏学浅,恐怕难以招架,只能高挂免战,见谅见谅。

我对技术分析的看法是,一对我没用,二如果沉迷其中就成不了大器。


我不能说技术分析没用,这样太托大了,大的道理我也不想说太多,就举一个例子,说一说技术分析的主流之一形态分析。我刚入行的时候,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觉得技术分析神奇有效,值得好好学习,而且也乐此不疲,如饥似渴。后来有一次,我们在讨论一个股票,从a点要拉到b点,怎么个走法。然后我就在纸上画了许多可能性。画着画着,我觉得无论我怎么画,最后一笔总要画到b点,而且看看我画好的几幅图,什么旗型突破,楔型突破,三角整理突破,上升通道,箱形整理突破,或者往下做个双底再突破,等等,都被我画出来了。怎么都是教科书上的经典图形阿?至此我明白一个道理,形态分析里的各种形态都没错,凡是上涨的股票都会走出其中一种形态来。但是哪个是本?哪个是标呢?不是因为走出这样的形态才使股价从a点到b点,而是因为股价必然会从a点到b点,然后其运动轨迹出现经典形态。形态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而想通过形态分析,得出股价会从a点到b点,逻辑上就是错误的。实际上效果也不好。效果好的时候是因为你正好碰上了。其实很多评价技术分析的文章都谈过这个问题,我只不过是说一个实际的例子,现身说法。形态分析是如此,那波浪理论呢,太高深了,不敢评论。


其实我想告诉一些年轻朋友的是,如果你把投资当作一项事业,那沉迷于技术分析是成不了大器的。经过严格的技术分析训练,我相信你会变得敏感,对细节把握很好,但无论你怎么去缩小k线,或者换成周线、月线、年线,你都无法跳出其中的起起伏伏,以更大的气魄和眼光去看市场。你对技术分析运用的越纯熟,你对投资的认识越接近自身的局限,你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匠”,但成不了“师”。这说的还是好的情况,糟糕的情况就是你浸淫几年后,脑袋里越来越迷糊,最终被市场淘汰,你最后发出的感叹是,我不适合做股票。这些东西要靠你自己领悟,还有些话,我在后面的内容中会补充。

从技术分析延伸开去,再说点别的。


近几年散户受到的专业化教育中,最深入人心的我觉得是两个字,“止损”。这两个字被不断强调,重要性日益提高,最后俨然成了投资中头等重要的大事。有一次我面试一个学生,他说,只要做好止损,做股票挣钱很容易,我亏了10次都止损了,一次挣个够。cut the lose short, let profit run。中毒太深。


我不否认止损的重要性,但要时刻牢记,止损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如果你买一个股票,让你心安的是,大不了我止损,那你最好不要动,你这是给人送钱去了。


还是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给几个交易员每人500万的额度,让他们自己做做看。后来都亏了。我看了看他们买的股票,不应该亏损啊。原因是他们都在波动中止损了。问他们为什么止损,他们说心里没底,对这个股票又不了解,单纯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破位就应该止损。


所以,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不是止损,是选一个好股票。要在深入了解这个股票的基础上再来谈风险控制,谈止损。否则你会越止越瘦。


大家很奇怪,觉得我后面写的和前面写的风格好像不一样,有点投资的味道了。在一个赌场里谈这些干么?后面我会谈到。

回到这个市场。这个市场为什么会成为赌场?这方面的论述太多了,该说的大多也说到了。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市场最大的问题是股权分割,3/4的股权不流通。这样的造成的结果是,大股东不关心流通市值,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比尔盖茨会拼命的蹂躏公司刮钱吗?不会,因为他世界首富的地位和微软的股价息息相关。所有市场化的措施都应该建立在全流通的基础上,否则南辕北辙。这些问题大家都看到了。但为什么迟迟无法解决呢?


02
年初曾经出台了全流通的征求意见稿,结果市场以暴跌来回答,这个方案收回去了。可是流通股东们,你们可知道,这是唯一可能有利于流通股东的一个全流通方案,现在在提的许多全流通方案要么不切实际,要么都是那个方案的翻版。但是机会已经被市场自己放弃了。博弈论里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现在的管理层和市场就是一对囚徒,博弈的结果就是那个效果最差的均衡。流通股东很难再有什么补偿了,国有股正在流到各个利益集团手里。


2001
6月开始暴跌不久,2100点左右,5个号称经济学家的跳出来炮轰吴敬链,市场反弹了一下。后来市场跌去近千点,你还看见过他们这么大的仗势吗?没有。为什么?利益使然。当时情况太紧急,好多人都来不及出,于是会气急败坏地说如果让吴敬链得逞,将是中国股市的灾难,其实是某些人荷包的灾难。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所有的舆论都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不知你看到没有,现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利益集团的力量正在改变。许多资金撤出流通股市场,大肆收购法人股和国家股。过不了多久,你会发现所有的舆论开始一边倒地告诉你全流通是多么有必要?(这倒是真的),流通股东不该有补偿,应该立刻全流通等等。这一天快要到来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热切盼望全流通到来。波浪理论我虽然不精通,但我觉得它用来解释问题是个很好的工具。我这么认为,一个完整的波浪形态都可以看作更大一个波浪形态的1浪和2浪。所以我很简单的数中国市场的浪型。20016月以前都算1浪,这个时期中国股市创立,发展,确立了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之后是2浪,这个时期股市问题暴露,人们开始痛思制度改革的必要。然后就是中国股市的大3浪。20年经济高速增长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时候全流通实施了,股市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不再是个赌场,可以反映经济的面貌。


全流通会让流通股东利益受损,我觉得这是必然的。但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拒绝它吗?我曾经和一些朋友说过,钱亏了,哪怕腰斩了,都可以再赚回来。但我们的青春失去了,就永远回不来了。我们的青春多么短暂,而我们在这么美好的时光里都在干些什么,在一个赌场里赌博?为了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们的事业,为了我们的孩子不会拿着中科创、银广厦的报道对我们说,爸爸你的工作是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不再遭受我们这样的痛苦,为了他们能够在一个真正的市场中展现他们的才华。我们需要做出牺牲。常常听到有人说,要是当时戊戌变法成功了,中国会怎么怎么样,但如果当时大多数的人肯做出牺牲,戊戌变法会不成功吗?现在时代把我们推到了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把选择的权力交到我们手中,何去何从啊?


不好意思,有点激动了。还有几句话要写。开始落笔时,想说的不是这些,扯啊扯,越扯越多。下面会慢慢收回来。

回到标题,十年一场梦,有的人做了几个美梦,有的人噩梦连连,但所有的人在梦里都是浑浑噩噩。醒来以后,是深深的幻灭感。如果我们这一代证券人在历史上留下的只是一个个赌徒、骗子、恶棍的形象,那是怎么样的耻辱。所幸的是,历史没有将我们赶尽杀绝,而是将我们带到了这样的十字路口。中国证券市场和中国其他政治、经济的各个层面一样,露出大变革的曙光。我所经历的这些,你们所看到的这些,但愿都成为历史,不要再回首。而市场中出现的微弱的希望,但愿是顶着严冬末日寒风绽放的春芽。坚信我们能够迎来中国股市的复兴。


在新的市场,新的投资理念,新的盈利模式面前,我也在孜孜以求。有些许感悟,愿意和大家分享。

说大话了,落笔之前才发现自己的所谓感悟也许只是些不入流的东西。其实很多人都很明白,只是在这样的市场里,你故意去遗忘它。


上面有个朋友说,证券市场的本质是什么?股票的本质是什么?股价为什么必然会从a点到b点?在股价出现波动的时候你凭什么去决定是否止损?在追涨杀跌中,很多人已经不愿意承认,买股票就是投资企业,股票的价值就是企业的价值。这条简单的道理会有那么多的争议,只能说是人性使然。


长期稳定盈利的基础必定是企业价值的增长。寻找好的股票就是寻找好的企业。这样简单的道理不需要再有更多的论述。


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其次是在此信念下的策略,然后才是更具体的东西。比如你首先是有中国股市大调整不可避免的信念,才会有做反弹市的策略;你首先是有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企业的信念,才会有不断逢低吸纳优质企业,长期持股的策略。


而信念如何而来,如何而坚定?你是否认为它会来自于你对一些技术指标的加减乘除,一些形态的分析,或者数浪?或许你这样认为,但我不这么看。我觉得它应该来自于一些更广阔、更深刻的东西。而且应该来自我们更刻苦的努力。为什么这么说?在此我无意贬低许多技术分析者的热情和努力。但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满足于技术分析是一种懒惰的做法。而认真去研究一些基本面的东西则要辛苦得多。


闽发的高手很多,许多人对技术分析已经研究得相当深入,悟性也很高。这个市场到目前为止,可能给技术分析者的机会更多一点,但它正在慢慢改变,我相信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如果你觉得投资是你想从事的一项事业,建议你将你的智慧、汗水投入到对经济、对行业、对企业的研究中来。更大气、更磅礴一些。这个市场会慢慢走向成熟,价值投资的空间会越来越大,这是我的信念。但也不要忘了,市场是由千万个你我组成,市场在改变着你我,你我也在改变着市场。

为什么会想写这么一些东西。是因为在闽发看到很多热情的年轻人正在走我们走过的路。“有人漏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总有人在谈论机构如何如何,上次还看到一个年轻人在问有没有机构愿意要他。也许是所谓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希望能用我所经历的以及我所感悟到的,告诉这些热情的年轻人,不要将你的智慧和青春投入到那些根本没有价值的事情中去。如果你想做这行,你首先必须将它当作一项事业,一项和其他事业一样需要刻苦努力和扎实投入才会有成绩的事业。沉迷于那些线和指标中是绝对成不了大器的。如果我碰到这样的应聘者,这就是我的回答。(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18: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东尼的那篇是谁翻译的啊?文采真是不一般,好像台湾人翻译的。风格跟哈德里安回忆录一样,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19: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教训

安东尼.波顿

投资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而且我也没听说过哪一位成功的职业投资者不曾从许多隐藏的陷阱中吸取教训。在管理特殊情况基金的26年历程中,我有大量的时间思考成为一名成功的选股高手需要具备的比较重要的素质。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教训:

了解企业的特许经营权及其特征

企业之间的特质与持续性不大相同。了解一家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尤其要了解它的盈利方式和竞争能力。与沃伦.巴菲特一样,我的理想是找到拥有能够多年维持公司发展的高价值特许经营权的企业。我只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这家企业有多大可能性在10年后仍然存在,以及它有多大可能比现在更具价值?

理解促使企业发展的关键变量

识别影响一家企业业绩的关键变量,尤其是那些无法控制的货币、利息率和税率变化等因素,对于理解一只股票的成长动力至关重要。我想象中的一家理想企业是那种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企业。我记得几年前遇见过一家相反类型的英国化学公司。在汇率基础上,它的事业繁荣兴盛。然而,当英国货币升值后,它变得完全不具竞争力并可能根本没有生意做了。

偏爱简单的企业

如果一家企业非常复杂,则很难看出它是否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或许需要专家来识别其缺陷。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因素,事实上,是所有因素中最有利的。所有其他因素相等的情况下,那些需要大量资金开销以维持运作的公司比不是没有这类需求的公司那么具有吸引力。曾经有一位个人股权投资专家告诉我,股市高估企业成长的价值,却低估现金流产生能力的价值。个人股权投资者们采取相反的做法。在这一衡量标准基础方面,我赞成个人股权投资者。

直接听取管理层意见

率直坦白以及不夸张是我寻找的关键管理层特质。凭我的经验,第二手信息总比不上第一手信息。这么多年来我见过来自许多不同行业的林林总总的企业,我最看重的是能听到企业的坦白以及客观的观点,即企业的优缺点(所有企业都存在)。我喜欢那些从不过分承诺,但之后持续给出稍高于他们承诺业绩的经理们。必须谨防那些夸夸其谈、漫天许诺却不大可能实理其诺言的经理。谈及至此,我赞同沃伦。巴菲特的看法,即宁愿投资于一家由普通的管理层经营的优秀企业,也不投资于一家由明星经理经营的不良企业。

不惜一切代价避开善于欺骗大众的管理层

我以前认为,一家看上去发展强劲的企业的动力甚至可以弥补其善于欺骗世人的管理层缺陷。但投资了几家事后“爆炸”的企业后,我现在完全不去碰那些无职业道德或顶风运营的企业。我认识到,即使有企业管理督察制度和外部会计师的审核,企业高管还是有太多的方法来蒙蔽投资者的眼睛。几年前,一名意大利联络人告知我一个消息,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一直不敢去碰帕玛拉特(Parmalat)公司。结果证明这是一条极有用的建议。如沃伦。巴菲特所说的,企图误导公众的首席执行官们最终也将误导他们自己。(我想,你现在己经充分意识到,我和许多其他人一样是巴菲特迷。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报告是一个蕴藏投资意见和金融智慧的宝库。)

比大众预知早并提前两步行动

尝试识别出当下被人忽视,却能在未来重新获得利益的股票。股市的眼光不够长远,因此,有时像下象棋一样,只要你比别人看得稍远一点就能取得优势。我想,我善于了解将来能激起投资者兴趣的情况类型,它们可以在未来一片光明。我试图寻找那些目前被市场忽略,但在我看来能够在未来重新影响投资者心理的企业。

了解资产负债表风险

如果选股者只需明白一个道理,那一定是“靠近顶端”。如果投资行业就是限制下降趋势和避开灾难,则人们必须睁大眼睛,仔细辨别,才能承担资产负债表的风险??这种风险正是我曾经做过最糟糕的投资决策背后的最普遍因素。以我的经验看,大部分分析师都不善于评估这一风险,而且许多人根本就不分析资产负债表。除了各种形式的负债,人们必须能够分析养老基金赤字和评价几乎没有转换可能性的可赎回的可转换优先股。这两者都具有许多和常规负债一样的特征。

从广泛的来源中寻找投资意见

我喜欢来自于特定企业或行业的消息灵通人士的大量意见。你拥有的消息来源越多,能够发现成功股票的机会也就越多。那些最明显的来源并不总是最好的。我尤其喜欢未被大部分机构采用的消息。另一方面,我并没有骄傲到不吸纳竞争对手的意见,我认为他们的意见与股票经纪人一样可以接受。

密切关注公司内部人员的交易行为

没有任何指标是确实可靠的,然而企业董事们的交易行为却是一种有效的确认手段,特别是在进行多重交易时。买入一般比卖出更重要,而且一些董事比其他董事拥有更佳业绩。

定期反复检验你的投资要点

投资管理就是关于建立对一次投资机会的确信,然后随着时间而反复检验这种确信程度??特别是当出现新消息时。确信程度或感觉都很重要,需要得到支持。然而,一定不要将确信发展成为固执。如果证据改变了,投资者的观点也应随之改变。无论在任何时候,你都必须能够用几句话总结出你持有某家公司股票的原因。

忘记你购买股的价格

与你支付的股价完全不相关的是心理上的感觉。如果情况改变了,你必须毫不犹豫地减少损失。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德国工程集团巴高克公司(Deutsche Babcock)它涉足了许多领域,包括造船业。有一天早上,我们负责跟踪巴高克股票的分析师非常兴奋地来到我的办公室。他告诉我们,受人钦佩的、具有优秀表现的巴高克首席执行官即将离开该公司。他同时计划进行一次经营管理层融资买断巴高克最优秀的造船部门。该部门正是我们持有其股票的最重要的原因。我立刻通知交易柜台售出对巴高克的全部持股,而且如果有必要则必须积极采取主动。虽然我当时损失很大,但几个月后就赚回来了。

分析过去业绩一般只是浪费时间

如果生活就是犯错误,然后从错误中学习经验,那么股市也是如此。然而,投资行业评估,详细分析一名基金经理相对于指数或基准在哪只股票或哪一行业下赌注的这种行业己经非常流行。然而,它主要涉及过去,而无法向你展示未来。我认识到有平衡投资授权时,有些评估是必要的,而且它也是养老基金信托人这类顾客的要求。

然而,人们过于经常地相信刚过去的事件将在未来重复。当一个人做得不好时,顾问们经常提及他过去的表现,这很少能帮得上忙,实际上还可能适得其反!投资者的性格很重要。如果你是个狂躁郁闷的人,那么别想着成为一名投资人,因为镇定对待成功和失败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分析你犯的错误(“我为什么错了,之前有什么预示吗?”)会使事情有所不同并且非常具有价值。

注意绝对估值

在股市非常繁荣时,投资者需要某种现状分析来防止他们被骗至买入某只股票。有时候看看绝对估值可以有所帮助。我喜欢购买预计可以在未来两年内达到单位数的市盈率,或拥有高于当下利息率的自由现金流收益的股票。如果你只看股票之间相互比较的相对估值,你将严重误入歧途。

使用技术分析作为额外指标

关于用技术分析的内容,我可以写上整整一章(或许有一天我会这样做)。我明白,技术分析在职业投资者中激起了大量不同的观点。有些人是其热情的拥护者,还有人认为它不过是骗人的东西。我将它视为帮助我下决心的基础。技术分析结果是帮助我决定下多大赌注的要素之一,我利用它做为我肯定或否定某只股票的要素。所以,如果技术分析支持基础分析,我将买入更大的份额外;反之,则只买入较小的份额。如果技术状况恶化,我也将反复审视我的基础性观点以确认没有遗失什么要点。我发现,公司的市值越大,技术分析就越有用。

防止揣测市场时机和主要的巨额赌注

我会在自己拥有竞争优势的地方下赌注。多年来,新闻报道一直在分析把握股市时机的困难性。在过去的26年中,我有5次或6次对股市的趋势有强烈的感觉。最近,我有些感觉的次数越来越频繁(20033月的牛市行情和20063月的熊市行情)??或许是我变老了吧!即使是那种时候,我也不会把整只基金赌在一个观点上。或许,在我决定购买同一行业的两只股票中的一只时,我会大量投入。这种时候,宏观的因素或许将决定我购买哪一只(比如,其中一只从坚挺的美元中受益,而另一只却没有)。

作为一名逆向投资者

当你觉得一次投资行为让你“心里非常舒适”时,你这个决定大概己经做晚了。进行与众不同的投资吧!当股价上涨时,避免过于看涨;当几乎所有人对前景都不乐观时,他们可能错了,前景会越来越好;当几乎没有人担忧时,就是该谨慎小心的时候了。我发现我最能帮助一些稍微缺乏经验的同事时是在他们对市场极度乐观或者极度悲观时。在这种时候,我会提醒他们,股市是一个极好的贴现机制。等到每个人都担心一件什么事情时,那一般主要是价格问题。投资者们需要被时常提醒,市场就是这么运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08: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伯顿大师的宝贵投资经验需要我反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10: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

中国人千年智慧的结晶,悟到多少得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1: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芒格:学院经济学的优缺点

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经济学系演讲

2003,10,3

我已粗略地提到了我演讲的要点,下面即将充分展开,之后我将回答各位提出的问题,不管你们问什么样的问题,只要你们有耐心听下去,我就愿意讲下去。你们也许已经猜到了,我之所以答应这么做,是因为有关社会学科间更好地进行对话的课题是我几十年来一直非常感兴趣的。当然,从许多方面来说,经济学都可被称为“社会学科之后”,人们总认为它比其他学科好。而我的观点是:在学科交叉方面,经济学比其他社会学科做得好,但它仍然很蹩脚,我在今天的讲座中就着重谈谈它的不足之处。

但我谈到学院经济学的优势和劣势时,你们有权知道一个有趣的事实:那就是我本人从未在学校学过经济学。你们或许会问:为什么我缺乏可以炫耀的文凭,还敢胆大妄为地在这里高谈阔论呢?我的回答是我有了一条“胆大妄为”的黑腰带,而且是与生俱来的,正像一些我认识的女人们一样,她们有“会花钱”的黑腰带。相同点是她们也是与生俱来的;不同点是我得到的是一条“胆大妄为的黑腰带。

然而,两条特殊的经历线索赋予我一些有价值的经济洞察力,一条是来自伯克夏.哈萨维公司的;另一条来自我个人的教育经历。当然,伯克夏最后变得很有趣,当沃伦接管伯克夏的时候,它的资本大约是1000万美元,四十年左右时间,它的流通股并不比当时多,但资本约为1000亿美元,1美元变成了1万美元。这是事实,年复一年,我们凭借着“铁杵磨成针”的精神积极进取,很少失败,最终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这表明我和沃伦也许知道一些有价值的微观经济学的玄机。

很久以前,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说这样解释伯克夏.哈萨维公司的成功秘笈的:

首先,伯克夏在对普通股的投资上是通过一个幸运的西格玛(Skgma)战胜了市场,因为没有谁能不靠运气战胜市场。这种固定模式的有效市场理论的说法当时在大多数经济学院被广泛传授,人们学到的是没有人能战胜市场。接着,教授又继续讲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西格玛。最后,但他讲到第六个西格玛的时候,人们一阵大笑,教授不得不停了下来。

接着他转了1800的弯,继续解释说:“不,仍然是六个西格玛,但却是六个技巧西格玛,”这个可悲的事实证实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穷查理年鉴》中的观察和论断:“要想说服人家,应晓之以理,而非喻之以理。”但动机改变时,就能改变愚蠢的看法,看法不是在动机之前改变的。

我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珠利斯。斯达恩眼科研究所看到了同样的情形。在某一个地方,我问道:“为什么你们还是用老掉牙的白内障切除手术来治疗白内障呢?”那个人对我说:“查理,这是个很好教的手术”。要是让他停止采用那种手术,唯一的原因就是:几乎所有的病人表示不满。这事情又一次证明:如果你想改变结论,应晓之以理,而非喻之以理。

伯克夏公司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一点也没有关注固定模式的有效市场理论,也没有关注这种观点的延伸。对这些来自学术经济学并涉及融资甚至演变成如固定资本、定价模式等的可憎心态,我们都不屑一顾。我想你们不得不像相信牙仙子那样相信你们能轻易通过投资持续波动的股票每年获益超过市场七个百分点。

然而,不管你相不相信,像珠利斯。斯达恩 眼科研究所的医生一样,人们一旦相信那样的东西,信任就得到了回报,并且还会延伸,以至很多人仍然深信不疑。但伯克夏公司从不注重这些,我认为人们正在认可我们的方式,在所有市场效果中最完美的理念就是在走老套路线。

我一直很清楚股票市场的运作不可能还是100%有效,因为我十几岁时就去过奥马哈的赛马场,哪里就有赛马赌金同注分彩计算器系统。对我来说,赌场、赌场上的管理人得到17%的收益,那么很显然就会有一些人总是输掉少于他们总赌注的17%,而另外一些人总是会输掉比他们总赌注的17%多一些的赌金,所以,奥马哈赛马场的赛马赌金同注分彩计算器系统就不存在完美的效率。我也不认同股票市场在产生理智价格贩卖你是完美有效的说法。

实际上,有些文献记载的案例证明有人对赛马和输赢几率研究得很透彻,以至于他们能在场外赛马赌博中获胜。能够这样做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在美国,还是有为数不多的人能做到的。

接下来我讲一下我个人的有趣的教育经历,因为我在经济学方面的匮乏和其他方面的特有能力最终成就了我的优势。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我很早就有极强的跨学科的意识,但越过潘篱从别的学科能得到更宏观的观念时,我无法拘泥于自己学科的狭隘观念。并没人教我那样做,我只是天生有这样的欲望。天生还喜欢组合,但遇到难题时??当然这是常事,我会琢磨那个问题。如果失败了,我就会先搁置一边,过段时间再去琢磨。我曾花了20年时间弄清楚了宗教信仰改变方式是怎样的以及为什么起作用,但心理学系至今还没弄清楚这个问题,所以我先行于他们一步。

不管怎么说,我总喜欢琢磨一些问题。因为对二战感兴趣和对航空的热衷把我送进了加州理工学院,在那里我学到更多的物理学知识,也学到成为一名气象学家所需的部分知识。在那里时,我还很年轻,已经吸收到我称之为自然科学的完整的基础的本质思想。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你会领略到比你所学领域更重要的所有学科的宏观理念,你无法解释那个只能用其他较基础的方式而非最基础的方式来解释的理念,总是完完全全接受你所需要运用的那些最基础的理念??当你用到物理学时,你说你在用物理学;当你用到生物学时,你说你在用生物学等等。我很早就明白这种思潮对我的思想起到了一种很好的组织作用,我曾经对它能像在自然科学领域一样在社会科学领域也起到很好的效果深表怀疑,所以我只是信手拈来,在我的一生中运用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对我来说是个很幸运的思想影响。

让我来说一下那种思想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表现是怎样的极端。有一个常数叫波尔兹曼常数(Boltzmann constant),在物理学中是个基础常数。有趣的是,波尔兹曼常数并不是波尔兹曼发现的。那么为什么还用波尔兹曼的名字来命名的呢?答案是波尔兹曼用了一种更基础的方式从基础物理学中推断出这个常数,而不是像最初的那个可怜的被遗忘的家伙那样是用某种不太基础方法发现的。自然科学的思想是坚决赞成简化法的,即使有别人用比较基础的方式处置他的发现时,你可以运用更为基础的知识载体刷新发现者的历史记录。我认为这没什么错误,波尔兹曼常数就是应该以波尔兹曼命名。

无论如何,在我个人的经历和伯克夏的历史中,伯克夏在不断进步,不顾一度在学术经济学中流行的固定模式的有效市场理论的窠臼,无视那个理论对公司财务的后继影响(在公司财务中比它们在经济学中表现得更愚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这一切自然深深地鼓励着我。

特殊的经历最终令我今天斗胆站在这里,因为至少在我年轻时,我不是个彻头彻尾的傻瓜,我在哈佛法学院学习的那一年时,我在一大帮同学中排名第二,虽然那时有许多比我聪明的人,我还是觉得自己在思维活动中总是当仁不让、从不踌躇的。

让我先从学术经济学的明显优势谈起吧。第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它的出现是适时适地的。这样的名声在很多方面都是不争的事实。200年前,随着技术的提高和文明的推进,文明社会的人均产量开始每年增长2%(以复利计算)。但在那之前的几千年里,人均产量的增长率差不多一直维持在零。当然,在人类巨大的成功中,经济学也成长起来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人类的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类的成功。最近随着所有共产主义经济学的瓦解,自由市场经济学或者部分自由市场经济学的盛行,使得经济学的声望与日俱增。如果你们也是学经济学的,一定会认同经济学一直是一个非常吃香的领域。

经济学总是比其他的社会科学横跨更多的学科,它只是按照其自身的需要蔓延、劫掠,如果你是一个经济学者,你从其他学科劫掠知识为己所用的倾向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从N。格力高利。曼昆(N.Gregory Mankiw)所著的新教材中可见一斑。我通读过那本教材,真是想法超前。在美国,我很有可能是它一出版就购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商人之一。我想弄清楚作者在做什么,他从哪里得到那么先进的思想的,这也是我迅速研读曼昆所著新生教材教科书的缘由。在书中我知道了经济学的原理:机会成本是一种超级力量,所有想得到正确答案的富人都要使用的力量;同时,激励机制也是超级力量。

最后提一下我多年的朋友??美国加利福尼亚圣芭芭拉大学(UCSB)的加勒特.哈丁(Garrett Hardin)说倡导的“公地悲剧(The Tradegy of the Commons)”模式。与斯密伪善的“看不见的手”并列的是哈丁的作恶的“看不见的脚”,哈丁给经济学带来的惊喜,我认为哈丁的模式完善了经济学。但哈丁向我介绍他的模式即“公地悲剧”模式时,我就意识到了它最终会写入经济学教科书里。你看!20年后终于应验了。曼昆涉猎其他学科并把哈丁的模式以及其他有效的理论拿来为己所用,我认为他是正确而明智的。

另一个有助于经济学的方面是,从一开始,经济学就吸引了社会学科的杰出人才,它的常客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比其他在社会科学和学术界其他领域的人物更大,可行度也很高。比如曾三次在内阁任职的经济学博士乔治.舒尔茨(George Shultz)以及曾在内阁任职的莱瑞.萨默斯(Larry Dummers)。因此,这一直是学术界有利的一面。

在世界史上,经济学早期也吸引了一些杰出的语言作家,从亚当.斯密说起吧。亚当.斯密是优秀的思想家,也是优秀的作家,德国最伟大的哲人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曾在他的时代宣称在德国无人能与亚当.斯密相媲美。伏尔泰(Votaire)比康德说的还要精辟:“哎呀,法国可没有谁能和亚当.斯密相比的了。”经济学是随着一些伟大的人和伟大的作家开始的。

后来又出现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我常引用他的话,他为我的一生带来了很多启发。甚至在现代,如果你喜欢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拜读他的额评论文章时,会对他流畅的文笔印象深刻。我不能苟同他的政治观点,但喜欢这个人的文笔,我认识他是至今在世的最杰出的评论家之一。所以说,经济学不断吸引着这样一些文笔惊人的作家,他们是如此善于言辞,以至于他们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他们在经济学领域中的造就,他们在其他学术领域的表现也非同一般。

好了,现在不能继续为经济学唱赞歌了,该指出它的不足之处了。我们已经知道经济学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他社会学科更胜一筹,是文明的奇芭之一。我们要概要地指出学术经济学的错误之处才合情合理。

经济学何错之有呢?

(未完,待续)

[此帖子已被 ICE 在 2010-1-27 10:30:4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09: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xds5188的鼓励,继续努力,为大家服务!

芒格,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经济学系演讲(接30楼)

第四、过于强调宏观经济学

我要批驳的第四点是过于强调宏观经济学而对微观经济学重视不足。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就像不懂解剖学和化学而试图去掌握医学,况且,微观经济学也很有趣,它不仅可以帮助你正确地理解宏观经济学,而且是个练杂耍的好地方。相反,我觉得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者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只想弄明白学科体系中极端的复杂性的做法是误入歧途。

让我通过解决两个微观经济学问题来证明微观经济学的力量,一个简单些,另一个稍难些。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伯克夏。哈撒韦在堪萨斯州堪萨斯城刚刚新开了一家家具和家电商店,在伯克夏刚刚开这家店的时候,全国最大的销售家具、家电商店的是伯克夏的另外一家店,每年销售额达3500万美元。在陌生城市里的新店开始的销售额达5000万美元之多。从开业的那天起,3200个停车位每天都爆满。因为建筑师不懂生理学,女十洗手间外排起了长成,这家店经营的非常成功。

好了,我己经提出了问题:这家家具、家电商店的销售额比全国其他商店高,现在你怎么解释它的巨大成功呢?好,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经营一家高价店是不会取得巨大成功的。如果经营价值达5000万元的家具,那家店的规模一定很大,因为家具本身体积就很大。大店有什么优势?它有大量可选择的品种。所以除了具备低价、选择范围的商品之外,还有什么可能会促成这样大的成功呢?

但你可能要问:为什么以前没人开这样大的店而直到现在才出现呢?答案又会跳入你的脑海中:开一家这样大规模的店要花一大笔钱呢,所以以前没有人做过。这样,你又迅速找到答案。当你有了几个基本概念之后,这些看起来很难解决的微观经济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我喜欢这样立竿见影的简单的思维方式,建议你们应该多学些微观经济学。

现在,我再给你出个稍微难一点的问题:在西北部有一个叫莱斯。史瓦布(les schwab)的轮胎连锁店,在过去五十年间一点点夯实了基础,逐步走向成功并开始和生产轮胎的大公司所属的分店竞争(像固特异轮台公司[goodyears tyre]等)。当然,生产厂家对自己的店会给予优惠,他们的“捆绑店”在成本上占有优势。后来,在与好事多超市(costco)和山姆会员店(sam’s club)等连锁超市的竞争中,莱斯。史瓦布连锁店以价格折扣取胜而崛起,那之前的竞争对手还有西尔斯罗巴克(sears roebuck)等等。然而,现在是史瓦布连锁店的销售额达到了上千万,莱斯。史瓦布己经80多岁了,没有什么教育背景,竟然完成了这么伟大的事业。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发现很多人看起来还是一脸茫然。好,让我们一起思考一些微观学的东西。

史瓦布赶上了什么潮流了吗?你刚提出这个问题,答案就接踵而至。在轮胎行业,日本人一开始在轮胎业没什么地位,但后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早期史瓦布一定也是摆脱了阻碍,接下来,漫长的成功之路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很显然,这个人一定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情,在他所做的事情中他一定利用了曼昆称之为“激励超力”的法则,他一定有一套非常灵活的激励系统来提高人们为其工作的积极性还会有灵活的人事挑选系统等等。他也一定善于做广告,他是属艺术家类型的人。日本人向来都很成功,他必须在日本轮胎入市的潮流中抓住商机,所以,一个有才干而热情的人不得不做对很多很多事情,并使用灵活的系统辅助以保证万无一失。想到这个答案不是太难,但这成功的个例还会有别的解释吗?

我们招聘一些商学院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和你们一样不善于回答这样的问题,这也可能是我们极少雇佣大学生的原因吧。

那么,我是怎样解决那样的问题呢?很显然,我运用自己脑海中一种简单的搜索引擎,将目录单式的原因仔细过滤了一遍。我运用一些在许多复杂系统中很有用的粗略的运算法则,那些运算法则是这样的:极大的成功很有可能是由以下几个因素中的部分组合而成的:

1. 一个或两个变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例如好事多超市(costco)或我们谈到的家具家电连锁店。

2. 增加成功的因素有助于推动更多的因素组合成功,其常常以非线性的方式出现,正如一个人被自我抑制力的极限和物理学中决定性的物质所左右,结果常常不是线性的。多一点的物质因素,结果你会得到更出色的结果。当然,我一生都在追求出人头地,所以我对能说明问题的典型很感兴趣。

3. 很多因素都表现得极为优秀,例如丰田(toyota)或者莱斯。史瓦布(les schwab).

4. 赶上并驾驭某种大潮流。例如甲骨文公司首席财务官杰夫。亨利(jeff henley)参与今天这个活动之前。

我通常推荐并在解决问题时使用快速运算法则,让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吧,我常给我的家人出些小难题,不久前我给他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在美国有一项运动,是一对一的比赛,并且有全国冠军。有一个人在相隔65年后两次比赛都拿了冠军。现在,请说出运动的名称。”我再次发现没有多少人能恍然大悟。我的家人想到的答案的也不多。我有个儿子是物理学家,他的思维方式受我耳濡目染,立刻给出了答案,他是这样在推理的:这项运动不可能是需要手眼协调的运动,没有人能在85岁高龄羸得全国台球联赛,羸得全国网球联赛更没有可能。也不可能是国际象棋,因为作为物理学家的他很擅长玩国际象棋,他知道这项运动有复杂的规定且对耐力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实在太难了。但这也想起了西洋跳棋。“哈哈!即使你是85岁高龄,只要有很丰富的经验,你就能在这项运动中表现不俗。确实如此,答案准确无误。

我竭力推荐这种解答智力问题的方式给你们,多考虑考虑就会有答案的。像我前面举例证明的一样,我力荐学术经济要立足微观经济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五、 经济学中综合运用的内容太少

我要批驳的第五点是:经济学中综合运用的内容太少,不仅与传统经济学之外的东西且与经济学之内的事物结合都太少。我曾经在两所不同的商学院里提到下面这个问题,我说:“你们都己经学过供需曲线了,都知道通常当你提高某产品的价格,销售量会减少;而当你降低产品价格,销售量会增加,这样说对吗?这就是你们所学到的吧?”所有人都点头称是。我接下来说:“你们能否举几个例子说明如果你想提高销售量,得提高价格吗?”接着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停顿。最后,在我尝试提问的这两所商学院里,可能五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能说出一个例子。他们只能说出这样的观点,在某些条件下高价格是质量的指标,因此能提高销售量。

发生在我的朋友比尔。鲍郝斯身上的事情就是个好的例证。当他是贝克曼仪器公司的老总时,公司生产一些复杂精密的产品,如果出了差错,会对购买者造成很大的危害。即使他的产品比别人的更胜一筹,可销路还是不佳。他意识到了原因是定价太低了,让人误认为这种产品只是劣质的。他就把价格提高了20%左右,这样一来销售量真的提高了。

但在现代商学院里,五十人中只有一人能想出这样一个例子,其中一所还是很难考进的斯坦福商学院,且没有人能回答出我想听到的要点来。设想一下你提高价格并用多出的钱贿赂另一个销售代理,那样的方法有效吗?在经济学中??在微观经济学中??从功能方面难道不等同于提高价格并用多出的钱进行促销吗?当然,一旦你跨出了心理障碍,你的利润回报将是丰厚的,这很容易理解。

在投资管理领域里有这样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如是你是一个基金的经理,想提高销售额,人们通常会这样回答:你提高佣金自然会降低终端购买者的真正投资的单位总量,所以提高投资单位的价格就是在出卖你的终端客户,利用额外的佣金贿赂客户的销售代理就是在背叛客户去贿赂经纪人,把客户的钱变成高佣金的产品,这样做的结果是至少增加了1万美金的基金销售量。

这个策略并非是人类品质中吸引人的闪光点,我一生中几乎完全避免使用这一策略,我认为不必要花你一生的时间销售你自己都不愿买的东西,尽管是合法的,我不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你们也没必要全盘接受我的观点,因为那样你们也许会失业。你们不应因为或部分接受了我的观点而去冒失业之险,除非你们是心甘情愿的。

我问那样简单的问题说明:对于经济学问题,即使是在高等学院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综合内容的掌握是多么地少。显而易见的问题,显而易见的答案,然而那些人选修了经济学的四门课程,上了商学院,有那么高的智商,写了那么多文章,却不能综合运用,真该受到指责。这种失败不是源教授们知之而不授,是源教授们对于此类综合的一知半解,他们受教育的方式也大相径庭。我不记得凯恩斯(keynes)或是加尔布雷思(galbraith)曾说过,经济学教授们者是很吝惜自己的观点的,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几个观点能令他们受用一生。

第二个有交综合性问题和经济学中两上很有名的例子有关,一个是李嘉图(ricardo)的贸易相对优势理论,另个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图钉厂。当然,这两个例子对极大地提高人均经济产值都有作用,都是由擅长掌权的人行使权力,这一点很相似; 然而也有根本的不同,那就是一个是中央计划的最佳例子??图钉厂??整个系统是一个人策划的,而在另一个里卡多的理论中则是自然贸易本身在起作用。

当然,一旦尝到了综合考虑问题的甜头,你立刻会想到“这些事相互影响吗?”它们当然会相互影响,那正是现代经济体系力量的源泉之一。几年前我就见证过一个相互影响的例子,伯克夏公司以前有信贷公司,它贷款给了在好莱坞公园赛马场对面的一家酒店。到了一定时候,附近环境出现了变化,流氓恶棍、吸毒贩毒的人随处可见,他们甚至撬开墙内的钢管藏匿毒品,旅馆四周都有持枪的歹徒晃悠,没人愿意入住。我们两三次取消旅馆抵押品的赎回权,贷款收益下降为零。我们似乎遇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经济问题??微观经济问题上。

我们当时可以去咨询麦肯锡或者找一大帮哈佛教授来,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份10英寸厚的报告,详述有关如何经营处于这样一个糟糕的环境中的、生意萧条的宾馆。但我们没有那么做,只是在宾馆外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上“出售或出租”接着有人回应了,他说:“如果你们宾馆可以重新划分功能区??让我把停车场变成高尔夫球穴区,我愿意花20万美元修整,以贷款方式高价买下宾馆。”我们说:“作为宾馆,你是需要停车场的呀。你是怎么想的?”他说:“不用,我主要接待从佛罗里达州来的高级客户,安排他们住在机场附近,然后用大巴接送他们去迪斯尼乐园和其他地方。我并不介意周围环境有多糟糕,因为住在墙内的客人有齐全的设备,他们所要做的只是早上乘上大巴,晚上回宾馆住宿,他们不需要停车场,他们需要的是高尔夫球穴区的草坪。”我们就和这个人签约了,整个流程行得很顺利,贷款也偿清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很显然,在李嘉图和图钉厂的例子之间是有关联的,那个人设计出的令高级客户消遣的老系统是纯粹图钉厂式的,找到利用这种体系的人是纯粹的李嘉图多式的。这些体系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好了,我己经让你了解了综合性问题的一部分。当你想搞清楚私人企业中应该起到多少作用、政府部门应该起到多少作用、决定权利分配的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失败等等时,问题就变得更难了。

依我之见,有着高智商的、学经济学的人应该能坐下来写出有关这些观点的、有说服力的综合性问的结论。我敢打赌:在这个国家中的每个经济学部门做这个测试,都会得到足够的有关综合性理论的论证,他们可能会谈到罗纳尔德。科斯,可能会谈到交易成本。会想起一些他们的教授传授给他们的东西并将之全盘托出,但真正理解它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我很有信心地预言大多数人难以自圆其说。

顺便说一下,如果你们中的任何人想尝试,请继续。你会发现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举一个与此有关的例子,就是因发现普朗克常数而获得诺贝尔奖桂冠的马克思。普朗克,他曾经想研究经济学,但放弃了。为什么世上最聪明的人之一的马克思。普朗克最终选择放弃经济学呢?他的回答是:“经济学太难了。你能得出的结论总是无序的、不确定的。”经济学难以满足普朗克追求有序的愿望,所以他选择了放弃。如果马克思。普朗克上已意识到他永远也得不到完美的有序,你们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顺便再说一个有关马克思。普朗克有名的虚构故事。普朗克得了诺贝尔奖之后,常应邀到处演讲,有个司机整天带着他在德国四处作公开演讲,把他的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有一天司机说:“唉,普朗克教授,你为什么不能让我尝试一下与你交换角色呢?”于是,他就站起来演讲了。演讲结束时,有个物理学学家起来提了一个很难的问题,司机从容应对道:“我很吃惊在一座像慕尼黑这样高等的城市的公民竟然问这样初级的问题,就请我的司机来解答吧。”

(未完,待续)

[此帖子已被 ICE 在 2010-1-28 11:29:33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23: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芒格,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经济学系演讲(接32楼)

第六、极端的、产生逆反效果的心理无知

接下来,我要谈的是第六个主要的不足,这部分也是缺乏充分的多学科研究的:经济学中极端的产生反效果的心理无知。我想给你出道简单的问题,我擅长简单的问题。

假如你在拉斯维加斯拥有一个小的赌台区,有50个标准的投币机器,外观一模一样,功能也没什么不同,导致派息率的因素完全一样,也以同样的比率派发。但在一排投币机器中有一台机器与众不同,无论你随时把它摆在50台中哪个位置,当一天结束你走到机器旁,你总能从那一台机器得到比别的机器多25%的筹码。这台获利丰厚的机器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有人知道吗?

一位男士说:比较多的人在那台机器上玩。

芒格:不对,我想知道为什么有较多的人玩那台机器。那台机器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人们己经使用了现代电子学让近距脱靶的概率更高,那台机器比正常的机器更频繁地瞄准柠檬、葡萄射击而脱靶,这吸引了更多的玩家。怎样得出这样的答案的呢?很简单,显然是心理作崇:那台机器的所作所为正好触发了一些基本心理反应。

如果你知道些心理学因素,如果你脑海中有一份清单,只要浏览一下这些因素,你突然就会恍然大悟怎样来解释这样的现象。那些没有学过这些解决问题方法的人自然不会想到这些答案。如果你想像踢驴比赛中的单腿人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的话,你就做我的座上客吧。如果你想像一个双腿强壮健全的人成功的话,你得学习这些方法,包括了解心理学,同时还要研究微观和宏观经济学。

按照条理,我接下来想提一个奇怪的拉丁美洲经济功能性障碍得以解决的例子。在拉丁美洲的一个小地区产生了一种人人偷东西的文化,人们盗用公司财物,偷盗社区里一切没有固定起来的东西。当然,经济几乎停滞不前。这样的情形最终得以扭转。我是从哪里看到这个例子的呢?我给你一个提示,不是经济学里的记载,而是心理学里记录的。聪明的人们静下心来采用了一系列心理策略,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认为如果你是个经济学家的话,当诸如功能性经济障碍得以成功解决以及能解决许多问题的简便的策略涌现出来之后,再说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理解问题就没有借口了。为什么对心理学一无所知呢?甚至不知道心理学的小伎俩就能解决你们自己领域的有功能性障碍的经济体制呢?

在此,我还告诉你一条训诫,这条训诫甚至比自然科学的基础组织思想更好,这要归功于萨穆尔.约翰逊。他说,从本质上说,如果一个学者稍微努力就能轻易改变无知而他却维持不变的话,他的学术行为等于是背叛。“背叛”是他的原话。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我喜欢这样的说法,他说如果你是一名学者,你就有义务尽可能地不做傻瓜,所以,你得尽可能不断地探索,清除学术体系中可以清除的无知。

第七、 对于第二以及更高的顺序效果关注太少

接下来是第七个不足:在经济学中对于第二以及更高的顺序效果关注太少,这个不足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结果会产生结果,产生的结果还会继续产生结果等等,情形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当我做气象学者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东西很令人恼火,经济学使气象学看起来像个茶话会。

当各种专家,包括经济学博士,预测的医疗保险法的成本时,暴露了对于经济学方面极度的无知。他们对过去成本作了过于简单的推断。

成本预测的系数偏离1000%多。他们规划的成本比实际发生的少10%。一旦他们添加了不同的新动机,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数据就会与他们的推测相距很远。药物翻新也使昂贵的治疗法层出不穷,这是必然的。一大批专家怎样作出这样愚蠢的推测呢?答案是:他们为了得出简单的数字而过于简化了程序,正如把圆周率简化为3.2的土方法!他们还选择了不考虑结果之结果的相继影响等。

从学术界的观点说,这种普遍的错误始发车的好处之一就是生意人在微观经济学方面甚至更糊涂,医疗保险类型的愚蠢反映在生意上是这样的:你拥有一家纺织品厂,一个人跑来对你说:“嘿,有人发明了一种新型织布机,它能大大提高纺织品的生产效率,以现在的价格,三年之内就能收回成本。这不是很棒吗?”你便不断买入这种织布机,二十年间你的资本只持续增长了4%,不是因为那种技术不再起作用了,而是经济学的规律使得购买纺织品的人受益,拥有纺织厂的那个人并没有得到更好的收益。学过大学一年级经济学或者上过商学院的人怎么会不知道这个规律呢?我认为学校的工作做得不够,不然的话,这样愚蠢的事是不会频频出现的。

通常,我不采用正式的规划设计,我不让人们为我这样做是因为我不喜欢伏案工作、呕心沥血,但我还是看到人们一直那么愚蠢地工作,不管他们怎么愚蠢,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在美国,做的愚蠢的案头规划是一种有效的销售技巧。

一旦我和沃伦购买了一家公司,出集者就会让投资银行家进行大规模的调研,大约有这么厚,我们只是翻阅了一下。他对我们说:“我们为此花了200万美元呢。”我说:“我们不需要,我们从来不看这些。”

不管怎么说,像医疗保险的例子所示,所有人类的体制都是人为的游戏,由于根深蒂固的心理原因,以及游戏原理很大的可塑性,人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展示出高超的技巧。这也是加利福尼亚工险系统的错误所在。游戏己经上升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游戏人类系统的过程中,人们学会了欺骗。这对文明有好处吗?这对经济绩效有好处吗?见鬼,绝对没有。那些设计容易让人钻营的系统的人是要下地狱最底层的。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家族占据了8%的卡车挂车市场,他刚刚关闭了他家在加利福尼亚的最后一家工厂。他在得克萨斯城也有一家工厂,情况更糟糕,得克萨斯的工厂工人们保险的成本达到工资额的百分之十几,所以我的朋友家族从卡车挂车生意中并没有获得多少收益。他关闭了工厂,搬到了犹他州的奥格登,在那里,大批摩门教徒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在工险系统方面不存在问题,工作保险的开支只占工资2%

与摩门教徒相比,挤满得克萨斯州工厂的拉丁美洲人不诚实或者品质不好吗?不是,只能说那些无知的立法部门设立了奖励欺诈的激励制度,立法部门不少成员曾上过法学院,他们没有考虑对其危害文明的行为,没有考虑撒谎和欺骗的第二顺序结果和第三顺序结果。所以,当经济学中充满了这些欺诈行为是不足为奇和司空见惯的。

哈佛大学经济学系的维克多.尼德霍夫(Victor Niederhoffer)的事业生涯就是游戏人类系统的一个绝好的例子。维克多.尼德霍夫是一个警察副官的儿子,他想在哈佛得到A级,但不想付出艰苦的努力,因为他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是:1.玩西洋跳棋;2,日夜豪赌纸牌游戏;3,他已经蝉联几年美国壁球冠军;4,当最好的业余网球运动员。

除了做他想做的事情之外,他所剩下的时间远不够在哈佛拿到A级,所以他进了经济学系。你可能认为他会选择法国诗歌,但不要忘记他可是个能拿西洋跳棋冠军的人,他认为自己的智商学哈佛的经济学系绰绰有余。事实果真如此,他注意到大学生做了教授们要做的乏味工作中的大部分,注意到因为从哈佛大学毕业是很难的,所以学生们都很优秀的、有条理的、很勤奋的。

因此,正如从心理效应预见的“互利倾向”一样,对一门颇为高深的大学课程,教授总是会给一个A等。所以维克多.尼德霍夫在哈佛经济学系没报名选别的课程而是报了最高深的大学课程。理所当然,他得了一个又一个A等。一时间,在哈佛的人可能把这当成新的奇人奇事,这是有点荒唐,但这种策略是有效的,维克多.尼德霍夫因此名声大振,人们称这种方式为“尼德霍夫选课式”。

这个例子表明人类体制是如何的儿戏的。在经济学中人们对于李嘉图的令贸易双方都受益的相对优势定律(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的反应是一致的,这是另一个不考虑结果之结果的例子。李嘉图想出一种绝纱而隐晦的释解,因为这一释解很有说服力,人们对之很着迷,一直到现在仍是如此。当从李嘉图定律效应方面考虑贸易中的第一顺序优势时,经济学人士都认同相对优势法则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假如遇到很有才干的民族,像中国人,若你们开创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势必会延续很久。

现在让我们继续追踪第二和第三顺序结果。就是美国的人均财富而言,如果你们不和中国进行贸易,你们可能更富裕,是吗?李嘉图证实了这点。但就经济而言,哪个国家将发展得更迅速?当然是中国。他们通过自由贸易的推进,汲取全世界的现代技术,像亚洲虎一样迅速发展。看看香港和台湾地区,看看早先的日本。开始时你们接触到的是有12亿农民的落后国家,最后他们变得越来越强大,将来可能比你们还强大。李嘉图没有证实对于先前领先国家取得这样一个结果,他没有尝试确定第二个以及更远的结果。

如果你想和经济学教授谈论这些观点的话,他们就会惊恐的回避,因为他们不喜欢这类谈话。我尝试过三次,这样做确实会破坏他们有序的行规。当你忽略了第二个、第三个顺序结果时,事情就更简单了。

在三次尝试中,有关这个话题我得到的最好的答案是来自乔治.舒尔茨(George Shultz)。他说:“查理,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如果我们停止了与中国的贸易,其他发达国家与之的贸易往来会照常进行,我们阻止不了中国相对于我们上升的趋势,我们也会失去李嘉图诊断的贸易优势。”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正确的。我说::“乔治,你刚刚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悲剧,你被这种体制所束缚,无法操纵它。你的情况极易变糟,将落入悲剧的深渊,如果你曾是国家领导人的话,最后领导地位也将搁浅。”他回答说:“查理,我不愿想这件事了。”我认为他很机智,他甚至比我年长,也许我应该学习学习他。

第八、 对于“间接贪污行为”的关注不够

我要继续讲我的第八点反对意见:在经济学中对于最简单的、最基础的代数原理注意太少。这一点听起来令人无法接受,你会产生疑问:经济学不是在做代数,不是吗?那么,我想说一个例子??可能在这方面我错了。我老了,但我不是墨守陈规的人,我认为经济学对于“间接贪污行业”的概念关注不够。我的观点来自于加尔布雷思(Galbraith)。加尔布雷思认为:如果你有未被披露的公款被贪污,也就有了凯恩斯(Keynes)认为的经济刺激效果,因为那个被贪污了钱财的人认为自己像以前一样富有,于是照样挥霍无度;与此同时,贪污钱财的人得到了新的购买力。从加尔布雷思的观点看,这样的分析是正确的。麻烦在于他将这些说成一种次要的现象,因为当公款贪污被发现时,几乎可以确定的是,结果会快速逆转,所以效果也会很快抵消。

我猜加尔布雷思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如果你对代数很关注,你想想“代数的功能原理是:如果A等于BB等于C,那么A就等于C”,那么A就等于C”。你就得出了这样的基本原理:你想寻找功能上的对等物,你就会找到的。所以如果你问这样的问题:“经济学中有像间接贪污行为的事吗?”顺便说一下,加尔布雷思造了一个词叫“bezzle”来描绘未披露的公款挪用,所以我就造了一词“febezzlement”(间接贪污行为),即功能上等同于贪污的行为(functional equivalent of embezzlement

对于“有功能上等同于贪污的行为吗?”我想出了很多精彩的回答。一些是在投资管理方面的,毕竟,我对投资管理接触得多,我认为美国业主的几十亿资金被完全浪费于投资公共证券组合的事宜。只要市场不断向前,那个浪费了财力的人就感觉不到,因为他不断关注的是上升的价值。对于那个因投资建议而获利的人而言,当他为了钱而在兜售有害的东西时,钱财看起来完全像正当的收入,事实上却是未披露的间接贪污行为。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我没受邀作很多演讲了吧。

所以我说,如果你查看一下经济中的间接贪污行为,就会发现一些非常有力的要素,他们创造出一些“财富效应”,相对于老的“财富效应”可算是增强型的,但实际上没人像我这么想,我把自己的观点对独立思考的、渴求知识的大学生们开诚布公,可能会对通过他们的论文有所帮助。

第九、 对美德和罪恶效应重视不够

我的第九个反对观点是:经济学对美德和罪恶效应重视不够。我一直都很清楚早期经济学存在着大量的美德效应和大量的罪恶效应,但当你谈论美德和罪恶的时候,经济学家们就会不自在。经济学并非只想起一栏栏的数据,经济学中还蕴藏着巨大的美德效应。我要说L.帕乔利(Luca Pacioli)修道士所创造的复式记账法的传播是经济学的一大美德,他令商业变得更加不可操纵,使它变得更诚实。接下来的现金出纳机为人类道德作出的贡献比公理会更多,它使经济系统能运行得更好。一个容易导致欺诈的系统会令文明毁于一旦,与此相反,一个像现金出纳机那样很难弄虚作假的系统,可以通过减少罪恶,提升文明的经济行为。但经济学领域中很少有人用那样的词汇谈论。

我想进一步说的是:一旦有了极其可靠的信度风范,经济体系会运行得更好。至少在过去一代的美国人中,取得信度风范的传统方法是通过宗教,宗教慢慢灌输给人愧疚感受。我们的街道有一位很有魅力的爱尔兰天主教牧师,他总喜欢说:“那些老犹太人也许已经创造了羞愧感,但我们完善了它。”这种来源于宗教的羞愧感一直是信度风范巨大的动力,对于人类的经济成果帮助很大。

很多来自罪恶的坏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你看到了生意兴隆、飞黄腾达??你只要读一读过去半年的报纸就会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那里有足够的罪恶事实令我们瞠目结舌。顺便说一下,每个人都会对美国公司高层的不公平补偿而愤愤不平,人们有这样的情绪是理所当然。各种律师和教授们创造出的不可思议的管理妙方,我们却对不公平的补偿金的问题束手无策。一种局部解决问题的好方案摆在眼前:如果经理们是不拿工资的重要股东,那我们降低了互惠倾向影响时,你就会对公司行政部门的不公平补偿事宜大为吃惊。

这种类似无偿系统功能的做法曾在某地方被实施过,在英格兰,非专业治安法官在低级刑事法院任职,他们可以判你入狱一年或判巨额罚款。三个法官都不拿薪水,他们的开支是可以得到补偿的,但不是太丰厚。作为志愿者,他们一年只工作40个半天。这个制度顺利运行了大约700年,既有能力又诚实的人才有资格当这种非专业治安法官,他们履行职责,但没有薪水。

这也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他生命后期想要美国政府实施的体制,他不想让政府高官拿薪水,而是像他自己那样,或者像完全没有薪水的摩门教会的统治者那样。当我看到在加利福尼亚发生的一切时,我不认为他是错的。不管怎样,现在己经没有人按照富兰克林的思路走了。

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有时候道德看起来是不公平的,但这像大多数世俗的结果一样,通常总是不被认可。在体制功效中,渴求完美的公平会引起很多可怕的问题,一些体制对个体而言应该是有意义的不公平,因为总的看来,他们对于我们大家是更公平的。这样,在显然的不公正中可能就存在着美德。我经常引用一个例子:在一支舰队里,如果你的船搁浅了,即使不是你的错,你的职业生涯也要结束。我认为确保每个人得到更多的公正而牺牲某个无过错的人的公正是每个船长竭尽全力为确保船只不搁浅而采取的方法,为了所有人更多的公平而容忍个别人极少的不公平是我所推荐的做法。但是如果你想在大学学业中得高分的话,特别是在追捧公平程序的现代法学院里,我则不予建议。

当然,在经济学中存在着很多罪恶效应,有很多充斥着欺诈和愚蠢的骗局,结果常常令人很不愉快。最近我们也经历了一些那类事情,英格兰骇人听闻的南海大骗局可算是最大的骗局之一了,其结果却很有意思。你们中很多人可能不记得南海骗局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之后的结果引起了很大的金融缩减和痛苦。除了在某种极少的情况中,英国几十年禁止公开股票交易,议会通过了一项法规,内容是你可以和几个合作者有伙伴关系,但你不能进行公开的股票交易。顺便说一下,英国虽然没有公开的股票交易,但还是继续发展。因有了像赌场一样癫狂的股票交易而生意蒸蒸日上的生意人如果仔细研究的话,是不会喜欢这个例子的。英格兰很长一段时期没有公开的股票交易,但并没有毁灭。

不动产也是如此。我们有购物中心和汽车商品特许经销商等等,尽管每年都有需求,但我们并没有可公开交易的不动产股票。这是一个迷:一旦有了资金市场,经济就要求其必须像赌场一样快速而有效,但事与愿违。

另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由于嫉妒而生的罪恶效应。在希伯来人的法律中,嫉妒很巧妙地得到了很强烈的谴责。你记得他们是怎样大事渲染的吗:你不能贪图邻居的驴子,你不能贪图邻居的女仆,你不能贪图…..那些希伯来人知道人是多么会嫉妒,也清楚因此会惹出多少麻烦。他们是有点夸张,但他们这样做是对的。记得曼德维尔(Mandeville)有关蜜蜂的寓言吗?他说得令人信服??不管怎样,对我而言是这样??嫉妒是沉迷于铺张浪费的巨大驱动力。所以,这是一个可怕的罪恶,在摩西的十诫中是禁止的。在经济学中它却带来诸多有利的结果,没有人能弄懂经济学中这似非而是的说法。

当我年轻的时候,每个人对哥德尔(Godel)的发现都很激动,他找到了证据证实了没有很多令人恼火的不完整性就没有数学体系。从那以后,我的长辈们就告诉我数学中他们碰到过更多无法根除的缺陷,认定没有悖论就没有数学。如果你是个数学家,无论你多么努力研究,都必须要容忍数学中的悖论。

如果数学家们在创造数学体系时都不能把悖论从中清除的话,可怜的经济学家们也永远清除不了,我们就更不用说了。没关系,生活有了这些悖论,才多了份有趣的色彩。当我遇到似非而是的说法时,就会认为自己是个十足的傻瓜,或者自己快接近所研究的学科边缘了,甚至考虑该属于那一种也给生活增添了乐趣。

正如我得出的结论一样,我想再说一个故事来证明从一个有限的体系中得出一种错误观念并坚持遵守是多么的荒谬。接下来说的是从一个古老的国家来到美国的赫曼.黎波维茨,在这个新的国度里,他还是像在自己以前的国家一样努力经营家族买卖,他们是生产钉子的,他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终于,他的小钉子生意逐步昌盛起来了。他的妻子对他说:“赫曼,你年纪大了,该到佛罗里达去享清福了,把生意交给我们的儿子打理吧”。

所以他就去了佛罗里达,把生意交给了儿子,但他每周都要看财务报表。没过多久,财务状况就急剧下滑,情况变得很糟糕,他乘上飞机回到工厂所在地新泽西州。他离开机场去工厂的路上看到一副巨大的室外灯箱广告牌,上面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图像,下面有一行图注:“他们使用了黎波维茨牌的钉子。”他怒气冲冲地来到工厂,对儿子说:“你这个蠢儿子!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要毁掉我花了五十年心血创办的企业吗!”他儿子说:“爸爸,相信我吧,我会扭亏为盈的。”

他又回到了佛罗里达州,在佛罗里达期间他收到更多的财务报表,情况日益恶化。他不得不又一次乘飞机飞往工厂。离开机场,他又看到了那个灯箱广告牌,现在他只看到一个空的十字架。哎呀,原来耶稣被十字架压倒在地上,图上写着:“他们没有使用黎波维茨牌子的钉子。”

是的,你可以嘲笑这种做法,是很荒唐,但这和很多人死守着失败观点的做法一样荒唐。凯思斯说:“不是引进新观念难,而是摆脱旧观念难。”爱因斯坦说得更好,他把自己的思想归功于他的“好奇、专心、坚持不懈和自我批评”。他说“自我批评”的意思就是要善于毁掉自己最喜爱的、最难得的观念。如果一个人能善于抛弃自己的错误观念,那就是他的最杰出的天资。

好了,现在该重复一下这次讲话中的重点。我所极力主张的是利用更广泛的多学科综合策略,手法娴熟地帮助经济学以及其他各科发展。我还积极主张人们不要为无法清除的复杂和悖论气馁,那只不过给问题增加了趣味。凯恩斯给我的启示是:大体的正确比完全的错误要好。

因此,我想重复我在类似的场合曾经所说过的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如果你们巧妙地沿着多学科的道路走下去,你们将永远不希望回头。因为那样做,无异于砍去你们的双手。

我的演讲完了。只要你们愿意听下去,我愿意尽力回答各位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3 16: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为什么不能成为巴菲特?zt

我即将告诉你们的是:我不是来教你们怎样成为一个伟大投资者的。相反,我是来告诉你们,为何你们中只有极少人敢奢望成为这样的人。
如果你花了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查理?芒格、沃伦?巴菲特 、布鲁斯?博克维茨、 比尔?米勒、埃迪?兰伯特和比尔?阿克曼等投资界巨子,你们就会明白我是什么意思。

我知道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超越常人的智力,并且是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达到今天的水平。你们是聪明人中最聪明的人。不过,即便我今天说的其他东西你们都没听进去,至少应该记住一件事:你们几乎已经没有机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投资者。你们只有非常、非常低的可能性,比如2%,甚至更少。这已经考虑到你们都是高智商且工作努力的人,并且很快就能从这个国家最顶级的商学院之一拿到MBA学位的事实。如果在座的仅仅是从大量人口中随机抽取的一个样本,那么成为伟大投资者的可能性将会更小,比如5000分之一。你们会比一般投资者拥有更多优势,但长期来说你们几乎没有机会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其原因是,你的智商是多少、看过多少书报杂志、拥有或者在今后的职业中将拥有多少经验,都不起作用。很多人都有这些素质,但几乎没有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使复合回报率达到20%25%

我知道有人会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也无意冒犯在座诸位。我不是指着某个人说:你几乎没有机会变得伟大了。这个房间中可能会出现一两个能在职业生涯中实现20%复合回报率的人,但在不了解你们的情况下很难提前断言那会是谁。

往好的方面讲,虽然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无法在职业生涯中达到20%的复合回报率,但你们依然会比普通投资者做得好,因为你们是哈佛的MBA。一个人能学会如何成为一般级别之上的投资者。如果你们聪明、勤奋又受过教育,就能做得足够好,在投资界保住一份高薪的好工作。不用成为伟大投资者,你们也可以赚取百万美元。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高智商和努力钻研,你就可以学会在某几个点上超越平均水平。因此无须为我今天说的话而沮丧,即使不是巴菲特,你们也将会有一份真正成功且收入不菲的职业。

但是你们不可能永远以20%的复合回报率让财富增值,除非你的脑子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有某种特质。我不确定这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但如果你到青少年时期还没有这种特质,那么你就再不会有了。在大脑发育完成之前,你可能有能力超过其他投资者,也可能没有。来到哈佛并不会改变这一点,读完每一本关于投资的书不会,多年的经验也不会。如果你想成为伟大投资者,那些只是必要条件,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它们都能被竞争对手复制。

作个类比,想想企业界的各种竞争策略吧。我相信你们在这里已经上过或者将要上战略课程。你们或许会研习迈克尔?波特的文章和书籍,这是我在进商学院之前就自学过的。我从他的书里受益匪浅,在分析公司时仍然总会用到这些知识。

现在,作为公司的CEO,什么样的优势才能使你们免受残酷的竞争?如何找到合适的点来建立起广泛的巴菲特所说的经济护城河economic moat)?

如果技术是你唯一的优势,那么它并不是建立护城河的资源,因为它是可以、而且最终总是会被复制的。这种情况下,你最好的希望是被收购或者上市,在投资者认识到你并没有可持续性优势之前卖掉所有股份。科技是那种寿命很短的优势。还有其他的,像一个好的管理团队、一场鼓动人心的广告行动,或是一股高热度的流行趋势。这些东西制造的优势都是暂时的,但它们与时俱变,而且能被竞争者复制。

经济护城河是一种结构性(structural)的优势,就像1990年代的西南航空。它深植于公司文化和每一个员工身上,即使每个人都多少知道西南航空做的是什么,却没有别人能复制。如果你的竞争者知道你的秘密却不能复制,那就是一种结构性的优势,就是一条护城河

在我看来,实际只有4种难以复制且能持久的经济护城河。一种是规模经济,沃尔玛、宝洁、家得宝就是例子。另一种资源是网络效应,如eBay、万事达、维萨或美国运通。第三种是知识产权,比如专利、商标、政府许可或者客户忠诚度,迪斯尼、耐克和Genentech即是此中典范。最后一种是高昂的用户转移成本,薪资处理服务公司沛齐(Paychex)和微软就受益于此,因为用户转向其他产品的成本实在高昂。

就像公司要么建立一条护城河,要么就忍受平庸,投资者也需要一些超越竞争者的优势,否则他就沦为平庸。

现在有8000多家对冲基金1万家共同基金,每天还有数百万计的个人投资者试图玩转股票市场。你们如何比这些人更有优势?护城河由何而来?

首先,大量阅读书籍、杂志、报纸并不是建立护城河的资源。任何人都会读书。阅读自然无比重要,但不会赋予你高过他人的强劲优势,只能让你不落在别人后面。投资界的人都有大量阅读的习惯,有的人阅读量更是超群,但是我不认为投资表现与阅读数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你的知识积累达到某个关键点后,再多阅读就会呈收益递减效应。事实上,读太多新闻反而会伤害你的投资表现,因为那说明你开始相信记者们为了报纸销量而倾泻的所有废话。

另外,任凭你是顶尖学校的MBA,或者拥有注册金融分析师资格、博士学位、注册会计师证书等等数十种可能得到的学位和证书,都不可能让你成为伟大的投资者。哈佛也无法把你教成这样的人,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沃顿商学院、斯坦福也不能。我要说的是,MBA是学习如何精确地获得市场平均回报率的最好途径。你可以通过MBA的学习极大地减少前进道路上的错误。这经常能使你得到丰厚的薪水,即使你离成为伟大投资者越来越远。你不可能花钱买到或是通过读书学习而成为伟大的投资者。这些都不会让你建起护城河,只是让你更容易获得进入这场赌局的邀请而已。

经验是另一件被高估的事情。经验的确很重要,但并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资源,它仅仅是另一张必需的入场券。经验积累到某一点后,其价值就开始收益递减。如果不是这样,那么60岁、70岁和80岁就应该是所有伟大资金操纵者的黄金时代。我们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一定程度的经验是玩这个游戏所必需的,但到了一定时候,它就不再有更多帮助。它不是投资者的经济护城河。查理?芒格说过,你们可以辨别出谁能正确地理解,有时那会是一个几乎没有投资经验的人。

因此什么是投资者必备的竞争优势呢?就像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行业,投资者的护城河也应该是结构性的。它们与一些心理学因素有关,而心理因素是深植在你的脑子里的,是你的一部分,即使你阅读大量相关书籍也无法改变。

我认为,至少有7个特质是伟大投资者的共同特征,是真正的优势资源,而且是你一旦成年就再无法获得的。事实上,其中几个特质甚至丝毫没有学习的可能,你必须天生具备,若无就此生难寻。

第一个特质是,在他人恐慌时果断买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乐观时卖掉股票的能力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当19871019这天到来的时候(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市场彻底崩溃,几乎没人有胆量再买入股票。而在1999年(次年即是纳斯达克大崩盘),市场几乎每天都在上扬,你不会允许自己卖掉股票,因为你担心会落后于他人。绝大多数管理财富的人都有MBA学位和高智商,读过很多书。到1999年底,这些人也都确信股票被估值过高,但他们不能允许自己把钱撤离赌台,其原因正是巴菲特所说的制度性强制力institutional imperative)。

第二个特质是,伟大投资者是那种极度着迷于此游戏,并有极强获胜欲的人。

他们不只是享受投资的乐趣??投资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清晨醒来时,即使还在半梦半醒之间,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他们研究过的股票,或者是他们考虑要卖掉的股票,又或者是他们的投资组合将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以及如何规避它。他们通常在个人生活上会陷入困境,尽管他们也许真的喜欢其他人,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对方交流。他们的头脑始终处在云端,梦想着股票。不幸的是,你们无法学习这种对于某种东西的执迷,这是天生的。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强迫症,你就不可能成为下一个布鲁斯?博克维茨( Fairholme Funds的创始人,选股思路深受巴菲特影响,组合集中、低换手率、很少越界)。

第三个特质是,从过去所犯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强烈意愿

这点对于人们来说是难以做到的,让伟大投资者脱颖而出的正是这种从自己过去错误中学习以避免重犯的强烈渴望。大多数人都会忽略他们曾做过的愚蠢决定,继续向前冲。我想用来形容他们的词就是压抑repression)。但是如果你忽略往日的错误而不是全面分析它,毫无疑问你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还会犯相似的错。事实上,即便你确实去分析了,重复犯错也是很难避免的。

第四个特质是,基于常识的与生俱来的风险嗅觉

大部分人都知道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1990年代中期的国际四大对冲基金之一,1998年因为俄罗斯金融风暴而濒临破产)的故事,一个由六七十位博士组成的团队,拥有最精妙的风险分析模型,却没能发现事后看来显见的问题:他们承担了过高的风险。他们从不停下来问自己一句:嗨,虽然电脑认为这样可行,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行得通呢?这种能力在人类中的常见度也许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高。我相信最优秀的风险控制系统就是常识,但是人们却仍会习惯听从电脑的意见,让自己安然睡去。他们忽视了常识,我看到这个错误在投资界一再上演。

第五个特质是,伟大的投资家都对于他们自己的想法怀有绝对的信心,即使是在面对批评的时候

巴菲特坚持不投身疯狂的网络热潮,尽管人们公开批评他忽略科技股。当其他人都放弃了价值投资的时候,巴菲特依然岿然不动。《巴伦周刊》为此把他做成了封面人物,标题是沃伦,你哪儿出错了?当然,事后这进一步证明了巴菲特的智慧,《巴伦周刊》则变成了完美的反面教材。就个人而言,我很惊讶于大多数投资者对他们所买股票的信心之微弱。根据凯利公式(Kelly Formula,一个可用于判断投资和赌博风险的数学公式),投资组合中的20%可以放在一支股票上,但很多投资人只放2%。从数学上来说,运用凯利公式,把2%的投资放在一支股票上,相当于赌它只有51%的上涨可能性,49%的可能性是下跌。为何要浪费时间去打这个赌呢?这帮人拿着100万美元的年薪,只是去寻找哪些股票有51%的上涨可能性?简直是有病。

第六个特质是,左右脑都很好用,而不仅仅是开动左脑(左脑擅长数学和组织)。

在商学院,我曾经遇到过很多天资聪颖的人。不过主修金融的人,写的东西一文不值,他们也无法创造性地看待问题,对此我颇感震惊。后来我明白了,一些非常聪明的人只用一半大脑思考,这样足以让你在世上立足,可是如果要成为一个和主流人群思考方式不同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投资家,这还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右脑占主导的人,你很可能讨厌数学,然后通常就无法进入金融界了。所以金融人士很可能左脑极其发达,我认为这是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伟大投资家的两边大脑都发挥作用。作为一个投资家,你需要进行计算,要有逻辑合理的投资理论,这都是你的左脑做的事情。但是你也需要做一些另外的事情,比如根据微妙线索来判断该公司的管理团队。你需要静下心来,在脑中勾画出当前情势的大图景,而不是往死里去分析。你要具备幽默感、谦卑的心态和基本常识。还有最重要的,我认为你也得是一个好的写作者。看看巴菲特,他是商业世界里最杰出的写作者之一,他同时也是古往今来最好的投资家之一绝非偶然。如果你无法清晰地写作,我认为你也不能清楚地思考。如果不能清楚地思考,你就会陷入麻烦。很多人拥有天才般的智商,却不能清楚地思考问题,尽管他们心算就能得出债券或者期权的价格

最后、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少见的一项特质:在投资过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却丝毫不改投资思路的能力

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当股票开始下跌,人们很难坚持承受损失而不抛出股票。市场整体下降时,人们很难决定买进更多股票以使成本摊薄,甚至很难决定将钱再投入股票中。人们不喜欢承受暂时性的痛苦,即便从长远来看会有更好的收益。很少有投资家能应对高回报率所必须经历的短期波动。他们将短期波动等同于风险。这是极不理性的。风险意味着你若押错了宝,就得赔钱。而相对短时期内的上下波动并不等于损失,因此也不是风险,除非你在市场跌到谷底时陷入恐慌,被损失吓得大乱阵脚。但是多数人不会以这种方式看问题,他们的大脑不容许他们这么想。恐慌本能会入侵,然后切断正常思考的能力。

我必须申明,人们一旦步入成年期就无法再学到上述特质。这个时候,你在日后成为卓越投资者的潜力已经被决定了。这种潜力经过锻炼可以获得,但是无法从头建立,因为这与你脑组织的结构以及孩童时期的经历密切相关。这不是说金融教育、阅读以及投资经验都不重要。这些很重要,但只能让你够资格进入这个游戏并玩下去。那些都是可以被任何人复制的东西,而上述7个特质却不可能。

(作者马克?塞勒尔为对冲基金Sellers Capital Fund创始人,曾在晨星担任首席股权战略师,本文为其最近在哈佛所做演讲)

[此帖子已被 ICE 在 2010-2-3 17:05:37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4-4-19 17:45 , Processed in 0.0289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