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5|回复: 3

乙醇当真能为世界带来绿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8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align=center>乙醇当真能为世界带来绿色?</DIV>

随着全球升温和能源问题日益凸显,替代石油的新型能源乙醇似乎将为世人带来希望。8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将与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在巴西圣保罗会晤,讨论生物能源等重要议程。作为世界两大乙醇生产国,美巴“峰会”能否建立乙醇市场和“乙醇欧佩克”联盟已成为关注焦点。

  然而,科学家、经济学家、环保人士却关注起问题的另一方面,英国《独立报》5日发表文章质疑:乙醇真能挑起绿色大梁吗?

  新能源

  按小布什自己的话说,世界有“油瘾”。为减少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小布什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政府将鼓励生物燃料发展,计划在2017年前将生物燃料生产量提高为当前产量的5倍。

  乙醇就是小布什计划中的重要生物燃料之一。乙醇可以通过玉米、大麦、小麦、甘蔗和甜菜等普通农作物发酵获得,它价格低廉,还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利用国内主要农作物甘蔗,巴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和最大出口国。英国《独立报》5日说,巴西40%的汽油消耗如今已为乙醇取代。而美国利用玉米生产乙醇燃料,也不甘落后。

  看好乙醇前景的巴西知名经济学家、生物能源专家普利尼奥?马里奥?纳斯塔里博士说:“世界正步入崭新时代,乙醇正为世界带来积极改变。”

  在巴西圣保罗街头,生物能源驱动的汽车随处可见。加油站中,酒精(乙醇)和汽油已经展开竞争,前者廉价的价格令后者失色不少。

  老问题

  然而,对于肩负减缓全球升温趋势使命的乙醇来说,它其实也有“黑色”一面。环保人士担心,如果世界范围内对乙醇的需求激增,升温趋势可能不减反增。

  生产商为获取乙醇,必须获得农业用地,大规模种植生产乙醇用的农作物。当农业用地难以获得时,利润的驱使可能使得亚马孙热带雨林、大西洋热带雨林和许多珍贵草原、林地受到侵犯。这些土地上的树木每年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牺牲它们换取乙醇,这表面上看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实际上却得不偿失。

  巴西环保主义者、前巴西国民议会议员法维奥?费尔德曼说:“乙醇可以成为遏制全球升温的优秀替代能源,但我们同时得确保,我们不会制造比试图解决的问题更严重的问题。”费尔德曼说,巴西许多地区的环境都没有受到立法保护。

  经济学家纳斯塔里也呼吁,巴西通过新法令确保巴西甘蔗种植园不会直接或间接造成重要热带雨林面积缩小。

  不乐观

  此外,乙醇所起的绿色作用还被诸多因素冲淡。

  种植玉米等原材料需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农场还需使用汽油驱动农业器械运作,这些举动实质上都涉及消耗化石燃料。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给出的数据,种植玉米所能提供的燃料能量低于玉米种植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独立报》说,一份研究报告表明,生产玉米的能耗比它自身能提供的能量高30%。

  另一方面,世界一旦把生产能源的目光投向农作物,农作物最基本的定义将受到挑战,贫困人民的饥饱也将受到挑战。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说:“世界8亿机动车主和20亿贫困人口将大规模竞争粮食,机动车主想让车动起来,贫困人口则仅仅想吃口饭,活下来。”

  如今,由于美国等国对玉米需求的增加,墨西哥的玉米粉圆饼价格已经上扬。

  面对即将召开的美国与巴西“峰会”,费尔德曼说:“我们必须停下来,喘口气,认真考虑后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align=center>“黑金”退去“绿金”生物质能源来临</DIV>

在石油天然气矿石能源面临枯竭,“黑金”时代日益去势之时,被誉为“绿金”的生物质能源已成为国际能源战略的重要着眼点。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应该把‘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修改为‘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来自河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村与农业委员会委员张百良在发言中建议应该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此前,两院院士石元春指出,发展生物质能源,直指中国三大世纪难题:“三农”、环保、能源问题。“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产业可做到不争粮、不争地,在缓解中国能源紧张和环境压力的同时,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潜力巨大。”

  石元春这样概括生物质能源对于中国的意义:在石油天然气矿石能源面临枯竭,“黑金”时代日益去势之时,被誉为“绿金”的生物质能源已成为国际战略重要能源。

  “绿金”时代,生物质能源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是否已经作好了搭上时代列车的准备?

  “绿金”时代:生物质能源价值膨胀

  资料显示:2005年全球燃料乙醇的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生物质供热发电、成型燃料等已经商业化运行。

  2006年,美国提出到2025年,用生物质能源替代75%的中东石油进口。美国的目标是生物基产品和能源2010年比20世纪初增加3倍,2020年增加10倍;每年新增200亿美元的收入,减少1亿吨碳排放量。

  欧盟也宣布,到2020年,运输燃料的20%将用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替代。

  世界经合组织(OCED)的研究报告指出:“各国政府应大力支持和鼓励生物质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减小它与传统原油及天然气产品的价格差距,以最终达到替代的结果。”

  “生物质能源战略已成为美欧等发达国家的重要能源战略。”石元春说,“在化石能源渐趋枯竭、环境压力日益沉重、需求和油价持续上涨及世界能源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寻求可再生清洁能源和能源的多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大势。”

  “事实上,如利用秸秆培育生物柴油、生物成型燃料以及其他生物替代能源,这些技术在农村节能上大有潜力,能大幅减少农业耗能。”张百良认为,生物质能源对中国发展大有可为。

  喜忧参半: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蹒跚上路

  在世界各国将能源战略重心倾向于生物质能产业时,中国的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石元春院士指出,根据原料充足、技术可能、成本可行和市场急需的原则,中国的生物质能源的终端产品应当以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塑料、沼气供热发电、固化成型燃料以及相应的一些生物化工、有机肥料等衍生产品为主。

以备受关注的燃料乙醇产业为例,我国的生物燃料产业起步晚、发展快。“十五”期间,国家批准建设4个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每年生产燃料乙醇102万吨,可以混配超过1020万吨生物乙醇汽油,乙醇汽油的消费量已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20%,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

  2006年8月,中国确定了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4个重点领域:农村沼气、农作物秸秆生物气化和固体成型燃料、生物液体燃料、秸秆发电。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已经上路,但尽管前景看好、形势喜人,中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生物质能源产业在我国还很新,还在启蒙中。”石元春这样评价中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也指出,“目前,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生物质能技术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一方面充满希望,一方面目前还很弱小,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比较低,缺乏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

  2006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国内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燃料不予支持。

  在此之前,国内库存的近1亿吨陈化粮是我国乙醇燃料的主要原料,目前这些陈化粮已经用完。乙醇生产开始转向采用新粮作为原料。一位企业负责人介绍,生产1吨乙醇,通常要用3.5吨左右粮食,生产过程中还需消耗2至3.5吨煤,从总的能源消耗来看,用粮食生产乙醇燃料并无优势可言。为了使乙醇燃料能顺利推广,国家规定,车用乙醇汽油与同标号的普通汽油同升同价,并给予适当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政策优惠,2006年该项补贴额为每吨2054元。有关人士预测,倘若在“十一五”期间以每年发展600万吨生物乙醇计算,每年的财政补贴将超过百亿元。“即便如此,企业每生产1吨乙醇燃料也要亏损1000多元。”这位负责人坦陈。

  对于不希望看到高油价袭击自己钱包的消费者来说,越来越多的生物燃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未来。但由于生物燃料(包括乙醇和生物柴油)需求的增长,人们已经开始担心对农产品的竞争将日益加剧。除了玉米,白糖和油菜也是受到威胁的食物之一。

  不与民争粮:扶持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盲目上马、大干快上、遍地开花、投资过热、与人争粮??在看到了“绿金”的价值的同时,人们开始反思:在利用生物质能缓解能源压力的同时,会不会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生物燃料会不会造成汽车与人类争粮的必然结局?中国又将怎样有效地规避遍地开花、投资过热所带来的诸种隐患?

  李炜光指出,国家已经明确出台政策性原则,以规避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起步阶段所出现的诸多风险。
首要原则即不与粮争地。李炜光说:“不与粮争地,促进能源与粮食‘双赢’,这一条最重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不能拆了东墙补西墙,不应对粮食供需格局和粮食价格产生不良影响。为保证这一原则的实现,国家财税政策应更多鼓励利用秸秆、树枝等农林废弃物,利用薯类、甜高粱等非粮农作物和小桐子、黄连木等木本油料树种为加工原料,鼓励开发利用盐碱地、荒山和荒地等未利用土地建设生物能原料基地,并将具备原料基地作为生物能源行业准入与国家财税政策扶植的必要条件。”

  石元春多次提到,我国应依靠农林业的废弃物(包括城市工业的有机废弃物)和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解决生物质能源的原料来源问题。首先应利用农林业废弃物生产生物质能源。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产生包括秸秆在内的农林废弃物约15亿吨,可生产3.7亿吨乙醇。另外还有农业生产中的畜禽粪便、森林中的枯枝腐叶等;在城市,有堆积如山的工业有机废弃物、城市生活中废弃的厨余垃圾、剩余倒掉的泔水等等,所有的有机物质都可以转化为生物能源。

  其次利用很难种出粮食的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如木薯、灌木、甘蔗以及木本油料植物等。石元春指出,我国每年产出实物量20.29亿吨,相当于3.82亿吨的标准煤。

  石元春强调:“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以粮食为主原料向非粮食能源植物为主要原料进行转型。”

  来自山东省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透露,山东也正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但目前技术瓶颈仍是制约生物质能发展的主要因素。据了解,一些核心技术,如酶制剂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这位代表建议,政府应当增加相关的研发投入,在产品技术相对成熟后,推动产业化生产。

  “当今形势下,生物质新技术犹如雨后春笋,产业化突飞猛进,相关计划与政策陆续出台,生物质能源产业正处在一个即将蓬勃发展的时期。中粮、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营企业及大量中小型企业已积极投入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在‘十一五’期间显现成效。”石元春院士对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align=center>加快生物质能源开发 应对节能降耗严峻挑战</DIV>

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2%,没有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4%的节能目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关于节能环保的8项具体措施表明,政府节能的决心没有变,措施力度将会更大。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产业,既能缓解能源紧张和环境压力,也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国家加强规划与引导。

  ??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前景广阔

  生物质能源是以农林等有机废弃物和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为原料,以及以农作物淀粉油脂作为调剂,生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及相关化工产品。是一种对环境友好,可再生的能源,如多种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沼气等。由于生物质能源既具有能源功能,又能从事生物化工产品等物质性生产;既能使农林等有机废物无害化和再利用,又能将尚无经济价值的边际性土地建成能源基地,生物质能源战略已成为美欧等发达国家的重要能源战略。

  上个世纪末,美欧等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目前生物质能源战略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能源战略。2005年全球燃料乙醇的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生物质供热发电、成型燃料等已经商业化运行。美国计划到2025年用生物质能源替代75%的中东石油进口。欧盟、日本、德国、瑞典等国都制定了加快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时间进程表。

  我国可以作为能源等专业植物种植的土地约有1亿公顷,可人工造林土地4667万亩,按20%利用计算,每年可生产10亿吨生物质。如果其中的20%用于能源作物如木薯、甜高粱的种植,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每年约可生产酒精、生物柴油1亿吨,相当于2个大庆油田。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1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其中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 

  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表示,国家林业局对生物质能源已经做出初步规划,准备拿出2亿亩林地种植生物质能源。通过发展生物质能源实现林油一体化,既解决了能源的可替代问题,也解决了生态问题。

  九三学社中央认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可以弥补我国能源短缺的危机,同时,也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因此,发展包括水、电、风和生物质能源在内的各种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

  朱静芝委员认为,发展生物质能源让社会更节约。“生物质能源源于太阳、储于生物,现在广泛使用的沼气、秸秆气化、燃料酒精和生物柴油等,都是取之不尽、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引导生物质能源实现规模化、产业化

  “十五”期间,我国在部分地区试点推广燃料乙醇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液体生物燃料产业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以粮食为主原料向非粮食能源植物为主要原料进行转型,同时还应大力引导生物质能源的规模化、产业化。

  本世纪初,国务院决定在吉林、安徽、河南等四省以陈化粮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规模化生产,生产能力73万吨,历经5年的发展,2005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为102万吨,居世界第三。吉林、河南、安徽等省的试点燃料乙醇取得成功。其原料主要是玉米,其余原料为小麦和木薯。 

  但这些原料乙醇成本较高,需要国家财政给予燃料乙醇厂一定的补贴,2006年每吨补贴标准为1373元。因此,应积极调整原料供应结构,向非粮食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纤维素乙醇等生物质能源的生产进行转型。 

  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去年已划拨专门资金、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由发改委和财政部设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将用于支持技术进步、人才培养、产业体系建设和新技术示范项目建设等。科技部对可再生能源的资金支持注重研究开发,逐步尝试示范推广部分科技项目,希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技术瓶颈。财政部将着力支持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主要解决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开发等。

  ??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急需政府规划

  代表委员认为,我国地方、企业对有市场的新产业有高度的热忱,但由于生物能源产业涉及面广、关系国计民生,起步阶段急需加强规划。

  首先,我国的生物资源优势是潜在的,需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扶持、扶贫政策等来布置产业区域,为进一步形成工业资源做准备;同时,在生物能源、材料工业化加工装置和生物燃料发动机方面应加强研发。

  其次,充分利用企业的既有技术平台,发挥中央主管部门、地方、企业、院所多方面的积极性。在重点推进的生物能源、生物材料领域,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和科学家集中力量解决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同时,中央主管部门应做好协调工作,把农业、化工、能源、制造等方面专家和我国既有成果集中起来,尽快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优势。 

  第三,建立专利网络。我国生物能源、生物材料某些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应尽快形成专利网,及早规避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 

  第四,确立财税扶持政策。税收差异化政策的确立,有利于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适合中国能源战略的交通运输工具,如生物柴油轿车等。我国现有万吨级生物柴油企业很多,2010年产能可望达到2000万吨。但由于没有政策支持,国内市场无法销售,主要依靠出口,发展也受到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align=center>警惕乙醇生产热背后的危机</DIV>

随着全球升温和能源问题日益凸显,替代石油的新型能源乙醇似乎将为世人带来希望。3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与巴西总统卢拉在巴西圣保罗会晤,讨论生物能源等重要议程。作为世界两大乙醇生产国,美巴“峰会”能否建立乙醇市场和“乙醇欧佩克”联盟已成为关注焦点。

  然而,科学家、经济学家、环保人士却关注起问题的另一方面,英国《独立报》日前发表文章质疑:乙醇真能挑起绿色大梁吗?

  新能源发展迅速

  为减少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美国总统布什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政府将鼓励生物燃料发展,计划在2017年前将生物燃料生产量提高为当前产量的5倍。

  乙醇就是布什计划中的重要生物燃料之一。乙醇可以通过玉米、大麦、小麦、甘蔗和甜菜等普通农作物发酵获得,它价格低廉,还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利用国内主要农作物甘蔗,巴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和最大出口国。英国《独立报》日前说,巴西40%的汽油消耗如今已为乙醇取代。而美国利用玉米生产乙醇燃料,也不甘落后。

  老问题不减反增

  然而,对于肩负减缓全球升温趋势使命的乙醇来说,它其实也有“黑色”一面。环保人士担心,如果世界范围内对乙醇的需求激增,升温趋势可能不减反增。

  生产商为获取乙醇,必须获得农业用地,大规模种植生产乙醇用的农作物。当农业用地难以获得时,利润的驱使可能使得亚马孙热带雨林、大西洋热带雨林和许多珍贵草原、林地受到侵犯。这些土地上的树木每年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牺牲它们换取乙醇,表面上看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实际上却得不偿失。

  粮价趋势不乐观

  此外,乙醇所起的绿色作用还被诸多因素冲淡。

  《独立报》说,一份研究报告表明,生产玉米的能耗比它自身能提供的能量高30%。

  另一方面,世界一旦把生产能源的目光投向农作物,农作物最基本的定义将受到挑战,贫困人民的饥饱也将受到挑战。美国有关专家说:“世界8亿机动车主和20亿贫困人口将大规模竞争粮食,机动车主想让车动起来,贫困人口则仅仅想吃口饭,活下来。” 墨西哥的玉米粉圆饼价格已经上扬。有专家称:“我们必须停下来,喘口气,认真考虑后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4 07:52 , Processed in 0.0205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