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解读?节能环保篇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让人们多少产生了一丝不安,钢铁、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六大高耗能行业中,有三个行业出现投资大幅反弹走势。一轮由高耗能行业引领的投资反弹似乎正在孕育之中。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要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还要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靠什么来实现?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我国未来五年的节能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目标,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发挥科技基础作用,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道路。”为此,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们针对规划中节能环保方面进行了解读。 形势严峻,潜力巨大 “虽然我国的能源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除以13亿所得数字就微乎其微了,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姜学峰向记者介绍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正在进一步凸显,我们面临的能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据了解,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但从中长期来看,要把储量变成有效供给,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煤炭精查储量不足等问题。同时,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此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但面临的制约因素也较多。比如,水电剩余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受自然条件和移民因素影响,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等等。 与资源约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姜学峰介绍说,从近几年的能源供需形势看,我国快速增长的能源供应仍赶不上能源需求的增长。这一阶段正是能源消耗“倒U”型的上升阶段。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特别是油气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形势虽然严峻,但潜力巨大”姜学峰这样认为,“客观地讲,由于我国目前仍处在资源消费强度较高的时期,强化节能环保措施见效需要一个过程,实现这一目标难度确实很大。但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根本上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能源效率、单位产品能耗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节能潜力很大。” 科技引领,全民动员 “科技发展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这样说。 事实证明,挖掘我国节能减排潜力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卫忠认为,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我国正努力把节能与环保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 此外,从规划中的科技进步这一章节,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正加快应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加强能源前沿技术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广泛应用。此外,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重点淘汰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也是国家在未来五年的努力方向。 张卫忠还提出,节能环保是事关全社会的大事,不能仅仅依靠国家的投入,更不能把眼光局限在几家大型能耗企业上,必须动员全社会参与。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将夏季空调温度调到26摄氏度,作用就很明显。积极增强公众的能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节约文化,发挥政府机关的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使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自觉养成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并使之成为一种生活风尚,那么我们离节能减排的目标就不会太遥远。 落实政策,谨慎投资 “不管是能耗还是排放,要实现清洁、经济的能源环境,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然而一项政策能否发挥作用,落实是关键。我个人认为明确考核指标,严格执行强制性能耗标准,并将节能环保纳入政绩是十分必要的。”姜学峰说。 近些年,人们已经不再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再沉浸在GDP的上升中,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绿色”,并提出采用绿色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并以这个体系全面评价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我们也不断看到,许多地方政府都把节能、环保等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之中,逐步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的体制和机制。 “政策一旦出台,就必须加大执行力度。”张卫忠认为,“政策执行不到位与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系。应该把实践及改革中形成的节能环保措施和有益经验上升为法律,进一步完善节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的标准体系,同时明确执法主体,加大惩戒力度,一些强制性能耗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节能环保不仅仅是微观层次的问题,首先是宏观层面的事情,即是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能源的消费模式。 姜学峰表示,我们必须加强对投资的管理。经济增长快,投资规模大并不利于节能。目前,我们很多企业的投资大量在高耗能行业上,如果不能保持一个合适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考虑到经济及环境的承受能力,节能减排目标就很难实现。所以适度并偏紧的宏观经济调空政策有利于节能环保。 张卫忠对记者说,从一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来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远远超过了国家规模以上工业的生产水平。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拉动经济增长点的实际上还是高耗能行业。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好又快,不能过热,能耗和排放还要控制,高耗能行业在其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因此,当前以至全年国家宏观调控重点之一就是要遏制高耗能产品的过快增长。并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制投资规模,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大量出口。 记者手记: 节能减排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个再熟悉不过的名词。能源的日益稀缺,油价的不断高企,环境的恶化等等都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如何科学地利用能源,使其发挥最大价值,同时保护了环境是全人类需要共同研究解决的课题。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较为丰富,但石油、天然气等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却较低,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稀缺以及环境恶化问题正不断凸现。节能减排迫在眉睫。 在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全国人民的努力之下,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离需要实现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未来五年我国的节能减排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倾听了专家对规划的解读后,记者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健全并落实到位前提下,在节能环保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距离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并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