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51|回复: 19

林园也是真正的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9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园是个争议很大的同志。林是我朋友的朋友,有过照面,并无深交,更谈不上有什么利害关系。我说林园也是真正的大师,不是给他做广告,而是发自内心的赞赏。投资者往往文人相轻,即使崇拜,也是千里之外巴非特、林奇这些最高的山峰。其实,象林园这样的本土选手,由于和我们有着共同的环境、经历,反而更有共鸣。林是个草根人物,粗文少墨,很多讲话颇有暴发户气质,但是话粗理不粗,他的投资不仅“暗合兵法”,而且成绩辉煌!

这篇演讲系统地概括了林的投资思想,非常值得一读!

相关附件 [此帖子已被 petter9988 在 2007-5-9 17:26:04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9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同感,虽然我不认识这位大侠,但我深信山外有山.特别是看过他的东西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9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同感,此前在坛子里已向网友推荐过。只是有点奇怪,0792是非常符合林的甄选标准的企业,而且林自己也说曾到过青海本部考察过,但他居然没有买这个股。有些不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9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他的投资方法可以说是中国版的费雪

值得认真学习

不过他说话过分吹捧自己(如说自己的司机也有二千万之类)

暴发户的形象太突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9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我觉得应该主要是吸收别人在投资思考上的一些有特色的东西,而不是将这些东西与“大师”或某个人这些联系到一块。在中国,新闻人物就是新闻人物。

任何一种投资风格,其实都是一个人个性化的反映,如果想把某人的风格和方法“搬到”自己身上,我的看法,99.9%都是失败的。

独立思考,兼收并蓄,是投资思考的最主要的方面。对任何一个人都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0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圆给我的感觉是:他对怎样在股市赚钱有很高的悟性,在不同发展价段都能找到相应的指导理念,从而走在市场的前头。他反复强调确定性,显然是得到了巴菲特的真经,但又不认同巴菲特的长期投资,他的许多理念有投机色彩,比如抓领头羊,抓小盘股,但他的战略眼光很好,这倒是一般人难以具备的,值得我们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1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圆这句话我喜欢,我们是来赚钱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1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LEWIE 发表于 2007-5-9 20:24:09 :
深有同感,此前在坛子里已向网友推荐过。只是有点奇怪,0792是非常符合林的甄选标准的企业,而且林自己也说曾到过青海本部考察过,但他居然没有买这个股。有些不解!

呵呵, lewie 兄好, 我对林园也是深信不疑,因为我也认识一位'林园', 成就不在他之下,:),

对于 0792, 我也持有, 0792也有它的缺点, 比如, 2010后成长性不高, 并不是象茅台一样完全具有自主定价型的, 不过相比POT现在的价格(今天好象是190$吧, 最近12月的PE = 30),还不算太高估,还有盘子相对马应龙大了些, 再者0792的领导大家也看到了, 诚信值得商榷, 盐湖集团已经确定ST数码上市了(当然就看证监会批不批了), 他们的员工现在认购原始股(以20%的收益返还), 前不久他们还打算在上面搞2个亿作员工的福利,最后给国资委否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2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希望在论坛里有讨论0792的一帖,但可能由于对它的认识已经普遍为大众接受,所以它已经不是迷雾中的企业了,是典型的白马公司,故此大家对它的关注也不那么热烈了。

对于管理层的诚信,我个人的看法是??你不能指望一个国有企业在这方面是完美的。如果认真地对该公司研究过,就会发现,0792的管理层,其实算得上是高盈利国企中比较优秀的一群。可以翻阅一下公司上市以来的年报,在05年以前,每年的“董事会报告”中,都非常诚恳地把公司面临的困难和做得不好的地方表述出来,真的没有几个企业能做到这样的,个人感觉这至少是一种诚意的表现。2000年公司总经理的薪酬,只有3.62万/年,到2006年,增加到23万(以这样一个高效益的企业看,是否多少觉得有些寒酸呢?),净增长5.35倍,而期间,公司主营收入净增长10.35倍,净利润净增长10.8倍,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双双超过30%,市场占有率达到20%,三项费用和工资支出占主营收入从2001年的19%分别下降到12.81%和5.26%。可以说,公司创造的价值增幅远高于其主观的消费支出,这样的国企又有几个呢?在公司财务效益实现后,公司认为暂时无重大的资本支出了,就大比例现金分红,找不到资金使用的出路,就把钱发还给股东,让股东自己搞掂,而不是大手大脚这投点那投点,最后变成那种主业投入占公司比重50%、但主业收益却占总收益150%的黑洞公司。

在A股市场,投资国有企业,最大的价值点往往在于其无可比拟的各种先天的资源优势,象港口、矿产、原料、金融、能源等,都是私营企业难以具备的。但我们更希望能找到,既含着金钥匙出世、又没有变成二世祖败家子的那种公司。

至于重组ST数码,那是典型的政府行为,恐怕是不以公司管理层的意志为转移的,至于结局,可能也会比大部分人想象的要好,最差的情况已经在二月份的股价中反映了。在企业效益进入丰收期的时候,让企业员工也参与分享,并不过分。至少,个人觉得,同企业的经营成果相比,流通股东还是可以容忍的。

[此帖子已被 LEWIE 在 2007-5-12 9:05:29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LEWIE 在 2007-5-12 9:09:1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2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特约研究员讲的很好,不拘细节,战略思维,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2 10:25 , Processed in 0.02264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