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00|回复: 32

彼得林奇与巴菲特的比较及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3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到价值投资,巴菲特似乎成了现在唯一的代表。但是,如果这样理解,我认为就有点走极端了。在我看来,巴菲特只是价值投资的一种风格,只不过其投资思想最具深度和完美性,以及哲学意义。但是,另外一个代表??彼得林奇,虽然也被人常常提及,但与巴菲特相比,似乎显得不系统。不过,就灵活性和天才性来说,我更觉得林奇更胜一筹。

巴菲特如果是投资哲学大师(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则林奇则是投资的艺术家。

林奇与巴菲特相同的地方:

1。股票就是企业。林奇说过,“通常,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公司业绩与股票无关,但长期而言,两者之间100%相关.要耐心并持有好股票”。

2理性投资林奇也决不会轻易去买卖一只股票。他说过:如果你找不到一只有吸引力的股票,就把钱存进银行.。”;“你必须知道你买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买?”;“永远不要投资于你不了解财务状况的公司,买股票最大的损失来自于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

3。投资和估值理念简明

巴菲特强调投资并不是件复杂的事情,估值上小学数学足够;而林奇则有如下妙语:“坦率地说如果我能发现一家公司增长率在20%至25%之间并且市盈率只有十几倍再加上漂亮的资产负债表和绝对领先的市场占有率我会把所有的钱都投在上面但是我从未找到过这样的股票。”

4。不追逐热门和时尚,强调耐心

巴菲特为了投资他心仪的对象,可以几年几年的等,更是一个藐视市场时尚和热门的大师;也从不怕市场下跌。而林奇呢?他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决不买最热门行业里的热门股。他还说过,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智力在股市赚钱,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耐力,如果每遇到恐慌就想抛掉股票,你就应改离开股市了。

上述特征,使得林奇与巴菲特一样,都是最有智慧的价值投资大师。

两人风格的不同:

1。集中投资与分散投资

巴菲特是典型的集中投资大师,而林奇则是分散投资大师。巴菲特说:……一辈子能发现三、四个那样的公司就很不错了。而林奇则说,如果你观察10 个股票你会发现一个你感兴趣的股票如果观察100 个股票你会发现10 个你感兴趣的股票,好股票到处都是。石头翻得最多的人才能发现宝藏。

2。长期投资与阶段投资

巴菲特强调只投资他自己最清楚并信任的少数公司,长期持有;而林奇则更喜欢买华尔街机构们不敢买、不愿买、无兴趣买的股票,无论是周期性公司、缓慢增长公司、令人生厌的公司、大笨象公司、快速增长公司……几乎无所不买。在林奇的投资里,天底下就没有什么限制。而巴菲特的选股则想个过滤器,把多少最优质的公司都给“滤掉”了。而且林奇不但会买、更会卖。长期持有在他那里实际上是“阶段性持有”。

从这两方面说,巴菲特与林奇的观念是完全矛盾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两人都是股市上最有成就和最成功的投资大师。

从巴菲特与林奇的投资比较,我们可以得到启发:投资并非是件刻板的事,“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是理性而客观的投资思考,都可以取得投资的成功。别人的成功是别人的,照搬或学大师们的表面形式只能僵化自己的思考,只有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经过自己思考的投资,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7-5-13 13:09:53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1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用一个比喻:

如果巴菲特是投资界的“贝多芬”,那么林奇是投资界的“莫扎特”:

巴菲特给投资人的是震撼和精神,而林奇给投资人的则是明快和乐天。他们代表了人类投资智慧的两极,就如贝多芬和莫扎特分属人类情感精神美的两极一样。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7-5-13 13:20:4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3 1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我想说的,比我说的好多了。呵呵,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3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理解,投资的精髓:1、投资理念逻辑上要站得住脚。2、长周期来看赢的概率高。3、相信自己,坚持与执着。

德国投资教父认为:市场的赢者属于执着的人.当然需要执着得有道理。

巴非特和林奇虽然投资的理念不全一样,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而且在逻辑上都成立,赢的概率也高.并且相信自己的理念,不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执着并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3 1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得?林奇的六大原则

按照投资操作的6个基本步骤:选择目标企业、评估内在价值、分析市场价格、确定买入价格、分配投资比例、确定持有期限,经过对林奇有关投资策略的论述的收集整理,我们将其投资策略逐一总结为6个基本原则。

一、林奇的选股原则:分门别类,与众不同

林奇分析公司业务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公司销售或产量的增长率将其划分为六种类型公司的股票:缓慢增长型、大笨象型(stalwart’s)、快速增长型、周期型、资产富余型(asset plays)、转型困境型。

林奇认为,所有经济实体的增长都意味着它今年的产出比去年更多。衡量公司增长率有多种方法:销售量的增长、销售收入的增长、利润的增长等。稳定缓慢增长型公司的增长非常缓慢,大致与一个国家GNP的增长率相等。快速增长型公司的增长非常迅速,有时一年会增长20%~30%,甚至更多。在快速增长型公司中你才能找到价格上涨最快的股票。需要注意的是,一家公司的增长率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家公司并不总是固定地属于某一种类型。在不同时期,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司的增长率在不断变化,公司也往往从最初的类型后来转变为另一种类型。

林奇在分析股票时,总是首先确定这个公司股票所属的不同类型,然后相应确定不同的投资预期目标,再进一步分析这家公司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因此,林奇认为:将股票分类是进行股票投资分析的第一步。我们只能首先分析确定公司股票的类型,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那些千篇一律式的陈词滥调般的投资原则往往是非常愚蠢的。比如,当你的投资翻番时就把股票卖掉,两年后就把股票卖掉,当价格下跌10%时卖掉手中的股票可以减少损失,等。你千万不要相信这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投资原则。请记住林奇的忠告:绝对不可能找到一个各种类型的股票普遍适用的公式。


不管股市某一天下跌50点还是108点,最终优秀公司的股票将上涨,而一般公司的股票将下跌,投资于这两种不同类型公司的投资者也将得到各自不同的投资回报。

关于选股,林奇一再告诫投资者要独立思考,选择那些不被其他人关注的股票,做真正的逆向投资者:真正的逆向投资者并不是那种在大家都买热门股时偏买冷门股票的投资者(例如:当别人都在买股票时,他却在卖股票)。真正的逆向投资者会等待事态冷却下来以后再去买那些不被人所关注的股票,特别是那些让华尔街厌烦的股票。林奇认为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与众不同的选股策略:在我掌管富达公司麦哲伦基金的这13年间,尽管有过无数次的失误,但每只个股还是平均上涨了20多倍。其原因在于我仔细研究之后,发现了一些不出名和不受大家喜爱的股票。我坚信任何一位投资者都可以从这样一种股票分析的策略中受益。

林奇的选股策略的与众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不选热门股,只选冷门股
人们往往对热门股追捧得趋之若鹜,林奇却对热门股回避得惟恐不及:如果有我不愿买的股票,那它一定是最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股票。热门股之所以如此热门,是因为其股价涨得很快,快得总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遗憾的是热门股跌起来也很快,甚至比涨得还快,快得让你找不到脱手的机会。林奇对无人问津的冷门股却热情无限:如果你找到了一只几乎不曾被机构投资者问津的股票,你就找到了一只有可能赚钱的股票。如果你找到一家公司,它既没有被分析家们访问过又没有专家会承认知道它,你赚钱的机会就会大了一倍。林奇发现找到冷门股的一个规律是:那些业务让人感到乏味、厌烦、甚至郁闷的公司股票,一般是少人问津的冷门股,却最终会成为股价不断上涨的大牛股。

避开高增长易变行业,关注低增长稳定行业

投资于高增长行业几乎是股市中投资策略的一个主流,林奇却对此不屑一顾:很多人喜欢投资于让人激动的高增长行业,这里总是人潮如涌,但不包括我。我喜欢投资低速增长的行业,例如生产塑料小刀和叉子的公司,但是我也只有在找不到像葬礼服务业这种没有增长的行业时才会这么做。正是在这种零增长行业中才最有可能找到能赚大钱的股票。

那么,林奇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呢?因为他发现高增长行业吸引了大批想进入该行业分享奶酪的聪明人和强势企业,而众多竞争对手的进入使该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公司很难持续保持利润率,股价相应会下跌。而低增长行业同时是低竞争行业,公司容易持续保持利润率,股价相应会随着利润的上升而上升。

远离高技术公司,关注低技术公司
1995
?1999年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牛市,指数上涨一倍,连续5年股票的回报率都在20%以上。这次大牛市中,人们对网络股等高科技企业的狂热是最大的推动力。但是,在人们的狂热中,林奇却再次宣称自己是技术厌恶者:一直以来,我都是技术厌恶者。我个人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不盲目追赶潮流的人才能成为成功的投资者。事实上,我所知道的大多数有名的投资人(首当其冲的就是沃伦巴菲特)都是技术厌恶者。他们从来不会买入那些自己不了解其业务情况的公司股票,我也同样如此。林奇和巴菲特一样,从来不会买人那些自己不了解其业务情况的、变化很快的、未来发展不稳定的公司股票。他同样坚持只投资于自己能够完全理解的传统稳定行业的公司股票。林奇说:当周围有如此多的稳定行业时,为什么要购买易变行业的股票呢?”

别选多样化公司,关注专业化公司

林奇如此厌恶公司通过收购实现多样化,以至于他将其讽刺地称为多元化恶化利润不错的公司通常不是把钱用来回购股票或者增加股息,而是更喜欢把钱浪费在收购其他公司这件蠢事上。这种精心准备的收购对象却是一些这样的公司:1、价格被高估;2、业务经营完全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这两点确保收购后的损失而不是收益能达到最大。相反,林奇喜欢寻找专业经营的优秀公司。比如,他非常关注抽资独立型公司。采用抽资摆脱做法的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就会变成独立自由的经济实体。尤其是兼并和收购浪潮中成为恶意收购对象的公司,往往通过卖掉或者抽资摆脱做法,与子公司脱离关系后很快就可以击退恶意收购者,这时独立出来的子公司的股票就会独立上市。

不选竞争对手多的公司,只选竞争对手少的公司
人们往往关注那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著名公司,而往往忽略了那些长期独霸行业却默默无闻的隐形冠军企业。但林奇却与众不同:相比较而言,我更愿意拥有一家地方性石头加工场的股票,而不愿拥有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股票。因为电影公司的竞争对手非常多,而石头加工场却有一个领地’(Niche):在它占据的领地内没有什么竞争对手。林奇对拥有市场领地的优势企业情有独钟:我总在寻找这种拥有领地的公司,理想的公司都有一个领地这种领地使公司获得了能够在所在市场领地形成的一种排他性独家经营权。这种排他性独家经营权正是林奇寻觅的阿拉丁神灯:没有什么可以描述排他性独家经营权的价……一旦你获得了排他性独家经营权,你就可以提高价格。林奇发现巴菲特和他一样,非常钟情于寻找具有独家经营权的优秀企业。林奇敬佩地说,巴菲特通过向独家经营权型公司投资赚了数十亿美元。

别听内幕消息,只看公司及其内部员工买入行动
对于一般投资人来说,有一种正大光明却比内幕消息更为准确可靠的方法:那就是观察公司员工买人自己公司的股票及公司回购自身股票的行动。这种行动,代表公司员工、公司本身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对公司有着最内部的消息,最直接、最全部的理解,其买人行动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林奇认为,公司回购自身股票是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的重要表现,而且回购股票长期而言会提高股票的价值:一家公司回报投资者的最简单、最好的方法就是回购自己流通在外的股票。如果一家公司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自信,它为什么不可以也像投资者那样向自己公司的股票进行投资呢?……从长期来看,回购股票只会对投资者有利。

林奇认为,如果公司的普通员工们也在积极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时,那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买入信号:没有什么样的内幕消息能比公司的职员正在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更能证明一只股票的价值。一个年薪2万美元的普通员工,却用1万美元买人本公司的股票,这肯定是一次对其本人来说有重大意义的投资行动。但林奇认为内部人员购买本公司股票的原因却只有一个:他们认为股票的价格被低估了,并且最终会上涨。

二、林奇的估值原则:市盈率为主,综合估值


林奇主要采用市盈率进行股票估值。按照林奇对股票的六种分类,不同类型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差别也很大。许多投资者通过对不同行业之间、同一行业不同公司之间的市盈率比较,寻找市盈率偏低的股票,从中获取超额投资利润。但林奇提醒我们,低市盈率股票并非就一定值得投资:一些投资者认为不管什么股票只要它的市盈率低就应该买下来。但是这种投资策略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不应该拿苹果与橘子相比。因此能够衡量道氏化学公司股票价值的市盈率并不一定适合沃尔玛。只考虑市盈率当然很傻,但市盈率毕竟是一个非常容易得到的数据,在正确运用时对分析股票也有相当大的用途,因此,你不能对其不理不睬,而是要合理分析。

在根据市盈率判断股票高估还是低估时,一定要进行充分、全面的比较。一是将行业市盈率与市场整体市盈率进行比较;二是将目标公司的市盈率与行业平均市盈率比较;三是将目标公司不同年份的历史市盈率进行比较。

关于市盈率指标的运用,林奇给投资者的一个忠告是:如果对于市盈率你可以什么都记不住,但你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买入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

林奇也会用每股账面资产与股价进行比较,但他很清楚这样做有潜在风险:每股账面价值经常与公司的实际增长没有什么关系,它经常严重高估或者低估了公司的真实增长情况。林奇提醒我们,当你为了账面价值而购买一只股票时,你必须仔细考虑一下那些资产都是些什么,到底真实的市场价值是多少。在分析公司资产时,林奇十分强调库存现金。如果库存现金数额巨大,就必须根据库存现金对其股价进行调整后,再计算市盈率。如果不考虑数额很大的库存现金的话,那么我们就会低估公司股票的价值。

林奇也会找到一些收益适中却非常值得投资的公司,这主要是因为它的自由现金流。通常这种公司都拥有一大笔旧设备的折旧,而这些旧设备短期内不会被淘汰。这种公司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可以继续享受税收减免待遇(设备的折旧费用是免税的)。这些折旧使公司的自由现金流远远大于报表上的现金流,容易使一般投资者低估其股价。但林奇对现金流量的定义非常严格:如果你根据现金流来购买股票的话,请确信这个现金流指的是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是指在正常资本投资支出之后留下的现金。这是一笔只进不出的现金。

三、林奇看待股市的原则:收益线与价格线

林奇认为,最终公司股价的走势取决于公司价值。尽管有时要经过数年时股价才能调整到与公司真实价值相符的水平,但是有价值的公司即使股价下跌很久,也最终会上涨,至少在多数情况下是这样。投资者在任何一张既有股票价格走势线又有收益线这样的股票走势图上都会看到这种股票价格走势与收益走势基本相符的情形。林奇这样总结股票价格波动的规律:
股票的价格线与收益线的变动趋势是相关的,如果股票价格线的波动偏离了收益线,它迟早还会恢复到与收益线的变动相关的趋势上。人们可能会关心日本人在做什么、韩国人在做什么,但是最终决定股票涨跌情况的还是收益。人们可能会判断出市场上股票短时间的波动情况,但从长期来看股票的波动情况还是取决于公司的收益。

例如,道氏化学公司1971?1975年和1985?1988年间收益增加时股票价格随之上涨。在这两个时期之间,也就是从1975?1985年,道氏化学公司的收益波动很大,同时股票价格的波动也很大。

1958?1972年间,雅芳公司收益持续上涨,股价也相应从3美元上涨到惊人的140美元。尽管大家对这只股票普遍看好,但相对于收益来说股价明显太高了。1973年公司收益大跌,让投资人幻想破灭,股价也随之大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3 1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林奇买入股票的原则:选择最佳时机


林奇认为,选择买人股票的最佳时机的前提是发现被市场低估的股票:事实上,买入股票的最佳时机总是当你自己确信发现了价位合适的股票的时候,正如在商场中发现了一件价位适宜的商品一样。林奇从多年投资经验中发现最佳交易时机可能出现在以下两种特定时期:

第一种时机是出现在年底。股价下挫最严重的时期总是出现在一年中的10月到12月之间,这并非偶然,因为经纪人和投资人往往为了年底消费,愿意低价卖出股票。机构投资者同样喜欢在年底清除一些亏损的股票以便调整未来的证券组合。所有这些抛售行为将导致股价下跌,对于价位较低的股票影响更加严重。

第二种时机出现在每隔几年市场便会出现的崩盘、回落、狂跌时期。在这些令人惊惶的时期,如果投资人有足够的勇气在内心喊着卖出时仍镇静地买人,就会抓住那些曾认为不会再出现的良机。对于那些经营良好而且盈利可观的公司股票,在市场崩溃时期反而是良好的投资时机。

五、林奇的投资组合原则:集中投资,适当分散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集中投资与分散投资两种完全对立的投资组合管理观点。林奇却并不偏执于某一种组合模式:寻找一种固定的组合模式不是投资的关键,投资的关键在于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某只股票的优势在哪里。

林奇认为,确定投资的前提是研究分析股票价格是否合理:假设你做了正确的研究并且买了价格合理的股票,这样你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使你的风险最小化了。相反如果购买一只价格高估的股票就是一件不幸的事。因为即使这个公司取得了很好的业绩,投资人仍然难以从中赚钱。

林奇认为,投资应该尽可能集中投资优秀企业的好股票,而不能单纯为了多元化投资于自己不了解的股票。投资者应该尽可能多地持有下列公司的股票:“1、你对该公司有一定的了解;2、你通过研究发现这家公司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投资分析研究的结果可能是一只股票,也可能是多只股票符合以下标准,投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判断来决定投资组合持有股票的多少。但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多元化投资而投资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股票,对小投资者来说愚蠢的多元化投资如同恶魔一样可怕。

但林奇同时认为,为了避免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发生,只投资于一只股票是不安全的,一个小的资产组合中应含有3?10只股票较为适宜,这样既可以分散风险,又有可能产生更多收益。
1)如果你希望寻求“10倍股” (tenbagger),那么你拥有的股票越多,在这些股票中出现十倍股的可能性就越大。
2)拥有的股票越多,资产组合调整的弹性就越大,这是林奇投资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人认为,林奇的投资成功在于其只投资于增长型股票,其实林奇投资于增长型股票的资金从未超过基金资产的30?40%,余下部分被分别地投资于其他类型的股票以分散风险。尽管我拥有1400只股票,但我的一半资产投资于100只股票,23投资于200只股票,1%的资金分散投资于500只定期调整的次优股。我一直在找寻各个领域的有价值的股票,却并不执著于某一类型的股票。

林奇认为,在选择分散投资的对象时应考虑下列因素:增长缓慢型股票是低风险、低收益的股票;大笨象型股票是低风险、中等收益的股票;如果你确信了资产的价值,资产富余型股票是低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周期型股票取决于投资人对周期的预期准确程度,可能是低风险、高收益,也可能是高风险、低收益。同时,十倍收益率股票易于从快速增长型或转型困境型股票中获得,这两种类型的股票都属于既是高风险又是高收益类型的股票。越是有潜力增长的股票越有可能下跌。

林奇认为,在投资组合管理中,要不断地复查自己的股票,同时仔细观察股市动态,根据公司及股市的变化对股票进行适当调整。

六、林奇的持股原则:长期投资胜过短期投资


林奇是长期投资的信奉者:我对长期投资的兴趣无人能及。但是正如圣经中所说,鼓吹要比实践容易得多。林奇同样注意到,由于有了短线投资者和一些专业的对冲基金管理人员,使得现在股票的换手率变得异常迅速,短期交易已经充斥整个市场,并对市场行情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了市场的更大波动。但林奇非常反对短线交易:指望依靠短线投资赚钱谋生就像依靠赛车、赌牌谋生一样机会非常渺茫。事实上,我把短线投资看做是在家里玩的卡西诺纸牌游戏(Casino)。在家里玩卡西诺纸牌游戏的缺点是要做大量的记录工作。如果你在股市上每天交易20次,那么一年下来要交易5000次,而且所有的交易情况都必须记录下来,然后做成报表向美国国税局进行纳税申报。因此,短线交易只不过是一个养活了一大批会计人员的游戏。”…请记住林奇关于长期投资的一句格言:股票投资和减肥一样,决定最终结果的是耐心,而不是头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3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对戴维斯比较感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3 1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奇给人的感觉就是什么都是活的,分散还是集中?看你有多少喜欢的了解的股票,不刻意追求,可他的腿脚勤快,无人能及,自然喜欢的就多,了解的就多。投资那种股票,哦,不一定,只要能了解的,理解的,前景好的,符合要求,喜欢的行。如果还是不受人关注的,那就好及了,应为那意味着低市盈率,低价位,也是所谓的高安全空间。呵呵,大家认为呢?真是异曲同工。真正的价值发现者。根据不同的公司,区别对待,调研了解,一切以了解的事实考量,怪不得把他累的够呛,最后辞职,颐养天年。哈哈

这里不得不回到本源,投资到底是什么,我觉的很简单,价值决定价格,什么公司都遵循这个理,什么长期投资啊,找有护城河的公司啊,都是在考量了自身的能力、精力后发展出来的最佳路径。关键是你通过了解,能模糊的掌握公司的价值,做出理性的判断。林奇-伟大的价值发现大师,选股人。投资的极限诠释者。我认为,呵呵。

[此帖子已被 思考致富 在 2007-5-13 20:16:3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3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3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谢谢楼主和资料提供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2 10:32 , Processed in 0.0242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