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0|回复: 2

需求扩张拉动煤价上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0 16: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需求扩张拉动煤价上涨

进入10月份以来,国内煤炭价格再次显著上涨,不仅炼焦煤价格持续攀升,动力煤价格也出现较大涨幅,多数地区甚至接连刷新历史高价。业内专家指出,煤炭市场的供求矛盾是促成近期煤炭价格上涨的根本因素。长期来看,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国内煤炭生产成本的增加,都将继续支撑煤炭价格进一步走高。

  煤价涨势明显

  国内动力煤市场在1月份达到近期高点之后逐步下滑,5月份煤价走稳并开始反弹,这一波价格上涨一直延续到三季度末。而进入四季度,北方地区冬季煤炭储备和消费高峰到来,继续支撑煤价上涨。

  数据显示,10月10日,大同动力煤坑口价(不含税)为255元/吨,自7月份以来上涨25元/吨。太原动力煤坑口价(不含税)达到260元/吨,较去年年底上涨30元/吨。山西坑口炼焦煤价格大幅上涨,中转地秦皇岛煤价则全部创出历史新高。10月15日,秦皇岛6000大卡大同优混价格为535元/吨,自10月初以来上涨15元/吨,较5月中旬的低点485元/吨上涨了50/吨。

  需求增幅超过煤炭产量增幅

  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产销两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濮洪九认为,今年火电、钢铁、建材、化工产量增幅超过煤炭产量增幅,加上气候因素的作用,市场上煤炭资源相对紧张,尤其是质量较好的焦煤、无烟煤以及发热量高的动力煤,其价格逐步上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火电发电量为17638.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627亿千瓦时。按照中电联公布前8个月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54克/千瓦时计算,今年前8个月仅全国规模以上火电厂新增的电煤消耗就接近9300万吨标准煤,约折合原煤1.3亿吨。此外,主要煤炭消费行业产量均保持较高增长,生铁和水泥的产量增速虽略有下降,但仍达到16.3%和15%,而粗钢、钢材和平板玻璃产量增速达到17.7%、24.1%和 14.4%,略高于去年同期。

  可供资源恐被高估

  由于各主要煤炭消费行业均处于快速发展之中,秦皇岛煤炭交易中心总经理李学刚估计,前8个月全国新增加的煤炭消费量已突破2亿吨。而据国家煤监局调度中心统计,今年1-8月份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只增加了11269万吨,明显低于消费的增加量。

  李学刚撰文指出,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是煤炭市场及可供资源的变数。2003年下半年至2005年一季度、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2月份出现的两次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扬过程,都是由重大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所引发。他认为,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对煤炭市场的影响,不仅没有因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而迅速得到改善,而且随着煤矿安全治理工作的推进,其对煤炭市场的影响正在逐渐得到深入体现。

  而运输对煤炭市场的制约仍未解决。尽管近两年来煤炭开采业投资增长迅猛,但由于存在盲目投资和投资布局欠佳的状况,受铁路煤炭运输的制约,部分地区原煤产量外运困难,难以形成有效的供应能力。李学刚认为,在实际运行中,很可能存在煤炭产能大于原煤产量、原煤产量又大于可供资源的问题,亦即存在煤炭可供资源被高估的倾向。

  长期上涨趋势难改

  从长期看,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的趋势将不会改变,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国内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将继续推动煤价上涨。

  今年以来,澳大利亚BJ煤炭现货价格一改2006年小幅盘整的格局,从1月份的51美元/吨一路上扬到8月9日70.55美元/吨的高点,尽管 8月下旬略微回落至68美元左右后,但在10月4日再度达到70.7美元/吨高点,10月11日创下历史新高73.4美元/吨。

  濮洪九表示,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攀升是造成国际煤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国外用油发电的电厂改用煤,因而国际煤炭价格的上升也拉动了国内煤炭价格的不断攀升。

  根据长城证券煤炭行业研究员赖礼辉的研究结果,虽然国际市场原油和BJ煤价均创下新高,但等热值的原油与煤炭价差却不断拉大,按9月中旬的价格计算,两者差价已达到97美元,接近2006年初的历史高点。在国际油价的带动下,国际煤炭价格将保持目前的升势。

  国内煤炭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将继续抬升煤炭价格水平。山西省已经从4月初开始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对于因此而增加的成本,山西煤炭生产企业正在努力通过价格上涨向下游转嫁。随着后续“一金两费”进一步落实和向全国推广,国内煤价涨势也将得到延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1: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需求与成本助推高价煤炭资源时代来临

2007年1~10月,全国原煤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8.2%。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增幅为9.2%,全国煤炭铁路运量同比增幅达到9.6%,国有重点煤矿累计销售煤炭同比增长14.2%。受下游行业的旺盛需求影响,煤炭价格维持小幅攀升,进出口量随国际煤炭市场价格波动。由于销售收入总额增幅开始回升,行业利润总额增幅下降趋势开始趋缓。

  业内人士认为,2008年我国煤炭市场的旺盛需求仍将持续,运力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煤炭产能的释放。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煤炭的旺盛需求、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企,以及小煤矿关闭工作的不断推进,都将会对煤炭市场价格的高位攀升产生积极作用,而政策措施的不断出台也为煤炭价格的上涨提供了充分的依据。随着我国不断推动进口、抑制出口,我国的煤炭价格将逐步与国际接轨。

  产运销保持稳定增长

  首先,原煤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07年1~10月,全国原煤产量共计完成193353.3万吨,同比增长8.2%。其中,国有重点煤矿涨幅快于全国水平,共计完成产量101645万吨,同比增长9.2%;国有地方煤矿共计完成产量25679.3万吨,同比增长3.5%;国有乡镇煤矿累计完成产量66029万吨,同比增长8.6%。

  其次,全国煤炭铁路运量稳定在亿吨以上,增幅略高于同期原煤产量。2007年1~10月,全国煤炭铁路运量共计完成101551.9万吨,同比增长9.6%。从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煤炭铁路运量一直稳定在1亿吨/月以上,这充分说明铁路运输状况已得到较为有效的改善。

  第三,国有重点煤矿销售煤炭增幅仍然高于原煤产量增幅。2007年1~10月,国有重点煤矿共计销售煤炭102677万吨,同比增长14.2%,高于同期国有重点煤矿累计原煤产量9%的增幅。

  第四,5500大卡以上动力煤和焦肥精煤的市场平均价格同比都有较大的涨幅。2007年以来,优质动力煤和炼焦煤供需持续紧张,总体表现为产销两旺、供求活跃、价格振荡攀升。其中,5500大卡以上动力煤市场交易煤平均价格由2007年初的396.1元/吨上涨到10月份的41..5元/吨,涨幅为 4.14%。而炼焦煤由于资源供给增长有限,因此其价格涨幅更大,焦肥精煤市场交易煤平均价格10月份达到了725.2元/吨,较年初上涨了6.07%。

  收入和利润增幅较高

  2007年1~2月,煤炭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累积增幅达到 33.03%,由于3~5月是煤炭销售的相对淡季,因而1~5月的累积增幅有所回落,为30.61%。随着夏季的到来,煤炭产销量和价格持续上涨,煤炭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开始回升,1~8月的累积增幅达到31.25%。总体上看,2007年煤炭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累积增幅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而在行业利润方面,增长回落速度趋缓。2007年1~2月,煤炭行业利润总额的累积增幅为57.24%。由于煤炭企业的成本上升快于收入的增长,1~5 月累积增幅快速下降到43.12%。1~8月,这一情况开始好转,累积增幅为41.22%,虽然比1~5月的43.12%仍然略有下降,但降速有所趋缓。

  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

  从国内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重点煤炭消耗行业,如电力、冶金、建材等也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而这必将带动国内的煤炭消费进一步增长。

  从国际看,受海运费连续走高、美元不断贬值、澳大利亚削减煤炭出口配额等多因素影响,国际煤炭市场供求偏紧的状况进一步加剧。欧洲地区和亚太地区煤炭现货从2007年9月下旬到10下旬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价格涨幅高达12%以上,上涨速度之快在近几年间极为罕见。在亚太地区,由于中国出口量的大幅下降,澳大利亚港口出口瓶颈的制约,该地区2007年的煤炭供需一直处于偏紧状态。

 随着大秦铁路等主要铁路干线扩能改造,秦皇岛港口等煤炭吞吐能力增加,华北主要产煤地区的煤炭外运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我国煤炭供应紧张的格局正在逐渐得到缓解。但是,煤炭生产仍将受到铁路运力相对不足的瓶颈制约,煤炭生产、供应量的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由运力决定,“以运定产”的基本格局在2008年仍然会得到继续。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建设相对滞后,2005年和2006年铁路运输业投资完成额有较大幅度增长,但2007年铁路运输业投资增幅再度明显低于重工业增幅。据预计, 2010年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有望缓解但不会根本改观,因此运煤线路的集疏运能力有望明显增大但不会完全满足需求。

  相关政策支撑煤价上涨

  2006年4月,国务院批准在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主要是要建立煤炭开采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对煤炭企业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再加上已出台的煤炭资源税、安全生产专项费和资源有偿使用费,煤炭企业的政策性成本增加,而这又推动了煤炭价格的上升。

  当前,煤炭资源税又面临新的改革,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当前明显偏低的资源税率,我国目前执行的煤炭资源税率是经过6 次调整《资源税暂行条例》后形成的,最近一次调整在2007年2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将焦煤的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确定为每吨8元,实现了对不同煤种的区别征收。现行的煤炭资源税采取从量计征的方式,各省区吨煤资源税在2.5~3.6元之间,相对于煤炭资源价值而言,这样的税率明显偏低。

  二是改变明显不合理的计征方式,从量计征的税制征收安排最大的局限就在于不能反映资源价格的变动,因此有必要将征收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资源税的上调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并进一步反映到煤炭的价格之中。

  另外,随着国家对小型煤矿的关闭和对存有不安全因素煤矿的整改,以及资源整合工作的深入,一些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的原煤产量开始逐渐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供应,使得煤炭产量的增长有所下降,从而也使得煤炭价格出现了持续的上涨趋势。

  国内煤价将与国际接轨

  从取消煤炭出口退税政策,到加征煤炭出口关税、减低煤炭进口关税税率等国家对煤炭进出口政策的调整,充分体现了国家减少资源性产品出口、对煤炭资源实施保护的意图。从短期看,推动进口、抑制出口会从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内煤炭市场的供给。从长期看,伴随我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国内煤价将逐步跟国际煤价接轨,煤炭资源的稀缺性将日益突显,煤价的走高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在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许多国外用油发电的电厂开始改用煤炭发电。美国能源情报署在2007年5月下旬发布的《2007国际能源展望》报告说,由于从长远来看,国际原油价格将持续上涨,因此2004~2030年,煤炭将是世界上消费增长最快的能源,平均年增速将达到2.2%。煤炭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02年的26%提高到2030年的28%。可以说,煤炭市场需求旺盛为煤炭价格继续走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剧增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加大。2007年以来,澳大利亚BJ煤炭现货价格一改2006年小幅盘整的格局,从1月份的51美元/吨一路上扬到8月9日70.55美元/ 吨的高点。截至2007年11月15日,澳大利亚BJ现货价格再度升至83.75美元/吨的纪录高点,同比上涨88%,近一个月上涨9.6美元/吨,较上一年年底上涨29.1美元/吨。由此看来,全球经济已经从过去的“廉价煤炭资源时代”向“高价煤炭资源时代”转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6: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力吃煤凶猛 煤价上涨多重推手


9月份以来,国内各个煤种的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时带动资本市场煤炭股板块异军突起。相关官员和专家认为,目前市场上煤炭供应仍然偏紧,煤炭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全国原煤产量超15亿吨,同比增加近1.2亿吨。但相比起依然迅猛增加的煤炭需求,煤炭供应显然有些力不从心。

产量增幅赶不上消费

“目前煤炭供应确实紧张,关键是消费量太大。”昨日,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明确表示,当前,重点煤炭消耗行业,如冶金、建材等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由此带动了整个煤炭消费增长。

该官员特别强调说,当前电力行业尤其“吃煤”厉害。他甚至认为,按照目前电力行业的现状推测,可能会对今年完成节能降耗的指标产生不利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的火电发电量为17638.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了2627亿千瓦时。

如果按照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前8个月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54克/千瓦时推算,则今年前8月,仅全国规模以上火电厂新增的电煤消耗就接近9300万吨标准煤,约折合原煤1.3亿吨。此外,钢材和水泥的产量也在急速增加,其对煤炭的需求自然也是如饥似渴。

在煤炭消费旺盛的同时,“今年以来原煤产量的增长明显赶不上消费量的增加”。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保守估计,1~8月全国新增加的煤炭消费量已达2.3亿吨,而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加的还不到1.2亿吨。

煤炭股或受益

当煤炭市场呈现需求旺盛、供给偏紧的态势,煤炭价格继续走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目前,多数地区的煤价水平已达甚至超过了历史最高位。”该业内人士指出,自9月份以来,无论是动力煤,还是炼焦煤、无烟煤等,其价格都呈现稳健上涨趋势。

当前,国家仍在继续推动煤矿安全生产治理及小煤矿关闭工作,随着这部分原煤产量减少,煤炭供应将会更为紧张。越来越多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与消费企业签订产起煤炭购销合同,因此,一些民营、地方性火电厂、钢厂、水泥厂等耗煤企业就不得不提高采购价格,推动煤价一路上扬。此外,运力紧张对煤市的影响还在深入。

“以上种种原因都是近期煤炭价格上涨的推手。”在该人士看来,近几年内煤价仍将保持高位运行。而且,石油价格已经处于80美元/桶的历史高位,这也会使得煤炭对石油的替代效用进一步显现,并造成煤炭价格走高。

上述发改委官员也认为,煤价在未来几个月内仍会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7 16:48 , Processed in 0.0204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