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3|回复: 7

转贴节选东方实事评论中关于中国买美国两房债券的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2 22: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色列副总理表示不放弃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

【耶路撒冷消息】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18日报道,以色列副总理兼运输部长莫法兹说,以色列不放弃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以色列必须做好用军事手段制止伊朗发展核项目的准备。

莫法兹近日在接受该报专访时说,以色列不能接受伊朗发展到拥有核武器的地步,如果只有武力能制止伊朗核项目,那么以色列的选择不言而喻。他同时说,在诉诸武力之前,必须对解决伊朗核问题竭尽所有外交努力。

这是莫法兹近期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二次强硬表态。66日,他对以色列《新消息报》说,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不够有效,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以色列将采取武力制止其发展核项目。

据报道,莫法兹计划于7月底前往华盛顿,与美国官员就伊朗核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磋商。

白宫证实美国官员将出席欧盟与伊朗核问题会谈

【华盛顿716日消息】美国白宫女发言人佩里诺16日证实,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将出席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与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19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核问题会谈。伯恩斯将在会谈中重申美国与伊朗进行核问题谈判的条件。

佩里诺说,伯恩斯将在出席会议期间重申美国的立场,即只要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美国国务卿赖斯愿意为了推动核问题谈判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会见伊朗外长穆塔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说,伯恩斯与贾利利的会面不是进行谈判,只是说明立场和听取陈述。

据报道,索拉纳和贾利利的会晤将主要讨论双方解决伊核问题方案的共同点。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日前重申,伊朗不会接受有关核谈判的任何前提条件。

索拉纳614日向伊朗递交了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六国提出的伊朗核问题复谈新方案,以及六国外长和索拉纳共同签名的致伊朗外长穆塔基的信函,希望能够说服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佩里诺说,伯恩斯将在出席会议期间重申美国的立场,即只要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美国国务卿赖斯愿意为了推动核问题谈判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会见伊朗外长穆塔基。

●美国人的这种“180度大转弯”是何等地“似曾相识”!

显然,所谓“任何地点”当然包括伊朗首都德黑兰。熟悉朝核历程的读者可能会有一个强烈感受,美国人的这种“180度大转弯”是何等地“似曾相识”!

众所周知,在朝核问题的早期,朝鲜总是要求要与美国“面对面地”谈判,美国总是加以拒绝。对此,中国也是一再强调,朝核问题理应由美国与朝鲜去谈,中国在朝核问题中没有私心,并“满足于”扮演提供“会谈场所”的角色。

直到“形势”发展到布什政府意识到必须改变其强硬的朝核政策,美国必须与朝鲜“在朝核框架内”进行双边会谈的地步,美方首席代表才与朝方首席代表有了“第一次面对面”。

●美朝在朝核六方框架下的“第一次面对面”是怎样实现的?

那么美朝在朝核六方框架下的“第一次面对面”又是怎样实现的呢?

据说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由于美方代表与朝方代表不约而同地想“找”中方代表喝茶,就在会谈场所外的休息厅找来找去、结果就“找”到了“同一张桌子”上。

也许是找累了,或许是口渴了,双方代表又不约而同地坐了下来,在“彼此寒暄”中捧起了茶杯。至此,“被找的中方代表”也就顺势地成了“美朝双方首席代表第一次面对面”的电灯泡。

值得“借鉴”的是,根据新闻报道,双方当时聊的是些“天气”之类的“闲话”,但曾经被“美国强硬的朝核政策”多次强调为“....除非满足条件....否则不可能实现”的“美朝双边谈判”,今天早就成了寻常之事。尽管美国人直到今天都还在为“当初设下的那些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而“不懈地努力”着。

在回顾了朝核问题的某些细节之后,我们再来听听美国人的自我解释,也许能发现点儿什么。

●“美伊”在伊核框架下的“第一次面对面”是否是美国重大调整的第一步?

请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说,伯恩斯与贾利利的会面不是进行谈判,只是说明立场和听取陈述。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照那段“朝核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尽管“电灯泡”换成了欧盟,尽管美国高官一再强调“会面不是为了谈判而是说明立场与听取陈述”,但这已经比“单纯的喝茶聊天气”的“政治气味要浓烈得多”,既然“喝茶聊天气”都能喝出美国朝核政策的重大让步、聊出朝核问题的重大进展,我们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提出这么个问题:“美伊”官方在伊核会谈框架下的“第一次面对面”是否会是“美国强硬的伊核政策”开始重大调整的第一步?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多次强调了一个观点,既:伊核问题的实质在于:在政治、安全层面、它是个决定“中欧俄美”之“大国角色”的核心问题,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它是个决定“是改变、还是维持全球经济、特别是金融游戏规则”的核心问题,既然“中欧俄美”大国角色的“安排问题”短时间内很难看出重大变化,我们不妨从更加敏感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去寻找蛛丝马迹。

房地美: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在截止17日当周出现下降

【海外媒体718日报道】美国房地美(FreddieMac)首席经济学家17日声称,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在17日当周下降,主要是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在08年不会提高银行隔夜贷款利率。

截止717日当周,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6.37%下降到6.26%。而在07年同期为6.73%

15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利率也出现下降,截止17日当周其平均利率从上周的5.91%下降到5.78%。而在07年同期其平均利率为6.38%

美国5年期混合型国库券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在17日当周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5.82%微降至5.80%。而07年同期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为6.35%

【时事点评】我们知道,美国经济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进入我们多次提及的7月份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的第二波冲击是如期而至,美国抵押贷款巨头印地麦克银行因抵押贷款业务巨额亏损、不堪储户挤兑而被美国储蓄管理局接管,值得强调的是,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遭关闭的银行,至于美国两大房贷抵押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那更是“摇摇欲坠”、距离破产只一步之遥。

●“中欧俄美”都难,但美国人的麻烦似乎要大得多

当然了,不论是中国、还是欧盟,更或者是俄罗斯,在经济上也遭遇了一大堆的难题,总体上讲,“中欧俄美”都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但美国人的麻烦似乎要大得多。

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指标,那就是美国长期利率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截止717日当周,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6.37%下降到6.26%。而在07年同期为6.73%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这段文字包含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指标,那就是美国长期利率。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美国非官方声音”恐怕“搞错了状况”

众所周知,根据美国财政部2007630日发布的海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报告,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公司排名前五的外国债权人依次是中国、日本、开曼群岛、卢森堡和比利时。该报告显示,中国持有美国3763.26亿美元的机构长期债券,这其中资产支持债券为2060亿美元。资产支持债券主要就是住房抵押债券,这类债券由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机构发行或者担保。

也就是说,如果这份报告内容为“真”,那么,一旦房地美和房利美破产清盘,“在理论上”持有相关抵押债券的中国相关部门“最高限度”可能损失高达2060亿“美元资产”。在这里,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一个是“在理论上”,另一个是“最高限度”、最后一个是“美元资产”。

显然,2060亿美元是一笔巨额资产,这也正是某些美国“非官方声音”公开声称“美国政府不应救两公司.....应让外国投资者(中国)承担相应风险”的底气之所在。

然而,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这些“令人恐惧”的所谓“美国非官方声音”恐怕“搞错了状况”。

一旦房利美和房地美走到破产的那一天,就后果而言,后果最严重的还是美国人自己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给出这样几个观点:

第一,房利美和房地美所持有或担保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约为5.3万亿美元,根据美国财政部的相关报告,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持有其中的一万亿美元,这就是说大头是美国人持有;也就是说,一旦房利美和房地美走到破产的那一天,就账面而言,损失最大的是美国人自己。

第二,在以房利美和房地美面临破产为标志的第二波次贷危机之前,美国已经有许多规模较之要小的贷款机构倒闭,美国抵押贷款巨头印地麦克银行因抵押贷款业务巨额亏损倒闭只是其中一例。尽管印地麦克银行的规模已经很大,但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规模更大,几乎占据了美国房贷业务的半壁江山,

因此,熟悉美国金融体系的人一看就知:“不是”房利美和房地美“是否破产”、“而是”美国政府“能否拯救”、事实上已成为“美国住房、特别是金融市场”还“能否稳定”的标志。

也就是说,一旦房利美和房地美走到破产的那一天,就后果而言,后果最严重的还是美国人自己。

●次贷危机的“源头问题”

第三,也是最为基本的,既次贷危机的“源头问题”。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所谓“次贷”是对信誉不好的人提供的“低门槛”房屋抵押贷款,其门槛之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一个标志性的事实就是:这些人中的大部分,还款主要不是靠他们的正常收入,而是寄托在房价上涨额可以超过本利负担,所以除了“长期利率”之外,“房价行情”、“房市预期”是决定“还贷能力”决定性因素。

真实的情况就是:自2006年的高点至今,美国房价已经下跌了16%,相关的预测显示,今后还会下跌1520%,在这种“现实行情”与“后市预期”下,靠“次贷”买房的大部分人已经失去了还贷能力,这是大量次贷坏帐产生的直接原因。

决定“还贷能力”另一个决定性因素--美国“长期利率”

另外,我们再来看决定“还贷能力”另一个决定性因素--美国“长期利率”。

根据我们的观察,在美联储虽然已降息325个基点、达到2.0的水平之后,美国金融市场由于恐慌情绪加深仍然在不断紧缩,这具体表现在美国市场利率水平只有略微下降,之后,反而继续上扬。

根据房贷美公司58日公布的数据,当日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为6.05%,比去年同期仅下降16个基点,与2月份相比还上升了13个基点。

再就是今天这份新闻中的数据了。

请大家仔细阅读下述原文:

美国房地美(FreddieMac)首席经济学家717日声称,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在17日当周下降,主要是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在08年不会提高银行隔夜贷款利率。

截止717日当周,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6.37%下降到6.26%。而在07年同期为6.73%

15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利率也出现下降,截止17日当周其平均利率从上周的5.91%下降到5.78%。而在07年同期其平均利率为6.38%

美国5年期混合型国库券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在17日当周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5.82%微降至5.80%。而07年同期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为6.35%

●与5月份相比,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从6.05%已经跳升到6.26%水平

这是我们拿到的最新数据,非常清楚,尽管美国房地美(FreddieMac)那位首席经济学家在强调“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在17日当周下降”,但是,与58日的数据相比,30年期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从6.05%已经跳升到6.26%水平。

●美联储货币政策已失去了对长期利率的“牵引力”,也就是说,部分失去了“弹性”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美国长期利率的“不降反升”,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首先,美联储的降息举措,既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次贷借款人的不利处境,自然也就不可能消灭形成更大次债危机冲击波的源头;

其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失去了对长期利率的“牵引力”,也就是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部分失去了“弹性”。

●美国经济的“原始现金”

第四,也是最为关键的,也就是美国金融市场的“基石”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美国次级房屋贷款约为2.1万亿美元,一般房屋贷款8万亿美元,工商企业贷款1.7万亿美元,合计不到13万亿美元,从本质上看,美国金融市场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原始现金”级数上的。

[此帖子已被 阳光下 在 2008-7-22 23:00:24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22: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CDOCDS

然而,就是凭借这不到13万亿美元的贷款总额,天才的美国金融工作者楞是创造出了高达几十万亿美元的资产抵押债券和上百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就是所谓的CDOCDS

什么是CDOCDS?一个非正式定义就是:美国的银行和贷款公司为了加快资本(13万亿美元)流动和规避放款风险,把贷款出售给一些金融机构,或者是向这些金融机构购买贷款保险,这些金融机构则依据这些贷款所形成的现金流或者是保费收入,发行资产支持债券。其中,金融机构依据保费收入所发行的债券、也就是所谓的“信用违约掉期产(CDS)”。

美国金融泡沫破灭所导致的金融资产蒸发量,可能会以“百万亿美元”计

显然,这些所谓的CDOCDS,都是建立在13万亿美元基础上的。CDOCDS都是衍生金融产品,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到去年三季度末全球衍生金融产品的市值为681万亿美元,又有资料说明其中的一半在美国(另一半在欧洲),即美国衍生金融产品的市值已经超过300万亿美元,是美国年GDP15倍左右,所以美国金融泡沫破灭所导致的金融资产蒸发量,可能会以“百万亿美元”计。

●美国何以一再推出被美欧学者称为是“资本主义的灭亡”的救市政策?

我们知道,美国3月份曾推出一项被一些美欧学者称为是“资本主义的灭亡”的救市政策,也就是打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央行从来是只对银行放款,而且必须有好的抵押品”的“铁律”、通过所谓的“定期证券借贷安排”,由美国央行拿出2000亿美元的优质资产,即美国国债来向市场出售,在获得货币资金后允许美国的投行与券商用资产抵押证券作抵押向美联储借款,结果是美联储拿优质资产与亏损巨大的投行(贝尔斯登)换了一堆烂资产。

几天前,管理“世界最自由市场”的美国金融管理部门又让“市场”震惊了一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16日颁布了一条“限制卖空主要金融企业股票”的紧急规定,这项规定是SEC打压市场操控的最新举措,金融类股暴跌之势和贝尔斯登今年3月的惨景与市场操控行为不无瓜葛.该规定于下周一生效,有效期为30.SEC,将考虑制定应对整个股市卖空问题的规定。

请大家注意,这条规定针对包括雷曼、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花旗等19家金融企业,当然也少不了房利美和房贷美。

显然,按照那些欧美学者的标准,美国的资本主义又灭亡了一回!

●美国决策层对房利美和房贷美一旦破产所产生的“毁灭性后果”是“门儿清”!

非常清楚,从美国决策者宁可“让资本主义灭亡”、也要拯救“次贷”的情况来看;从美国金融管理部门(美国财政部、美国联储)一而再、再而三地猛打“最自由市场脸面”的动作来看,掌管美国金融体系的美国金融管理部门,特别是美国决策层对房利美和房贷美一旦破产,对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社会所产生的“毁灭性后果”是“门儿清”!

●美国还有没有能力“独自解救”次贷?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是美国金融管理层自打“脸面”,还是“以次换优”,如果这些做法能够挽救美国的金融危机倒也值得,问题是美联储有多少美国国债能去换美国投行和券商的烂资产,包括房利美和房贷美的烂资产?美国还有没有能力“独自解救”次贷?

显然,我们认为“不能”。

●一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元是世界货币,在失去黄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约后,理论上可以“无限发行”,因此开动印钞机填补次贷危机的窟窿、甚至“赖账”都不成问题。

然而,这种观点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种观点没有考虑“长期利率”这一块。

一个极其可怕的“连环套

非常清楚,美国联储可以选择调降短期利率,却无法决定长期利率的事实,已经预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市场“确认”美国“只能通过开动印钞机”去填补次贷危机的窟窿,那么,由在“市场信心”的驱使下,即便是美国优质资产-美国国债也会被市场疯狂抛售,更别提企业债券了。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美国国债殖利率的上升,对美国房贷影响极大的美国市场长期利率也会疯狂飙升。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房贷市场会迅速恶化,美国次贷危机会进一步加剧,反过来,相关债券(包括美国国债)又会进一步贬值,类似于“螺旋”。一旦贬值幅度击穿了美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底线,在这些债券基础上,用“乘法”、甚至“指数”算法制造出来的“数百亿美元”的“纸上财富”就会立刻“大部蒸发”;

另外,已经大量投资金融衍生产品、且对长期利率非常敏感的美国产业部门(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美国汽车行业、既生产汽车、还参与金融贷款)、也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最后,由大量财富蒸发、甚至大量失业引起的激烈冲击,也势必冲击美国社会的稳定。

●建立在“开动印钞机”的基础上、旨在让美国经济爬出困境的努力,都是“刀削窟窿”--只能越削越大!

就其“本质”而言,一句话,如果美国企图用“开动印钞机”的方式去“救市”(对美国经济而言)也好,或是“赖账”(对其它经济体而言,包括中国),那么,对美国人而言,任何建立在“开动印钞机”的基础上、却旨在让美国经济爬出困境的努力,都好比是“刀削窟窿”--只能越削越大!

●如何去评判“美国各类债券贬值幅度总体击穿了美国金融衍生产品安全底线”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补充一个观点,既如何去评判“美国各类债券贬值幅度总体击穿了美国金融衍生产品底线”的问题。

事实上,通过我们的研究,有一个简单的标准,既:如果哪天美国的长期利率超过了8.50%,那就意味着“击穿了美国金融衍生品安全底线”,怎么理解?就这样理解:绝大部分的美国金融衍生产品、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根本就排除了“长期利率超过了8.50%”的可能性。

由此不难想像:

第一,一旦美国次贷危机全面恶化,金融衍生产品全面崩溃,美国国债也好,企业债也好,都是不安全的,美国社会也是不稳定的;

第二,如果美国政府无法拯救房利美和房贷美,那就是美国次贷危机全面恶化的开始。

第三,在第一、第二的基础上,不难想像的是,这势必成为全球全面抛弃“美元本位制”的开始。

●“人民币结算圈”的利益是极其巨大的

至于后果是什么,很难预料,但一个最大的可能是:一个能保持社会稳定、且足够大、并以实业而非服务行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必然成为“美元本位制”崩溃的最大受益者,可以肯定是,如果伴随“美元本位制”崩溃的是“人民币结算圈”的开始,是美国向“中国国有金融资本”开放的开始,其利益是极其巨大的,在某种程度上讲,其“溢价”远远超过中国现今“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价值。

●目前阶段,中国的外汇储备必然会以美元为主

因此,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如果中国“果真”持有房利美和房贷美2000多亿的垃圾债,那就持有好了。倒是中国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外贸政策要尽早调整,因为在这一政策下,中国的外汇储备必然会以美元为主,中国会继续买进美国债券,当然主要是美国国债,但也要有目的地继续买一些收益高、具垄断性的企业债券、从而在收益与安全之间尽可能实现良性循环、动态平衡。

问题是,外贸政策的调整又依赖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显然,这不是一日之功,但必须加速。但在加速的过程中,必须控制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并在一定情况下,有意识地主导人民币贬值),并维护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与控制权。人民币大幅升值,对中国调整经济结构,控制通货膨胀的正面作用不大,负面作用却不小。

●美国政府必须想办法去救这两家公司,至于怎么救,那是它自己的事情

显然,从上面的讨论来看,美国政府必须想办法去救这两家公司,至于怎么救那是它自己的事情,如果需要别人帮助,那就要拿“真金白银”来换。那种威胁让中国承担风险的“美国非官方言论”也就显得非常可笑!

在中国外汇储备目前仍然得以美元资产(美国债券)为主的前提下,在房利美和房贷美债券已经贬值50%的情况下,现在卖掉是不可取的,因为它还有可能涨回去,何况现在可以继续赚取较美国国债高得多的利息。至于中国是否会应美国政府的呼吁继续买进,买进多少,这恐怕就要视美国在中国关切的核心利益上做出多大地让步了!

美国经济状况到了“非世界主要经济体全面协助不可能全面缓和”的地步

可以肯定的是,伊核问题是北京最为关切的核心问题。因此,美国太平洋司令亲自代表美国军方出面、证实“布什政府直到任期结束都将冻结对台军售”,根本就无法让北京满意。甚至美国金融管理当局向中国招商银行“正式发放”经营牌照的事情也无法让北京满意。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牌照呢?这可是中国国有金融资本,它们进入美国市场这才是中国最看重的。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再去审视美国在伊核问题上的180度的大转变,也就不难明白,“美伊”在伊核六方会谈会谈框架下的“第一见面”本质上是“形势比人强”的结果。一方面,是美国受到地中海计划强行启动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是美国经济状况到了“非世界主要经济体全面协助不可能全面缓和”的地步。

●在这个问题上,最着急的最被动!谁最着急谁清楚!

而伊核问题的实质又在于:在政治、安全层面、它是个决定“中欧俄美”之“大国角色”的核心问题,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它是个决定“是改变、还是维持全球经济、特别是金融游戏规则”的核心问题,显然,归根结底,只有这一条才能满足“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要求。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可以这样说,美国人已经摆出了愿意“谈”这些规则的姿态,但是否“有诚心”谈“最实质”的问题,恐怕还得看次贷危机会如何演化,也要看“之于欧盟的科索沃”、及“之于美国的伊拉克”、“决定欧洲新秩序的格鲁吉亚”会如何演变。在这个问题上,最着急的最被动。

[此帖子已被 阳光下 在 2008-7-22 23:03:17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4 09: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也反对国家崩溃论,但也不赞成这种盲目乐观论。

个人感觉中国购入两房债券如果还只算个失误,但买入数量这么大(号称3760亿美元,相当于白银6亿公斤,如果是解放前的衡量单位,那可是200亿两白银哪!!!),绝对是一个失败!暂且不说两房破产后美元国际地位问题(因为我根本不懂),单就破产本身而言,美国会损失什么?所有的真实财富都在,只不过是进行了一次再分配而已,但中国的冤大头就做定了!就像美元一直在贬值,石油价格飞涨,美国得到了油价上涨的巨额利润,失去的只不过是债务而已!

现在的很多评论把世界上的现在史,写得像个演义史。作为娱乐还是很不错,但太当真就麻烦了。

在当前最发达的科技力量、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最庞大的金融帝国、最强大的军事体:美国面前,还是要多一分谨慎、少一分狂妄为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4 12: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前最发达的科技力量、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最庞大的金融帝国、最强大的军事体:美国面前,还是要多一分谨慎、少一分狂妄为妙!

- 同意。重振也会从美国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6 12: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两房倒闭,对中国或其他国际投资者而言断条胳膊或断条腿而已。不倒闭,则大家都被拖下水,还被美国牵着走。倒闭后即使所谓的真实财富都在,属于谁还不好说呢。到那时,美国人民日子不会太好过,美国政府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不过,也不见得是坏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3 10: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分析的不错,我一直反对国家崩溃论,以前有个草庵居士在04年05年那段时间说中国金融如何如何不好,按财务原则都该破产,其实他连基本问题都没弄清,国家财政部和银行那是父子关系,他儿子不行,当爹的能不管吗?现在看看国家的银行通过注资上市也没崩溃,说银行有问题也是不错,你说就要死了,不是那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6 16: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flying 发表于 2008-7-24 9:53:16 :

暂且不说两房破产后美元国际地位问题(因为我根本不懂),单就破产本身而言,美国会损失什么?所有的真实财富都在,只不过是进行了一次再分配而已,


可不可以这样说:“暂且不说美国房屋次级贷款爆发问题后美元国际地位问题(因为我根本不懂),单就次级债券本身而言,美国会损失什么?所有的真实财富都在,只不过是进行了一次再分配而已,”

金融本来就是一种虚拟经济,不是所谓的“真是财富”,只是一种纸面上的数字。可是因为次级贷的爆发,美国金融系统的坏账大幅增加,流动性变得严重,导致严重依赖金融系统的美国经济濒临衰退。从美国国会拨付3000亿美元救助两房的“反市场经济举动”可以看出两房在房贷市场的地位(占房贷市场的1/3以上),换句话说,两房对美国金融行业是具有战略地位的,这也是中国、日本等国大举持有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6 08: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美国政府焦头烂额的情况看,是否会控制对油价的操作,不然长期利率上升幅度就更大了。所以既然美国已经对限制金融股和房地美放空,很大可能也会对石油投机加以控制,所以我主观认为油价近期下跌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另外“暂且不说两房破产后美元国际地位问题(因为我根本不懂),单就破产本身而言,美国会损失什么?所有的真实财富都在,只不过是进行了一次再分配而已,但中国的冤大头就做定了!”即使美国真实财富都在,但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长期盈利的基础)失去了,美国从战略和战术上都不愿意出现这种极端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3 20:40 , Processed in 0.02350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