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副总理表示不放弃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 【耶路撒冷消息】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18日报道,以色列副总理兼运输部长莫法兹说,以色列不放弃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以色列必须做好用军事手段制止伊朗发展核项目的准备。 莫法兹近日在接受该报专访时说,以色列不能接受伊朗发展到拥有核武器的地步,如果只有武力能制止伊朗核项目,那么以色列的选择不言而喻。他同时说,在诉诸武力之前,必须对解决伊朗核问题竭尽所有外交努力。 这是莫法兹近期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二次强硬表态。6月6日,他对以色列《新消息报》说,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不够有效,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以色列将采取武力制止其发展核项目。 据报道,莫法兹计划于7月底前往华盛顿,与美国官员就伊朗核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磋商。 白宫证实美国官员将出席欧盟与伊朗核问题会谈 【华盛顿7月16日消息】美国白宫女发言人佩里诺16日证实,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将出席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与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19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核问题会谈。伯恩斯将在会谈中重申美国与伊朗进行核问题谈判的条件。 佩里诺说,伯恩斯将在出席会议期间重申美国的立场,即只要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美国国务卿赖斯愿意为了推动核问题谈判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会见伊朗外长穆塔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说,伯恩斯与贾利利的会面不是进行谈判,只是说明立场和听取陈述。 据报道,索拉纳和贾利利的会晤将主要讨论双方解决伊核问题方案的共同点。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日前重申,伊朗不会接受有关核谈判的任何前提条件。 索拉纳6月14日向伊朗递交了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六国提出的伊朗核问题复谈新方案,以及六国外长和索拉纳共同签名的致伊朗外长穆塔基的信函,希望能够说服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佩里诺说,伯恩斯将在出席会议期间重申美国的立场,即只要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美国国务卿赖斯愿意为了推动核问题谈判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会见伊朗外长穆塔基。 ●美国人的这种“180度大转弯”是何等地“似曾相识”! 显然,所谓“任何地点”当然包括伊朗首都德黑兰。熟悉朝核历程的读者可能会有一个强烈感受,美国人的这种“180度大转弯”是何等地“似曾相识”! 众所周知,在朝核问题的早期,朝鲜总是要求要与美国“面对面地”谈判,美国总是加以拒绝。对此,中国也是一再强调,朝核问题理应由美国与朝鲜去谈,中国在朝核问题中没有私心,并“满足于”扮演提供“会谈场所”的角色。 直到“形势”发展到布什政府意识到必须改变其强硬的朝核政策,美国必须与朝鲜“在朝核框架内”进行双边会谈的地步,美方首席代表才与朝方首席代表有了“第一次面对面”。 ●美朝在朝核六方框架下的“第一次面对面”是怎样实现的? 那么美朝在朝核六方框架下的“第一次面对面”又是怎样实现的呢? 据说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由于美方代表与朝方代表不约而同地想“找”中方代表喝茶,就在会谈场所外的休息厅找来找去、结果就“找”到了“同一张桌子”上。 也许是找累了,或许是口渴了,双方代表又不约而同地坐了下来,在“彼此寒暄”中捧起了茶杯。至此,“被找的中方代表”也就顺势地成了“美朝双方首席代表第一次面对面”的电灯泡。 值得“借鉴”的是,根据新闻报道,双方当时聊的是些“天气”之类的“闲话”,但曾经被“美国强硬的朝核政策”多次强调为“....除非满足条件....否则不可能实现”的“美朝双边谈判”,今天早就成了寻常之事。尽管美国人直到今天都还在为“当初设下的那些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而“不懈地努力”着。 在回顾了朝核问题的某些细节之后,我们再来听听美国人的自我解释,也许能发现点儿什么。 ●“美伊”在伊核框架下的“第一次面对面”是否是美国重大调整的第一步? 请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说,伯恩斯与贾利利的会面不是进行谈判,只是说明立场和听取陈述。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照那段“朝核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尽管“电灯泡”换成了欧盟,尽管美国高官一再强调“会面不是为了谈判而是说明立场与听取陈述”,但这已经比“单纯的喝茶聊天气”的“政治气味要浓烈得多”,既然“喝茶聊天气”都能喝出美国朝核政策的重大让步、聊出朝核问题的重大进展,我们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提出这么个问题:“美伊”官方在伊核会谈框架下的“第一次面对面”是否会是“美国强硬的伊核政策”开始重大调整的第一步?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多次强调了一个观点,既:伊核问题的实质在于:在政治、安全层面、它是个决定“中欧俄美”之“大国角色”的核心问题,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它是个决定“是改变、还是维持全球经济、特别是金融游戏规则”的核心问题,既然“中欧俄美”大国角色的“安排问题”短时间内很难看出重大变化,我们不妨从更加敏感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去寻找蛛丝马迹。 房地美: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在截止17日当周出现下降 【海外媒体7月18日报道】美国房地美(FreddieMac)首席经济学家17日声称,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在17日当周下降,主要是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在08年不会提高银行隔夜贷款利率。 截止7月17日当周,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6.37%下降到6.26%。而在07年同期为6.73%。 15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利率也出现下降,截止17日当周其平均利率从上周的5.91%下降到5.78%。而在07年同期其平均利率为6.38%。 美国5年期混合型国库券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在17日当周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5.82%微降至5.80%。而07年同期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为6.35%。 【时事点评】我们知道,美国经济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进入我们多次提及的7月份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的第二波冲击是如期而至,美国抵押贷款巨头印地麦克银行因抵押贷款业务巨额亏损、不堪储户挤兑而被美国储蓄管理局接管,值得强调的是,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遭关闭的银行,至于美国两大房贷抵押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那更是“摇摇欲坠”、距离破产只一步之遥。 ●“中欧俄美”都难,但美国人的麻烦似乎要大得多 当然了,不论是中国、还是欧盟,更或者是俄罗斯,在经济上也遭遇了一大堆的难题,总体上讲,“中欧俄美”都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但美国人的麻烦似乎要大得多。 ●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指标,那就是美国长期利率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截止7月17日当周,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6.37%下降到6.26%。而在07年同期为6.73%。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这段文字包含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指标,那就是美国长期利率。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美国非官方声音”恐怕“搞错了状况” 众所周知,根据美国财政部2007年6月30日发布的海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报告,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公司排名前五的外国债权人依次是中国、日本、开曼群岛、卢森堡和比利时。该报告显示,中国持有美国3763.26亿美元的机构长期债券,这其中资产支持债券为2060亿美元。资产支持债券主要就是住房抵押债券,这类债券由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机构发行或者担保。 也就是说,如果这份报告内容为“真”,那么,一旦房地美和房利美破产清盘,“在理论上”持有相关抵押债券的中国相关部门“最高限度”可能损失高达2060亿“美元资产”。在这里,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一个是“在理论上”,另一个是“最高限度”、最后一个是“美元资产”。 显然,2060亿美元是一笔巨额资产,这也正是某些美国“非官方声音”公开声称“美国政府不应救两公司.....应让外国投资者(中国)承担相应风险”的底气之所在。 然而,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这些“令人恐惧”的所谓“美国非官方声音”恐怕“搞错了状况”。 ●一旦房利美和房地美走到破产的那一天,就后果而言,后果最严重的还是美国人自己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给出这样几个观点: 第一,房利美和房地美所持有或担保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约为5.3万亿美元,根据美国财政部的相关报告,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持有其中的一万亿美元,这就是说大头是美国人持有;也就是说,一旦房利美和房地美走到破产的那一天,就账面而言,损失最大的是美国人自己。 第二,在以房利美和房地美面临破产为标志的第二波次贷危机之前,美国已经有许多规模较之要小的贷款机构倒闭,美国抵押贷款巨头印地麦克银行因抵押贷款业务巨额亏损倒闭只是其中一例。尽管印地麦克银行的规模已经很大,但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规模更大,几乎占据了美国房贷业务的半壁江山, 因此,熟悉美国金融体系的人一看就知:“不是”房利美和房地美“是否破产”、“而是”美国政府“能否拯救”、事实上已成为“美国住房、特别是金融市场”还“能否稳定”的标志。 也就是说,一旦房利美和房地美走到破产的那一天,就后果而言,后果最严重的还是美国人自己。 ●次贷危机的“源头问题” 第三,也是最为基本的,既次贷危机的“源头问题”。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所谓“次贷”是对信誉不好的人提供的“低门槛”房屋抵押贷款,其门槛之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一个标志性的事实就是:这些人中的大部分,还款主要不是靠他们的正常收入,而是寄托在房价上涨额可以超过本利负担,所以除了“长期利率”之外,“房价行情”、“房市预期”是决定“还贷能力”决定性因素。 真实的情况就是:自2006年的高点至今,美国房价已经下跌了16%,相关的预测显示,今后还会下跌15至20%,在这种“现实行情”与“后市预期”下,靠“次贷”买房的大部分人已经失去了还贷能力,这是大量次贷坏帐产生的直接原因。 ●决定“还贷能力”另一个决定性因素--美国“长期利率” 另外,我们再来看决定“还贷能力”另一个决定性因素--美国“长期利率”。 根据我们的观察,在美联储虽然已降息325个基点、达到2.0的水平之后,美国金融市场由于恐慌情绪加深仍然在不断紧缩,这具体表现在美国市场利率水平只有略微下降,之后,反而继续上扬。 根据房贷美公司5月8日公布的数据,当日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为6.05%,比去年同期仅下降16个基点,与2月份相比还上升了13个基点。 再就是今天这份新闻中的数据了。 请大家仔细阅读下述原文: 美国房地美(FreddieMac)首席经济学家7月17日声称,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在17日当周下降,主要是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在08年不会提高银行隔夜贷款利率。 截止7月17日当周,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6.37%下降到6.26%。而在07年同期为6.73%。 15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利率也出现下降,截止17日当周其平均利率从上周的5.91%下降到5.78%。而在07年同期其平均利率为6.38%。 美国5年期混合型国库券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在17日当周的平均利率从上周的5.82%微降至5.80%。而07年同期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为6.35%。 ●与5月份相比,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从6.05%已经跳升到6.26%水平 这是我们拿到的最新数据,非常清楚,尽管美国房地美(FreddieMac)那位首席经济学家在强调“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在17日当周下降”,但是,与5月8日的数据相比,30年期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从6.05%已经跳升到6.26%水平。 ●美联储货币政策已失去了对长期利率的“牵引力”,也就是说,部分失去了“弹性”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美国长期利率的“不降反升”,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首先,美联储的降息举措,既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次贷借款人的不利处境,自然也就不可能消灭形成更大次债危机冲击波的源头; 其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失去了对长期利率的“牵引力”,也就是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部分失去了“弹性”。 ●美国经济的“原始现金” 第四,也是最为关键的,也就是美国金融市场的“基石”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美国次级房屋贷款约为2.1万亿美元,一般房屋贷款8万亿美元,工商企业贷款1.7万亿美元,合计不到13万亿美元,从本质上看,美国金融市场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原始现金”级数上的。
[此帖子已被 阳光下 在 2008-7-22 23:00:24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