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71|回复: 21

转贴:暴跌真相调查:热钱做空中国发出三重信号被忽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8 12: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暴跌真相调查:热钱做空中国发出三重信号被忽略

2008年08月18日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张伟湘/文

  始乱终弃。

  自8月8日开始,A股就如断线的风筝一般直落2400点。究竟是什么出了问题?版本已经极多,各种责难交加,难以取得一致,在此不再一一陈述。我们只想追问,谁是做空A股的力量?

  A股惹了谁?QFII7月异动

  A股并非独自在暴跌。

  B股,也在8月8日和8月11日一连两天报得巨大跌幅,大部分个股跌幅接近9%。香港市场上,同样一片悲鸿,除了中石油、中石化还在勉力支撑外,几乎代表香港1/3市值的恒指成分股中国移动跌破100港元大关,截至8月14日,仅报94港元。而百元关口,早被香港著名投资评论员称为恒指走向的晴雨表。是谁在做空呢?

  新赢富投资辅助决策系统统计显示,上周基金席位总体呈现净买入状态,净买入金额为42.2688亿元。而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共有24个社保基金账户完成A股开户,深沪各有12个,社保基金在某种程度上已有稳定市场的意图,如此判断,国内的主力机构并无打压股市的企图。同样,记者从香港联交所获得的消息,自今年3月1日起,社保基金已持有5只H股的股权,截至5月5日,社保基金仍持有工商银行19.98%的股权,而在山东晨鸣、中国铁建和天津滨海泰达物流等3只H股上,社保基金的股权都恰到好处的维持在9.09%。

  而QFII在7月以来有了异常波动。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QFII对国内市场的判断仍各有千秋。以恒生银行、耶鲁为首的海外投资机构大幅提高,而减幅最大的瑞士信贷(香港)公司有所减持。但是,到了7月下旬,情况有所变化。数据显示,自8月1日至8月7日,QFII云集的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卖出股票总额超过8亿元,而且其中并无过往常见的对冲账户,显示以单纯卖出为主。其中,卖出额较大的中国人寿,仅8月1日一天就卖出3.12亿元。

  谁是幕后做空者?

  那么是QFII在做空吗?对“热钱阴谋论”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QFII资金不足以打压股价。8月8日和12日两市的成交量分别只有仅仅716亿和635亿,不像是QFII大规模出逃。

  “但是这忽略的是两个问题”,一位基金业人士告诉记者,第一是QFII仅仅是热钱中正规的并有“支持友邦”考虑的资金,到现在为止,究竟有多少热钱都不清楚;第二是,热钱做空A股并非只有QFII一个途径。因为A股的定价权已经不在手里,人心又极为脆弱,一有风吹草动,旋即要雪崩的。

  中国央行的公开资料也为资金外流提供了佐证。数据显示,我国今年6月外储增量相比前5个月放缓至119亿美元,7月的增量则进一步减少至56亿美元。具体而言,我国7月的货币供应量仅增长16.35%。7月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35%,增幅比去年底低0.39%,比上月底低1.02%;

  不论是外储增量减缓,还是M2增幅下降,都隐约指向一个事实:资金外流。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的观点是,如果将新兴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目前其资本外流速度大约是每周20亿美元。

  热钱做空链条浮出水面

  如果联系国内的B股和H股,也许这种资金外流的链条将更加清晰。

  香港信诚证券投资部经理刘兆祥认为,8月前后A股的大跌可能与海外资金的抛售有关,导火索则是最近出台的外汇规定,取消了强制结汇的新政策似乎令外资嗅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刘兆祥称,过去外汇的管理大约依循着这样一个路径:除了企业必然要用的外汇外,其余的外汇都要通过银行体系将流入中央的外汇储备,而中央收到外汇后,便要交出等值的人民币。因此外资流入越多,人民币发行的数额也随之增加,此举令过去数年中央用尽方法,包括人民币升值,加息及提高存款准备金也不能压制资金流动,因此只能实行半外汇管制,即流入不设限制,但流出仍受限制。但是,这样做,人民币不一定会升值,也可以出现贬值,即外资持有人民币实赚的游戏结束,因此导致资金流出现改变,外资便在国内撤资。

  如果要撤资的话,当然首先是把最大量的资产撤离,8月8日前后国内B股大跌就是一个先兆。当时,来自欧洲的卖盘在中国下午开市后不计价钱的?售导致了B股急挫,“如果B股完成减持后,下一步便是A股和香港的中资股。”

  事实上,海外投行的行动比一般投资者还要迅捷。与今年6月一样,此次海外资金流出,国际大投行对中国股市也玩起了“暗度陈仓”的把戏。

  高盛自去年10月起,一直看空中国股市,它认为,随着中国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A股必将出现大跌,而在今年7月,它又改了口风,认为A股估值也趋合理,值得投资。摩根则更显得左右摇摆。正是在左右摇摆中,几乎所有的H股都遭到上述两大投行的抛售。据联交所披露,摩根大通的抛售基本集中在7月前,摩根斯坦利的抛售则集中在8月初。7月29日是抛售最密集的一天,包括中国远洋、中国神华、中国石油等在内大约20只H股被海量抛售。

  摩根大通最大手笔的交易是7月30日抛售中国石油1.69亿股,持股比例遽然缩减至4.53%。而对于大唐发电、中海集运这类流通盘较大的股来说,摩根大通采取的手法是逐渐抛售,譬如中海集运,摩根大通7月间就抛售了3次。每次规模都在1000万股以上。摩根斯坦利也不甘示弱,其大手抛售重仓的哈尔滨动力,从7月24日至7月29日的4次抛售,竟将持股比例从10.27%剧降至1.9%,最后一次抛售就高达3765.9万股。

  热钱连环计

  中国银行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分析师认为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非美货币和新兴市场股市一起下跌,并不是简单的现象。其中,资金向输出国回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究竟这种回流会对中国股市造成什么影响,还很难判断。

  而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这样描述其间的传导链条:热钱发现中国经济抵御能力太弱,于是转而抽身游回更安全的美元资产,他们的手法就是先做空石油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拉升美元,同时在给新兴市场通胀缓解的幻象中抛出筹码。

  宏源证券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宋鸿兵也认为,由于美国本土经济问题严重,在实体资金减少的情况下,其境外资金的回抽效应会非常明显,盘踞在中国的热钱必将兴风作浪。而长江证券策略分析师告诉记者,这其实是次贷危机深化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新兴经济体被拖下深水无法动弹,此前的越南暴跌就是外资抽离的最明显造物。

  由此可见,此轮A股暴跌,实际上是在次贷危机大背景下,美元热钱通过大宗商品期货杠杆,撬动货币杠杆,进而保护美元资产阶段性逃离新兴市场资产的过程。他们准确的利用了奥运,先后在H股和A股抛出筹码。很显然,发出的油价逆转、新兴市场热钱外流和最直接的7月抛售H股,都未能得到重视。

中国资本定价争夺战打响

2008年08月18日 《中国经济周刊》


  ??转变国人对经济的“不良预期”刻不容缓

  钮文新

  华尔街控制中国资本定价权的战役由此拉开了序幕?

  就在8月8日这一天,中国股市开始了新一轮暴跌,A股突然破位,市场恐慌骤然加剧。但正是这样的恐慌,恰恰形成了较为典型的“诱空”,为“热钱”吃货提供了极好的契机。是不是这样?从历史经验看,很像!只是眼下不可能得出准确结论。

  如果真是这样,那中国的金融安全堤坝会不会就此溃决?不少国人表示了忧虑。8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张庭宾心急如焚地再次撰文指出:热钱对中国A股发动的最后突击已于8月8日开始。

  我十分赞同这一看法。其实,这种担心由来已久,很多学者和专家不仅一直对此高度警觉、深入研究和观察,并时常大声疾呼:股市狂跌将给中国金融安全带来危险。

  遗憾的是,“眼见为实”的文化传统,让国人对逻辑正确、但尚未发生的事物总是将信将疑、心存侥幸而未予以足够重视,更难以成为监管层对形势判断和决策的依据。但现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否则金融安全的堤坝必定从股市这一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地段撕开溃决的口子。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我们注意到,奥运前夕,各种反华势力组成大合唱,各展其能地攻击中国,这很容易被认为是“破坏奥运”,但殊不知,这更可能是“项庄舞剑”。正所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是即可以破坏奥运,又可以当做政治烟幕;“暗”打压国人信心,破解“股市维稳”,构建最有利于“热钱”购买的股市“负泡沫”状态。

  与张庭宾先生的观点略有不同的是:我认为,“热钱”不会现在从中国抽逃,而是在随时准备购买。原因是:从统计数据看,2007年10月之后,在A股大幅下跌的过程中,离开美国市场的“热钱”才大规模进入中国,现在抽逃不敢说铩羽而归,也最多是保本离场(“热钱”流入成本至少5%),这符合“热钱”性格吗?

  再有,最近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仍在持续恶化、前景暗淡;相反,中国经济尽管也存在暂时的困难,但其增长前景毫无疑问地堪称世界第一。明摆着的事实,“热钱”和他们的顾问们真就看不懂吗?

  所以,最大的可能性是“小部队恶意做空,为大部队创造买入条件”,而且香港将是第一“战场”。打压H股资金进出方便、工具多样;打压H股可以同时达到打压A股的目的;A股和H股的“负泡沫”市况便于实现“双吃”。

  华尔街大投行的“研究报告”想表达什么

  在香港,华尔街的大投行们的行为一如既往,一面大肆唱空、做空H股,一面在内地变换多种腔调唱空中国经济前景。他们所用的工具是“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之所以会对“热钱”产生巨大影响,是因为这些大投行通常就是“热钱”的投资顾问。

  两个月前,他们的“研究报告”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和企业效益恶化,所以H股的价值应相应下降;此后“研究报告”又说,恶性通胀在中国难以避免,它会大增企业经营成本,所以应当卖出股票;当中国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报告和半年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后,现在又改变了腔调,说PPI上升、CPI下降会进一步吞噬企业利润,如此等等。

  我看不懂,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难道会如此之傻?看看港股、尤其是H股的市盈率,现在它仅相当于美国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已经是全世界最便宜的股票,但为什么他们不主张抛售美国股票,反而建议抛售H股?

  A股亦然。中国经济增速至少是美国6倍,而股价平均市盈率却低于美国,这正常吗?那为什么他们永远对美国经济充满期待,反而一味唱空中国?

  我还是看不懂。尽管中国的PPI达到了两位数,除了显而易见的翘尾因素外,难道他们不懂中国PPI上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狂涨?难道他们没看见以国际油价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已进入下跌通道?他们没感到中国人对PPI、CPI的预期正在发生着良性转变?

  我认为,他们不是看不懂,而是太明白“恶性预期”在市场摧毁、在经济摧毁中的决定性意义!他们绝不希望中国人的预期发生良性转变,因为那会破坏他们以“明空暗多”的手法布局“控制”中国资本定价的计划。

  “恶性预期”是市场恐慌的根源。中国市场不恐慌,他们就买不到足够的股票,就拿不到足够低廉的筹码,就控制不了中国的市场,就无法营造更大的泡沫,就无法达到洗劫中国的目的。

  当然,中国这个经济体太庞大了,要控制它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但事情总会有个开始。或许,8月8日就是这样一个开始的日子,当A股突然破位暴跌、市场恐慌进一步加剧之时,华尔街控制中国资本定价权战役就拉开了序幕。

  更严重的是,这种定价权的丧失,意味着中国金融与经济安全的堤坝溃决,意味着中国未来将为经济增长付出无法估量的代价。

  借鉴美国 “信心指数”,改变国人“市场预期” 刻不容缓

  我们为何如此重视、甚至警惕某些华尔街投行的“研究报告”?因为这些“研究报告”是实现“热钱愿望”的工具。这些“研究报告”,不仅摧毁国人对股市的“预期”、或说“信心”,更严重的是,它恶化了国人对中国宏观经济看法,恶化了国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不仅仅是管理经济数据,而更重要的是“管理人心”,尤其是国人对“市场的预期”或对“市场的信心”。所谓“市场预期”,其实就是国人对未来经济的看法。看法乐观,人们才敢于投资、敢于消费,企业才有活力,经济才会积极向上,才会良性循环;看法悲观,人们会拒绝投资、拒绝消费,企业就会收缩战线(所谓“过冬”),经济就会走向低迷,而且恶性循环。

  遗憾的是,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使我们的某些宏观管理者依然保持着“管数不管预期”的习惯:他们两眼紧盯宏观经济数据,高了就压,低了就捧,而忽视“人心管理”,甚至无视民众对于未来经济的看法、预期和信心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能是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最大软肋,其结果必然是:措施手段被动、滞后,并导致经济大起大落。

  笔者最近对美国的宏观经济调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美国的管理者向来是一只眼看“数据”,另一只眼盯“人心”。各种各样的、涵盖社会方方面面的“信心指数”,在宏观决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

  可以肯定地说,正是因为美国政府对“人心”、对“市场预期”的高度重视,才使美国股市在如此一轮经济灾难面前显得十分有度,才使得美国实业企业没有受到华尔街的过度拖累,才使得美国经济很有可能躲过一场衰退的劫难。

  反观中国,我们好端端的经济势头,却仅仅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显得如此底气不足??股票狂跌、消费萎缩、企业准备“过冬”等等。这一系列现象都说明:我们的国人对中国未来经济发生了恶性预期。这是最可怕、最危险的状态。这种状态很容易使经济发生恶性循环。因此,尽一切努力转变国人对中国经济的不良预期,刻不容缓。否则,中国经济很可能将为此付出超乎寻常的代价。

  某些国际大投行的有恃无恐,已经充分说明问题。他们只需配合国际反华势力尽情制造“政治麻烦”,尽情“扰乱人心”就足够了。而喧闹的背后,就是他们的真正意图??控制中国资本市场。

  鉴于股市下跌乃是直接摧毁市场信心最为有效的工具,我们无法回避这个沉重又现实的担忧:现在对股价暴跌的任何漠视都将可能酿成大祸。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亦不作为证券投资者操作的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8 17: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与我的判断不谋而合。

过去几年,美元泛滥,一部分被美国人自己消费掉了(通过美圆换取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更大一部分流入了新兴市场(通过美圆换取了新兴市场的资产),也就是所说的热钱,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美圆的持续贬值,新兴市场资产价格的持续上升。

如果不是由于次贷的问题把美国的后院点着了火,也许新兴市场(包括中国)都要遭受类似越南的金融动荡,显示资产价格上升到不可想象的高度,然后热钱撤出,带来股市合楼市的暴跌,一场金融战争以西方银行家的胜利告终,重复过去不新鲜的历史。

西方(以美圆为代表)的银行家,在其他较小的新兴国家横扫天下,可现在遇到了中国这么个庞大的对手,不但没有把中国逼到死胡同,自己首先出现了内伤。因此现在,它主动收兵了(热钱回流),中国也不纠缠(卖美圆国债)。大家都把火药库的火药撤出了。

过去几年看到的现象现在正反向发生:过去看到,美国贸易赤字-美圆发行泛滥-美圆贬值-商品价格上涨-全球通货膨胀-中国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保增-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现在即将看到:中国外汇储备减少-热钱回流美国-美圆指数回升-商品价格下降-中美贸易失衡缩小-美圆回收流动性。

现在很多观点是美圆必将崩溃,由于美圆脱离了黄金的束缚,并且掌握了全球定价权,所以美圆发行的泛滥是注定的,一旦达到债务临界点,产生全球性的美圆信心危机,美圆必然崩溃,结果已经注定,只是时间的问题。

我对此有所不同的观点是:美国债务也许没有达到失控的程度,尽管政府和人民过渡消费,但他们的负债中只有小部分是与发展中国家用美圆换取了资源及产品,大部分的还是政府及私人债务是被西方的银行家盘剥了,这些美圆仍在银行家的手中,如今由于次贷引发的金融系统流通性紧缩,只是造成了银行间的重新洗牌,只是不过政府和部分过渡消费的私人,从此变成了这些银行家的终身奴隶。美国银行家从整体而言,并没有财富的损失。所以他们仍旧自己掌控着美圆,而不是把掌控权旁落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如越南)被发生金融危机,辛苦劳动创造的财富就被洗劫了。但中国还没有从马背上甩下来,马自己安静了下来,中国仍旧保持了自己的财富。简单来说,尽管世界各国都储备美圆做外汇储备,但这些钱并不完全属于那些国家,尤其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中国最近两年的外汇储备增加近一万亿,中国人民的辛苦劳动并没有创造这么多的财富,外汇储备中相当一部分是那些银行家把美圆从美国搬到了中国,何时搬回去是他们自己的权力。往好处想是追逐升值的套利,往坏处说是伺机制造金融危机。

从股市的角度看,美圆的大规模回流可能要等到美圆指数达到90左右才可以稳固下来,现在已经从70反弹到了78,反弹了10%,还要反弹20%,在这之前股市会持续遭到热钱回流的打压,就像过去热钱流入时的上涨一样。在信心如此脆弱的位置和时刻打压股票,热钱也许不但可以救了本土的火,顺便制造出了今后重新大规模买入的廉价环境。这种非股市原因的暴跌,只有政府才能救的了,就像防止热钱推高指数一样,要防止热钱砸毁股市最后脆弱的信心。现在已经不需要关注政府说什么了,说什么都没用,现在要看的是代表政府力量的资金何时出手,其中最重要的是看人民养老的社保基金何时出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18: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VALUE兄:无论那些制造出来的美元在谁的手里,都是实际存在着的。而货币数量和实际生产力不符,必然造成货币贬值。如何维护美元的信誉呢?好像没有什么办法,大家如果都知道了真相,就没有谎言了。这几天正在看廖子光的《金融战争》,内容很好,可惜相对于我的水平来说太专业了点^_^ 。我想,中国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欧元贬值,是否可能让欧元变成第二个90年的日元呢?

对此VALUE兄有没有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0: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空,请大家看一本书--《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资源就那么多,市场就那么大,目前的体制是赢者通吃,那么,也许在正常的经济投资范围以外,增加一些非正常的策略也是必然的。比如目前的贿赂某些国内的精英发表有利言论、控制一些政府官员发布有利政策等,但其最大的目的是控制,控制。

如按VALUE所说,美国的银行家们的钱还是在手里,肉还是烂在锅里,但----很多人成了终身的奴隶。这仅仅是市场吗?

关于国家政策方面的事,我等小市民只有看看、听听的份。不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真的到了被洗劫、被控制的时候,持有现金也好、买股票也好、买黄金也好,都没有用处,只是另一次的亡国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9 13: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解释热钱的流动,有人用阴谋论来解释,有人用经济规律来解释,尽管表面看有很大的区别,但本质上都是资本的逐利的特性。

如果用经济规律来看目前的热钱流动,焦点还是在美圆,由于美圆重新走强,带来了热钱从新兴市场向美国流动。目前H股和B股的领跌原因就是美圆的反转。与阴毛论的结论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9 23: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么高明的正府领导下,你一定赚得盆满钵满了吧. [此帖子已被 snow1028 在 2008-8-19 23:16:48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9 23: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阳光下 发表于 2008-8-19 23:28:54 :

对于美元的问题,我觉得不应该将其看作是资本性的问题了。

如果要做生意,最关键的是什么?公平和诚信。但现在的美元霸权将公平性剥夺得一干二净,美国可以滥发美元,而完全不顾美元贬值给其他国家带来得损伤。

这就好像打仗,一方的弹药是有限的,而另一方是无限的,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弹药少的必输无疑。而弹药之所以多却是通过作弊取得的。美国以17万亿的GDP来支持几百万亿的货币总量,这是一个必倒的倒金字塔,这就是现在全世界所面临的情况,要么被作弊来的美元奴役,要么反抗取消这个不平等的状况。


他多发美元,咱就多发人民币,和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0 10: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han168 发表于 2008-8-19 23:39:44 :
哈哈! 中国没滥发人民币! 我们中国一直在发行货币非常慎重.

中国没“滥”发人民币,但这两年的确被迫发了很多,这两年近1万亿美圆的外汇储备增长,都是用人民币发行结汇的。只不过通过17次的提高准备金率,使这些钱没有都流通出去,没有造成信贷的失控。

美圆的滥发也是有背景的,除了新兴市场的外汇储备可以提供吸纳功能,更重要的是,近10年的金融衍生产品的爆炸性增长提供了新增美圆的出路,否则,这些美圆早就把美国自己的CPI搞到天上去了。

金融衍生产品其实都是对赌的,零合游戏,关键是谁站在了赢的队伍里,从这次次贷危机看,至少美国自己的银行也损失惨重,他们玩游戏也玩晕了头,赢家是谁呢?至少现在抄底美国银行股权的人是未来的赢家,就像现在抄底A股一样。因为,最基本来说,A股不会崩溃,类似的,美圆也不会崩溃,没有什么货币在现阶段可以替代美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9 22: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太高明了,前期在香港杀败索罗斯;然后重仓美国国债,分享美元的升值,打击了欧元和日元;社保基金在5000点左右减仓,锁定了收益;奥运期间有杀跌,把抄底的QFII和游资套牢;等QFII和散户割肉,社保基金刚好建仓。

通过股市的暴跌,锁定了大量的流动性(包括一部分热钱),降低了CPI,同时还获得了大量税收。

中国政府确实高明,金融战屡战屡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9 23: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span 发表于 2008-8-19 22:38:59 :

政府太高明了,前期在香港杀败索罗斯;然后重仓美国国债,分享美元的升值,打击了欧元和日元;社保基金在5000点左右减仓,锁定了收益;奥运期间有杀跌,把抄底的QFII和游资套牢;等QFII和散户割肉,社保基金刚好建仓。

通过股市的暴跌,锁定了大量的流动性(包括一部分热钱),降低了CPI,同时还获得了大量税收。

中国政府确实高明,金融战屡战屡胜。


在这么高明的正府领导下,你一定赚得盆满钵满了吧.不过,刚才看了一下你在天涯发的贴,好象没赚钱吗?!"政府确实应该救市了!","迎接亏钱新时代!","我的心在哭泣",这些贴都是你写的巴?有你这样自欺欺人的愚民,正府怎么会不高心呢?和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3 20:55 , Processed in 0.0232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