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558|回复: 577

股神巴菲特18亿入股比亚迪股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7 12: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股神巴菲特18亿入股比亚迪股份

新浪财经讯 据海外媒体披露,“股神”巴菲特今日将斥资18亿港元入股内地在港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1211.HK)。这也是股神在继大手笔投资中石油(12.84,-0.17,-1.31%,)之后再次出手内地在港上市公司,同时,此次投资也是巴菲特在美国次贷危机转为信贷危机之后,进行的第二笔重大投资。上周巴菲特所属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司刚刚宣布以至少50亿美元的代价入股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   “股神”再度出手,并在此严峻形势下选择入股中资公司,意欲何为?比亚迪股份以充电电池以及汽车业务为主,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开拓亦较优秀。此番入股无疑显示了巴菲特对此行业的信心。

  BusinessWire报道称,日前,美国著名投资者、“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MIDAMERICANENERGYHOLDINGSCOMPANY(“MIDAMERICAN”)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1211.HK)签署了策略性投资及股份认购协议,根据协议,MIDAMERICAN将以每股港币8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公司的股份,约占比亚迪本次配售后10%的股份比例,本次交易价格总金额约为港币18亿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巴菲特先生表示:能够作为比亚迪和中国人的合作伙伴,我们对此非常兴奋,王传福先生具备独特的管理运营能力和优良记录,我们盼望着和他的合作。

  MidAmerican主席 David Sokol先生表示:非常高兴能有机会投资像比亚迪这样优秀的企业, 他们的产品对于环境保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比亚迪的创新技术在全球持续探讨的全球气候转变及环保方面的课题上,均担当重要的角色。

  比亚迪主席王传福先生非常欣喜地表达了谢意,称比亚迪非常欢迎像Berkshire Hathaway和MidAmerican这样的长期投资战略伙伴,该投资将帮助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及其它环保产品在全球的推动具备战略意义。

  2008年9月29日,MIDAMERICAN将和比亚迪公司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MIDAMERICAN主席David L. Sokol先生将亲临香港与比亚迪主席王传福先生联合主持该新闻发布会并向媒体进行详细说明协议的内容以及本次认购的相关信息。

  比亚迪公司

  比亚迪创立于一九九五年,并于二零零二年在香港上市,目前主要拥有IT、汽车两大产业。比亚迪在广东、北京、上海和西安等地区建有七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1,0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台湾、香港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员工总数已超过13万人。特别是电动汽车领域,比亚迪具有全球领先的电池技术优势和整车生产平台。

  伯克希尔-哈撒韦

  伯克希尔哈撒韦由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创建于1956年,是一家世界著名的保险和多元化投资集团,总部在美国。该公司主要通过国民保障公司和GEICO以及再保险巨头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等附属机构从事财产/伤亡保险、再保险业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珠宝经销连锁店HelzberbDiamonds、糖果公司See'sCandies,Inc.、从事飞行培训业务的飞安国际公司、鞋业公司(H.H.BrownandDexter)等拥有股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持有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富国银行以及中美洲能源公司的部分股权。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主营保险业务,在其他许多领域也有商业活动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业务是以直接的保险金和再保险金额为基础财产及灾害保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设有许多分公司,其中包括:GEICO公司,是美国第六大汽车保险公司;GeneralR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险公司之一。

  1996年收购的全资子公司GEICO是美国最大的直销保险商,也是美国第六大私人乘用汽车保险公司和美国第十大财产/伤亡保险公司,拥有470多万投保人和730万辆投保汽车。1998年7月,国际王后奶品公司(InternationalDairyQueen,Inc.)成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和其他国家运营着6000家特许商店,经营特色汉堡、热狗、各种牛奶甜点和饮料等。

  今天,伯克希尔公司是一家具有深远影响的投资控股公司,在全世界所有保险公司中,股东净资产名列第一;在《财富》500强中,伯克希尔的账面价值排名第四。伯克希尔公司是一家拥有股票、债券、现金和白银的保险王国,同时它还有许多实业公司。

  任何一种划分公司种类的做法都不适合伯克希尔公司,伯克希尔的经营范围包括保险业、糖果业、媒体、多种经营、非银行性金融、投资、不同性质的公司或是联合大企业。伯克希尔公司是一家混合型公司,这从经营范围上不难看出。

  关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的信息可以在www.berkshirehathaway.com获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3 01: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roll.sohu.com/20110911/n319039835.shtml 比亚迪抄底资金被套劳 紧缩可能进一步深化 2011年09月11日11:29   本文导读:比亚迪的业绩下滑以及近期的裁员只是其自身调整、收缩战略的开始,未来或蔓延到手机等业务。“但这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变革以后,比亚迪的未来将更美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17: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是觉得这个问题是不是能先粗放点儿看?

在2010年世界企业百强榜里,共有10家汽车企业进入百强榜,占比10%,应该是仅次于石油化工、金融行业的第三大占比行业。而比亚迪所涉及的业务恰好是能源+汽车这2个容易产生大市值企业的行业的交叉,且在二次充电电池以及汽车领域都占据一个较好的竞争位置。2010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收入占比43%,约为222亿人民币,约合35亿美元不到。如果再实现10倍数的增长则约为350亿美元,只大约相当于2010年标致汽车的47%(标致(Peugeot):企业榜第94位,销售收入742亿美元,利润15亿美元)。

这个基本的盘子,我觉得提供了很多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19: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做笔记本电池手机的汽车公司开发新能源不感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 03: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识王传福 http://auto.hexun.com/2011-12-29/136807169.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 03: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充满自信的比亚迪掌门人现在仍然充满自信,经过暴风雨洗礼的他内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ABR记者 贾可

  现在,铺天盖地的质疑声还在继续压向王传福领导下的比亚迪。

  2010年年中因为营销网络极度膨胀、比亚迪疯狂压库和销量目标缩水引发的对比亚迪的质疑,一年多来从来没有缺少过新闻。经销商退网、营销公司裁员、夏治冰辞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透露出来的资金链紧张,一件件让媒体兴奋的事情却都是应该让王传福焦头烂额的事情。

  《汽车商业评论》2010年也加入到了这场对比亚迪的质疑战争之中(详见2010年12月号封面故事《恶之花》),当时我们认为比亚迪进入汽车业所做的每一步都有其强大的内在逻辑,并且相当成功??用虚晃一枪的电动车和中国或世界第一的口号来赚取名声,用坚定模仿不动摇的山寨精神来寻找传统汽车突破口,还有用快速扩张的营销网络冲击销量来让自己的竞争对手目瞪口呆。

  我们当时的质疑就是比亚迪必须清楚自己的底线,必须停下来修正自己,必须改革开放不让自己过早封闭起来,也就是以王传福为首的比亚迪团队一定不能因为过去的成功而忘乎所以,因为“这个世界属于强者,但是强者并非恒强,一旦自我膨胀,毁灭就在旦夕之间”。

  离当时的文章发表一年过去,《汽车商业评论》注意到,比亚迪正在一步步修正自己的问题,也正在逐步向外打开大门,一系列媒体沟通会2011年10月以来分批进行,本刊记者11月9日上午甚至也受邀参观了其从不对外示人的铁电池生产工厂、发动机工厂。

  惠州比亚迪铁电池工厂的参观让《汽车商业评论》记者修正了在《恶之花》上的观点??比亚迪在动力电池技术上并无突破,产业化道路遥遥无期,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比亚迪确实能够制造出铁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在全球范围内属于先进行列,但是产业化才刚刚开始。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判断。因为2007年8月王传福高调宣布铁电池研制成功和“两个第一(2015年比亚迪汽车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梦想,《汽车商业评论》在当年9月号的杂志上发表了挖掘比亚迪取胜之道的封面故事??《改变世界的新机器》。

  当时,王传福提到纯电动商品车e6将在2009年6月上市,事实却是2010年底才姗姗来迟而且显得似乎不那么先进,而当时看起来更为先进的日产纯电动车聆风已经几乎同时上市,联系上比亚迪传统汽车狂飙突进遭遇的突然刹车,外界对其的怀疑在所难免。

  此次亲临比亚迪铁电池工厂,《汽车商业评论》得出的另外一个结论是:或出于对铁电池刚刚试制成功的兴奋,王传福当年对于它产业化的判断提早了两三年,也就是说他把话说早了两年。现在想来,他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无非两个:一是为了给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提供一个能够扬名立万的猛料;一是他对于自己在这个项目上的成功有巨大的信心。

  但总而言之,穿上鞋套,封上一切摄影设备,玻璃罩内的铁电池检测中心和制造和封装中心出现在记者眼前时,我们对于这家年轻汽车公司开始有了新的信任。此前,这个地方绝不对外公开,许多的传言因它而起,相信也会因它而落。

  这一次出现在记者们面前的王传福依然充满自信,但是已经愿意和记者一一合影留念,一如2003年初《汽车商业评论》记者首次采访他时的表现。或许这就是经历暴风雨洗礼之后的必然结果,作为比亚迪股份董事长的他现在的内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铁电池工厂和新车型

  已经在比亚迪工作11年之久的铁电池工厂厂长、第二事业部负责人孙华军告诉《汽车商业评论》,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开始研发始于2002年,现在已经可以商业化生产和使用,每块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已经达到200Ah,做试验往复充电4000次,能量密度还有80%。

  现在,每辆K9需用504块磷酸铁锂电池,e6需96块,F3DM则需64块。本刊记者看到,比亚迪对于电池有包括高温、高寒等各种条件下的极端测试。一个供e6使用的电池包正在1C的电流下做全充全放测试。孙华军指出当时它循环充放电的次数已经1500次,而电池容量的保持率还高达90%之多。

  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数据了。理论上,如果以e6每次充电跑300公里、往复充电可达4000次为标准的话,那么,这辆车可行驶里程达到120万公里。实际上,如果以3000次为整个电池生命周期的话,那么电动车可以使用10年时间,行驶里程也仍然惊人。

  年产能1.6GWH(千兆瓦时)的惠州铁电池工厂,生产线一改比亚迪传统的“模具+人工”模式,全部采用从日本进口的全套生产设备,据称迄今投入15亿元,以确保电池的一致性生产。

  目前,这家工厂的年产能是0.6GWH,大约每天能够生产8000块电池,如果供e6使用,那么大概能够做成80台车。因为受制于当下的产能,比亚迪目前铁电池产能主要供给K9电动大巴使用,e6的产能就相应受到损失。

  离这家电池厂45分钟车程的宝龙,比亚迪建设中的第二家铁电池工厂产能将达到6.4 GWH,是惠州工厂的4倍。外界有评论认为,比亚迪的铁电池产能将严重放空。孙华军则说,对于其他品牌来说,它的电动车产量只有达到5万辆以上才可能实现内部的规模化,但是对于比亚迪来说,只要达到二三万辆可能就可以了,因为比亚迪的储能电站业务同样也需要铁电池。

  储能电站和太阳能电池,再加上电动汽车,它们是王传福为比亚迪寻找到的三大梦想。自2008年开始,这家公司为此在全国各地设立产业园区进行新能源产业布局,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储能电站等新兴产业,并且全部实现全产业链介入,垂直整合。为此投入大量巨资在所难免。

  但是有媒体认为,由于2010年比亚迪汽车销量急剧下滑,导致当年净利润仅25亿元。2011年,盈利情况持续恶化。根据预算,比亚迪必须为广东的坪山、惠州,陕西的商洛、西安,湖南的长沙等各大工业园等投入约198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其实际投入大概只是预算数的一半,未来仍需投入资金接近百亿元,资金链吃紧显然是个问题。

  为补足缺口,比亚迪想尽办法,包括于2011年6月回A股融资,8月25日又公告60亿元的内地市场发债计划。

  《汽车商业评论》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比亚迪资金链吃紧成为继前一段时间裁员风波后媒体关注的又一个兴奋点。幸灾乐祸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当然也有貌似公允的分析,比如认为在产品销售良好的情况下,比亚迪尚可以维持,一旦销售不佳,财务负担非常沉重。

  必须承认,2010年不期而至的销量下降让王传福措手不及,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它的亮点。201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前三季度盈利3.52亿元,同比下滑85%,但是公司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95%,净利润7737万元,同比大增582%。虽然这是因为去年第三季度基础数字太低的原因,但是毫无疑问,今年5月上市的首款SUV车型S6已经初露锋芒。

  这款很大程度上模仿雷克萨斯RX的SUV看起来很能够再现当年F3的风采。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新任总经理侯雁说:“9月份,它取得了自主品牌SUV的销量冠军;10月份更是产销近万辆。”

  而接下来9月26日搭载比亚迪TID动力组合(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和双离合变速器)的G6正式上市一个月后,也很快有了市场反应,11月份达到了3000台,王传福则表示12月要达到5000台的规模。而已经全系进入最新一期的节能惠民目录的2012款F3、G3和L3也可能带来新的斩获。

  如果这些车销量上升,那对于比亚迪财务状况应该会有改观。鉴于比亚迪独特的仿制模式,这其中出现一两款较为热销的产品并不困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刘双喜部长和同济大学发动机研究所楼狄明教授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这一点。他们在深圳亲自试驾了G6后私下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这款车的操控和动力输出确实不错。

  TID和电动大巴

  令《汽车商业评论》未曾料到的是,比亚迪早在6年前就已经着手预研这个类似德国大众TDI+DSG一样的高效动力总成。

  主管研发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CEO廉玉波说,他们一度曾经希望找博世开发,但是由于博世方面要2012年底才能提供小批量样机试装,完全不能保证比亚迪试用的时间,因此两年前,比亚迪十四部(电控)和十七部(发动机)只能自力更生。

  廉玉波说:“在传统汽车领域,TID是比亚迪的一号工程。”比亚迪第十七事业部总经理张金涛说:“王总的工作很忙,但是只要是TID有汇报,王总必听。”

  以“新能源汽车形象大使”示人的王传福,看起来对于现实世界汽车的竞争状态并不是有着一厢情愿的理解,他很清楚一时半会儿新能源汽车还难以替代传统汽车。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比亚迪会在过去几年在营销渠道敢于如此大干快上,因为王传福本身知道传统汽车的传统力量还非常强大,可惜的是,他这份清醒认识的另外一面却是过度自信,他没有料到比亚迪的市场会停顿下来。

  这并不妨碍王传福还会精打细算,他告诉记者,涡轮增压和双离合器的研发同时还是为了配套比亚迪的DM双模电动车,能够让汽车有电力和传统发动机“两匹马”驱动。

  双模电动车是比亚迪在走向纯电动车之前克服里程恐惧的最佳过渡产品。第一代F3DM产品销量只有千辆,王传福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在开发第一代DM的时候,没有自动变速箱技术,没有很好的发动机技术,“只有一定的电机技术和好的电池技术,但是并没有达到完美”。但是第二代DM技术,就是比亚迪明年要推出的产品“秦”,王称它由两匹马拉,“完全是一个颠覆性的产品,它使经济型轿车零到百公里提速数字是6秒,而油耗达到极低”。

  比亚迪还要将第二代DM双模电动车的电池组从16千瓦时减轻到10个千瓦时,“10个千瓦时大概能跑到50公里,50公里够了,这样你的成本降下来了,重量也降下来了”,汽车产品更有现实的市场竞争力,使这款车在政府补贴政策的支持下有了大卖的可能。

  值得指出的是,10月26日比亚迪针对私人用户的纯电动车e6先行者上市,定价虽然是36.98万元,但是相比大约一年前首次推出,已经有了很多革新??比如后排座椅左右两个位置踏脚处的地板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已经能够轻松放下脚,原因是电池包的形状作了调整。刚刚调任比亚迪汽车出口欧洲的负责人林密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他对这款车有了很大信心,因为欧洲客户看了很有感觉。

  尽管如此,对于电动汽车,王传福看得出来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先主要攻打电动大巴市场。这不仅因为大巴更加适合电动汽车(不用担心里程恐惧同时极大节能减排),而且还因为这个市场主要由政府推动,相对能够轻松快速拓展。

  王传福说:“国家现在有50万台公交大巴、120万台出租车,这170万台车,占国家机动车用车总量不到1.7%,如果这一块先实行电动化的话,那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实上,如果比亚迪能够凭借先发和技术优势在这个领域拔得头筹,那么电动汽车在比亚迪就是能够迅速挣钱的产品。

  对此,王传福的信心还是十足。他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奥运会的(电动)大巴也躺在那,只有深圳的真正在跑,原来200台我们卖的纯电动大巴,天天跑,一台都没少。”

  比亚迪对这块业务走向世界亦有信心。10月,王传福随深圳市长许勤出访巴西圣保罗,他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向这座将要举办世界杯的城市推销电动大巴。

  垂直整合和集成创新

  在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王传福解释了为什么比亚迪的电动大巴质量优异,他提出的观点是在产业发展初期采用供应链垂直整合最为科学。

  他说:“在一种新革命之前,早期的产业必须垂直整合,因为很多技术都不确定,你和别人干,都是纠纷一大堆,一开始是好的,用着、用着标准变了,最后就是一堆扯皮。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要把产品做好,做好之后再专业分工。”

  这种垂直整合在比亚迪进入传统汽车领域的时候就是一大法宝。当时外界的评论是这样做既有优势又有风险??优势在于能够免除一道供应商的盘剥,风险在于规模没有上去而导致成本不能降低,以及质量不能保证。当然,比亚迪当时如此垂直整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并没有人愿意给一个新进入者配套,因为他们不相信比亚迪汽车的市场能够起来。

  在很大程度上,比亚迪的这种垂直整合已经成功,然而比亚迪并非神仙,它并不能做好每一个零部件,比如雨刮器刮不干净,摇窗机有异响??现在这些最容易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感知质量的配套都交由外部的大供应商去做??比如博世。

  无论如何,比亚迪自身还是具有远比许多竞争对手更强有力的研发能力。戴姆勒敢于坚持和它合资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就非常说明问题。在此次会见包括《汽车商业评论》在内的媒体会上,王传福特意强调了比亚迪的创新能力,特别是集成创新能力,比如将要推出的新F3具有的遥控自驾功能、比如e6的云钥匙等等。

  他说:“比亚迪就是把各种技术集成,从不同的领域里面选取技术,然后通过嫁接、转接,通过集成,放到我们汽车上去。让汽车不只是你的代步工具,还是你的女朋友,是你的家庭影院,是你的秘书,是你的好帮手。这就是比亚迪未来几年要爆发的创新。”

  在这点上,王传福有点类似乔布斯在苹果的做法。但他这样对《汽车商业评论》记者评论乔布斯的做法??围绕简约来做,给人好的体验,让人非常惊喜。“缺点是太单一,假如有一天苹果衰退了可能也因为太单一,世界多元了嘛,现在人的审美容易疲劳,太单一的东西说实话看两下就疲劳了。”

  王传福领导的比亚迪帝国却是五彩缤纷,除了起家的手机电池,延伸的手机组件,还有不同类别的车型,以及储能电站、太阳能电池等新的梦想。哪里才是它的重点?他说比亚迪起家的时候不过是为了谋生,“不至于倒闭。随着规模做大以后,公司特别是我本人也在想怎么把这个产业做大,来振兴民族经济,给国人争面子,振兴民族品牌。”

  给国人争面子的产业显然是在汽车领域以及新能源产业领域,这里充满了凶险,也充满了机会,一味在此质疑并非善良之举。《汽车商业评论》认为,2010年突然而至的渠道和销量的剧变让这位一直高歌猛进的年轻企业家有了挫折感和风险意识,对于想要飞得更高的比亚迪来说,这是一次适当的提醒,相信他会借这次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并勇于加以变革。

  王传福在媒体会上罕见地承认了自己以往的三大错误(网络扩张、媒体关系和不当配套),《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如果比亚迪仅仅只是存在这些错误,那么它未来的道路仍将十分宽广,因为这些都是可以随时改变的错误,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他在举手投足间还是显示了充分的自信。

  他的合作伙伴同样也相信他的自信。

  戴姆勒董事长、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总裁蔡澈2011年9月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对《汽车商业评论》说:“我们也相信王传福先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为将来新的增长打好基础。从合作伙伴角度来讲,我们要做好的合作伙伴,不管是在顺境的时候还是在逆境的时候,我们都要坚持做好的合作伙伴。”

  而在当地时间2011年10月24日,比亚迪北美总部落户洛杉矶的仪式上,沃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理查?芒格所说的话更为给力??“洛杉矶和比亚迪正在从事着世界上伟大的事情,比亚迪拥有2万、现在也许更多的工程师,真正是在努力改变世界。”(全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05: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LNG重卡的前景,我也很乐观。不过100%是不现实的,70%则没问题。 [此帖子已被 highlander 在 2012-7-27 6:08:08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1: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天然气来源很多,新疆内蒙煤制气成本并不高:

新疆6000亿投资煤制气 煤化工产业狂飙突进

<div class="artInfo" id="blk_artInfo_1">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1日 00:25 中国经济周刊微博</div> <div align="center"> </div> <div class="moduleSingleImg01"> </div>   蔡虹

  在经济下行期,巨额投资总能撩拨市场的兴奋点。近日,关于新疆整体投资规模超过6000亿元煤制气项目即将投产的消息被热炒。

  另有消息称,由中石化建设的新粤浙和新鲁煤制天然气管道项目,有望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路条”。一系列市场消息,让国家发改委能源局透露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及《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即将出台的政策信息有了最好的备注。

  据介绍,中石化新粤浙管道拟投资1590亿元,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新鲁管道拟投资860亿元,年输气能力同样是300亿立方米。如果一个40亿立方米的煤制气项目投资额在250亿元左右,照此计算,未来这600亿立方米的煤制气项目总投资将达3750亿元,加上两条管道共2450亿元的投资,整体投资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两条管道建成后,将成为新疆各大能源企业煤制气项目的外输大动脉。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三季度宏观经济仍不能企稳回升,鉴于西部地区煤炭、油气资源丰富,国家可能加快西部地区重大能源项目的审批速度,在稳增长的同时落实给予西部省份的差别化产业政策。

  疯抢煤化工盛宴

  即使是煤化工产业投资的适度放行,不少企业也不希望错过下一轮行业快速发展机会。

  7月18日,通用电气(GE)公司旗下GE中国创新中心在西安正式开幕运营,煤化工成为这个创新研究中心重要的研发领域。GE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保持竞争力,并在中国煤化工“盛宴”中分享足够的果实。

  而更早全面布局煤化工产业的神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神华(22.38,0.21,0.95%)在5月23日发布董事会决议,宣布启动收购控股股东神华集团部分资产的工作。此次收购的标的就是神华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神华煤制油,以及控股子公司神延煤炭的股权或资产。成立于2003年6月的神华煤制油,注册资本146亿元,旗下的数个项目可谓赫赫有名。其中鄂尔多斯(8.77,0.13,1.50%)煤直接液化项目是全世界第一套商业化示范工程,也是国家“十五”重点项目之一;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则是国内首个投产的煤制烯烃项目。

  地方政府在煤化工投资方面的规划同样狂飙突进。煤化工重镇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局报告称,“十二五”期间,该市甲醇规模将达到每年445万吨,二甲醚规模每年1440万吨,煤制油规模每年1000万吨,煤制烯烃规模每年250万吨,焦炭规模每年600万吨。

  “高端”也有过剩隐忧

  中国缺油少气多煤的资源禀赋注定在煤基能源利用上走得更远。但随着煤化工领域高端技术的突破,高端煤化工产能过剩的现象开始显露。国内第一个煤制烯烃示范工程,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头煤化工分公司投产以来效益初显,但该分公司总经理武兴彬对行业发展前景表示担忧。他介绍说,甲醇制烯烃技术已跟企业签了10多套,如果这些项目一窝蜂集中上马,产能要增加600万吨,这对整个行业是个冲击,届时高端产品也将出现过剩。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方德巍表示,目前煤化工发展是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各自为战。技术研发路线混乱、项目上马混乱,没有统一的战略安排和规划,资金、资源浪费严重。一哄而上迫使有的企业只能在新产品开发上悄悄进行,各企业间无法合作和交流信息。这不是行业良性、规范发展应有的局面。

  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

  在新能源之中,尽管技术突破层出不穷,但真正有商业价值和产业化前景的并不多。把新型煤化工产业的“领头羊”做大做强,产生极具辐射效应的“示范作用”是现实的选择。

  不过,不以需求为发展导向,而是以投资为发展动力,片面强调招商引资和投资规模,对产品是否有相应市场需求则欠考虑,必将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以往风电、太阳能光伏产业等已经尝到了苦头。

  从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看,2011年传统煤化工产品产能过剩严重,竞争激烈,价格上行乏力,但新型煤化工发展仍在加快。后者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20年将是其技术开发、工业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短期看,国家仍会对煤化工产业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并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逐步开展示范性工程项目的建设。一旦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和成熟,现代煤化工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而避免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让更具有市场化和技术领先特质的企业成为行业先导才是有效解决煤化工产业困境的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 16: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好的投资是从未来往回溯,倒着看现在。

先看未来,再看企业正在做的事情是否在朝那个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我觉得比亚迪不仅仅目光远大:未来新能源全方位布局。
而且在一步一步地朝目标推进,每天改善一点点,这是优秀工业企业必备的特征。

S6的质量据说与比之前有大的改善,返修率达到中外合资汽车企业的质量水平。里面的汽车电子控制板和其他非标配电子设备都是自己设计制造的,甚至关键芯片都采用自家技术,而奇瑞等其他公司都采用外购。比亚迪用大陆购车者做实验,出问题也无需巨额赔偿,假以时日不断改进,最后胜出的必然是比亚迪。

技术这种东西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比亚迪从不畏惧技术难题,更兼大规模生产、勇争世界第一的历史经验,会导致一系列的技术沉淀和跨行业的技术融合,我想这是巴菲特看中他的原因。

[此帖子已被 糊涂虫 在 2012-8-1 16:47:2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11: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理解就是看他的储能系统,特别是储能电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5 07:33 , Processed in 0.0239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