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5|回复: 1

消息称大医院使用基药比例拟设40%的下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0 11: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12-10 来源:北京商报

核心提示:靠“卖药赚钱”的大医院未来在使用基本药品名单之外的高价药、进口药时将受限制。记者昨获悉,为了缩小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在常见病药品使用方面的差距,国家卫计委正在就《扩大基层药品使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业内征求意见,其中拟就大医院使用基本药品比例设定40%的下限。

靠“卖药赚钱”的大医院未来在使用基本药品名单之外的高价药、进口药时将受限制。北京商报记者昨日从权威人士处获悉,为了缩小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在常见病药品使用方面的差距,国家卫计委正在就《扩大基层药品使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业内征求意见,其中拟就大医院使用基本药品比例设定40%的下限。

“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大医院”一直是医改推行以来政策制定者希望形成的有序就医格局。随着各地转诊制度的建立、社区药品种类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首诊在社区。但是,由于受场地和人员等限制,社区医院药品种类较少,部分药品也被限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使用,即使患者在大医院就诊之后回社区进行康复,经常仍然需要回到大医院去开药。

据上述权威人士透露,为了缩小大医院与基层医院在药品种类间的差距,国家卫计委正在就《规定》与医院、专家等各方广泛征求意见,在二三级医院设定基本药品的使用比例,二三级医院医生所开药品种类至少要保证40%左右来自各地制定的基本药品名单,并纳入绩效考核。

与此同时,地方上也开始对社区医院的用药报销目录进行扩容。今年10月起,北京社区药品报销范围增加到1435种,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常见病、慢性病都可以在社区开出适合的药。随着大医院的药品种类与基层医院逐步接近后,将会有更多患者选择在基层看病。此外,目前基本药品在社区医院全部采用零差率售药,即药品按进价销售,但在大医院则会加价15%,因此这类药品在社区医院要比大医院便宜。新规的推行也是通过价格杠杆将更多患者吸引至基层医院。

参与《规定》征求意见的一位专家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国家卫计委已有相关的测算数据,《规定》实施后,大医院基本上都能完成任务,“但是需要努努劲儿”。

不过,强制大医院使用基本药品的比例之后,是否会造成医院推诿病人呢?“《规定》会根据医院级别、特色等条件对医院用药种类制定不同的规定,以满足大医院在治疗疑难杂症时有足够的药品种类,因此不会出现大医院为了完成任务而推诿病人。”上述专家说。

事实上,在北京除仅有的几家“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医院外,其他公立医院都还延续着过去靠“卖药赚钱”的状态,因此,基本药品使用数量增加,自费药、进口药的使用比例就会减少,这显然会让大医院难以接受。

“公立医院想赚钱,政策就要对此加以引导和限制。”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路明表示,北京为了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已将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离退休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和政策性亏损等六项核心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医院的经营压力。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认为,不应一味缩小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差距。北京大学卫生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孙东东认为,应明确二者各自的定位,基层医院的作用就是保基本,保证患者治疗常见病、慢性病可以得到优质服务,大医院要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下功夫,一味限制大医院的用药种类反而不利于双方的长远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1 13: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新华社电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10日说,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之一。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姚宏文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还包括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当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等等。

我国居民医疗素养堪忧

我国城乡居民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包括合理用药在内的基本医疗素养仅为9.56%,能够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居民比例约为15%。在全国合理用药网络知识竞赛中,只有6.3%的网友能够全部答对从试题库随机抽取的10道合理用药常识题。

中国科协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86.7%的被调查者曾有自我药疗经历。在服药过程中,69.7%的人曾随意增减疗程或自行更换药物。在孩子生病后,近30%的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品或抗生素,有时还是多品种联合用药。

■ 事实+

中国人每年平均输液8瓶?

2010年10月24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曾公开表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卫生计生委今年澄清,“百亿瓶”是我国每年输液制剂的生产量,不能等同于输液量,但过度用药确实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客观现实是,在各方利益驱动下,中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 输液“搭起了一个收费平台”,拉动了相关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输液产品的任何“技术改进”??哪怕换一个瓶塞??都意味着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市场。

医生建议四种情况才需输液

临床上,一般在以下4种情况下才需要输液:

1、消化功能差,无法口服时。如患有某些胃肠道疾病需要禁食,消化功能受影响时;意识不清不能口服时。

2、外用无效时。如皮肤类疾病首选外用药,但若外用药不能达到相应效果时需输液。

3、严重急症,口服药不能缓解时。急性疾病,如急性肺炎、休克等吃药效果不明显,需输液。

4、药物可能伤害组织、血管时。某些治疗肿瘤的化疗药,如果直接口服,可能伤害血管,甚至引起组织坏死,这时可以采用输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9 20:42 , Processed in 0.0192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