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8|回复: 0

发改委药价改革方案,出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6 11: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赛柏蓝 作者:司徒阳明

导读:不要“瞎猜”了,方案已出炉,开始讨论方案吧!国家发改委药价改革方案已经在系统内征求意见完毕,11月25日方案征求意见稿开始向行业征求意见了。方案显示,此次药价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涉及面之广超出人们的预期,整体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已经浮出水面。

放开药价管制方案正在快速推进。近日,赛柏蓝Mic366从消息人士那里获悉,发改委放开药价管制方案,在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会后,发改委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此前下发文件到各省物价部门征求意见工作基本完毕,现在已经开始对行业层面征求意见。11月25日,由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专门发函到部分医药行业协会,要求本月27日前把行业的意见反馈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

赛柏蓝特地咨询了医药行业资深人士认为,方案征求意见走完发改委全国价格系统内部之后,开始下发到行业,这意味着,药价管制改革方案基本成型,就征求意见函仅仅给予两天的反馈意见时间来看,显示推进的步伐很急、很快,改革方案应该很快就出来了。

作为和药企最切身相关的改革,药价改革一直备受行业关注。围绕药价改革的各种传言、分析此起彼伏,但是基本上停留在猜想和理论分析的角度。如果说此前传出的价格改革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此次征求意见稿显示价格改革的具体方案轮廓已经确定。

方案显示,药品价格价放开后,医保药品基本已经确定是医保部门接手,其核心就是制定医保支付价,医院采购时可谈判,给医院降价动力;在专利药和中成药独家等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则是引入多方谈判机制,以形成合理价格。

而对血液制品、全国统一采购的与方面以药品和避孕药具、一类精神和麻醉药品、低价药等基本上沿用现行的政策。

为了保证价格管制放开后价格不上涨,征求意见稿还特意提到要建立四条价格监督机制。首先从完善采购方式,生产企业多的竞争,生产企业少的引入谈判等;其次医保在确定支付价的同时,还要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控制的按病种、按人头付费等综合支付方式。

然后,卫计部门加强对医院诊疗的监督,防止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最后对药品价格也会建立实施管控,一旦价格变动频繁或者提价较高,可以启动成本调查,对垄断等进行依法处罚。

业内人士表示,发改委的药价改革方案原则是取消政府定价,引入市场化竞争,对行业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这个市场竞争是建立在医保控费和招标基础上,这意味着即使放开,在这两个绳索捆绑下,药价不可能一飞冲天。

而在药价改革最为关键的是医保支付价格确定。目前在地方改革中有两种模式,分别是三明模式和重庆模式。三明以招标最低价确定医保支付价,而重庆则是倾向于建立高中低三种支付价。在超出支付价部分,三明是患者交钱承担,而重庆是超出医保支付价部分,由医院承担。

这个话题也是昨日在广州举办的“第26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成为行业人士关注讨论的焦点。中国医药协会的会长于明德表示,三明模式是下策,而重庆则属于现实的中策。但是对于超出部分谁支付,广东天普药业首席执行官李翰明认为,高出医保支付价部分,若患者自付的话,单独定价、优质优价的产品将受影响,但不大,只要答复愿意开,患者还是会被动接受;若高出部分完全由医院承担的话,全国人大代表亚宝药业集团董事长任武贤直接表示:“如果我是院长,哪位医生敢开高价药(赛柏蓝注,是指高出医保支付价的药),直接我就开了他!

赛柏蓝认为,放开管制后,药品实际交易价格是否高出医保支付价,高出部分由谁承担,将会是直接影响药厂药品销售的关键因素。若高出部分由医院承担,那将是高价药的“灾难”。在论坛上,对此问题,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表示,发改委放开药价改革方案出台后,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但通过发挥市场在药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肯定会比政府管制要好,但只要对广大老百姓有利、对医药行业健康发展有利,有利于简政放权、有利于减少寻租,就是好方案,至于“谁忧谁喜”就不重要了,公平的市场竞争,才是最大的公益性。

此外,引人关注的,在昨日的征求意见稿中显示,价格改革实施的时间和此前赛柏蓝报道的时间是一致的,仍为2015年1月1日,显见高层对于推进药价改革决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9 18:16 , Processed in 0.0203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