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6|回复: 0

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5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研网讯:

随着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们逐步认识到,现代中药是中药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点已获得了理论的支持和实践的佐证。现代中药作为对传统中药的继承与创新,已显露出朝阳产业的光彩,催促着经济学家和产业界人士不断深入探究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律及国际化发展途径,以保证我们始终都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现代中药产业的演化

“产业是因为某些运动中的力量产生变化的诱因和压力而发生演化”,任何一个产业都是经济、社会、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的消长变化,直接影响着产业的结构和水平。产业的演化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产业结构在某一方面的变化,会沿着产业链前后扩散,触发其他方面的变化,使得一些因素会促动产业的发展,另一些因素会抑制产业的发展。因此,产业演变对企业战略仍至国家产业战略的制定均非常重要,它能增加或减少某产业作为一种投资机会的吸引力,并且常常要求企业做战略调整。我国中药业就是一个历经变化、现在更是加速变化的产业。

由于现代消费需求的拉动和现代科技的推动,中药产业正处于快速分化演变的过程之中。

1.推动现代中药产业演化的直接根源

现代中药发展的动力首先起源于现代人群提高生命质量的需要,“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是现代人群对药品质量更具体的基本要求。根据WHO的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的巨大变化对人群的健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使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进而影响对药品的需求,现代中药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而受到世人瞩目的。在“回归自然”的热潮下,天然药物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以15-20%的速度递增,这么高的增长率反映的就是现代人群对天然药物的巨大需求。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历程证明,现代中药已成为多学科的先进技术、科技手段相融合的高科技成果。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关键高技术和适用新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中药业中,吸收、适应和掌握迅速变化的新技术,将使现代中药产业获得培养和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基础,今天的技术变化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范围上,都是难以预料的。中药业在20世纪70年代初,还都是简陋的小作坊,如今,许多中药企业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实现了现代化生产。此外,技术因素还影响着中药产业的组织形式,推动着中药产业的组织与管理的进步。所以,在持续创新和国际竞争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世界里,中药制造业必须加倍努力,跟上前进的技术前沿。

现代消费需求的变化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对现代中药产业的促进作用是根本性的,并影响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及企业的战略选择。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增长决不会使中国的中药业普遍均等地受益,只有那些达到“三小、三效、五方便”的现代化新产品才能有更强劲的增长潜力。顺应这种趋势,就要加大对现代中药新产品新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更多的能适应未来消费需求的现代中药产品。传统中药向现代中药进化的标志之一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这种趋势把技术创新推向了现代中药的核心地位,这就需要培育从国家到企业不同层次而又互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为现代中药产品注入更多的科技内涵。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实现持续高速增长,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代消费人群认可并接受了现代中药的安全、有效和方便,同时又不断向科研系统反馈新的需求信号,引导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课题方向,形成一种“高投入-高增长-更大投入”的良性循环,复方丹参滴丸的上市后以来的持续研究为市场销售业绩的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研支持。

2.现代中药产业的分化

从传统中药业到现代中药业,经历了一个产业细化、分化的过程。医药结合,是古代中药的显著特征,而现代中药产业则具有高技术产业高度集成又高度分化的特点,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统一,这一特点将会随着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明显。

传统的中药产业就处于不断分化的过程之中。唐廷猷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药业史》中提出,中药业经历了两次大分工,即: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医与中药的分化;宋朝时期,中药加工业与中药商贸活动的分化。到民国时期,这种分工已非常精细,有专营中药材、饮片、成药的专业铺户,有大规模的批发商和炮制厂。这些分工与当时的药业规模、专业水平都是分不开的,但是这种产业分化奠定了今天中药业的大致格局,也成为中药业进一步分化的基础。

首先是中药材生产从零散的采集、培育活动,进入产业化、集约化生产阶段。据预测,2000-2020年间,中药资源将出现严重危机。要摆脱未来中药资源的危机,必须将生物工程等先进科学技术引入中药业,利用生物技术,促进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养殖、繁育、栽培,更多的大型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中药材的生产将走向集约化、工业化。

中药饮片是目前中药生产与销售中比较落后的环节,然而却是中药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药饮片生产工业化、炮制工艺规范化和饮片质量规范化方面均取得较大的进展。随着药材基地的产业化、相应地会带动中药饮片的产业化。所以,中药饮片生产应与中药材产业化向生产基地靠拢,并结合中药材的采制工序连续进行,以促进中药饮片产业化、现代化生产,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在中药饮片业内,还有更细的分化,如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开发、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都可以看成是中药饮片进一步分化的生长点。

对中药产业分化具有典型意义的是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成都中医药大学万德光教授等认为,中药提取物是从中药产业中分化出来的新兴领域,技术要求高,大量采用现代制药工业及相关行业的新工艺、新材(辅)料,但其本质仍是中药原料药。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就在中药材和中成药之间分化出一个原料生产环节,分成原料生产和制剂生产两个部分。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所带来的技术现代化、工艺工程化、质量标准化以及经营过程中,借鉴国外天然药物发展模式和方法,强化了中药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为中药产业实现跨跃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中药商业领域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来的批发与销售体系分化出医药物流、医药连锁等新的产业形式。在中药知识产业,正在分化成教育、培训、研究、开发、科技成果的产业孵化等诸多小的领域。知识产业更能显示出中药产业分化的趋势。

中药产业的分化表明:中药产业正在孕育一场产业变革,这种变革以产业的高级化、产业的细分化为特征。产业的高级化表现在:一方面整个产业链的科技水平在提升,另一方面是中药知识产业的出现与发展。这一特征意味着中药业在向以高科技为标志的现代产业转化。对此,国家的政策意义在于:中药产业不能长期处于经验科学和传统工业的“襁褓”之中,必须把中药产业引向现代工业文明,中药现代化应该包括中药业的现代化。10多年来,天士力集团孜孜以求的一项基础工程就是打造现代中药先进技术制造平台,要把中药的生产加工推进到先进制造业水平。现在以滴丸剂型为主的制造平台已基本成型,从药材加工、中间提取、制剂到产品包装,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产业的细分化,将更加改变中药业的产业面貌,新的产业环节意味着新型产品、新型企业的出现,意味着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出现了新型产业联系。对此,国家从产业政策的角度,要积极培育新的产业生长点,填补产业链上的空白;而企业就要从中敏锐地捕捉新的商机。

二、现代中药产业链的国际化

首先应该看到,中药产业的国际化不仅表现为中国的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而且表现为外国的汉方药或其它植物药产品将大步进入中国市场,我们面临的更深层问题是中药产业要融入到国际产业体系中,从中国的中药业转变为国际性的中药业。因此,构筑国际化的现代中药产业链是未来中药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国际医药贸易的关税壁垒逐步降低,非关税壁垒也不断调整,这就使得医药跨国公司以其产品、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加速向中国市场渗透。这样,一方面,跨国公司向中国市场和中药业渗透,另一方面,是中国推动中药业走向世界的持续努力,两股力量的结合,使中药的国际化已处于蓄势待发之际。近年来,国内对中药业比较大的投资案例,给业界带来不小的冲击。如河北祁新中药颗粒饮片有限公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的成立,到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的建立、广东南方李锦记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增资扩建,以及美国辉瑞中国地区总部的设立、罗氏中国研发中心的建立等等,虽然这些投资案例还屈指可数,起步的规模也不大,但是却印证着上述值得关注的趋势。

1.中药业国际化的双重约束

国际经验表明,使一个传统产业进入世界产业体系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要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性合资合作行为,但是这个过程会面临重重障碍。

从现代中药业的国际化过程中看到,中药业至少面临着双重约束:

(1)技术水平的约束:对于中药业来说,目前还承受着现实的技术水平的制约。所以,尽管中药产业链开始向国外延伸,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具盈利性的市场空间,但是中药企业还不能获得必要的资源、设备、原料和职业的管理技能,去满足这些市场的技术要求。

(2)运行规则的约束:进入国际市场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游戏规则”的监管,不只是政府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还有一系列非官方的规则,比如质量标准、环保标准以及劳工标准等等,这些标准规则是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逐步完善起来的,这对于在中国传统医药市场不规范运作的中药企业来说,要在短时间内适应并采用这些规则是个非常有难度的问题,一些中小企业很难安全满足这些标准要求。

综合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可以得出,产业链的国际化对中国中药业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它为有些中药企业提供了机会,从产业链一体化中获得利益,中药企业如果能够实现转变,达到这些标准和规则并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就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生存下来。而那些不能达到这些规则标准的企业,在国际化的冲击下会很快落伍。所以,无论是国家行业管理部门,还是向往国际市场的中药企业,必须在冲破这双重约束的基础上,建立起可持续的比较优势,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2.国际化的现代中药产业链开始萌芽

近年围绕中药业的全球化已经成为医药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2004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21世纪医药国际学术大会暨2004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上,有关中药全球化的讨论曾经成为重点议题,现代中药被认为是未来生物医药领域开发的热点之一,专家认为现代中药走向世界很有希望。早在2003年12月,由上海、北京、香港、美国等地的16家学术机构在香港发起成立“中药全球化联合体”,该联合体将致力于中药国际化的平台技术建设,打通中药全球化的症结点。这些高层次学术研究与讨论的活跃,将有可能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大规模产业化的先导。目前,国际化程度进展最大的中药产业链环节还是产品销售,包括产品出口和进口。中国中药出口已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出口总额达7亿多美元,同时,国外汉方药、植物药产品也大量进入中国。现在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种天然药物在我国注册,每年进口的“洋中药”就超过了1亿美元。中药材的加工出口是中药产业最初步的国际化形式,出口的中药材供国外植物药或汉方药生产。

从国际市场准入来看,2004年5月,欧盟新公布的《欧洲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南》大幅降低了植物药市场准入条件,并首次承认符合条件的中药可获得药品的合法“身份”,英国也计划对中药立法。美国FDA新颁布的《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终于承认植物药是药品。美国政府对植物药政策的改变,为以植物药为主体的我国中药作为药品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市场准入的降低,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的中药企业在欧美市场可以增加一定的份额,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将可能有更多的国外企业加入中药行业。

国际上对中药的研究也逐步走向高级化,尤以日本汉方药最显著。在日本,汉方医学受到日本医学界的充分重视。汉方医学已被纳入日本医学教育核心课程内容,开设汉方医学教学的大学在日本日益增多,汉方医学临床研究逐步规范。日本有10多所汉方医学专业研究机构,44所医科、药科大学建立了中药研究部门,20多所综合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组织对汉方药进行研究。在其他国家,也出现大力研究中草药机构。近年来,国际上申请中药及其他植物药的专利数量也在迅速上升。目前,FDA已经准近200个中药进入临床研究,其中1/2以上的申请来自于美国国内的研发机构,而由中国研究机构提出的申请仅10例左右,进入临床研究的仅有5例。随着中药研发、专利的增加,可以预料,在一个时期后,国外研发的中药会进入产业化的高速成长期,等这些中药产业纷纷上市的时候,对中国中药业无疑将造成一定的冲击。

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伴随着中药的国际化,世界医药行业的跨国公司向中药业的渗透必然是一个相伴而生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中药业,要尽快成长壮大,否则国际化过程就成了中药业被国际资本控制的过程。未来的中药业,有可能成为有国际资本参入,有跨国公司经营,同时面向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的中药业,而且国内市场也将被国际化。因此,中国本土的中药企业必须对这个趋势保持高度的警醒,中国的中药企业不能再顾虑要不要国际化的问题,而是要研究如何进入国际市场、如何获得国际竞争力的问题。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其2002/2003年度工业发展报告《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中提出:“今天,只有在一个国家经济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企业能培育出自己的竞争能力时,该国家才能维持其工业的增长”。“事实上,处于各种发展水平上的发展中国家(地区)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即如何使其工业企业获得并维持国际竞争力”。我国中药业是长期局限于国门之内的一个传统产业,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必须要具有国际竞争力,这是由现在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所决定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中药业必须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现在的工业发展与以前的工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已大不相同,中药业要想孤立于世界市场寻求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如何获得并维持国际竞争力,是我们研究中药产业国际化的根本目的。

中药产业要获得国际竞争力也决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在一个逐步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使一个古老的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型产业,这个过程中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冒巨大的风险,进行艰苦的探索。尽管如此,为了培养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如果不能建立起直接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那么中国的中药业只能处于新技术大宴上的末席,陷于粗放的制造加工和原料供应基地的状态。

三、结论

中药产业从传统到现代、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现代人群对药物的需求拉动着中药产业的演化,而现代科学技术则推动着这种发展趋势,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要顺应并利用这种趋势,把中药业推进到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产业,积极培育新的产业类型,企业要从这些新产业生长点上抢抓新的商机。

现代中药产业的国际化既包括中国的中药业走向世界,也包括世界医药企业进入中国,共同演绎着中药业的国际化变革,而国际化的高级形式是要使中药业融入到全球产业体系中,真正建立国际性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受到技术水平和运行规则的双重约束,中药企业要提高技术水平,遵循国际运行规则。现在,国际化的现代中药产业链已开始萌芽,中药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获得并维持国际竞争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9 18:43 , Processed in 0.0192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