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4|回复: 1

秸秆能源获全球能源大奖 上网发电仍需政策扶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6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秸秆能源获全球能源大奖 上网发电仍需政策扶持


新华网济南4月15日电(记者王娅妮)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一项利用秸秆能源发电的项目,日前获得了全球能源奖一等奖。它彻底解决了以往类似技术中难以解决的焦油污染问题,有望于近日正式向电网输电。但业内人士指出,秸秆发电等小型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目前仍普遍面临电力“上网”难题,应得到更多政策扶持。

新技术突破秸秆利用“老大难”问题

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柿子园村,一个200千瓦生物气化发电示范工程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在这个有1607名村民、2556亩耕地的村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和小麦,每年产生可利用的秸秆约1000吨。

记者在示范点看到,名为“二步法生物气化发电技术”的装置主要由一台气化机组、一台气体发电机组和一座储气柜组成。技术人员孙荣峰副研究员介绍说,这项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使秸秆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焦油再次裂解,得到含一氧化碳、氢、甲烷等的低热值燃气。燃气经冷却净化后被送入燃气发动机,发动机驱动发电机组就可以产生电力,送入电网。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所长孙立介绍,秸秆气化技术已在我国一些地方推广应用多年。但原来的技术存在释放有害物质焦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重大缺陷。加上缺乏经济性等缺点,一些地方的秸秆气化项目因此停顿。相比之下,新技术通过对焦油的强化裂解,产生了焦油含量极低的清洁燃气,消除了二次污染,提高了发动机的稳定性。

今年4月11日,这一“秸秆能源”项目因其减轻秸秆焚烧污染和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作用,获得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颁发的全球能源奖一等奖,是2006年度中国唯一的获奖项目。

1千万吨秸秆预计可为农民增收15亿元

生物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生物能资源样多量大,若能高效应用将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以其中资源最丰富的秸秆为例,据估计,全国每年可产生秸秆7亿吨,其中可用于能源用途的约为3.9亿吨。

项目组估算,以消化利用1000万吨秸秆计算,如用于发电,仅山东省就可装生物质气化发电机组1000MW以上,产值42亿元。在技术成熟后用于二甲醚生产,可年产二甲醚约180万吨,产值90亿元。每消化利用1000万吨秸秆,预计可为农民增收15亿元。

中小型生物气化发电系统适合我国国情应大力推广

“在‘二步法生物气化’技术基础上建设村镇规模的中小型分布式生物气化发电系统,很适合中国国情。”孙立说,我国土地复种指数高,收获时农民只能将秸秆置于田边,干燥后再收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且秸秆资源分散在千家万户,远距离收集、运输及贮存成本较高。因此适于发展中小型分散型电厂,可就近利用秸秆资源,为周围村镇农民提供生活用能。

孙立指出,对生物质能这样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国家还应加大扶持力度。目前,新能源发电特别是分散型小型发电系统上网仍普遍面临问题,其立项审批程序与大型电站基本相同,十分复杂且费用较高。另外,新能源发电有不稳定性,上网后将减少电网企业的售电量,因此影响了电网收购小发电的积极性。

专家建议,对兆瓦级以下的、不具备兼用煤炭倾向、占地面积小、在用户侧接入对大电网影响较少的小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国家应简化项目行政许可程序,减少项目立项成本。例如对定型生产的小风电、光电和生物质发电系统由企业自行投资建设,向政府和电网备案后即可上网,并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生物发电产业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我国第一家生物发电厂──山东单县生物发电厂于2006年12月1日正式并网发电,4个月来运行情况良好。这一进展标志着我国生物发电已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将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并把加快发展生物质能作为国家能源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据了解,国内目前共有4座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相继并网发电。加快发展包括生物质发电在内的生物质能源,是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能源供应体系,突破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制约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循环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服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4 07:51 , Processed in 0.0199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