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4|回复: 1

广西发展燃料乙醇产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1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西发展燃料乙醇产业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煤炭等资源日益匮乏,能源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重大问题。自然燃料乙醇即燃料酒精便成了各国新能源战略关注的重要对象。

燃料乙醇是一种农产品加工提取物。近年来,随着各国研究的深入,它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与传统能源相比,燃料乙醇具有两个显著优势,一,它是一种清洁能源;二,它是一种再生能源,因而备受推崇。

我国燃料乙醇产业起步较晚,广西近几年才有发展,2005年全区燃料乙醇的生产量只有27万吨。生产燃料乙醇所使用的原料是甘蔗和木薯,这两种作物在我区主要分布于桂南和桂东。我区地处亚热带,气温条件适合甘蔗、木薯类作物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甘蔗、木薯类种植省区。由国家启动推广的燃料乙醇使用规划和国际市场对燃料乙醇的需求,给我区提供了进行这项生产的良好契机。“十一五”期间,广西将计划建设10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基地,分五期实施,第一期将在南宁、北海等城市建设。项目建成后,广西将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可以预见,燃料酒精产业将成为广西未来的重要的支柱产业。

发展广西燃料乙醇产业,可以作如下考虑:

一、优化原料生产基地,提高技术水平,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发展原料生产基地,采用新品种。甘蔗是糖料作物,过多利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必定影响糖业生产。而木薯耐干旱、易生长且成本低廉,广西有1000多万亩荒坡旱地均可种植,可为燃料乙醇生产提供最佳原料。可在木薯种植较多的地区建立燃料乙醇的木薯生产基地,采用“研究所加公司加农户”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一体化产业模式,推动木薯生产。应积极向农户推广木薯良种,提高木薯的总体产量和质量。同时,还应向农民推广木薯种植新技术,利用荒山、荒坡,扩大木薯的种植面积。

(二)积极改进燃料乙醇的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针对我区企业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比较落后的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一是自主创新。企业可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合作,研究开发生产燃料乙醇的新工艺和新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二是引进国内外先进、成熟的生产技术。其它燃料乙醇生产省份多采用清华大学的加盐萃取蒸馏法对燃料乙醇进行脱水处理。这种技术比较成熟,切实可行,可以采用。

(三)整合区内中小型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引进大企业,争取规模效应。燃料乙醇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只有规模化生产才有规模效应和竞争力。燃料乙醇虽然是环保燃料,但如果生产技术落后,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提高燃料乙醇产业的准入门槛,鼓励大型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者中小型企业重组为大型企业。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扶持燃料乙醇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带动出口贸易。还可以引进区外或者国外的大型燃料乙醇生产企业进驻,带动广西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二、加强与东盟国家及燃料乙醇生产大国的国际合作

东盟各国处于亚热带、热带地区,有利于木薯生产。我区与东盟国家有较为便利的陆上、海上运输通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合作,扩大燃料乙醇的原料来源。可以在东南亚国家投资建木薯生产基地,借助其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输入新品种和先进技术,争取更好效益。也可以在东南亚国家投资设厂进行生产,直接出口。

美国、巴西是目前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最为成熟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且拥有雄厚资金。可以积极从这些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或大型生产企业,强化我区燃料乙醇生产和贸易。可以通过向这些国家推介我区燃料乙醇项目,介绍我区的资源优势,以吸引这些国家的投资。在技术引进方式方面,可以通过技术入股方式,获得国外的技术专利的使用权。应积极引入巴西甘蔗乙醇生产技术,以提高广西甘蔗燃料乙醇生产水平。

三、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在国际市场对燃料乙醇的需求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广西的燃料乙醇企业应紧紧抓住有利的机遇,大力开拓国际燃料乙醇市场。一是可由政府牵头,组建广西燃料乙醇贸易协会,向国外特别是燃料乙醇消耗大国推销我区生产的燃料乙醇,与国外同类协会加强沟通,使国外消费者充分了解我区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和我区燃料乙醇的优势。建立统一的协会网站,作为燃料乙醇贸易企业的信息交流平台,扩大对外宣传、交流、合作。二是积极参加国内外专业博览会,推介广西产品。三是可以与国外代理商合作或者与国外有实力的燃料乙醇供应商合作经营,利用他们的营销渠道和营销网络,开发我区在国外的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前景分析


当前,正值国际油价上涨、能源紧张时期,各国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和推广生物能源。日前,全球著名咨询机构科尔尼公司发布的《中国燃料乙醇产业现状与展望??产业研究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成本过高、生产效率偏低。对此,业内专家和企业家表示,目前我国燃料乙醇产业面临资源短缺和相关政策不明朗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生产600万吨生物液态燃料,其中燃料乙醇500万吨。日前,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官员介绍,8年前我国上马燃料乙醇项目,意在解决过剩陈化粮问题。经过1999-2005年的不懈努力,国家首批4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已完成规划建设的102万吨产能,基本实现了“十五”提出的“拉动农业、保护环境、替代能源”三大战略目标。

  粮食安全成瓶颈

  目前我国是继巴西、美国之后全球第3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国。据悉,随着燃料乙醇的逐步推广,我国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量从2003年的7万吨一路飙升至2006年的132万吨,如果按每3.3吨玉米产1吨燃料乙醇折算,仅2006年就消耗玉米436万吨。然而,近期作为燃料乙醇主要原料的玉米正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玉米库存的骤减使国内玉米价格猛涨,燃料乙醇出现与民争食的隐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业内专家分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用大量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必然要和人“争食”、“争土地”,造成人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不符合我国国情。

  针对部分地区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的过热倾向和盲目势头,2006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不得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燃料,同时对玉米加工项目进行清理。从这两个通知可以看出,坚持“非粮为主”是根本,是今后中国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方向。国家出台的《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以及相关的产业政策也明确提出“因地制宜,非粮为主”的原则。

  实践证明,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不符合国情,探索非粮能源资源是大势所趋。目前燃料乙醇发展规模处于前列的巴西是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美国是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但我国不具备大规模使用甘蔗或玉米的条件,随着政策限制玉米加工项目的上马,业界必须寻找玉米以外的生物质资源来生产燃料乙醇。

  “其实,不仅玉米可以生产乙醇,某些纤维质类原料也同样可以生产乙醇。”有关专家指出。据介绍,纤维质原料主要包括草、红薯等作物及秸秆、农作物壳皮、树枝、落叶、林业边脚余料等。用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具有重要性和可行性,既不与粮食和其他有关国计民生的作物争地、争水,且单位面积产出率高。但是,目前在我国用这些原料生产乙醇燃料还存在原材料大规模收集和运输的问题,且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还有待完善。

  政策尚不明朗

  燃料乙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原料短缺,缺少品种优良的能源植物,而且现有能源植物的种植远不能满足需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开发边际土地加大能源植物的种植面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袁振宏建议。他说,目前我国可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很多,大概和现有耕地面积差不多,完全可以因地制宜,种植能源作物。但要生产生物质能源,要开发这么多土地,国家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因为开发生物质能源不仅仅是企业的行为,仅靠市场行为解决不了问题。

  有关人士也认为,资源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政策问题。目前关于如何开发边际土地种植能源作物,国家没有出台明确的政策,企业也就无所适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向记者抱怨,“我们早就看到了燃料乙醇的市场商机,也考虑到了生产原料的问题。我们很看好那些长期‘没有利用价值’的土地??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山区,多年来几乎没有任何农业或商业利用价值,只能生长甜高粱或木薯,如果将这些资源加以利用,不仅能产生经济价值,也能产生社会效益??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且不会产生与民争粮的问题。但是,由于国家没有关于能源植物种植的政策,这些土地一直无法得到利用。”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个别早就开始从事燃料乙醇制造的企业,多年来一直没有制造出真正的燃料乙醇。“这不是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而是由于国家至今还没有出台政策开放乙醇燃料市场。现在只有那些经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的试点国有企业能够生产和定向销售燃料乙醇。”企业界人士还透露,“这两年考虑到粮食安全,国家的审批更加严格和缓慢。虽然燃料乙醇的市场前景非常好,但政策审批繁琐又有无形的门槛,一些之前看好的企业已经陆续退出。即便企业生产出燃料乙醇,由于没有下游的定点渠道支持,也没有销路。”

  另外,据了解,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早在2006年1月1日就已经实施,此后国家发改委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但时至今日,并没有出台《可再生能源法》的具体实施细则。

  将能源战略落实到位

  专家预测,2050年我国将会出现大的能源缺口。未雨绸缪,只有在现阶段就明晰可再生能源当前所处的产业化阶段,制定相应的引导和激励政策,才可以使可再生能源产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能源战略的目标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据了解,国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主要体现在目标引导、价格激励、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扶持、出口鼓励、科研和产业化促进、行政干预等方面。目前我国只有黑龙江、吉林、河南和安徽省4家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被允许进入国家燃料乙醇销售体系,并且每吨燃料乙醇可以得到1375元国家补贴。

  “我们并不看重政府给予产品的补贴,我们只希望政府能利用当前发展燃料乙醇的大好时机,把这个市场放开,制定出明确的市场准入门槛和产业发展政策,允许更多投资者公平竞争参与。”一位多年等待审批的企业家表示。

  据了解,以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项目在我国已经开始起步。中国工程院专家告诉记者,我国近期目标是用薯类(如木薯)生产300万吨燃料乙醇,中期目标是用甜高粱为主要原料生产500万吨燃料乙醇。据悉,目前我国木薯产量约为1200万吨,其中广西一地产量就达800万吨,通过提高产量和利用荒地,可以把木薯产量增加到5000万吨;而甜高粱耐干旱能力强,可以在盐碱地生长,我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省都可以种植甜高粱,全国有2000万吨的种植潜力。另外,到2015年以后,秸秆类纤维素将可能成为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燃料乙醇的产量可以达到1200万吨。

  袁振宏表示,我国国土面积很大,如果国家能出台很好的政策,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扩大到现有的几倍,这个产业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如果没有政策配合,仅靠现有资源的话,很难在整个能源体系中产生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4 09:41 , Processed in 0.0205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