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9月18日宣布下调抗肿瘤、免疫及血液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之后,发改委8日再度将降价矛头指向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其最高零售价平均下调15%,部分药品降价幅度达到20%。 据证券时报报道,此次降价为医药行业年内首次降价,也是发改委近15年内的第31次降价,本次降价将于2月1日起正式推行。紫鑫药业(002118,股吧)、康芝药业(300086,股吧)、丽珠集团(000513,股吧)、ST东盛、仙琚制药(002332,股吧)等上市公司的部分药品就在降价之列。 按照卫生部医改的相关规划,药品降价不会就此终结。事实上,在对呼吸、解热类药品降价的同时,发改委透露下一步将考虑调整中成药价格,调整方法与化学药基本类似,不过何时正式启动调整,尚无时间表。 5年降价周期基本结束 相比于上一次的降价,记者注意到,本次药品降价所涉及的品种明显增多,基本涵盖了呼吸、解热等药品20类品种旗下400多个品种、7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价15%。 在上述400多个品种中,200元以上的高价药降价幅度相对较高,甚至超过20%,而部分几十元不等的低价药品降价幅度总体偏小。尤其是临床短缺的低价药品,其价格不降反升。不过此次上调价格的部分药品种类较少,且调价幅度并不大。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国家也注重加强了对低价药品的价格扶持。特别是对临床短缺的低价药品适当提高了价格,以鼓励低价药的生产供应。 根据发改委2011年的总体规划,拟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对化学药品价格实施全面调整。此前,发改委已经分批次调整了抗生素、循环、神经、激素、消化、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等8类药品,前后共调整了4次。本次针对呼吸、解热等药品的降价与前四次降价属于同一轮次的降价行为。一位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调价意味着发改委5年一轮的降价周期基本结束。 在发改委发布降价通知前,卫生部部长陈竺在1月7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曾指出,作为医改的重要进程,药品降价将于2013年进一步深化,以逐步压缩药品流通环节中存在的水分,将医药分离工作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