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0|回复: 0

中国通信行业:拼创新拼机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30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经济界有一道谜题,曾让众多学者百思不得其解: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已经初显颓势,在制造业方面,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成功,把越来越多的美国产品挤出了市场;在文化服务业方面,美国也远不如欧洲工业国家底蕴深厚。然而,为什么新经济的曙光会最终出现在美国的硅谷,而其他许多地区却在九十年代陷入了长期的停滞和危机?

  如今,人们已经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创新。

  日本学者青木昌彦发现,当许多国家的产业模式还停留在大规模复制生产阶段时,硅谷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它以一种全新的“模块化”方式,把工程师的设计活动在开发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复杂技术系统中结合起来,从而带动了整个产业的进步。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此道理千古不移。中国通信产业要想走出“别人思考,我们流汗”的怪圈,必须找到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

  呼唤“企业家精神”

  创新这个话题很大,然而由谁来创新却十分明确。国资委研究中心新产业战略研究部副部长卢奇骏认为,从发达国家的创新经验来看,企业担当创新的主体是一个基本规律。他认为,这不仅是因为企业是市场的亲历者,本身就有创新的压力和动力,而且企业能够节约地、经济地创新,使创新的成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告诉记者,当年“移动梦网”初起时,有很多SP违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移动有两个选择:一是等待政府管制政策或制造商提供解决方案;二是主动创新,从技术上加以解决。“中国移动选择了后者,现在,移动研发的DSMP平台不但不效地减少了违规现象,也为中国移动走出国门,实现技术输出创造了条件。”

  然而,在目前的中国通信业,像移动DSMP平台这样的成功案例还只是个案,还有很多企业在创新方面相当被动。

  有专家表示,“企业家精神”的缺失,是目前某些企业未能成为创新主体的重要原因。

  所谓“企业家精神”,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其描述为“存在着一种梦想和意志”,“存在征服的意志”,“存在有创造的欢乐,把事情办成的欢乐,或者只是施展个人的能力和智谋的欢乐”。实际上,硅谷的信息产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那里鼓励“企业家精神”发挥作用。正是这种可贵的企业家精神使得各种创新能够不断出现和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虽然企业家创新的目的源于个人利益的实现和自我需要的满足,但由此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利益的增长对整个社会来说却至关重要。

  要创新,就必须面对失败的风险。就像人生一样,一个公司的成长会摇摆在各种选择之间,只有具备了强大的“企业家精神”,才有可能拒绝诱惑,勇敢地承担起创新主体的责任。

  专利化是核心

  如果说“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精神动力,那么,专利就是创新的物质保障。通信业发展到今天,创新的核心就是标准化、专利化。

  前不久,国外某个握有大量知识产权的通信企业被告上法庭,因为其前不久进行的一次收购有垄断知识产权、操纵市场之嫌。

  尽管此事尚没有最后结论,但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副主任杨林村在“2006无线通信应用(国际)研讨会上”以此事为例,提醒业内人士:“必须警惕知识产权有可能被滥用,要想使中国通信产业得到真正发展,知识产权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既要防范别人滥用,也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

  大唐移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以大唐在自有技术创新发展上的曲折经历,他们深刻体会到,自主创新之难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认识,在于这种认识筑成的软环境。近日,人们发现,一些厂商对知识产权的应有保护和尊重不足,在兑现专利使用权时表现出“急功近利”,这十分令人担忧。

  从国家利益考虑,随着国内企业实力的提升,我们应该更加注意保护国内的知识产权,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

  提供制度保障

  保护创新,既需要企业的努力,也需要政府以及全社会的相助。这方面美国的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四月份到美国参加一个展会,发现美国几乎是在搞一场关于Wi?Fi、WiMAX的“群众运动”,不但各大城市市政府都在大张旗鼓建网,全社会也都一起在积极鼓吹。

  他向《通信产业报》记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第一,美国本身在世界上是这方面技术的领导者,创新技术是领先的,现在想通过带动建网进一步确立这种优势;第二,美国在这些年,在全球移动通信运营上排名从第三名掉到了第十六名。尽管靠着CDMA技术专利,美国仍旧占据着移动创新的前沿,但随着OFDM技术的出现,这种地位不保,现在很可能美国想借着推动WiMAX卷土重来。

  实际上,利用国家力量保护企业专利,推动国内创新是美国一贯的做法。

  20世纪后半期,欧亚新兴工业国家(地区)在经济上崛起,使美国产业界感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朝野上下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结论之一就是美国在经济竞争中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在于科技和人才。他们从政府层面专门制订了政策,把美国企业在“新经济”时代的生存法则浓缩成一句话:“或有专利,或被淘汰。”为了确保这方面利益,美国一是根据国家利益和美国企业的竞争需要,对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等传统知识产权法律不断地修改与完善,扩大保护范围,加强保护力度。二是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其综合贸易法案的“特殊301条款”对竞争对手予以打压,从而形成了一套有利于美国的新的国际贸易规则。二十年来,美国人已成功证明,既使是由外包生产,但只要核心技术标准与品牌本身掌握在自己手里,美国企业就依旧掌握主导权。

  今日,以控制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温特主义”掌握着“新经济”的话语权就是最好的例证。

 走出经济生态链底端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指出,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增长率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率。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本质上是一个自生自发的、具有历史依赖性的事物,有从前创新之“因”,才会有后来收获之“果”。

  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通信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是相对比较高的,这完全得益于以“巨大中华”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的成功。几年前的思科诉讼事件的和平解决,让社会各界对华为都另眼相看。许多人将注意力集中在华为的价格竞争能力对思科的威胁之时,却忘了一个更关键的事实??华为公司是中国高科技企业中的专利“龙头老大”: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国内企业之首、PCT国际专利和国外专利申请量在发展中国家企业排行前列。正是靠着自主创新能力,华为才可以在世界电信市场上与跨国公司展开平等对话。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许多国外跨国公司都在大力宣传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吸引力,言外之意,中国应当满足于当前“世界工厂”的定位。但是,从纺织品争端到技术标准之争的事实已经证明,在国际贸易中,完全的公平交易从未实现。只流汗而不思考的企业永远只能处于经济生态链的底端。

  今天,我们倡导自主创新,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产业结构的改变,以使我国通信产业能够永续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11-2 12:16 , Processed in 0.02089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