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8|回复: 0

发达国家为何不发展“煤制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6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来源:中国化工新闻网

目前,世界上除南非掌握成熟的“煤制油”间接液化技术并进行工业化生产、马来西亚和新西兰建有小型天然气液化工厂之外,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而实际上括德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都掌握着成熟技术,他们为什么没有选择“煤制油”这条替代能源发展道路呢?

据介绍,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末,由于石油紧缺,德国就开始研究煤制油技术。二战前,德国已建成17个工厂,生产420多万吨汽柴油。到了40年代末、50年代初,随着中东大油田的开采,低成本的石油大量充斥市场,每桶2~10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再搞“煤变制油”在经济上就很不合算。直到1973年,中东实行石油禁运,油价被炒高,达到每桶30多美元(相当于现在价格80多美元),这时,大规模的煤制油研发又掀起高潮,美、日、德都纷纷投巨资研究,并建设了试验工厂。但是,在这些国家,“煤变油”始终没有真正投入商业运行。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料和劳动力。神华集团副总经理张玉卓认为,关键是经济上能不能站住脚。日本、德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或是因为不具备煤炭资源优势,或是因为煤炭市场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等过高,发展煤制油技术根本不具备竞争力。而技术成熟、煤炭资源又较丰富的美国为什么不发展“煤制油”呢?

2002年神华集团曾与美国能源部支持的一家研究机构签定协议,开展两国煤炭液化对比经济分析项目。2004年这一项目告成,结论证明,中国发展煤制油远比美国具有现实性。据分析,在两国建设煤制油工厂,以2000年的美元价格计算,美国需投资35亿美元,而我国只需要投入20亿美元;其次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料和劳动力,同样以2000年的价格计算,美国原料煤价格为20.5美元,中国神华集团的原料煤价格是10美元;劳动力人工成本,美国这类工厂的工资支付大约为每人每年10万美元,而我国是10万人民币。张玉卓说,这样测算下来,美国煤制油生产成本每桶将超过30美元,而在神华集团不会超过20美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4 07:50 , Processed in 0.0190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