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9|回复: 3

我国中药态势分析及市场细分之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9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行业是医药行业的子行业,由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组成。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那么目前中药的发展态势如何?市场又如何予以细分?在医院使用领先的是哪些中药品种,这些品种又具有哪些共性?这便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一、态势分析(SWOT分析)
  1 优势
  1.1 我国中药资源极为丰富,全国药用资源共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00余种,药用矿物80种;用量较大的药材均能人工栽培,是世界上最大的药材生产国;我国中药目前出口164个国家或地区,2005年出口创汇总额超过8.3亿美元;中药复方在应用上品种繁多,这为新药开发、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来源;特别是中药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相应毒副作用小或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有独特的疗效等优势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
  1.2 天然植物提取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促使世界植物药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我国从中药与天然药物中开发的单体化合新药达几十种之多,如强心灵、葛根总黄酮、延胡索乙素、喜树碱、秋水仙碱、青篙素等。特别是绿茶提取物、青蒿素、芦荟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等比较热销,多数产品出口平均单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2 劣势
  2.1 我国目前出口的大部分为原料中药材(占65%左右)和保健药,这与我国作为中药发源地的地位极不相称。我国中药大多包装简陋,外观欠美观,而且包装上使用说明多不规范,给人以劣质产品的感觉,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2 由于中药材来自农副产品,加工手段较简单,再加上生产工艺不尽合理,导致许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各种药材的有效成分不能相对稳定,与临床疗效不一致。目前,我国在中药种植、生产、有效成分测定、毒理药效检测、质量检测、包装贮存等方面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此外,在种植药材过程中,因滥用农药而造成农药残留过多及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中药的安全性。
  2.3 为了限制中药材进口以及保护本国中药材生产商的利益。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于2005年5月发布有关中药材重金属与农残等行业新标准,并于该年6月起在日本正式施行。2005年年底,韩国公布了更为严厉的生药重金属许可标准与检测方法。今年韩国与日本将对进口药材和中成药实施新的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标准,将会影响到我国对上述国家的中药出口。
  3 机会
  3.1 中国加入WTO后,根据自由贸易协定,入世后各成员国间的关税壁垒和人为限制将被取消,我国中药凭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价格优势就可以平等而又极具竞争力地参加公平竞争从而进入各国市场,这为我国中药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WTO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药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2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人们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自身保健。近年来人们已把眼光转而投向自然,投向民族传统医药,投向草药、植物药等天然药物,天然产物已成为国际医药产业的热点领域,这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契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世界人口中,80%的人使用过天然医药,在全世界药品市场中,天然物质制成的药品已占30%。目前平均有60%以上的欧洲人在使用传统医药,欧洲市场占全世界草药市场44.5%的分额。
  3.3 由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动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中医药文化不断为更多的国家政府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药纳入了药品管理体系或承认了中医的合法地位。2005年卫生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加强了对外交流的力度,扩大了中医药国际合作的规模,我国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达成了推动中医药合作的协议。
  3.4 2004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新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与2000年《目录》相比,新《目录》中的中成药品种数目有了大幅度增长,由原来的415个增加到823个,增加98%,这体现出政府对中药产业的大力扶持,中药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
  4 威胁
  4.1 我国中药至今尚未真正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主要原因是我国中药在药效和安全性评价,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制剂技术,临床研究等方面发展滞后,不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此外,我国中药产业还停留在传统产业阶段,中药企业规模小、产值低、效益差、无竞争实力。国际中草药市场分额被日、韩、印度、泰国“四分天下”。
  4.2 日本是除中国之外使用中药最早和最普遍的国家,也是中药研究和发展的先进国家之一。目前日本有汉方药厂700多家,约3万人从事中药的研究工作,和韩国一样从我国进口中药材,加工成中成药后大量返销我国。
  国外已有几十个天然药物在我国注册,一些植物药消费和生产比较发达的西欧国家(如法国、德国等)的制药公司开始仿制我国传统的中成药而且部分品种已进入我国市场;美国以及加拿大则已经发展成为包括中药材在内的世界植物药原料供应基地。
  二、市场区格分析
  1 国外市场
  1.1 我国中成药出口额已达1.53亿美元。东南亚国家华人较多,各国政府大都承认我国的中药试售药品,中成药得到广泛应用。但除在俄罗斯、越南、澳大利亚等少数几个国家是以药品身份销售之外,其他多以保健品、原料药、食品补充剂身份进入国际市场。销售到美洲和欧洲国家(不包括德国)的中成药数量并不多。
  1.2 我国的中药材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香港、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在美洲和欧洲也有一定的销售量。亚洲仍是我国中药材出口的主要市场,2005年出口值3.1亿美元,同比增长3.73%。目前在澳大利亚销售的中草药约有600~800种,澳大利亚本地没有中药生产,当前的市场格局大致是中国内地出口的药品占60%,香港转口的药品占20%,台湾、新加坡、印尼等出口的药品占20%。
  1.3 日本、韩国受中国文化影响,形成今天的汉医学和汉方药。现在,日本已列入医疗保险目录的汉方制剂达233种,而韩国各种药典所记载506种药材中,仅62种与中药材同名异物,其余均相同。两国还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加工生产中药,日本是我国中药材第一大进口国,韩国除高丽参外,其他中药材也主要从中国进口。据了解,日本汉方药、韩国韩药所用原料的80%来自我国,因此中药进入日本和韩国的难度较小。
  1.4 欧洲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消费市场,欧洲国家对中药进口要求较严,与日韩相比,中药进入欧洲市场难度要大些。随着对中药认识的转变,近年来西欧各国进口中药的数量也日渐增多,德、法、英、意、西、比、荷等七国是进口最多的国家。
  1.5 中药进入美国市场必须先通过FDA认证,因此进入难度最大。目前,美国政府正在放宽对中药进口的限制,近期专门出台了《植物药在美上市批准法》和《关于植物药品研究指南》,开始接受有复方制剂的植物药作为治疗药物。目前我国对美国出口的中药产品以中草药萃取物居多,主要用于其国内保健品、植物药的生产。
  2 国内市场
  2.1 医院中药用药的地区分布情况与西药类似,传统医药发达地区的用药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排名前8位的地区为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北京、山东、四川、福建。这些省市既是西药销售的重点地区,同时也是中药销售的重点地区,基本与其在全国的经济水平相符。这8个地区中药的销售金额占全国中药销售总金额的62%左右。全国各地区用药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
  2.2 占医院临床用药主导地位的中药产品以中药西制为主,剂型和生产工艺有别于传统中成药,生产企业的营销模式相对较新。采用先进工艺生产的新剂型中药大有替代原有传统剂型品种的趋势。
  2.3 在医院临床使用的中药中,注射类产品占有主导地位。中药注射剂将是未来中药生产企业研究开发的热点和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排名在前的产品中,绝大部分都是心脑血管类产品,这是因为,中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有着独到的作用,甚至可以与西药产品相抗衡。在一些疾病治疗中,中药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如康莱特注射液在治疗肿瘤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鱼腥草注射液是医院临床常用的抗病毒产品等。

  三、医药工业生产概述
  
1 2005年全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概述
  2005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719.37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23.53%。其中化学原料药为414.32亿元,同比增长33.51%;化学药品制剂为448.58亿元,同比增长21.34%:中成药为444.39亿元,同比增长22.83%;中药饮片为69.19亿元,同比增长25.59%;生物制剂为136.43亿元,同比增长37.02%;医疗器械为119.79亿元,同比增长22.41%。
  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上海与北京等六个省、市的统计指数均进入前10位,为此本文就这六个地区的情况作一个统计(见表1及表2)。

表1 领先地区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

地区

产品销售收入

同比±%

利润总额

同比±%

产品销售成本

同比±%

利税总额

同比±%

北京

7.12

4.56

9.38

7.83

上海

3.88

7.57

12.24

7.86

江苏

27.24

14.94

29.58

13.38

浙江

24.29

18.4

26.7

15.35

山东

50.23

65.58

54.3

53.42

广东

17.36

20.22

19.18

16.00

表2领先地区中药工业主要生产指标同比

地区

中药工业总

产值同比±%

中成药工业

同比±%

北京

1.95

2.38

上海

15.16

16.17

江苏

22.40

22.47

浙江

21.07

19.62

山东

42.52

48.57

广东

12.32

7.30

  2 中药进出口统计
  2005年中药出口保持持续增长的好势头。据海关统计,中药出口总值达8.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5%,占我医药类产品出口总值的6.01%;中药进口2.4亿美元,同比增长6.43%,占我医药类产品进口总值的2.02%;中药进出口总额10.7亿美元,同比增长12.62%。
  我国中药出口市场继续扩大,出口国家与地区达到164个,比2004年增加了13个。我国对主要市场的出口都有一定的增长,其中对亚洲出口5.6亿美元,同比增长14.18%,占中药出口总值的67.52%;对欧洲出口1.21亿美元,同比增长23.07%,占我国中药出口总值的14.59%;对北美洲出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6.78%,占我国中药出口总值的13.06%。
  2005年,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金额为2.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17%。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到9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和印度,所占比重达65.82%。美国所占比重达23.34%,是我国植物提取物最大出口市场。此外,对中国香港植物提取物出口金额同比增长高达226.09%,其发展潜力较大。我国提取物出口排名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印度、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加拿大。
  注:以上部分除了第二章节“市场区格分析”中的第2段“国内市场”中的中药概念与以下章节相同(即中成药)外,其余均是包括中药饮片等在内的大划分,中成药则是其中的亚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样本医院使用分析
  为了清楚了解国内使用领先的中药品种发展趋势及在上海的使用现状和上海中药厂品种所处地位,特将其他有关药品在样本医院使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
  1 有关中药品种在全国样本医院使用统计
  进入样本医院使用领先前100位的中药不多,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治疗两大类,临床上使用的剂型以注射剂居多。现将有代表性的15个中药近几年在全国样本医院的使用情况列成表3。上海地区的用药水平在全国属于领先,但由于客观上的原因,用药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上海地区样本医院的使用统计见表4。
表3 全国样本医院购入金额统计(单位:万元)
 

种类

2002

2003

2004

2005

银杏

8301

1199

1703

2194

三七

6753

7319

1024

1231

香菇多糖

3581

5310

8745

1227

参麦

7542

8848

1010

1130

葛根素

4824

5640

1025

1062

灯盏花

4230

6322

6993

9934

康莱特

6692

7042

9025

8867

丹参

2070

2018

3012

4126

复方丹参

4049

3884

4056

3906

水飞蓟素

1128

1629

1284

1963

心血康

1161

913

832

599

速效救心丸

128

294

311

398

胆宁

96.2

120

168

184

板蓝根

116

196

94.8

117

消炎利胆片

167

161

138

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表4 上海地区样本医院购入金额统计(单位:万元)

种类

2002

2003

2004

2005

银杏

1667

1793

2369

2348

香菇多糖

153

281

552

1036

参麦

484

498

994

1014

葛根素

14

41.1

621

837

丹参

1016

759

856

696

三七

281

297

493

669

复方丹参

668

758

934

651

灯盏花

8.3

17

176

366

康莱特

832

685

1539

332

水飞蓟素

107

140

123

171

胆宁

95.6

117

152

158

心血康

256

194

155

110

消炎利胆片

44.6

42.8

32.8

27.2

板蓝根

28.4

42.9

16.1

22.9

速效救心丸

0.2

1.6

3.7

1.9

 2 有关品种统计与分析
  
2.1 银杏叶制剂
  银杏叶制剂在医院使用的中药品种中一直排第一,在全部领先药品的排序中稳居前20位。2002年生产供应商有23家,上海共4家,占有15.38%的分额;2003年上升到27家,上海还是4家,占有9.54%的分额;2004年发展到34家上海依旧4家,占8.71%分额;2005年猛升到51家,上海也增加到6家,所占分额同上一年。2002-2005年出现的上海供应厂商有,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汉殷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先锋药业公司、上海双基药业有限公司、上海玉丹药业有限公司。供应量以前5位为主,后3家占的分额很小,相加还不到1%,上海企业并无优势。
  剂型有:注射剂(57.42%)、片剂(23.44%)、胶囊剂(18.09%)、溶液剂(口服)(0.039%)、丸剂(0.0016%)和颗粒剂(口服)(0.0015%)。2005年上海先锋药业公司开始有注射剂上市。供应量居前的2家企业和上海所有企业的供应总量的变化见图3。
  2.2 葛根素
  葛根素在领先药品的排序,2003年为第71位,目前已进入前40位。剂型中97%是注射剂,剩下的是片剂和颗粒剂等。共有56家供应厂商,销售靠前的3家是北京四环科宝制药公司(20.80%)、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20.77%)和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14.50%)等企业,上海企业榜上无名。
  2.3 三七
  三七在领先药品的排序2003年为第45位,目前也进入了前40位中。剂型中75.6%是注射剂,片剂和胶囊剂分别为9.06%和15.34%。共有48家企业供应医院,销售靠前的3家企业是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他们占有50%的分额。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和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品种供应医院,但是只占0.54%的分额。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供应医院的剂型是针剂。
  2.4 香菇多糖
  香菇多糖作为一个免疫调节剂药物,正在抗肿瘤的治疗中发挥其明显的作用,在样本医院购入药品金额排序中,一直在前50位内。目前供应样本医院的厂商约17家,江苏地区的药厂几乎囊括了全部供应量(96%之多),其中南京振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60.97%)、金陵药业福州梅峰制药厂(31.07%),为最主要的生产企业。只有注射剂和片剂2种剂型,其中注射剂的分额达97%以上。上海的生产企业为空白。
  2.5 康莱特
  康莱特这药品自上市以来,一直排在前20位之内。目前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有少量注射剂上市,但基本上由浙江康莱特制药公司垄断市场。剂型大部分为注射剂,也有少量450MG规格的片剂。去年购入金额和增幅都出现下滑,这可能与媒体所披露的一些报道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关注有生命力和有竞争力的药品大类及品种

  据统计报道:按中药治疗理论分类,2005年医院购入金额最大的是祛瘀剂,其次是扶正剂,再是清热剂、祛湿剂、理气剂等。在祛瘀剂中,销售量比较大的品种主要是丹参类产品、银杏类产品、血塞通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扶正剂中销售量比较大的是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康莱特注射液。
  数据也显示:在目前医院使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肿瘤、内分泌疾病等慢性疾病或疑难疾病领域,中药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具有很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所以诸如,舒血宁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针)、复方丹参滴丸、注射用血栓通、通心络胶囊、刺五加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百令胶囊、参芪扶正注射液、心血康与速效救心丸等品种都值得我们关注。
  统计说明,中药在心血管用药中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但若是独家品种或是龙头企业,则不愁没有天下。例,心血康品种占心血管大类药物的分额逐年下降,2002-2005年分别为0.66%、0.43%、0.3%及0.18%。但是该品种由成都地奥集团控制,其占有的分额高达96.73%。而剩下的分额也由重庆药友、成都蓉生和地奥九泓等3家川渝地区的制药企业所控制,颇有地方垄断之势。再观速效救心丸这品种,2002-2005年占心血管大类药物的分额尽管没有心血康大,但稳中趋升,分别为0.07%、0.14%、0.11%和0.12%,由天津第六制药厂独霸市场,何愁没生计。还有复方丹参制剂,在样本医院使用一直靠前。全国有102家供应商。上海有10家,但只占1.348%的分额,居第2位的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也只占3.26%,而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就占有72.91%的分额,足以傲视群雄。
  五 思考与探讨
  1 中药不但在国内有市场,而且国际市场相当大。在人们热衷于回归自然,推崇使用天然药物的今天。我们要放眼世界,走生产现代化,营销国际化的道路。惟有走出国门方觉天地宽。
  2 上海的中药生产优势不明显,利润同比出现负增长。品种结构也没有优势,从抽样企业的生产品种和医院使用领先的品种供应商的统计和分析,结论是一目了然的。尤其在样本医院使用领先前100位中的中药品种中,上海根本没有能独霸市场或左右市场的品种。
  3 临床疗效好的中成药产品,以成分相对明确、质量可控、临床疗效显著的注射液为主。
  但在上海能生产注射剂的中药企业甚少,反而一些生产西药的企业到有能力,比如上海新先锋药业的银杏注射液,上海通用药业的丹参、三七注射液等等。这告示我们,中药西做是确实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
  4 一些成分简单、临床药理作用明确的中成药,尤其是一些单一成分的药物,比较容易通过提高制剂水平,开发成适合中药西用的新产品,在临床应用方面会有比较好的市场前景。这是生产企业思考的方向之一。
  5 近年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剂型,成为广大中成药生产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手段。随着工艺的改进,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用粉针、中药滴丸等产品将投入临床使用。这是中药研发单位着眼点之一。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 干荣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9 16:39 , Processed in 0.02224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