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22|回复: 15

好公司≠好股票? (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9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公司≠好股票?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投资学定理: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好公司的通常已经反映在股票价格里,买入这些公司的股票未必能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而好股票则是哪些能给我们带来超额收益的公司。因此,投资者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混淆了好公司和好股票的区别。这个投资定理是如此的浅显明了,以至于很少有人去挑战他。

但有人向这个定理发起了挑战。Jeff Anderson 和 Gary Smith 在最新一期的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比较了1983年-2004年22年间财富杂志评选出的最受尊敬的前10家美国公司在当年和随后4年的股票表现,其平均年收益达到了16.51%,而同期S&P 500的收益率仅为10.27%。好的股票显著的战胜了市场。所以,伟大的公司也成为了伟大的投资。

两位作者引用Philip A. Fisher 在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中的话,来试图解释这种现象:战胜市场的唯一办法就是关注那些没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无形资产。

的确如此。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中介机构在给某些公司的品牌或商誉进行评级,其评估价值之高令人惊愕。姑且不论这些评级机构的评价标准是否客观,评价手段是否科学,但这些结果却反映了一个现象,中国很多公司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消费类公司,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其无形资产对公司发展的意义更加深远。这些无形资产,和那些有形资产一样,都有着创造长期价值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形资产会折旧消失,需要企业不断的补充,而无形资产则会不断地增值。所以从这点来说,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更持久,对我们评价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更重要。而这些无形资产因为没有体现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投资者往往无法充分理解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所以,好的公司的真实价值更容易被低估。

我所观察到的另外一点原因是,中国优势公司和其他同行相比,其差别并不仅仅体现在盈利能力上,还体现在盈利模式上。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和二三线公司其实并不是同类公司,尽管所在行业相同。比如在香港市场得到投资者厚爱的某股份制银行,其个人金融业务不论在收入中的占比,还是发展速度和潜力,和其他银行比较都占有显著的优势。因此,其未来盈利除了来自于传统的信贷业务外,更多的增量来自于个人金融业务。其业务模式已从资本消耗型转向资本消耗型和非资本消耗型业务并重。再比如房地产行业的一线公司,强大的品牌和创新能力决定了极强的全国性扩张能力,他们的舞台是全国的房地产市场。而一些二三线的区域性房地产公司,其发展往往受制于所在区域的房地产市场。所以,如果你专注于区域性房地产企业,你可以发现涨几倍的股票。而如果你关注具有全国扩张能力的房地产公司,你可以找到涨几十倍的公司。零售业中,区域性的百货公司更多的是通过内在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盈利的增长,而一线商业零售企业致力于全国发展,除了内生性增长外,外延式的扩张也成为增长的重要手段,其长期盈利上升的空间更为广阔。白酒行业的茅台,投资者年年喊股价太贵,年年都有不错的收益。我曾戏称,茅台酒其实就是一个大古董。只要对茅台酒的需求不断增加,只要离开茅台镇仍然无法生产出茅台酒,只要茅台的产量仍然增长有限,那么,茅台的价值就会象古董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值。再比如葡萄酒行业的冠军企业,别人卖酒他卖品牌和营销,差异显著。钢铁行业的龙头,产品结构高端化,行业周期底部时,他的波动性最小,别人亏损他仍赚钱。客车行业,别人在国内市场苦苦打拼,而优势企业已经轻轻松松进军海外。例子不胜枚举。

第三,我认为,好的公司一定有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好的管理团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好的公司占有好的资源,其发展前景自然不可小觑。更主要的是,优秀管理团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开拓能力,会不断地给投资者以惊喜。就象一个拥有优秀遗传基因和良好教育环境的小孩子,会越变越漂亮,其发展常常超出父母的预期。而一个有先天遗传缺陷的小孩子,也许在某个外部因素刺激下就会发病,带给家长的是意外的烦恼。

所以,投资优势上市公司长期来看就成为一个很不错的投资策略。在一个中国股市大发展的时代,稀缺的不是股票,而是优秀上市公司的股票。占有中国最稀缺的资源,其长期回报不言而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2 14: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看你是投资还是投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0 17: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没法用逻辑证明吧。又不是数学公式。你有数据库的话,用历史数据算一下就可以,我算了从1996到2008,在2008暴跌情况下,13年为18倍。要是没2008年,就是72倍。唉,悲惨的2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1 12: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吗?看来星海测量师的说法有些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0 17: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个帖子我用自己的数据库结合锐思数据库做了实验,结果高于20%年收益率。当然我的实验还有缺陷,要改进。但是已经能说明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21: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公司打5折时就变成好股票了,概率是百分之一

一般的公司打3折时也是好股票,千分之一

不咋地的公司打1折,如果将来它能成为好公司,那时难得的好股票,概率是万分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22: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visa 发表于 2009-1-9 21:23:37 :

好公司打5折时就变成好股票了,概率是百分之一

一般的公司打3折时也是好股票,千分之一

不咋地的公司打1折,如果将来它能成为好公司,那时难得的好股票,概率是万分之一


还是要注重比率,在充分竟争的市场下,能选择一个长期存活的企业,己是小概率;再选择一个股价打折被低估的企业,又一次小概率。为了扩大概率,还是选择好企业比较务实也使风险能降低一些。那些小概率超超额利润的股票,只好让大师们去把握了~

所以,在我眼里:好公司+好时机=好股票

[此帖子已被 ICE 在 2009-1-9 22:36:4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23: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keiffer 发表于 2009-1-10 22:18:37 :

每年买进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10只或20只股票,每年根据年报数据调整组合内的持股,长期的年均收益率达到20%。。。。。这样的傻瓜式样操作其实可以轻松击败大盘

可以说下证明过程吗?


好象富国天益的陈戈一直就是用这个办法,可以去查查他历期的持股明细和10大持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2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买进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10只或20只股票,每年根据年报数据调整组合内的持股,长期的年均收益率达到20%。。。。。这样的傻瓜式样操作其实可以轻松击败大盘

-----------------------------

我认为这种做法有问题。直观感觉,如果发现一个根据数据可以直观选择股票,并保证取得较高投资收益方法,那么很可能有问题。道理很简单,大家都这么干,这些股票必定泡沫多多。

另外,我估计用这种办法选出的股票,地雷会很多。

还有,高ROE并不一定好,它可能是财务激进的结果,使用高的财务杠杆就容易提高ROE,但不符合稳健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 22: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买进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10只或20只股票,每年根据年报数据调整组合内的持股,长期的年均收益率达到20%。。。。。这样的傻瓜式样操作其实可以轻松击败大盘

可以说下证明过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3 18:51 , Processed in 0.0230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