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2|回复: 1

生物质发电正起步 秸秆发电面临压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8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的秸秆直燃发电项目在江苏省宿迁市投产发电。

宿迁秸秆直燃发电项目是我国建成的第一个采用国产设备和技术的秸秆直燃发电项目。该项目的建成将推进我国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和装备从依赖国外技术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性转变。

宿迁秸秆直燃发电项目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3亿千瓦时,年耗稻麦秸秆16-20万吨,可每年为当地农民提供约5000万元的收入,实现年节煤1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左右。

我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各种农作物每年产生秸秆6亿多吨,林木总生物量约190亿吨,可获得量为9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的总量为3亿吨,若能充分加以利用,可为农民增收近10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底,全国在建农作物秸秆发电项目34个,总装机容量约120万千瓦。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生物质发电55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发展目标,《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3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

目前,国家对秸秆发电实行优惠电价政策,上网电价高出燃煤发电0.25元/千瓦时,并且还可以享受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政策。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生物质发电产业起步阶段,成本较高,企业要想完全靠市场赚钱,维持生存并求得发展,仍是勉为其难。

面临的困难包括:一、目前国内缺乏专门燃烧农林废弃物锅炉的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和使用经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原料收储运所需的农业机械稀缺,不能满足生物质发电的需求。二、我国生物质发电约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0.5%,远远小于世界平均25%的水平,不成规模。三、我国的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处在发展初期,政策环境仍不完善,扶持力度不够。四、国家科研支撑仍显不足,与生物质发电相关的软科学研究滞后,如标准、规范规程体系尚未建立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5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align=center>中国在鲁建大型生物能源产业 加快发展替代能源</DIV>

中新社北京三月四日电(记者 贾全欣)为加快发展中国石油替代能源,中国将在山东省建设年产二十万吨燃料乙醇和总规模达年产十万吨的生物柴油示范生产装置。并将努力把山东建成“绿色能源大省”。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山东省人民政府今天在北京签署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山东省省长韩寓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等出席签字仪式。  

  根据协议,中国石油与山东省将在山东省建设年产二十万吨燃料乙醇和总规模年产十万吨的生物柴油示范生产装置,合作建设与生产装置规模相配套的原料生产基地及粗加工供应基地;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在山东推行乙醇汽油销售和高掺比试点等。  

  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表示,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石油始终高度关注生物能源的发展,按照规划,到“十一五”末,中国石油将建成非粮乙醇生产能力超过年产二百万吨,达到全国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形成林业生物柴油年产二十万吨的商业化规模,支持建设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六百万亩以上。  

  据了解,生物能源产品在为社会提供新一代清洁燃料的同时,能够促进边际土地向绿色能源基地的转化。山东地理位置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是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条件比较好的省份之一。中国石油与山东省此次合作的目标是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将山东建成“绿色能源大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4 09:35 , Processed in 0.0196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