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684|回复: 83

巴菲特投资思想的精髓有哪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1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典的东西往往都是回味无穷的,就如同贝多芬的交响曲,青年有青年理解的贝多芬,中年有中年人的贝多芬,老年人也有老年人心目中的贝多芬。

投资界的巴菲特也是如此。现在几乎所有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人都在谈论巴菲特,对之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门。这里开一贴,谈一下我自己认为的巴菲特投资思想的精髓。有了这样的投资思想,我们的投资就成为那样的简单、清晰和快乐。

1。把股票当成企业。

这一点做到极致,就成为象巴菲特那样,远离喧嚣的股市交易场所甚至行情报价机。各位想想看看,自己离这一点还相差多少?如果相差很远,那么想理解巴菲特,就不能说理解了巴菲特。

2。以企业价值来替代股票市值

这一点需要说明。之所以有第一点,我的理解在于巴菲特把他投资的股票当成投资了一家没有上市的企业。衡量投资这家企业的成功与否的标准就不是每天的股价,而是这家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等等。而股市只不过提供了一个比实业投资进入和退出更便利更安全的场所。“套利”在这里可以不需要或无关轻重。

3。安全边际

把一家企业的详细情况搞清楚了,剩下的就是以一个“较便宜”的价格买进的问题了。“便宜”与否的衡量方法可以很简单,用小学数学程度就够了,当然如运用更复杂的方法,就象小数点后面去精确一样,虽然有益,但意义并非是多大的。以商人谈判的的苛刻眼光来对待价格,就是与市场先生谈判的基本方法。“打折”是核心,而将市场先生当成不精明的商业谈判对手是基本方法。

4。“好企业”比“好管理”和行业前景因素更重要

这一条也需要解释一下。“好企业”就是具有很高的竞争壁垒保护的企业,但是再强的竞争壁垒也需要一个诚实的人来管理。“好企业”甚至能躲过经济衰退、景气循环、经理人变更等等因素。如果找到这样的企业,就要长期持有,甚至永远持有。

这一点与第三条“安全边际”不矛盾(有人对此可能会有误解)。这主要是由于有了第2条做保障。

5。能力圈界限比能力圈大小重要得多

一个人不需要是多么聪明和才学八斗,哪怕他毕生只能搞清楚几几企业,他也比那些试图想去把大部分公司都搞清楚的人的长期投资业绩高很多。或者说,在选股上,“精”比“博”更重要。如果不自量力,连自己什么能明白,什么搞不明白都不清楚,那么他的投资业绩好不到哪里去。

用这一点来看,我觉得当个公募基金经理多么不幸:他们不得不去试图研究超过100家公司??他们有这个能力吗?

……

还有(也欢迎补充),但上述我觉得已足矣。这些年来,再次认识体会上述简单的“原则”,使我有一种简单、清晰、内在美的感觉,就象当年物理学家们在复杂矛盾的电磁现象后读到了麦克斯韦方程式那种美、自然和简洁的感觉一样。

投资股票原来也是如此的简单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8 21: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探的这篇文章厘清了我的一些关于价值投资的基本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8 16: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总结一句话:在能理解的优质企业价格低迷时集中买入,长期持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条:长期持有。

只有长期持有,才可对抗市场先生剧烈的情绪波动,变被动为主。

再有一条:活得长。有个强健的体魄,然后让威力胜过原子弹的复利去创造财富吧。(呵呵,开玩笑的)

借宝地发个自己的老帖子

涨停板敢死队的师父(二)
By yezhan 发表于 2006-7-4 15:17:00

性命攸关并不是耸人听闻。一个确切的消息是,涨停板敢死队中已经有一位患上了肺癌。

他有一群十分勤奋的弟子,也就是俗称的涨停板敢死队,每天看盘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经常在深夜一两点还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盘面。在盘中交易时,更是紧张得如同打仗。长期下来,身体受不住实属正常。

而他们的师父据说近年来已经极少被困在盘面上,更多的时间是在公司走访,或者打打高尔夫,身体十分健康。

巴菲特能通过投资积累全世界排名第二的财富,和他活得长不无关系。要知道,在他50年的投资生涯中,前面30年都默默无闻,直到1987年,巴菲特才被《财富》杂志注意到,此时他的财富大约为90亿美元,在后面的20年中,他的财富不断增长到了440亿美元,这才博得“股神”之誉。

巴菲特今年75岁,如果他非常不幸地在55岁之前因为身体原因离开投资界,那么我们也不会看到股神的出现。

成功之道千变万化,但是,如果一种成功是以摧残健康或者牺牲人生为代价的,我认为并不值得。这样来比较的话,在追涨杀跌与价值投资之间,我宁愿选择后者,至少晚上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

[此帖子已被 yezhan 在 2007-3-11 17:32:5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yezhan 在 2007-3-11 17:36:38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1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是的。长期持有,以前我的理解不透彻,究其原因,还是“套利”的想法挥之不去。现在才逐渐理解这个长期持有的内在含义究竟是什么。

其实,这一条已经包括在了第一和第二条中。还不仅仅是对抗市场先生剧烈情绪波动的考虑,在不以市值而以公司财务表现做投资业绩标准的情况下,不长期持有就没有任何道理了,也就不会有“复利”(还有我自己发明的“超复利”概念??比复利的增值速度更快)的作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的特点实际上有两个,前期他是发现潜质,此时持有是为了享受价值体现的过程,这叫做价值持有。后来他已改变了,这种改变是伴随着他投资生涯的巨大回报后产生的,这是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他已经在利用控制住的企业在按他的理念在创造价值,前期是被动型投资之路后期质变后成了主动型,他的庞大帝国已不能再适合以往任何一种投资之道,他就创新了自己,他现在就是玩通吃的价值创造而非以前的价值发现,但人们研究他时还津津乐道于他的前期投资生涯,因为后期的实力复制。

回到现代制药,持有它和其它股票都只是一个价值释放的过程而不是当真一生一世,这距离太远太远了,而医工院自身也在不断上升中,所以我们现在根本无法看到何时何地。对于医工院,我个人认为它在未来十年的发展会超过前面五十年的成就。跟国家无关,在国内凡是主要依靠国家扶持的,都强不了。医工院不是垂暮老者,它在转制后才会变得真正的科研机构,以前还不是,不算是。它本身就需要自身发展,这是形势所定的,他要是落后,就被兼并掉或淘汰掉,尤其是外资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福探在坛中多次谈及巴菲特投资思想,但此贴集中系统地阐述巴菲特投资思想的精髓,仍然让我受益不少。几乎每次读后都有些新的感悟了,真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力圈是个动态的概念,当然前提还是质量比数量重要。能力圈需要我们自身扩大和深入,而不是僵化的守在自己认为的能力圈内,自己知道的不一定永远是对的,看似自己在能力圈内,和真正在能力圈内还是两个概念。还是需要不断的学习,自我否定,自己才能进步,就像企业一样,不断地夯实自己的竞争优势,构筑我们自己的“壁垒”。多了解行业和公司,我个人认为不是坏事,最起码对整体的经济构成和产业链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找自己能理解的,能把握的公司重点研究,下重注,集中投资,长期持有(关注100家公司,那就算了,太多了,有7-10家足够了)。巴菲特的持股行业面也算是比较广的,我想这和他50年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圈有很大的关系,舆论往往关心巴菲特买了什么股,赚了多少钱,好像对巴菲特看了多少年报,读了多少书关注很少。巴菲特算是一个典型的“无形资产”增值大师,用自己的知识,理论,对商业的洞察,企业价值创造的理解,包括对社会长期的哲学思考,实现了个人财富长期复利增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一直在思索为什么要长期持有。某天晚上突然顿悟:买股票实际上是投资企业,如果买到了好的企业,企业本身自然会按照某种速度发展,虽然市场低迷,股价较低,但你投入的资金已经被企业的发展本身悄悄增值了。终将会有那么一天,企业会将你的投资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今天又有点明白为什么535的市值应该会有大的发展了。除了企业本身的巨额投入即将完毕,马上开始产出以外,随着产品销售的增加,利润的增大,535的名气也应该越来越大,带来的可能是巨额增大的商誉。这部分商誉的价值应该最终体现在股价里。

呵呵,初学者,只能有些简单的思考,请各位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还有一个心态的问题

为了投资可口可乐巴菲特等待了几十年

另外还可以捐献出自己的大部分财产(400多亿)做慈善

这种心态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3 23:48 , Processed in 0.0242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