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0|回复: 2

专家谈新能源:乙醇汽油是首选的替代品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6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家谈新能源:乙醇汽油是首选的替代品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石元春:以中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估算,可以在15年内建设一个年产1亿吨的绿色油田。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适宜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有五大战略产品,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燃料乙醇、成型燃料、工业沼气、生物塑料和生物柴油。我国生产燃料乙醇的资源十分丰富,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首选产品。我国在发展生物质能源这个新兴产业与美欧国家的起步时间差别不大,但在基础工作、国家和企业的推进力度,以及提出的发展指标和速度上差距很大。因此,国家应尽快从政策上引导和支持发展生物质能源。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我国已进入依靠生物质发展的时代,这符合世界的潮流。对解决资源短缺,实现能源替代将发挥重要作用。非粮的提法正确,但还要用粮,不与粮食争地,要在耕地外去找。土地开发利用要与生态建设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产生新的问题,必须走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纤维素乙醇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不够。目标要像“十五”期间以陈化粮为原料那样启动纤维素乙醇,加大投入力度,为生物质能源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清华大学核研院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十中教授:近阶段,全世界实现石油替代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煤制油,二是发展生物质能源。而由于煤制油不过是一次性能源之间的转化,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点。

  国家财税政策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扶持,其最大意义在于,将会强力助推石油替代战略,减轻石化资源消耗与生态环境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闫林:虽然,世界上可再生能源种类繁多,可以替代石油作动力燃料的却少之又少。生物燃料是目前惟一进入市场,可替代石油燃料的大宗可再生能源。因此,作为汽油添加剂的生物酒精和生物柴油是替代石油的首选。

  我们需要冷静地分析需要哪些自然条件与制度条件,以及在我国搞技术开发和推广的可行性。巴西的生物燃料发展战略成功,并不代表其技术路线在别的国家也走得通,因为甘蔗的品种有强烈的地域性,无法在其他大陆移植。任何国家不能靠技术引进发展本国生物燃料产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王孟杰:目前非粮食作物的技术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需要国家财税政策的扶持,从而加快产业发展进程。但国家的补贴不应让企业永远“贴”在上面,不思进取,成为“扶不起来的阿斗”。国家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来鼓励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快技术进步。给补贴的目的应该是让企业尽早摆脱补贴。

  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利用还是处女地,潜力很大。生物质的特点是能量密度低、产地分散,加工、储运困难,因而规模化与效益密切相关。我国目前的生物质能用量很大,但技术水平与效率低,如沼气建设多,能持续利用的少,陈化粮燃料乙醇项目,虽产乙醇量很大,但工艺落后,效益差,国家每吨需补贴1000元以上。另外,我国生物质能的研究零星分散,缺乏长远规划与目标,经费也极少。对于未来生物质能的发展,技术创新是关键,主要是开展能源植物的优良种质选育,提高单位产量,降低原料成本,以及生态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替代能源的现在和将来


记住,石器时代的终结并不是因为我们用完了石头,同样,石油时代的结束也将远远早于地球石油资源用尽的那一刻。--沙特阿拉伯前石油大臣亚马尼亚马尼曾担任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长达二十多年,是长期叱咤国际石油市场的风云人物。他的这句话曾经广为人知。
有人认为,替代能源的极大发展将使石油在它远远还没有用完的时候就终结。而近年来,油价暴涨等因素已经促成了世界替代能源的快速发展。最近的几件国际能源大事折射出替代能源良好的发展势头。3月9日,美国总统布什访问巴西,两国签署了《生物燃料合作备忘录》,规定两国合作制定乙醇生产的统一标准、规则,共同推动其他南美国家和加勒比海等地区的乙醇生产等。同一天,在欧盟春季峰会上,欧洲各国达成协议,规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欧洲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应达到20%。

世界替代能源的迅速发展○汽车喝酒“未来的燃料将来自水果,就像路边的漆树,或者来自苹果、野草、锯末--几乎任何东西。”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在1925年所说的这句话已经部分应验。近年来,主要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而且这种趋势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会发展。这种背景下,作为最有前途的替代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受到举世瞩目就不足为奇了。生物燃料主要有两种: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2005年,前者的世界总产量大约为后者的8.5倍。

所以,在谈论生物燃料时,人们往往首先提到乙醇。乙醇产量居世界前四位的国家是巴西、美国、中国和印度。其中,巴西和美国的乙醇产量又远远领先于中国、印度。两国产量共占世界乙醇产量的70%以上。巴西早在1931年就通过立法强制推广乙醇汽油,2003年之后国际油价的长期高位运行等因素再次极大地推动了巴西乙醇生产的发展。2006年,巴西乙醇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8%。它也是世界最大的乙醇出口国,2006年的出口量超过30亿升,其中,对美出口占总量的一半以上。

同时,它也向日本等其他国家大量出口乙醇。2005年6月,巴西农业部长罗伯托?罗德里格斯向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夸口:“我们不希望按多少升来出口乙醇,我们希望按多少条河。”而且,经过长期的积累,巴西的乙醇技术也是世界领先,它目前正向印度等国输出乙醇生产的技术及设备。2006年,美国的乙醇产量是175亿升,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2%。不过,和巴西以甘蔗为原料的乙醇相比,美国主要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成本高出70%以上,和汽油相比,缺乏竞争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美国燃料乙醇的发展。生物柴油主要是从大豆、油菜、向日葵、麻风树等油类植物的果实以及动物油脂中提取出来。

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是世界主要的生物柴油生产国,其中德国的生物柴油产量独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风吹日晒为何这两种能源也成为近年来替代能源中的明星?这是因为,一方面,地球上,风能和太阳能的资源量极其庞大,哪怕只是开发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能轻松满足人类几乎所有的能源需求,而且它们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电力市场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远远快于石油、天然气、煤炭发电的增长率。目前国际风电市场的现状是各洲发展很不均衡。欧洲遥遥领先于其他各洲。2005年,欧洲风电的装机容量约占全球总量的70%。而在风电Top10中,欧洲占据6席,其中执全球风电牛耳的德国约占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30%。除欧洲国家外,美国和印度的风力发电量也较可观。2005年美国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三,2006年它超过西班牙,升至世界第二,占全球风电装机总容量的16%。

2005年,在全球风电排行榜中,印度居第四位,其装机容量大约是中国的4倍。太阳能的开发主要分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取暖两种方式。在许多国家,发电是太阳能的主要利用方式。2005年,德国、日本、美国、西班牙、荷兰的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居世界前五位。不过,全球太阳能发电规模远远不如风电,仅相当于后者的9%。太阳能取暖的“超级大国”是中国,它占据了世界约75%的份额。替代能源的软肋尽管发展势头正猛,风电、太阳能利用和生物燃料的生产却都遭遇一些制约。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共同问题是得“靠天吃饭”,如果风小或者阴天,其发电效率会受较大影响,导致满功率运行时间较短(往往年均在1500至2500小时之间),运行率通常低于28.5%,和其他电力(包括火电、天然气发电和核电等)差距非常明显。运行率偏低严重影响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生物燃料的开发虽没有其运行率明显受天气影响的软肋,围绕其开发的扩大却有更大争议。

不少人强烈反对扩大乙醇生产,其理由有二,其一,在美国等国家,燃料乙醇的原料(比如玉米、马铃薯)的生产和运输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和化肥。这样,开发燃料乙醇本是为了减少石油消费,但反而很可能增加了对石油的需求。其二,燃料乙醇生产规模的继续扩大可能会危及穷人的生存、一些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全球植被保护。巴西的乙醇生产以甘蔗为原料,从而幸运地避开了抢夺穷人粮食的道德压力。但是,燃料乙醇业的蓬勃发展很可能刺激巴西农民大规模砍伐森林以扩大甘蔗种植面积,而这会加重全球的植被破坏。

中国替代能源开发的现状和未来替代能源尤其是生物燃料的过度发展可能在将来会有较大的负面效果。然而,中国替代能源的开发规模迄今还非常小,如果采取正确的发展路径,比如努力提高纤维质乙醇在燃料乙醇产量中的比重,会有很大的合理提升空间。中国替代能源的资源量非常丰富。比如,中国2/3以上的国土面积年日照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和内蒙古等地的太阳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都很高。尤其是西藏西部,年太阳辐射总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地区。中国陆地表面每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而中国2006年的能源消费总量约为25亿吨标准煤。也就是说,中国只需利用接受到的辐射能的1/700,其能源需求就可以完全得到满足。

中国的风能资源量是10亿千瓦,这数字大约相当于2006年中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2倍。不过,中国替代能源迄今开发得还很不够。比如2005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只有7万千瓦,仅仅是中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万分之一强;同年,风电装机容量为126万千瓦,约为中国装机总量的0.24%。

另一方面,中国尽管在太阳能采暖方面领先世界,但其他替代能源的世界产量中,中国占的份额很低,2005年,中国燃料乙醇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风电装机容量占世界2%,太阳能发电和生物柴油在全球开发中的份额更低。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定,到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应达到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达到180万千瓦,乙醇产量达到140亿升。和现状相比,这些数字是很大飞跃,因而颇令人振奋。不过,和其他不少国家的替代能源发展目标相比,它们又显得很保守了。

按照《规划》,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占届时中国电力总容量的3%,这和多数欧洲国家的12%以上的目标差距很大。中国的替代能源是否需要快马加鞭、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还有待决策者的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暴涨政策又遇瓶颈 燃料乙醇企业路在何方

河南天冠集团、吉林燃料乙醇、黑龙江华润酒精、安徽丰原燃料酒精本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十五”期间全国4个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作为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可再生替补(燃油)能源项目的开发,四大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在近年来国际油价不断高涨的市场背景下可谓一路光鲜,产业扩张激情似火。然而,由于自去年以来原料玉米的持续货紧价扬和政策“调整”后的“新政危机”,四大企业面临十分严峻的经营困局,“并购”浪潮也随之风生水起。  
  原料货紧价扬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日前称,近年来,在畜牧业发展特别是加工转化的拉动下,玉米消费增长很快,国内玉米供求将出现偏紧格局。  

  其实,国内玉米的货紧价扬去年已经在各地暴露。去年11月份,东北玉米价格一反往年新玉米陆续上市后将出现“时段性小幅回落”的常态而大幅上涨。据有关行情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玉米与同期相比每吨增长了300元左右,按照国内目前3.2吨玉米生产1吨乙醇来计  

  算,每吨乙醇的原料成本就增加900元,而且价格还一直处在上涨的趋势。  

  据了解,河南天冠集团未雨绸缪地研制了红薯、秸秆等替代原料生产乙醇,但目前还不能形成气候,而为了解决玉米供应不足、成本居高的问题,天冠正在建立自己的玉米基地,以期多渠道缓解经营压力。  

  然而,“四大企业”所面临的还远不止成本上扬和原料短缺的市场压力。  

  政策遭遇“地震”  

  国家的“政策杠杆”调控功能不断渗透到地方和企业。去年底,国家发改委紧急通知,对国内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能力一事明确表态,要求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日前召开的河南省环保工作会议发布消息称,从2007年开始,河南省将生物燃料乙醇、煤化工等潜在产能过剩的项目,列为环境准入的从严控制审批对象。  

  据河南天冠集团内部管理人员介绍,天冠的燃料乙醇项目于5年前就启动了,当时国家非常鼓励加工燃料乙醇,主要目的一是化解陈化粮,卸掉贮粮的巨额财政负担;二是缓解日益严峻的燃油供求矛盾(乙醇作为国家实验性和强制性汽油比例勾兑原料);三是有益于环保,利国利民。河南天冠集团、吉林燃料乙醇、黑龙江华润酒精和安徽丰原燃料酒精4家定点生产燃料乙醇厂家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国家批准建设的。2005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熊必琳曾经到地处南阳市的河南天冠集团检查乙醇项目时指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对国家的能源储备、粮食转化和环保建设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他希望天冠集团要确保燃料乙醇的供应(河南、河北、湖北三省),确保天冠集团的原料供应。“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天冠的年产量迅速从20万吨扩充到了50万吨。各地积极要求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建设燃料乙醇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加速了玉米等粮食的工业性消耗,最终触动了国家粮食安全的敏感神经。这也是这个行业的悲哀。”  

  据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正是基于该行业的过快发展。按照《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将在2020年达到1000万吨,但发改委在去年12月的统计显示,国内公司申请建设的乙醇年产能已经超过了1000万吨。2001年国内酒精原料中玉米原料占总量的比重为59%,到2005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到76%。专家表示,玉米用量在燃料乙醇生产中大幅度上升,玉米使用比重的提高给玉米供给形势带来沉重压力。作为硬性政策实施前的“缓冲带”,国家财政部早于去年5月底制订施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将生物乙醇燃料定位为用甘蔗、木薯、甜高粱等制取的燃料乙醇,显然,作为玉米、小麦、水稻及其陈化粮制取的燃料乙醇只是“过渡性、阶段性的政策”,而且不再继续获得国家鼓励。  

  而日渐明朗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显示:“4家以消化陈化粮为主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未经国家核准不得增加产能,要进一步改进现有工艺,实现原料多元化的柔性生产。”这无疑对“天冠集团将形成100万吨燃料乙醇的综合生产能力”的“壮志豪情”给予了“当头一棒”。  

  期待走出困境  

  对于“四大企业”来说,如果失去政策支持,将无法应对市场压力、维持生产经营。据了解,国家给予乙醇生产企业的补贴平均为1600元/吨。根据测算,燃料乙醇生产成本在4000元/吨左右,市场销售价格约为3200元/吨,如果没有国家政策补贴,每生产1吨燃料乙醇将亏损近800元。  

  作为刚刚形成规模气候尚未脱离国家扶持的新能源项目,被列入限制类项目后,企业不但面临扶持“断奶”,而且会被金融等部门拒之门外。为了防范各种风险集中爆发带来的困局,“四大企业”纷纷向并购企业伸出“橄榄枝”的坊间传闻渐渐明朗化。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正是以“救星”身份出现的身影。据悉,该集团已与丰原集团、安徽蚌埠市政府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将以10亿元的价格,受让丰原集团持有的丰原生化两亿股股份,成为丰原生化控股股东。在收购丰原生化之前,中粮已经全资控股华润酒精(现为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并持有吉林燃料乙醇公司20%的股份。据河南天冠内部人士透露,河南天冠将以增资扩股形式引入外来资本,拟出售51%的控股权。  

  “四大企业”最终将如何“破蛹化蝶”,我们拭目以待。

[此帖子已被 大国寡民 在 2007-5-17 9:09:52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4 11:43 , Processed in 0.0204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