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1|回复: 0

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看好?风能最值得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2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看好 风能最值得关注

随着上月初《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出台,可再生能源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按照国家的规划,可再生能源的长期发展前景看好,其中风能最值得重点关注。

气象科学研究院估计我国的风能已经超过欧洲的总和,并且每年日照超过2200小时。去年,风力能源产量增加了80%,风力发电场已经从内蒙古的草原建到了上海周边。广东沿海的风力发电场也在规划建设中。截至2005年底,我国除台湾省外建成风电场62个,安装风电机组1864台,总装机容量为126.6万千瓦,排在世界第8位、亚洲第2位。与此同时,我国风电设备市场份额的3/4却被国外设备厂商占据着。而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国内风电总装机容量可达3000万千瓦,年均增长速度23.5%,空间很大。

不过,看好风能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它的成本具有比较优势,且最具备大规模商业化营的条件。目前,风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世界主要风电场2005年每度风电的成本大约为4美分,可以和核电、煤及燃气在对等的条件下竞争,而且还有下降的空间;就风能的产业化运营而言,在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国内发展风电的积极性很高(从上市公司来看,目前有13家参与到风能的发展当中,数量相当于大半年前的1倍)。此外,中国风能富集区域经济普遍较为落后,风能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符合国家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大主题。

从风能产业的整体利好状态下,可以发现风机零部件制造、风机制造及风电场的运营三大环节都有机会。

风机零部件环节

国内的风机目前仍以低单机容量风机为主,相关零部件制造技术的突破相对比较容易;而且国家有比较好的政策导向,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加上国内机械制造业有一定的成本优势,这使得风机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在未来几年迅速提升。在各项零部件中,叶片及齿轮箱作为风机的核心部件,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壁垒,占风机造价的最大比重,拥有相关技术工艺的上市公司如鑫茂科技、天奇股份、中材科技可关注。

风机整机组装领域

尽管在中国国外风机商也占据77.3%的份额。对国内风机商而言,高单机容量风机技术瓶颈明显,而低单机容量风机组装领域则在过去2年内因众多国内厂商的介入而使得竞争迅速加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厂商完全没有机会。由于制造成本的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出现1至3家具有竞争力的风机厂商还是非常有可能的,例如目前国内厂家中最具竞争优势的金风科技(未上市),占有国内市场18%的份额。上市公司中,目前有积极动作的是华仪电气和湘电股份。

风电场运营

展望未来,风电场运营前景依然值得期待:1.政策层面上,随着国家完善风电相关政策的加速,上述问题的解决将逐渐明朗;2.风电场目前成本的30%以上为风机成本,而风机单位千瓦的造价则将由于技术进步及风机整机的供求格局而呈下降趋势。世界风能协会预计全球范围内,风机单位千瓦的成本将由目前的950美元下降至2010年的650美元,2020年将进一步下降至500美元。

近两年,上市公司投资风电的热情持续高涨。宝新能源(000690)已经确定了未来的海、陆风电发展的方针。预计未来几年内,可再生能源将占宝新能源发电量的50%左右。其中在建的陆丰市甲湖风电场一期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49.5万千瓦,该项目投资估算4.2751亿元;其二期工程也在等待省法改委批复。

同时,申华控股(600653)宣布拟与香港协合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内蒙古申华协合风力发电投资有限公司,拟投资3.97亿元合作开展风力发电项目,首期50万千瓦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贡宝拉格风电场项目将于今年11月并网发电。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表现都比较好,但大多数相关公司都还处在可再生能源投资建设的开始阶段,可再生能源还不能短时间带来实质性的收入和利润,对此投资者需要注意。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投资机会,可以发现一些公司现在的盈利基数还比较低,一旦可再生能源项目成功,那么未来公司盈利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非常高。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7-7-12 9:55:04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4 11:44 , Processed in 0.0194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