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628|回复: 52

长期投资的信心来自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9 23: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我们回顾投资历史的时候,很容易得到一个结论就是长期投资将会得到很好的收益。但是,当实际中这么做的时候,却会发现这是非常困难的。比如,尽管觉得股价很低了,但遇到熊市的连绵下跌,还会这么坚持吗?还有,当市场很火爆或者投资人都觉得股票“很贵”的时候,还能继续长期投资吗?要知道,在股票市场里,觉得股价不合理??或者高估或者低估是大多数时间,而觉得“合理”的时候只有很短暂的时间。如此说来,长期投资是完全不现实或无法操作的。

这无疑是个矛盾。为什么回出现这个矛盾?不同的投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

看看这几年涨幅最高的股票,可以发现就是熊市中形象普遍较差的“周期景气性”行业的股票,比如有色金属、各类资源、金融、地产、机械等等。这些股票的共同特点是:行业、板块式的整体上涨,不用区分公司内在质地的差异,一律都是“绩优股”。这些股票从原先普遍不足10倍PE到目前普遍超过50倍PE,支持这些股票贵否的主要标志就是它们明后年还能否再“高增长”一把,或者行业能否继续高增长。的确,如果把投资这类股票理解为“价值投资”,那么现在如果还觉得这些股票“不贵”的话,那真的不可理解了。所谓市场估值过高,我想主要是这层含义吧。

这两年,公司的竞争优势的分析已经让位于“行业景气”。如果一个行业的市场是周期性变化的或者随机性变化的,那么长期投资的确是不可能做到的,也不应做。

但是,如果始终将公司的竞争优势做为衡量价值的主要标准,行业景气与否基本不考虑,那么看公司的角度也许就是另外的了。对于一个竞争优势逐渐增强的公司,它的业绩的辉煌根本不是在现在而是在未来,且不论未来如何,它们确定的业绩要持续增长,这类公司能否长期投资呢?

十多年来,我不断的总结发现,市场中的确存在这样的公司,无论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市场的“历史性顶部”的时候,它们仍然具有很高的长期投资价值,比如以前举的1997年深成指历史性顶部(长达9年都破不了的顶部)时投资万科、中集、白药、深能源等,它们的长期复合收益率极高。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不是当时市场的热门股和主流股。它们都是内在竞争优势极强,但是当时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投资人不易发现其内在的价值构成之美,如果仅仅以当时的业绩、增长性来看很一般甚至很差的公司。它们当时的市场表现也如此,大多数连市场牛市的基本涨幅都达不到。但是,历史却证明,它们即使在市场“最高估”、“最泡沫”的时候都有很高的长期投资价值。

我想,这正是不同投资人在对长期投资理解差异的价值观上的根本分歧。我想说,当现在你脑子里认为的“好股票”“好公司”只有现在的有色金属、资源股、钢铁股、地产股、金融股等等时,你决不可能建立长期投资的任何信心。

长期投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长期投资是最容易、最确定达到投资目的的手段,但要真正这么做,首先是要有与之相配套的价值观。就是究竟什么才是真正高价值公司上的理解上。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投资方法。长期投资的信心不是靠心理的“修行”而来,而只是价值观的自然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4 17: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句话叫做“比谁看得更远”,其实就是比谁对公司把握得更准确。一个只看2、3年业绩的人,与看5、10年业绩的人对公司的估值肯定不同;另外,对有些公司未来的可能的价值因素的演变,如果研究程度不同,估值结果更不同。而且价位一达到你的目标是否就一定要抛呢?我的体会是未必。买入原则与持有原则是不同的。我们的网站(见首页)里在介绍我们的投资方法时谈到了持有原则,供参考.

--------- 这个我认为你看2、3年和看5、10年的对公司估值,最终还要折现到现值来,有这个现值来算低估比例。如果按照5、10年的能算出更低估的才是更合算。不考虑折现不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8 21: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探估值是用自己的方式,比现金流折现更先进,即Q公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22: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价值投资是最为持久而经得起考验的投资方法,但它不是唯一的方法,从长期看没有一种投资方法注定是最好的,所有的投资方法总是在最为流行的时候失去效果。为了走在其他投资者前面,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开发新的投资方法……但是纵观50年的历史,没有比‘按基本价值买入’这种方法更为持久??购买那些相对于真实价格被低估的公司。”??坦普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0 1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牛市最麻痹人的阶段,能看到两位高人的冷静观点,实在是一种幸运.

我的理解是:股市就是个讲故事的地方,对于真人真事它也是接纳的,所以,作为价值投资,肯定可以长期生存于股市.而对于奇闻轶事,更能满足投机大众的心理需求,所以大家更热衷这类.

只不过由于资本市场由于天生的逐利性,就是真人真事,它也要讲的神乎其神! "神"到让价值投资者都无法相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0 17: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长期投资的问题,从投资标的物来看,主要也就是“成长--价值“的争论。

如果买到的成长股增长速度大于10%,并且购买时也没有花太多的钱,那么结局肯定是皆大欢喜,但如果支付了高价来购买所谓高速成长股,从历史经验来看,这并非是一桩好生意。

以1970年最高价时投资美国的顶尖50为例,我们都知道这个投资组合中有可口可乐、默克、IBM、迪斯尼……,可谓明星云集。但30年后的年回报率也仅为2%左右,还不如银行利率。

造成这一结果的关键原因是你需要每年从赢利股总扣钱来填补亏损股,以重新平衡投资组合。另外还要重点说明的是,到目前为止“顶尖50”中能够令长期增长率大于等于15%的也仅有三家:菲利普-莫里斯、麦当劳、默克。

所以想寄望于自己的股票就一定是高速成长股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同样认为自己购买的公司就一定是万科、中集、白药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理解的投资原则第一点还是“足够的安全边际”,然后才是长期持有。另外近期巴菲特完全是基于估值因素而抛售全部的“中石油”也是一个好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0 23: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少谈些EPS预测, 甚至少谈些增长或者折现, 多关注资本收益能力的驱动因素及未来演变.

少谈些特定水平的PE是否足够合理, 多关注些市价相对于净值的溢/折价状况及其变动.

如果能形成以上的思维习惯, 那么无论与所谓"安全边际", 还是"长期投资"相关的困惑, 也许都会迎刃而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1 00: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关于历史上伟大公司的一个历史统计给了我很多启发:历史表现最卓越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50年的复利回报率是19.80%(默克:15.59%、可口可乐:15.54%),如果巴菲特具有绝对的聪明在投资的初期就永久持有类似菲利浦莫里斯这类卓越公司,那他的长期回报率也不会超过19.80%,但巴菲特的真实收益率却达到22%以上,那么这超出的部分来自那里呢?如果我们不假设他是用高抛低吸这种略带投机味的方式达到的,那么至少这种超额回报来源于对伟大公司的低吸再低吸:这体现了巴菲特对“安全边际”高超的理解能力与把握能力。万科、中集、白药、深能源等等不可能比历史上表现最卓越的公司更卓越吧?


请特别注意巴菲特绝非绝对的聪明,他也会有很多低效的投资,那么上面分析的对比伟大公司的长期超额回报就更意味深长了!

关于长期投资需要界定的因素很多:

比如5年以上还是10年或50年以上才算长期投资呢?

福探君也认为长期投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那目的是什麽呢?如果目的达到是否意味手段要进行改变呢?

秦淮君提到对公司的关注关键点比如资本收益能力的驱动因素及未来演变、市价相对于净值的溢/折价状况及其变动等等其实回避了这里所探讨问题的实质:假设某个公司完全符合你的标准那么你愿意在那个价位长期投资呢?

长期投资应该是一个“基本面与价格(估值)”博弈后的选择

不同的投资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关注点:比如在公司选择时可能更关注基本面或所谓的定性、在具体操作时就不能不关注价格(估值)因素了,在持有过程中这两个因素需要同等程度的关注。

我恰好同时持有福探君所津津乐道的中集与万科5年以上(也许算长期投资了吧),但我最近对它们却采取了不同的操作策略:卖掉万科、继续持有中集(还进行过一次增持)。其实只要价格合理我也愿意永久持有卓越公司,对所谓合理价格就是一个个人的判断问题了,所谓的去留争论也就非常正常了。只有以估值为基础的投资才是价值投资的必要条件,其它因素也要以此为基础才有意义。最令人信心坚定的永久持有是卓越公司长期上涨同时又被长期低估的类型!――这类公司才具有永久持有或长期持有的价值。比如中集B在目前的价位我就从来没有过抛弃的想法,虽然这些年也反复上涨但却一直被低估(至少没有被过分高估过),而我对目前的万科A却没有这样的感觉,价值投资其实也需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1 1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体会:

1.投资目标:具有长期竞争优势,能够跨经济周期,持续稳定赚钱的公司

2.估值:低估有安全边际,估值合理的,被市场长期高估的都可以选择,做一个组合

3.卖出:基本面不变都没必要卖,哪怕是高估,因为我们没有类似基金的排名压力

4.难度:选择卓越的企业,建立长期持有的信心也许是需要用一生去追求的投资境界,要有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社会阅历,战胜人性弱点的投资哲学等等,难度之大大家一定都深有体会.

5.价值观:投资是要用一生去做的事,而成功的投资是为了我们更好的享受人生,千万不要成为只顾投资不懂生活的教徒.

投资的路充满艰险,也许要用一生去学习,看得到目标和方向,却永远是"在路上",但我一直不断鼓励自己,"在路上"那就对了!

6.现实策略:根据自己的投资能力圈,运用现在自己有把握的确定的赚钱利器,积极完成资本积累工作.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1 10: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秦淮人家 发表于 2007-10-20 23:04:53 :

少谈些EPS预测, 甚至少谈些增长或者折现, 多关注资本收益能力的驱动因素及未来演变.

少谈些特定水平的PE是否足够合理, 多关注些市价相对于净值的溢/折价状况及其变动.

如果能形成以上的思维习惯, 那么无论与所谓"安全边际", 还是"长期投资"相关的困惑, 也许都会迎刃而解......


秦淮君能否详谈一下。虽然以前在锦绣论坛也看到您的这番话,可是到现在也没有领悟过来。最好您能以贵州茅台、格力电器、中集集团为例说明一下:单从盈利能力来看都很强,而且可持续,但成长空间(或者说净利润增长速度)的不同导致了市盈率得很大差别,这样一想无论如何好像都要涉及到对净利润增长率速度做一个大致预测?很糊涂,如何把握?

另外说一句:徐星论坛办的越来越好了,俺认同的最牛级价值派人物:福探、wjmonk、秦淮人家、sosme,此贴汇聚3人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09:37 , Processed in 0.0233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