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6|回复: 4

绿色能源[太阳能]专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4 22: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克文参观热电厂 中澳将合作建太阳能城   东方早报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11日在北京宣布澳大利亚与中国达成一系列能源和水利合作项目,包括澳大利亚将帮助中国发展可能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太阳能城计划,并资助一个澳大利亚水利监控系统对黄河、珠江和大凌河的监控试验。

陆克文在访问北京郊区的华能热电厂时透露了这些合作项目的详情。该电厂正在运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和中国热能研究所联合启动的燃烧后碳回收工程。

陆克文说,碳回收和储存技术对于两国来说都很重要。“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煤出口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消费国。我们有特殊的责任,确保我们先行应对发展清洁能源的全面的技术和商业挑战。”他说。

澳大利亚将资助开发威海太阳能城的可行性研究和一个澳大利亚在中国的碳测量试验系统。

陆克文称,两国还将进行新的部长级对话,为清洁能源技术、气候变化科学和打造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高级别合作提供条件。

“这些实实在在的气候变化与水利工程,正在为中国政府努力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作出虽小但显要的贡献。”陆克文说,“一旦成功,这些小工程有望铺开到整个中国。”

一同访问华能北京热电厂的澳大利亚气候变化与水资源部部长黄英贤表示,欢迎中国对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一系列气候变化项目的支持。她很高兴中国愿意加入关于气候变化的持续讨论。

“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任何参加巴厘岛会议和随后参与国际谈判的人将明白,除非中国密切加入到气候变化的议题中,否则不会达成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面性协议。”她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4 22: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太阳能照亮未来世界   中国企业报

  2020年之后太阳能发电将得到大规模发展-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有10%的发电量来自于太阳能发电

  我国太阳能技术出口啦!

  日前从山东济南传来一则消息,力诺瑞特向古巴输出生产设备及技术的合同在济南签订。这标志着中国太阳能行业在寻求国际化突破上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打破了我国太阳能行业无技术出口的历史。

  随着全球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各国对太阳能利用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扩大。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曾指出,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将在2020年之后得到大规模发展。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有10%的发电量来自于太阳能发电。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太阳能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潜力无限开发无限

  能源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也相应地持续增长。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各国政府普遍认为太阳能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预测,2001年至2025年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将从102.4亿吨油当量增加到1 62亿吨油当量,增幅54%。目前,化石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是全球能源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消费总量逐年攀升。但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且储量有限,其产量的萎缩不可避免。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6》的统计数据,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可供生产40多年,天然气和煤炭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55年。

  作为全球能源市场日趋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已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5%。据预测,目前我国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采比大致为全球平均水平的50%、40%和70%左右,均早于全球化石能源枯竭速度,能源安全问题越发重要。此外,化石能源利用所产生的污染环境、温室效应等问题也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化石能源的稀缺性越来越凸显,且这种稀缺性也逐渐在能源商品的价格上反映出来。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从理论上看,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如转化为电能,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目前世界上能耗的40倍。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大。我国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理论储量达每年1.7万亿吨标准煤。从全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大部以及云南、广东、海南等部分低纬度地带均为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

  起步较晚发展缓慢

  在化石能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各国均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其中日本、欧洲国家(德国)和美国等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的国家起步较早,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欧美、日本等国家还制定了长期的能源发展战略,对太阳能的发展进行了长期规划。1997年6月,美国提出 "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计划到2010年将在100万个屋顶或建筑物其他可能的部位安装太阳能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欧洲也于1997年左右宣布了"百万屋顶计划",其中,在太阳能利用领域领先的德国联合政府在"欧洲百万屋顶"的框架下于1998年10月提出了计划---在6年内安装10万套太阳能屋顶系统,总容量在300-500毫伏,每个屋顶约3-5千瓦。日本政府的计划目标是,到2010年安装500毫瓦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近20年来,我国光伏产业长期维持在占全球市场l%左右的份额。2003年、2004年,我国太阳电池组件的生产有了大幅度增长:2003年达到1.2万千瓦,约占世界份额的2.2%;2004年达到3.5万千瓦,约占3 %。与国际上蓬勃发展的光伏发电相比,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甚至明显落后于印度。

  近3年来,国内太阳电池生产大幅增长,年增长率超过100%,与之相比的光伏产业市场发展却很缓慢。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始终徘徊在7兆瓦左右。

  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可以应用于并网发电、与建材结合、解决边远地区用电困难问题等。

  我国有荒漠面积100余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光照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如果利用荒漠安装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则可以提供非常可观的电量。太阳能电池组件不仅可以作为能源设备,还可作为屋面和墙面材料,既供电节能,又节省建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迄今我国边远地区仍有较多居民尚未用电,如果单纯依靠架设电网供电,则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不经济。太阳能发电无需架设输电线路,且建设周期短,可以有效解决边远地区用电的难题。

  前景广阔抢抓机遇

  目前,各国市场均给予太阳能发电相关公司较高的估值水平,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各国投资者对这一产业发展前景乐观的预期。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正处在成长初期,发展前景广阔。

  2005年,国家就开始强调节能减排。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

  目前,各个省市已经出台了节能减排文件,全面部署了节能减排工作。着重开发风能、水能、生物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是节能减排中的重要内容。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建建筑约20亿平方米,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50 %,建筑耗能达到社会总能耗的20%。当前,许多地区开始推广强制节能措施,要求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到65%以上,而依靠建筑材料节能无法达到这个标准,应用太阳能成为最佳选择。

  强制安装政策加速行业发展。2007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政策环境在不断规范和完善,在国家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10年和2020年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保有量将达到15000万平方米和30000 万平方米,其能源替代量为2250万度和45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700亿度和1400亿度电。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可见,太阳能有着广阔的市场。

  目前,国内多个省市已经纷纷跟进,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如在江苏、广东、海南、山东、甘肃、深圳、浙江等地区都明确要求12层以下建筑要全面推广和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应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太阳能产业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契机。

  随着节能建筑逐渐升温,绿色环保建材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太阳能走进房地产正是时代潮流的大势所趋。

  当前,建筑耗能占到我国总能源消耗的30%,房产热依然居高不下。如何开发节能环保的住房已经成为房地产业最大的焦点。国家曾提出,重点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太阳能成为首选能源。

  加大政策扶持

  随着能源紧缺,我国政府已对太阳能发电产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有力地支持了产业的发展。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较之发达国家,我国太阳能发电应用的落后除技术原因外,政府的措施也存在着很大差距。由于太阳能发电成本较传统能源高,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欧美、日本等国家纷纷实行"阳光计划",在太阳能发电的价格、税收、发展基金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同时,在政府资助下,欧洲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也加大了太阳能能源利用的研究。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当前情况,我国政府首先应加强立法,促进全国光伏技术、产业和市场的整体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制订长远规划;其次,加快可再生能源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的研究和试点示范,以便在条件成熟时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政策。政府应加大投入,强化关键技术设计制造攻关,从技术创新和突破上加快降低成本的步伐。

  目前,我国已明确制定了到2020年国内光伏总装机容量新增1730兆瓦,达到3万兆瓦的目标。2006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能已经达到1600兆瓦,这意味着仅过去一年的产能就可以基本满足未来十余年的新增规划目标,而去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实际装机容量只有1420兆瓦。也就是说,中国太阳电池的产能已可以满足全世界的需求。

  市场要达到9000兆瓦到1万兆瓦左右,而现在才2000兆瓦左右。这样看来,这几年的应用还要翻3倍。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现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能力还是不够的。

  我国越来越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近1倍。

  根据《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大力发展水电,加快发展生物质能、风电和太阳能。

  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进行兆瓦级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和万千瓦级太阳能热发电试验和试点工作,带动相关产业配套生产体系的发展,为实现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随着国家一系列法律、政策的出台,无疑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发展。陈玮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7 11: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能产业持续升温最新动向剖析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

  美国太阳能顾问公司Solarbuzz近日的调查显示,尽管市场上多晶硅短缺的状况仍持续,全球太阳能光电设备的发电量,仍在2007年达到历史新高的2,826MW,较2006年大幅增长了62%。

Solarbuzz指出,整体多晶硅产能在2007年增长了30%,但这样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光伏(PV)产业链的庞大需求。该公司还指出,去年有21家新进公司加入了多晶硅生产的行列。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能由2006年的181MW增长了一倍,在2007达到400MW。

以各国厂商表现来看,日本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全球市占率日益下降,目前约为26%;而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全球市占率,则由2006年的20%增长到2007年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8 09: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发展分析

中研网讯

太阳能技术在中国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历程。2005年年底,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Suntech Power)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日开盘股价即迅速上扬,公司创始人施正荣跨入中国首富行列,从那以后,一批中国的太阳能制造行业进入人们的视线。天威英利(Yingli Green Energy)、天合光能(Trina Solar)、加拿大太阳能公司(Canadian Solar)等其他中国PV(指“光伏”,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硬件)企业也步尚德后尘,纷纷在海外上市。

而位于常州的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在纽约上市,去年还在“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项目”(Deloitte Technology Fast 50 China)中名列榜首。

目前全球对太阳能的需求急剧飙升,有人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消耗量将占全球能源总量的10%,这一切似乎都表明太阳能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沃顿知识在线中文版就此话题采访了多位专家、投资者和太阳能技术制造商。但他们认为,中国的太阳能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且未来还将遭遇坎坷。另外,他们还表示,虽然近来中国政府对这种可再生能源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但国内的太阳能市场在短时期内不会迅速腾飞。

“光明”的开始

虽然中国的光伏产品制造商目前主要还是以出口为主,但中国对太阳能的重视则起源于自身政府的推动。中欧能源环境项目(EU-China Energy Environment Program)的韩飞(Frank Haugwitz)认为,该行业开始于国家发改委自1996年起牵头推行的“光明工程”(Brightness Program)。

“光明工程”规模庞大,目标宏伟,旨在解决中国西部23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在2002至2005年“送电到乡”期间,国家在太阳能充足的西部地区修建小型光伏发电站和水力发电站,解决1000个乡镇的用电问题。另外还兴建了700多座村庄太阳能发电厂,将电力直接输送至方圆一公里以内的用户,总共约有130万人从中获益。

光明工程获得了成功,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清华大学教授欧安德(Andreas Oberheitmann)解释说,由于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太高,所以即使是有国家政策保护,地方运营商仍然无法负担维护电厂或更换电池的成本。这种电池是用于储存电厂已生产的电力。他说,“电池的使用寿命是五至八年,这是个大问题。”

光明工程下阶段计划让20,000至25,000户村民家中通电,但韩飞表示,目前这个项目具体如何实施还是个问题。他是德国技术合作组织(German Technical Cooperation, GTZ)的技术顾问,该组织为光明工程提供协助。但不管怎样,眼下都要想办法打破僵局。按照原来的计划,今年年末就要成立农村能源服务公司,以维护地方太阳能电厂在今后15年内的运营。

除政府支持项目的推动之外,2003至2005年欧洲能源需求的增长也是推动中国太阳能行业迅速发展的动力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欧中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去年联合发布了“2007年中国太阳能光伏报告”(China Solar PV Report 2007)。报告中指出,国际市场的需求尤以德国为甚,德国对光伏的需求目前占全球需求总量的一半。

韩飞说,在太阳能发电技术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Grid Parity,即太阳能发电成本与化石燃料等传统形式发电成本持平)之后,全球对太阳能的需求将“不受限制”。“光明工程”还让我们知道了国内太阳能技术与国外的差距。而结果是,他说,中国的制造商对太阳能技术的兴趣日渐浓厚。

国内制造商在那以后开始奋起直追。最初多数国内企业都集中在光伏产品供应链的(相对容易的)末端:即生产太阳能电池元器件,后来开始向供应链上游延伸,涉足电池制造,生产电池晶片,现在又开始从沙里提取多晶硅,解决的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直到最近,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国内企业还是以生产电池组件为主,韩飞说,“但他们也在逐渐开始生产电池,因为这块业务的利润更高。”他补充说这一趋势也和生产商整合他们供应链的努力保持一致。

硅短缺和成本上升

尽管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取得了辉煌的进步,但这个过程中也充满着坎坷。韩飞说,中国的太阳能光伏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国外。国内的研发能力也“有限”,但正在“逐步改善”。另外,现在国内企业有超过80%的生产技术都是依靠进口,除此之外熟练工人也有缺口。

但是迄今为止令光伏产品生产商最感头疼的问题是“多晶硅的供应”,韩飞表示。北京恒州博智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太阳能研究中心(QY Research Solar Energy Research Center)2007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需求总量比供给总量多五分之一。硅的价格也是一路暴涨。2001年 至2003年,每公斤硅的价格是25美元。而根据恒州博智的报告,中国目前平均硅价已达每公斤230至330美元。硅价走高导致供给不足,这会阻碍太阳能行业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

中国大型光伏产品生产商正在努力解决硅短缺和生产成本上涨的问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这些生产商开始逐步整合供应流程,也就是所谓的“垂直整合”。这将给予光伏生产商更大的自主性,并且使得他们能把成本分摊到整个生产流程,韩飞说。一个完全的垂直整合,将包括多晶硅生产以及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在技术发展方面,公司正逐渐提高电池效率,削减晶片厚度,从而自动降低成本。

另外,为了应对全球多晶硅供给不足的局面,越来越多急等用硅的行业巨头都选择与现货市场供应商签订长期的固定价格合同,从而获得非常优惠的进价。的确,2006年中国的光伏产品产量翻了三倍,2007年又翻了一倍多。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指出,今年中国正有望成为光伏产品的头号生产大国。尚德正计划把其产量从2007年的540MW(0.54GW)提高到今年的1GW。天威英利,国内争夺第二大的企业之一,计划把产能翻倍,达到400MW。

与此同时,随着大鱼越长越大,也越来越肥,国内的小型光伏产品制造商开始陷入困境。他们很难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应合同,也没有实力扩大产能,所以面临着破产或者被大鱼收购和吞并的危险。韩飞说,“制造商正在整合之中。”而且海外上市也非长久之计。“在这些新上市的公司之间没有什么区别。”现在光伏产品制造商的首次公开上市(IPO)筹集到大笔资金不象过去那样容易了。事实上有些公司宣布IPO计划只是最后的无奈一搏。

奥贡中印投资公司(Origo Sino-Indian)是总部位于北京的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和咨询公司,公司副总总裁葛原(Gerry Ge)认为,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太阳能企业是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一个比较困难的领域。“如果你想做企业上市前的投资,现在可供选择的好公司真的不多,海外上市的好公司则更难寻觅。”而且为了扶持中国的二级市场,中国监管机构已抬高了国内公司海外上市的门槛。奥贡才刚开始投资可再生能源,目前还尚未涉足太阳能领域。

青云创投中国环境基金(Tsing Capitals China Environment Fund)的谭锐剑博士(Tam Patrick)指出,迄今为止绝大多数IPO都集中在电池和晶片生产商,“但太阳能领域还有其他一些投资机会。”譬如全套太阳能使用系统,还有所谓的“薄膜”技术也受到许多关注。(目前绝大多数光伏产品生产使用的是多晶硅,但重量更轻、价格更低的薄膜可以降低硅等化学原料的成本。)谭博士解释说,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光伏生产商可以利用薄膜技术来确保利润。“另外是否有新的IPO还要取决于市场状况。”

新出现的阴云

但对太阳能充满信心的人士认为硅短缺的状况将很快得到缓解。目前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用硅有超过95%都来自进口,但这一状况正在改变。在当前的光伏企业自己努力生产多晶硅之外,还有很多国内公司都在争相加入多晶硅的生产行列,韩飞称他对大概60家声称已经开始生产硅的企业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公司还能继续维持下去,而且这些硅的质量“也有待考察”。

但是,市场观察人士已经开始担心,随着新工厂的不断建立,一个新的问题或许即将出现:供过于求的趋势。尽管太阳能的全球性需求正在上升,但是交易员杰罗姆?鲍尔(Jerome Ball)对未来几年电池的供求预测做了详尽分析,结果发现“未来光伏产品行业的供应至少比需求多出50%至100%。”他指出,除了硅的高成本之外,供过于求将会造成价格下跌,进一步对光伏生产商的利润产生压力。

问题是,哪个下跌地更快?是电池还是多晶硅?鲍尔的回答是在2008-2009年,电池价格跌幅更大,使得光伏生产商的利润更受挤压。但是他对光伏生产的长期前景还是保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在太阳能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之前将经历循环周期。另外,他指出在未来几年内国际市场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比如,在西班牙,由于其充足明媚的阳光加上政府政策的推动,成为近年来太阳能产业的天堂,但是该国的固定电价目前可能会下调。

隧道尽头的光芒

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国内供应超过国际市场需求的问题,一些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和环境团体指出,就是要推动国内市场增长。中国是全球太阳能头号生产大国:你走进北京任何一幢低矮的居民楼,推开窗户都看见附近大楼屋顶上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但中国的太阳能发电还是非常微不足道:2007年中国的能源安装总容量为713GW,其中太阳能占80MW左右(即0.08GW)。

另外,虽然政府计划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包括水利发电)占总能源量的15%,但2020年的太阳能发电目标仅为1.8GW,而据欧安德教授估计,届时中国的能源安装总容量将达到1500GW。前文提到的“2007中国太阳能光伏报告”称,中国政府制定的太阳能目标“不够激进”,并且还呼吁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

绿色和平组织能源与环境活动家刘爽称,“只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太阳能市场,才能推动太阳能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为充分挖掘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潜力,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启动辅助性定价机制,还要把能源结构改革列为工作重点。”

专家普遍认为要在中国市场大力推行太阳能,政府必须效仿德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引入固定电价等激励措施。欧安德教授指出,中国2006年实行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对可再生能源实行固定电价制度,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必须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部实行强制收购。目前的现状是,国家通过制定专门费率推广生物发电和风力发电,但尚未把太阳能发电包括在内。

至于太阳能是否能在国家的推动下得到大力发展,韩飞对此并不乐观。他说,“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太高”。而中国主要是依靠煤来发电,廉价的煤炭为太阳能实行固定电价提供了参照基准。根据现行价格,太阳能电价将是煤炭发电的10至20倍。专家一致认为,欧洲再过10到15年就能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但中国可能要等到2030年才能捧得这个“圣杯”。韩飞认为,中国发改委看好太阳能的长期发展潜力,但不会把开发太阳能作为眼下的工作重点。

虽然未来的道路布满坎坷,但韩飞对太阳能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前景仍然充满信心。他提醒说,电池使用寿命每增加1%,太阳能生产成本就会减少5%,从而推动太阳能的普及应用。但他也承认,到目前为止光伏发电还是最昂贵的发电方式。“但再过5到10年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或者说肯定会有所改善。”

[此帖子已被 ICE 在 2008-4-18 9:46:2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30 09: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太阳能转型与创新势在必行

日前获悉,在新型能源利用方面,我国正在后来居上,已经成为太阳能利用大国。作为新型能源的代表,太阳能行业一直在节约能源方面走在了其他行业的前面。据国际能源行业权威杂志《可再生能源世界》报道,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使用国,太阳能热水器总保有量占世界的76%。同时,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含量太阳能产品的研发和使用,大大提高了节能减排的效率和进度。

  专家指出,随着“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推广,新《节约能源法》的实施以及奥运会的到来,2008年太阳能热水器转型与创新势在必行。在广泛合作基础之上建立的“绿色能源战略”,是实现全球最优秀资源的整合、向国际市场延伸的重要标志,也是对行业进行有效规范,实现行业和谐推进的重要举措。太阳能行业的崛起和发展,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和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4 11:43 , Processed in 0.0216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