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企业万亿元贷款暴露巨大风险 电力行业的持续亏损,已经威胁到上万亿元金融资产的安全。 近日,本报记者独家获取了一份专供银行管理层参阅的电力行业信贷风险报告。这份由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下称“银联信”)出具的研究成果显示,电力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额亏损,电力企业不良贷款率已经偏高,长期信贷风险须引起足够重视! 近期房地产市场波动,银行信贷系统已经发出警报信号。令人担忧的是,作为另一个贷款大户,电力行业如果与房地产业金融风险并发,金融系统将不堪重负,甚至有崩溃的可能。 <DIV align=center>345亿元巨亏背后:风险过度集中转移</DIV><DIV align=center> </DIV>“电力行业不良贷款率历来偏低,近期不良率迅速抬头,这一行业的信贷风险已经暴露出来,应当引起银行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还不还得起贷款?对于如今的电力企业来说,这是个大问题! 广东东莞一家燃料油发电厂,在2003年项目启动时,各大商业银行展开激烈争夺,最终由工行、农行和农信社三家分食了近5亿元银团贷款。 “民生银行专门派人从深圳赶来,虽然没赶上银团贷款的班车,但是经过‘公关’,还是发放了流动资金贷款。”农行广东分行信贷部门袁经理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时候,银行能从此项目中分得一杯羹,已是相当不易。 三年后,银团贷款到期,由于燃料油价格大涨,电厂出现持续亏损,已无力归还贷款本金。无奈之下,银行只能对贷款进行展期偿还处理。在信贷系统中,该笔贷款从“正常”划入“关注”。 这一拖就是两年。如今,这家电厂每个月都要归还几百万元的利息。好在电力不愁销售,而且有母公司(深交所一家上市公司)的支持,电厂勉强能够偿还利息。7月1日,南方电网每度电上调2.6分钱,对这家电厂不啻于雪中送炭,即便如此,今年内还清贷款的难度仍然很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袁经理告诉记者:“现在每家银行都想退出来,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两年之内,我们不会再碰其他电力项目!”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跟这家电厂一样,发电行业中还不起贷款的难兄难弟不在少数。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的电力企业亏损面已达38.06%,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达345.15亿元,同比增长349.51%。 这些惊人的数字击中了敏感的信贷神经。 急剧上升的不良贷款率,印证了发电行业的财务危机。银联信的研究显示,各大银行在电力行业的不良贷款比率,目前在5%至10%之间,部分地区已高达20%。 据山西银监局的公开数据,2006年上半年,山西电力行业贷款不良率仅为0.31%。如今,这个煤电大省已成为电力不良贷款率最高的省份之一。 银联信行业研究部能源组负责人赵妍告诉记者:“电力行业不良贷款率历来偏低,近期不良率迅速抬头,这一行业的信贷风险已经暴露出来,应当引起银行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各大银行的贷款中,电力行业所占份额都不小。其中,工行占到13.9%,建行占到11.53%。农行、交行、招行等大商业银行也很看重电力行业贷款,并将作为其资产业务的重头。截至2007年底,仅工行、农行、建行、交行四家银行投放到电力行业的贷款,总额已超过1万亿元。 银河证券电力行业资深分析师邹序元告诉记者,去年发电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很快,每个新项目负债率都高达80%以上,因此每投产一个新项目,就会增加总体的资产负债率。此外,由于去年连续加息,有一个利率重估的过程,增加了电力企业的财务成本。 赵妍表示,电力行业,尤其是火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偏高(今年5月底为71.47%)。高度依赖银行贷款的新增固定资产项目建设,会显著提高总体负债水平和短期负债水平。这意味着,电力行业长期投资的风险,被过度集中地转移到了商业银行体系。 <DIV align=center>偿债能力衰减危机:谨防“短痛”变“长病”</DIV><DIV align=center> </DIV>在银监会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相关负责人已明确提醒商业银行:电力行业原来利润就很低,现在又呈下降之势,须高度关注其信用风险! 如果不改变电煤价格不断高涨的局面,电厂的亏损状况将长期持续,这是业界人士的普遍观点。 邹序元表示:“五大发电集团议价能力较强,华能的项目很多能拿到9折的贷款利率优惠,国电、华电等也都有一定的贷款利率优惠,因此压力还不是那么大。地方电厂问题就严重多了,需要地方政府补贴来度过难关。”实际上,即便是五大发电集团,在电价上调前提下,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持续亏损的恶果已经显现,部分电厂已经“撑不住”了。银联信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火力发电企业数量,已由2007年11月的1346家,减少到今年5月的1277家。 电力贷款可能“短痛”变“长病”,银行对此心态复杂。 “不做电力行业贷款,我们做什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国家开发银行海南分行相关人士反问道。 电力行业一向是各大银行逐鹿的战场。这位国开行人士不无遗憾地表示,电力企业原先是银行典型的最优质客户,只是如今由于行业性亏损,其财务状况才出现普遍性恶化。现在大量贷款投放在电力行业,短时间内不可能大规模撤出。 记者从民生银行总行信贷管理部、农行广东省分行等机构了解到,即便是现在,银行对电力行业贷款仍抱有很高的热情。 这与银行的信贷传统相关。赵妍告诉记者,由于电力行业普遍存在区域寡头垄断现象,电力销售有保障,同时电力行业集中了约8000亿元国有资产,所有制背景优越。因此,大型电力企业一直是各家银行眼中的“香饽饽”。 然而,昔日的“香饽饽”,极有可能成为“烫手山芋”。 记者从独家渠道获悉,监管部门已对电力行业作出信用风险预警。今年4月份,在银监会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相关负责人明确提醒商业银行:电力行业原来利润就很低,现在又呈下降之势,银行必须高度关注其信用风险! 今年以来,各大银行对电力行业的基本信贷政策已发生改变:一方面是对火电支持相对缩小,对水、风、核、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持逐步扩大;另一方面是支持火电行业内部“上大压小”,向大机组优化和调整,环保标准、规模门槛不断提升。 赵妍表示,当前电力行业融资格局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融资总量不断攀升;二是间接融资比重逐年提高,目前以国开行和商业银行贷款为主;三是融资期限结构长期化倾向明显。 之所以形成这种格局,主要原因是电力生产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行业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一般来讲,建成一座5万千瓦的小火力发电站,成本至少需要2亿元。 同时,电力生产行业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投资回收期也比较长。以大型水电项目为例,一般需要投资8年后才能获得第一笔投资收益。 融资规模巨大、期限较长,使银行承受着很高的信贷风险。 赵妍向银行建议说:“现在到了采取银团贷款实行风险分散化策略的时候了!在选择客户时,要注意选择自筹资金比例相对较高、具有外资或电力基金共同投资背景、在海内外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的电力企业。拥有完整产业链,即拥有煤炭资源或合同煤占比较大的电力企业风险相对较小。此外,达到环保标准的大型发电机组,未来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