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5|回复: 3

转贴:8月8日A股大跌:热钱已对中国发动最后突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1 16: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8日A股大跌:热钱已对中国发动最后突击

??写在《反热钱战争》出版之际(上篇)

张庭宾/文

8月8日,北京会发生什么?中国、世界会发生什么?这一个巨大悬念的谜底已被时间揭晓。

北京,晚8点正,在张艺谋导演下,中国人民向世界奉献了一场美妙绝伦的视听盛会。除了艺术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之外,更传递了国人期盼人类在“同一个世界”中和睦、和谐、和平的真诚梦想。当那2008张伞打开,世界各种族2008张孩童的笑脸同时绽放时,我在那一瞬间沉浸到“天下大同”的梦幻中,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然而,8月8日发生的另两件事,更让人感受到现实的冷峻。

上证A股指数大跌121.86点,跌幅4.47%,离创下2008年新低仅一步之遥。

在奥林匹克休战日中,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向南奥塞梯地区进攻,冲突已造成当地居民死亡1000多人,俄军随后展开反击。当伊朗一波未平之时,南奥塞梯一波又起,世界和平再蒙阴霾。

8月8日的A股大跌并未出乎我的意料。4月28日,本人在《热钱“做空”中国最后冲刺计划猜想》一文中写到:热钱做空中国已经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对此千万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倘若美元恰好经次贷重估高峰(2008年6~8月)后,不断加息,迅速升值,人民币下跌,他们再不惜代价做空楼市,在股市之“雪”上再加楼市之“霜”,巨额热钱蜂拥离境……

在发出这一“热钱大决战”的最后预警后,我便暂停了专栏,一些读者不断追问原因。今天则可以揭晓了??我以最大努力投入了《反热钱战争:中国人财富保卫方略》一书的创作。终于赶在奥运会前出版。为什么一定要抢在这个时间呢?我非常担心奥运会吸引了国人的注意力,热钱得以乘机发难。

8月8日的A股大跌已再次证明了我的预感。在中小散户和基金深度被套,国有金融机构被严格要求“维稳”,以千亿元人民币计的平准基金可能已经部分参战“维稳”的情况下。如此深幅大跌,唯一的合理解释是热钱主力蓄意做空!换言之,热钱做空中国,已经“图穷匕现”了。

热钱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们就是要制造中国金融市场的恐慌,让投资者彻底失去对中国股市、楼市乃至中国宏观经济的信心,摧毁中国金融主力机构和市场调控者的威信,从而彻底掌握A股的“做底”权力??即底部在哪里由它们决定!2500点,2000点,甚至更低,它不再由中国资本主力说了算,而由热钱说了算。股市如此,楼市如此,中国企业大面积“休克”也如此。即热钱最终拥有操控中国资产价格的低谷与高峰的能力。

这意味着什么呢?巨大的利益。假如现在中国约1.4万亿美元的热钱本金及收益(具体测算方法见该书),其中1万亿美元本金在未来短期内集中离境,另外4000亿美元热钱的大部分退出经济流通和金融系统,以现金钞票的方式堆进仓库。则:1.本金撤离,热钱已经收回全部成本;2.倘若超过万亿美元热钱退出流通,则相当于中国短期内增加了以10万亿元人民币计的股票、楼房等资产供应,股票、楼价和中国企业的资产价格将下跌。而只有当手中掌握了巨额现金的留守热钱开始买入的时候,其底部才能形成。即如果姑息热钱,它们完全可能以低于现在更低的价格廉价购买中国资产。3.当其大规模收购中国资产后,国外的巨量热钱再次回流,如国内热钱会师,再拉一轮汹涌惊人的资产大泡沫,其以比现在价格还低价格收购的资产,再通过上市等手段,卖出比现在贵5倍、10倍,甚至50倍的价格。届时他们再操控舆论于新一轮的资产泡沫高峰将它们卖给中国老百姓!

因此,8月8日的A股大跌,它已经不仅仅是挑战“维稳”,而是热钱在争夺控制中国经济和金融周期的市场主导权,是在争夺中国人民的财富命运控制权。

而热钱舆论最为高明的是,它将股市大跌、投资者蒙受损失的责任转嫁到政府身上,转嫁到中国宏观调控身上,它们可以浑水摸鱼,制造更大的混乱和恐慌,最后渔翁得利!他们正是靠恐慌蒙蔽投资者的理智“双眼”??中国国家力量绝不可能主观上希望奥运会期间股市大跌的!

所幸的是,国务院去年果断明确了股指期货和港股“直通车”的推出没有时间表,如若不然,热钱现在已经拥有了中国价格“做底”的决定权,我们或者已经失去了反击的能力。

特别令人振奋的是,6月以来,决策层力排热钱及其代理人种种金融舆论的烟雾,在国际上某些遏制中华崛起势力制造种种奥运麻烦“烟幕弹”之中,在汶川遭遇特大地震分心分神之下,他们短期集中频密调研,已经把握了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真实情况,迅速决策,灵活调整,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内,已经对很可能到来的中国经济金融控制权的大决战做好了准备。

这些政策包括并不限于:1.将货币政策的从紧二字取消,改为“灵活”; 2.人民币主动贬值,为企业进一步赢得生存空间;3.将纺织品等出口退税额提高2%,增加企业利润;4.扩大2008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5%~10%;5.股指期货和港股直通车不再有时间表;6.出台新外汇管理条理,事先声明,当热钱大规模外流时,中国有权采取紧急措施……当下,如一次性降低1%的存款准备金率,则A股底部很可能就在眼前。

一言以蔽之,假如热钱大规模撤离,它流走多少,我们就补多少,只要保持国内正常充足的流动性,则中国当无大碍。而从中长期而言,则中国发展将迎来新一轮的机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1 18: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是个大忽悠,愚弄中国人的智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1 21: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轻视!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过去看到未来。过去,有拉美、日本、泰国、韩国、菲律宾等等国家给我们做了警示,现在,有《货币战争》、《金融战争》、《反热钱战争》等书籍给我们进行了普及性教育,我们应该保持警惕。 再转贴一篇文章,关于阴谋论。

揭密“货币战争”舆论战

最近,《反热钱战争??中国人财富保卫方略》一书出版,该书由知名财经传媒人,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张庭宾著作,在这本书中,他披露了2007年度围绕《货币战争》攻讦与捍卫的舆论战的内幕,在此摘引如下:

金融舆论上甘岭(第7、8节)

对《货币战争》舆论高地的反复争夺

2007年5月,《货币战争》一书正式出版,让我对中国的金融安全反击战的最终胜利再次鼓起信心。

对于《货币战争》一书的推崇,我是从不掩饰的。因为作为国内一名资深财经媒体人,在过去三年中,我非常真切地感知,在对中国的肉麻吹捧和利用暴富神话激发国人贪婪的掩盖之下,货币战争早已开始,并且本人就一直坚守在捍卫国家和民众财富的舆论最前沿,一度感到自己就是金融舆论“上甘岭”上最后的坚守者,身心已经伤痕累累,几乎就要倒下了,胜负的砝码已经开始向热钱一方倾斜。2007年6月,我甚至在自己的博客中发出了最后的吼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恰在此关键时刻,《货币战争》横空出世,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热切关注,用此书映照现实,它是何其清晰!何其透彻!让操纵热钱的金融寡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从此金融舆论“上甘岭”上各路援军源源不断,开始了对热钱舆论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击。为中国在打赢了1997年香港联系汇率保卫战之后,续而打赢2008年更全面立体的货币战争,做了重要的舆论准备。

《货币战争》的出版反映了中国网络时代的国运。它在2006年底就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当时我看了个开头,以为是小说,没太在意,因为网络不方便看,也就没看下去。2007年4月,图书版正式出版之后,我拿到手中,一读之后再也放不下,两天一夜一口气看完了,觉得非常震撼??因为它几乎是国际金融寡头中军帐中最核心的高度机密的历史。过去数年中我一直在研究国际金融秩序的结构,千方百计借助各种蛛丝马迹由外向其内部渗透,已得出了一些肯定性的结论,也有一些大胆的猜想,这些看法与《货币战争》的史实和结论高度吻合??比如黄金是被纸币“囚禁的国王”,欧元挑战美元将导致现有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崩溃等等。尽管《货币战争》的证据链条并非完美,但是它提供的数量高达214个的注释出处无疑非常有说服力,其注释密度之高不亚于我以前看过的任何同样字数的金融书籍。更重要的是,它的基本逻辑是直指人性的,是非常赤裸的,尽管非常残酷但极为真实。

对这本“化外之物”,某些西化金融精英一开始嗤之以鼻,不愿答理它,希望其自生自灭;但随着它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开始不得不面对它时,却以主流精英式的傲慢在网络上轻蔑讥笑它。

对此,我毫不犹豫地撰文(注 :《货币战争的四大攻讦与四大功德》,2007年6 月首发于本人搜狐博客http://zhangtingbin.blog.sohu.com)为之护法,对攻讦者进行犀利反击。指出其本质??《货币战争》一书毁誉战正是现实中“货币战争”舆论战。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攻击《货币战争》亦是如此”,除了文人相轻的陋习、当下水煮《三国演义》之风,借热点贬低他人抬高自己者外,更主要的利益之争,价值观之争。其中要害是两种:

一,《阴谋论》??抹黑《货币战争》,以混淆事实视听,从而继续欺世盗利。

《货币战争》太真实了,揭开了金融寡头和他们的仆人们千方百计掩盖的真相。金融寡头其统治之所以成功高效,正是效仿了一姓之封建帝王家族驾驭之道,这极少数人得以统御芸芸众生,靠的就是信息不对称,靠的是不对称游戏规则,靠层层深宫大院封闭真相和信息,对外一套冠冕堂皇道德规范他人,对内一套巧取豪夺损人利己。而当《货币战争》将这些种种虚伪屏障揭开之后,帝王的寝宫如同变成透明鱼缸,被大众参观一览无余,其信息壁垒和伪道德??一边蒙别人眼睛,一边掏别人口袋的优势也荡然无存,他们焉能不恼怒?对《货币战争》抹黑,就是给他们自己涂脂抹粉,给《货币战争》抹黑,也就是把他们被《货币战争》透明化的寝宫和密室重新漆黑。

二,倾覆信仰大厦,那些被金融寡头们驯化和洗脑的儒生们亦不容。

金融寡头们驾驭天下之人,首先驾驭天下精英,其高明之策是,他们广为布道的金融学,很少提到动机与利益驱动,《资本论》之类的利益分析法被他们束之高阁,而是反复强调现行的金融体系是人类智慧自由的结晶,并引导精英们进入越来越复杂的所谓金融衍生品之中,进入超级计算机都难以计算的金融工程学之中。天下聪明学子,头悬梁,锥刺股,喜出望外地获得进入所谓现代金融学的门票,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最高明的金融迷宫之中,并在其中皓经白首。在此过程中,在反复被灌输中,类似四书五经般的所谓经典,逐渐僵化为某些人的信仰,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现行金融秩序的卫道士。对于那些非常聪明又自私的人,他们或多或少已看穿了金融游戏规则背后利益博弈的本质,金融寡头们对此种人很欣赏,并有足够的重金收买和雇佣他们,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自觉自愿地为守卫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并由此分一杯羹。因此,这些人认为《货币战争》“大逆不道”,群起而攻之就不难理解。

在给攻讦者画像之后,我又写道:“如果换一个思维角度,这些攻讦恰恰是对《货币战争》的赞扬,赞扬着它的四大功德。”

??它大大地降低了金融寡头对金融知识的垄断权,社会公众前所未有地获得对国际金融规则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在《货币战争》以前,所谓金融学以其复杂干涩的语言,厚重吓人的书籍,深奥难测的模型,参数众多的公式等等,共同构筑了很高的深墙壁垒,社会公众中的绝大多数被关闭在深宫厚墙之外。《货币战争》的第一个大功德正在于打破了这种垄断。它将那些过去非常高深莫测的话题,变庙堂之高为江湖之远,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人自有评说权。这使得国际金融秩序向真正的规则开放和精神自由迈进了一步。

??《货币战争》延续了《资本论》的精髓,是长期以来揭示金融寡头资本主义最深刻的书籍。最难得的是,它不是通过艰深复杂的理论推导的,而是以最浅显的常理来发现历史证据的。这个常识公理就是:人绝大多数是自私的,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会发展,金融演化,其根本的推动力不是道貌岸然的教条,而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价值立场和利益取向才永远是最客观最真实的分析方法??如果用这种分析方法看《货币战争》,你会发现,尽管该书内容非常大胆惊人,但整个逻辑却非常合情合理,何况还都有相关史料可以佐证,而且作者还留下了出处索引。

某些以“阴谋论”攻击《货币战争》者,其逻辑是非常荒诞的,什么是阴谋论?“阴谋论”的一个客观的表述是“动机论”,一个人只要所有行动,必然先有动机,为名为利为填饱肚皮都是动机,有了动机要去争取,资源有限而争夺者日多,就要博弈;有了博弈则必然出现力敌或智取,力敌演化为拳脚相加乃至枪炮战争;智取则演绎出人格折服、理论征服、舆论压服,乃至为对方设置机诈陷阱,其“最高境界”是国与国之间,阶层和阶层之间兵不血刃的“货币战争”。反过来说,否认“阴谋论”就是否认“动机论”,就是否认人性是自私的,而“人性自私论”是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基础,换言之,就是否定资本主义。由此可见,攻击《货币战争》“阴谋论”者,恰恰证明他自己源于“阴谋论”。

??《货币战争》打开了中华智慧精英挑战国际金融寡头话语垄断的想象空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必定需要先崛起一个独立自主,具有全球顶尖智慧的精英群体,对于西方最先进和隐秘的文明,他们不仅是学习者,还将是质疑者、挑战者和超越者,在诸多领域之中,他们已经在快速进步,然而在金融货币这个全球利益再分配的最核心领域中,在《货币战争》之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国人仍然大多在外围摸索,而《货币战争》一下子将其最核心的决策机制大白于天下,使得这些从不同方向不断探索前行的人们获得了宝贵的印证,可帮助中国立场的全球金融价值坐标系和全球顶级金融智慧洞察力更快趋于大成。

??《货币战争》也给正被“请君入瓮”的中国一个及时的警钟。“围绕《货币战争》一书的攻讦和捍卫,绝不是简单的学术之争、意气之争,而是在这场‘货币战争’剥夺与反抗中的话语权制高点争夺战,是捍卫国人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十万亿财富的先锋之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金融舆论前哨战。这一战关切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如果我们不能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受到热钱及其舆论的捧杀和蛊惑,被请君入瓮,我们必将为眼前的贪婪和短视付出极大的代价!”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笔者预言:“这一战你和我没有退路,每一个不愿在国际金融寡头剥削或施舍下过活的中国人都没有退路。因为尽管他们衣冠楚楚,但他们已准备好迷幻药,令国人在虚幻财富盛宴中醉倒,而当醒来之后,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已冠冕堂皇地成了你的财富主宰,而你已经无力挣扎回击!”

如果将这一段话恰与一年之后(2008年6月)的现实进行对照,当国人在2007年的虚幻财富盛宴中醉倒,当无数股民和基金投资者在惨跌已经超过一半的股市中被高度套牢,如今醒来时,你是否还能有力回击?

这篇文章击中了反《货币战争》舆论势力的要害,也使得这场辩论更加升级,在一篇名为“《货币战争》是一只华南虎”1500字的博文中,博主没有论证《货币战争》为什么是华南虎,他在意的是??“特别是听到中央……校和许多部委地方的机关甚至将本书作为必读参考书,则更令我警惕”,然后就直接得出结论??“套用现在流行的话题,《货币战争》就是一只华南虎”,然后号召人们要“以娱乐精神看跳大神的”的态度看这本书。

这种逻辑关系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不过它已经开始透漏了一些心中的秘密,那就是作者特别担心或者害怕“中央……校和许多部委地方的机关甚至将本书作为必读参考书”。“狐狸”开始露出了“尾巴”。

抹黑《货币战争》实为封杀货币决策民主权

网络的蔑视和诋毁没有损害《货币战争》的声誉,反而进一步让《货币战争》声名鹊起。2007年11月,随着《财经》杂志刊发了胡祖六先生的《子虚乌有的“货币战争”》一文,一篇长达6000字的书评,对《财经》杂志来说,前所未有,原本民间网络之争终于升级为主流媒体庙堂之争。

那么,胡先生是如何论证“货币战争”子虚乌有的呢,他以6000字没有提供一个注解和出处的文章,来否定近30万字,214个注解出处的大书。进行这么一场不对称的挑战,笔者不能不佩服其勇气可嘉。

几天后,南方基金的研究员万晓西先生随即在博客上发表近万字的《并非子虚乌有的货币战争》予以批驳。他写道:

胡文开宗明义的根本目的是“如果读者尤其是政府决策者把《货币战争》书中结论或政策建议认真待之,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惊讶,甚至不安”,可是胡文通篇对于《货币战争》的具体结论或政策建议不置一词,有些令人摸不着头脑。试想,建议也不过寥寥几条,批驳起来岂不是手到擒来,而批驳一本引用史料繁多长达30万字的史学著作,全面否定自然事倍功半,为何胡文舍近求远,不合逻辑。是不是这些建议??建立金本位的中国货币战略太敏感了?

万晓西在文章中指出:“前有《货币战争》,中有《格林斯潘的骗局》,后有《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相看两不厌,国人不可不识之、思之、辨之、慎之。认真读读《货币战争》吧,再认真读读《子虚乌有的‘货币战争’》,自有公论。最近美国人约翰?珀金斯所著《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一书中以自身经历揭露美国经济杀手如何通过贿赂、敲诈、色诱乃至谋杀等手段,拉拢、腐蚀和控制他国政治和经济精英,蓄意提出错误的宏观经济分析和产业投资建议,有力证明货币战争是真实存在的。”

紧随其后,笔者撰写了《“子虚乌有”论的双重价值立场冲突〉对胡文进行了逻辑论证分析,以6000字对6000字,公平公开辩论。2007年12月21日,《南方都市报》刊发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开门见山:这篇文章首先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它以“简单地出格、歪曲的离谱”、“谬误甚多,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言过其实,或根本就是妄加猜测、肆意定论”,并给这本书定论为“弥漫反犹太色彩、糅杂了极左思潮、极右倾向、民粹主义、孤立主义、无政府主义、对日本的同情与反西方意识。”一篇书评能给予如此高密度“主义”定性批评,却几乎没有什么说明,对于素来冷静、理性而有绅士风度的胡先生来说,实在不同寻常。这并不符合经济论文或经济评论的基本逻辑、论证、论据规范,是否有违背经济学的理性客观之嫌呢?

其次,胡先生的署名有两个,一个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一个某公立机构的经济学家。众所周知,胡祖六先生乃高盛的高级职员;高盛是华尔街最核心的公司之一,国际十大投资银行中2007年最赚钱的公司,甚至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也赚得盆满钵满,大派利市;而国际十大投资银行是现行国际金融秩序的“骨干”公司。谁也无法否认,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是现行国际金融秩序的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而他任职美国财政部之前,是高盛的CEO;不仅如此,他在哈佛的导师是萨默斯先生,而萨默斯曾是另外一任美国财政部长,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而胡先生从哈佛毕业后,曾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如果按照《货币战争》的说法,美国财政部、IMF、世界银行、高盛都是现行国际金融秩序的核心组织。在此背景下,胡先生不避昔日师生、同事之情,不避自身职业背景,作为知名学者,为了社会公众利益而和名不见经传的《货币战争》作者辩论,令人感佩其勇气。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纽约总部大楼

如果胡先生真能完全撇清美国财政部、IMF和高盛的立场、利益和名誉的关联,以独立客观,为社会公众利益负责的经济学人立场来分析,乃至批评《货币战争》,那着实令人敬佩,然而,让人迷惑的是,“子虚乌有”一文中,有一小节标题为“美联储辩诬”,如果照字面解释,“美联储辩诬”的意思,要么是美联储代表辩诬,要么是替美联储辩诬,这样的词语使用,对于在中国上了小、中、大学,使用母语中文非常精准的胡先生,仅仅是偶有失误吗?

笔者接着分析了“子虚乌有”一文的三种论证方法的自相矛盾。在此不一一道来,仅指出其第二种论证方法的悖论??胡文称“美联储自成立近100年来,已在美国公众心目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很多民意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人民对美联储这样一个未经选举产生,却有巨大影响力的精英机构的信任,甚至超过了对包括国会与总统在内的许多公共权力机关的信任。” 然而,胡先生并没有像《货币战争》一样提供相关证据来源,当然,这种关键性的报告,也须说明该报告的调查对象是否有“美国公众”的代表性。

令人迷惑的是,在“子虚乌有”一文中,胡先生承认金融领域“原本显得过于神秘”,这让人疑虑美国公众对过于神秘的金融领域,继而金融领域中最神秘的美联储了解多少,能否有足够的判断力。同时,笔者不敢确信胡先生在多大程度上信任社会公众的判断力,因为该文还写道:“作为一本通俗性供消遣娱乐的书,该书的欣赏价值显而易见。但是,如果读者尤其是政府决策者把它视为一本真实与严谨的书籍,对书中所作结论或政策建议认真待之,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表示惊讶,甚至不安。”显然,胡先生定义此书除政府决策者之外的普通读者的意义就是“消遣娱乐”,可以不用思考,或思考也没什么价值,这样的社会公众难道有资格评价美联储的能力吗?

在并没有有力的逻辑和证据驳倒《货币战争》的情况下,胡先生为何甘冒身份立场所隐含的道德风险置疑,力图拨“乱”反“正”呢?此文接着顺藤摸瓜:

??胡先生不太像是为了社会公众驱除谬误,该文写道:“作为一本通俗性供消遣娱乐的书,该书的欣赏价值显而易见。”胡先生似乎并不反对普罗大众作为枕边书,以之为娱乐。可既然《货币战争》如此荒谬,剥离了自身身份利益立场,为社会公众尽责的经济学人,长文驳斥《货币战争》的胡先生怎么能任其去遗毒大众呢?

??胡先生似乎有为现有国际金融秩序正名之意,但其春秋笔法又有点含糊其辞。他写道:“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个健康运作良好的金融体系通过高效率分配资本……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脆弱不稳定的金融体系往往导致金融危机频发……”这段话只是讲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货币是现代金融的核心,而汇率和货币发行权是货币的核心”这恰恰是《货币战争》最核心的观点。

“更重要的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在《资本论》中深刻地洞察未来??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金融资本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由于金融寡头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的上层建筑,因而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统治者。而《货币战争》一书不正是用了大量有据可查的史料为这个判断作了最新的注解吗?”

“今天,宋先生作为一介书生,重新审视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不是为了推翻它,更不可能是为了制造金融动荡。而是在试图判断这个国际金融体系在不久的将来是帮助中国更加安全科学地可持续发展,还是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血汗财富为国际金融寡头所“剪羊毛”。

这仅仅是杞人忧天吗?发展中国家乃至像日本那样的后发达国家,每每在国家由实体经济向现代金融阶段升级的关键时候,均遭遇了金融危机,胡先生能够给出更合理的解释吗?在当今中国金融与国际金融接轨的关键时刻,《货币战争》给出一些提醒,一些建议,有什么不好呢?何尝不是一个爱国者尽到责任的方式呢?

??胡先生真正担心的是??“如果读者尤其是政府决策者把它视为一本真实与严谨的书籍,对书中所作结论或政策建议认真待之,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表示惊讶,甚至不安。”

无可否认,以胡先生为代表的,与其有类似价值立场和观点的经济学家,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对中国了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曾起到了积极作用,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对中国货币决策的相当强的影响力和决策信息的首知权。需要强调的是,货币金融政策对金融市场的“财富再分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比如前一阶段的“港股直通车”,消息宣布前,香港股市已经大涨,而消息宣布后,涨势更猛。幸好中央政府果断暂停了“港股直通车”,否则内地投资者必定损失惨重。

既然货币政策如此重要,胡先生应当明白决策机制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必要性??这是现代社会民主公正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胡先生代表一种货币思想,宋鸿兵先生代表另外一种货币思想,胡先生代表一种价值立场,宋先生代表另外一种价值立场,两者均能为决策层所听取,参考和比照,岂不很好,难道我们需要怀疑经济决策层的智慧和判断力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笔者绝不愿说胡先生的学术成果是“子虚乌有”,即使胡先生所在的公司在中国存有巨大既得利益,当然,为自己的公司争取更多的利益也是他应有的权利,但若以社会公众利益为旗号捍卫自身既得利益,则难免构成双重价值立场(社会公众价值立场与自身和所在公司的既得利益价值立场)的冲突。

此文发表后,围绕《货币战争》而展开的舆论较量暂时告一段落。而这本书也随着不断升级的争论而热销,国人争相传阅,销售量直线上升超过百万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畅销的金融书籍,为中国民众的金融意识的启蒙和觉醒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为中国未来大国金融觉醒打下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个地基之深厚即使是在当年的美国都没有达到这种深度和广度。

现在想来,这篇文章还没有彻底讲透“反《货币战争》联盟”的最终目的??抹黑《货币战争》实为封杀中国人的货币民主决策权。这些人不反对它去“毒害”百姓,他们恐惧的是它的独立深刻的货币思想影响金融决策。这就像人民币加速升值+负利率的组合,仅2008年前5个月,已经将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的国民财富转移到了热钱等利益集团的口袋,将约1200亿美元(约84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转移到美国财政部等欧美利益集团的口袋,难怪前高盛CEO,现任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先生如此热心推动人民币升值,而从来不解释人民币升值是怎样有利于中国??因为这样的政策实际上最有利于美国财政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1 16: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真有想象力,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热钱,且万亿美元的热钱,且已战略布局的热钱,且又统一步调、统一指挥的热钱,是有确凿的依据,还是作者设想的假想敌? 当初,没有万亿美元的热钱,在比今天恶劣得多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在金融完全开放的香港市场都被“热”得头破血流,怎么能够在资本管制的大陆、拿万亿美元来冒险?老是设想阴谋论,是不是很过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01:15 , Processed in 0.02140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