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探在研讨会上提到了未来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分析,主要包括医药、新型高效绿色工业、精密制造业等等,是个长期性的发展展望。我在这里想探讨一下近几年内政府为了保增长而可能采取的一些措施以及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影响。 在次贷危机环境中政府可能重点投入的行业 一、 世界经济可能面临通缩 由于次贷问题,整个西方已经乱作一团,整体消防灭火。但多年来的问题积累,决不是投入几个钱就可以解决的。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美元霸权,这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也必因现实的原因来解决。美元霸权能否挺过这一关就是一个现实问题,如果挺不住,那么整个世界的货币结构将重新洗牌,各个国家的货币价值必按照其本国内的所有资源的总和来计算。在产生新的稳定之前,也许就像宋鸿兵所讲的那样,世界进入“冰河期”,流动性缺乏。 但无论如何,在未来的几年内,西方国家的购买力将大打折扣,并且由于美元的贬值,世界经济进入通缩是大概率的事。 二、 出口受到抑止,要改善经济内需的增强是关键,这必然由政府的投入来引领。 这样一来,中国的出口行业会遇到比98年时更严重的危机,庞大的生产能力现在变成了负担,为了保持经济的增长,提升内需是唯一治本的办法。但近期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还远远不能消化这么大的生产能力,所以,只有按照老办法,政府的投入来引领国内经济的发展。 三、 政府可能重点投入的行业 现任政府的投入,肯定和上任政府的投入角度不同。上任政府除了建高速路以外,将教育、医疗、住房等变成市场经济也是出于无奈,万事开头难。现任政府的风格是注重民生,那么最可能投入的行业就是以下的行业: 1、 医疗业 按照我的理解,医疗分成三个部分,医生、医药和医疗器械。 医生这方面最难解决,按照1兄的说法,学习了五年,谁愿意到小地方当医生啊,不如做个医药代表算了。农村的医疗最缺乏但却最难解决,人员多而且穷,地域分布广,医生就算肯去也跑不过来,“赤脚医生”现在又不可取。这个问题一方面通过农村的城市化来解决一部分,另外的一部分能否通过医疗设备的网络化来解决呢?在县城或镇一级的医院建设网络终端,城市里的医生可以通过网络来诊断和开药方。 这需要医疗器械方面的公司取得科技的进步。这样的医疗方式是个大型的改革,只能由国家来推动和试点。国家的投入除了在医保方面以外,这样的改革应该可以进行一番尝试。 医药方面,按照我的理解,西医药的代表作应该是抗生素,而抗生素已经走到了尽头,除了新品种的贫乏外,人类不可抑止的滥用也是无法回避的矛盾。上帝本来就已经给了人类一种天然的抵抗力,即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人类应该做的,是加强这方面的能力,而非摧毁,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医中药的未来不可限量。而且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中医中药必然走向世界,在中国的中药行业中,未来必然出现一个或几个世界级别的大公司。会是谁呢? 2、 农业 农业的重要性在这次的粮食大涨价中体现的一清二楚,也深刻的教育了全中国的每个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从温总理上任以来,几次一号文件均是针对农业,可见农业在温总心目中的地位。农业的投入,可能集中在水利和农电方面,至于化肥和农药等,自然发展即可。 但由于三鹿事件,中国的养殖业必然来一次洗牌,凡是粗放经营者必被淘汰。这次奶粉事件,暴露了中国养殖业的恶性竞争的残酷程度,也给制度的建设提供了一次机会。未来中国的养殖业必然向规模化集中,凡是没有完备的养殖基地的,就没有发展前途。这次伊利和蒙牛,谁先将养殖基地收购建设完毕,谁将先挺过这一关。同时,中药方面也是一样,以后谁没有规模够大能保障未来发展的原料基地,谁就不能走向世界。
[此帖子已被 阳光下 在 2008-9-26 22:27:3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