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10|回复: 4

[原创]大多人在市场赚不到钱的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6 11: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论是股票还是商品期货其趋势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股票或者商品因为价格的下跌,使价值投资者觉得东西便宜了,这时趋势交易者因为价格处于下跌状态,不愿意进场,就持币观望,价值投资者发现价格已经跌破了内在价值,于是价值投资者开始逐渐的买进,但是价值投资者不敢确定买了就会上涨,只有靠市场逐渐的发现价值的存在,等价值投资者的买进积累到一定程度,趋势不在下降而是处于横盘状态,这时那些自以为先人一步的趋势交易者发现了一丝曙光,也是小心翼翼的逐渐买进,随着先人一步的趋势交易者的买进积累,趋势发生了扭转,往上的苗头开始出现,这时那些在空头市场里吃过亏的交易者心里很不情愿承认趋势已经开始反转,这时的趋势处于初级阶段,就好象春天的小苗,露出了一点小芽,又碰上一阵倒春寒的冷空气,犹豫的上涨着,观望的人们也在猜测着行情是否反转,接下来随着媒体和新闻的鼓吹,趋势发生了明显的上涨状态,人们不在怀疑,一轮明显的上涨开始了,所有人都在讨论,牛市来了,趋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价格的剧烈上涨引来了大量投机者,价格涨出了人们的意料之外,大多数人后悔没有捂住股票,因为上涨回调卖出自己手里的股票使买进的成本价格越来越高,主动权几乎全部丧失,每一次的价格回调都惊心动魄,当下定决心坚决持股不卖的时候,泡沫由此产生了,资金不足以支持太高的价格时,接着新的一轮熊市开始了,那些投机者们享受着温水煮青蛙的状态,又做了熊市的炮灰,趋势就是这么来回循环的。

好了我叙述完了市场的一个基本循环我将解释一下里面的问题:

1、趋势的转折听起来是那么的容易寻找起来是那么的困难,因为在一只股票走牛的道路上会发出N个买进卖出的信号,牛市初期你将经常的会犯小错误,当牛市真正来临时大多数人犯的错误可以修一条从中国的北部到南部的高速公路可能还不止。

2、价值买入者也不是那么容易,首先你应该对市场的有效和无效有个概念,只有当市场非理性的对危机反映过度的时候才对你的买入有参考意义,这需要你的历史经验,以及可以经的起市场考验的一些反映指数价值的指标的参数,如市净率等,再有你必须对你的投资标的有过深入的研究,对其未来引起现金流入的原因十分明白,用老百姓的话说那就是“地里不上粪等于瞎胡混”什么土地打什么粮食,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你还要知道价值投资者在什么时候卖出,这个学问也需要经历很多错误才明会白,综上所述价值投资者应该建立一套正确的投资结构系统,而不是自己随意的去买卖自以为是的“好公司”,好公司是在自己的投资理念下的符合逻辑,合理的,科学的有理有据的分析结果。

说了这些你可能会对自己价值分析的无知感到渴望,应该去勤奋的去学习,独立的思考,总结过去的失败经验,提振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因为一个人屡败屡战也是需要信心和勇气的,而且我想说几句内心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投资秘诀,只有正确的投资理念,正确的投资理念也需要你的自我独立分析,但是一个正确的投资理念也需要通过犯错误,大量的学习总结,以及在成功的经验上才能建立起来,赚不到钱的原因就是没有系统的投资理念,系统的投资理念就象种地一样:下种,间苗,除草,除虫害,施肥,收获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你一个环节出问题最后的结果就截然不同,所以想赚钱先去学习建立正确投资理念的东西是值得的。

[此帖子已被 xds5188 在 2009-3-6 11:38:14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6 12: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趋势的动因是价值,技术分析的老祖宗查尔斯?道老早就提示了这一点,可是一般的技术分析操作者往往忽视和遗忘老祖宗的这个教导,却在表面化的“画线”、“看量”和看上去颇为高深的“数浪”、“测时”里面沉迷忘返,导致迷失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6 12: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郁闷,敲了半天字提交没有了,简要陈述如下:

以宏观分析和美国股市为例,经济周期的拐点(顶和底)判断正确的概率很低,而这段时间对应股市涨幅较大的一段时间(1948-2009,96-00作为特例处理),这段时间对于趋势投资者或者宏观分析者而言,是高风险高收益,但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由于股票价格的绝对低估和高估,是低风险高收益。

一旦经济周期拐点确立,由于经济自身运行的规律,这时候才成为趋势投资者和行业轮动投资者的天堂。

宏观分析多了,就越发感觉它和趋势交易的类似,吃中鱼尾和鱼头是小概率,吃中鱼身是大概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6 15: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midren可能自己有体会了,点中很多券商研究风格之“痛”了。

我认识几位在券商做证券研究的朋友,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每波熊市的底部时离开这个行当的。典型的理由如下:证券研究这一行算不是上什么研究工作,跟猜迷差不多。挣钱?二级市场不敢碰,工资是高点,但觉着没前途,我还是回高校老老实实做学问更好些。

是的,无论是做公司还是做宏观研究,由于有短期绩效考评的“激励”,他们更喜欢去追求短期内的效果:把握“拐点”。这就陷入了猜迷游戏中了。

而做价值研究,则与所谓“拐点”基本无关,乐趣和动力也就象当年的科学研究一样了。回想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基本上是科学家个人的兴趣史,而非有组织、有目的的研究机构的“任务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6 23: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尔莫斯老师说得真是太对了!

一般券商研究员的报告,谈个股则普遍就事论事地“分析”一下那个个股,然后预测一下未来2-3年的每股收益,并且把每股收益预测的准确度作为工作质量的评判标准。他们的报告中较少谈到在行业中的优势或劣势(跟同行业公司相比),其商业模式如何、未来的竞争能力如何、其内在的价值如何。由于业绩预测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宏观经济的状态,而宏观经济常常是变幻莫测,因此让预测业绩的人不断碰壁撞墙。谈行业或者谈宏观,则沉迷于把握“拐点”,可是拐点真的是那么容易把握的吗?从无数的报告记录来看,也就是猜吧!可是,股市是不可能靠“猜”获得投资收益的。只有沉淀在公司内部、属于公司自己的那些东西,才是我们投资的基础,才是我们投资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23:43 , Processed in 0.0202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