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新浪网上“格力董事长朱江洪4000万收入成A股薪酬之王”一文,以及网民的调查,实在是感到悲哀。我们的媒体啊,您究竟在引导什么?A股的上市公司,不是格力这样的公司太多,而是实在是太少!太少!!!如果A股有300个类似格力这样的公司,我们的A股市场还会是个被人称为“赌场”的市场吗?我们还有必要去指数“维稳”吗?还需要惧怕“大小非”吗?
不患寡而患不均,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喜欢瞎起哄,真的是国民无法更改的劣根性么?最令人愤慨的是,作为原文出处的是作为证券专业媒体的《证券日报》,真是无比的“和谐”了。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鼓励上市公司的老总们呢?用法律来规定上市公司老总们的年薪都是职工平均工资的2倍?然后像一汽那样,造30年的老解放,屁民们就都满意了?或者像春兰那样,原先空调行业的排头兵,现在都没声音了,大家就都满意了?----因为他的老总还没有经济丑闻或者他是个失败者,大家都当没看见?
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究竟应该鼓励什么?倡导什么?为什么老邓要搞改革,推翻他亲自参与创立的旧有制度?30年了,我们国家的“牛市”目标,是清晰了还是模糊了?! 哭………………
使用道具 举报
这也是之所以这2年651非常欢迎基金来调研的目的所在
楼上,分析的很不错.特别是以下部分
充分竞争性的行业内,高管一旦拿到高薪酬,心理上容易助长焦躁的习气,在高管们志得意满之际,也许就是公司业绩滑坡之始。(如果象格力这样的只有一两个高管拿到天价薪酬,如果引发公司副总及以下阶层的管理人员内心不平衡的话,公司的营运水准和协作能力必将出现滑坡。。)10多年前的情况是,某个公司的高管在政治上被捧红了的时候,股价就开始变得危险了(象当年的长虹);现在的情况可能是:某个公司的高管拿到天价薪酬,管理层的决策就开始出现失误(象2008年的平安),经营管理水平就出现变形、走样。。。所以对格力的后续表现也应该“谨慎观察”,不要因为高管拿的钱多就直接鼓掌。如果格力一直好下去再给它鼓掌也不迟。(不过如果格力继续好下去,高管们以后会不会推出奖励6千万、8千万、1个亿的激励方案呢?不可知啊。)
5、在同等的资本投入的情况下,投资人应该偏爱净利润增长率能超过管理层薪酬水准增长率的公司,而不是相反。如果在近年来新增大量股权资本的情况下,管理层薪酬水准增长率大幅超过净利润增长率,可能不是好事~
我看过格力电器的年报,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最近看到-朱江洪一年从格力拿走4000多万,心理还是很难受.
他们是通过股权激励来得到的,以前,巴非特致股东的一封信里就严格的强调了,反对股权激励,因为大多数的股权激励
都是弊大于利.....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次性的收益,如果以后还会有这样的股权激励呢???如果没了股权激励,是不是管理层就
无法提供以前的企业收益了呢?
还有,格力这次的股权激励,2个人的份额占到了 50%,这也是极不合理的......需要慎重考虑
不象以前那样看好它了.
引用:原文由 希恩雪狼湖 发表于 2009-3-18 16:27:24 :我看过格力电器的年报,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最近看到-朱江洪一年从格力拿走4000多万,心理还是很难受.
1、上文说明:作为中小股东,肯定不希望高管层从公司拿走那么多钱。
2、高管层所定的所谓激励,经常是为自己拿高薪铺路或者提前开好一盏绿灯,因为他们熟悉这个行业和公司的情况,所谓的“激励方案”,其实首先是激励高管们,把自己的从业经验用于个人的创富??而且他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如果输了他没有风险,如果赢了却是股东出的资本。
3、所谓的很多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方案,引发部分公司的高管操控帐面业绩的现象发生。
4、充分竞争性的行业内,高管一旦拿到高薪酬,心理上容易助长焦躁的习气,在高管们志得意满之际,也许就是公司业绩滑坡之始。(如果象格力这样的只有一两个高管拿到天价薪酬,如果引发公司副总及以下阶层的管理人员内心不平衡的话,公司的营运水准和协作能力必将出现滑坡。。)10多年前的情况是,某个公司的高管在政治上被捧红了的时候,股价就开始变得危险了(象当年的长虹);现在的情况可能是:某个公司的高管拿到天价薪酬,管理层的决策就开始出现失误(象2008年的平安),经营管理水平就出现变形、走样。。。所以对格力的后续表现也应该“谨慎观察”,不要因为高管拿的钱多就直接鼓掌。如果格力一直好下去再给它鼓掌也不迟。(不过如果格力继续好下去,高管们以后会不会推出奖励6千万、8千万、1个亿的激励方案呢?不可知啊。)
从当时股权激励所设立的股权激励实施条件来看,条件定得有些低。
但长期以来格力的成长还是很了不起的,如果作为一次性奖励的角度来看,应该说并不多。而且这三年格力的业绩增长也的确是很漂亮的。
说道具体的激励制度和奖励额度,这个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毕竟国企高管平时的薪酬也不少了。但我们决不要以前的大锅饭,决不要垄断国企的所谓“激励”,决不要平庸的高管长时期地占据“茅坑”。只有越来越多的“格力”们,才是我们股市未来的希望所系。
说一个对格力未来的判断:高成长已经告一段落,家用机快到极限了;突破口在商用和专业空调领域。格力,你能最终打败那些世界级选手吗?
上市公司老总的薪筹越来越高,已经成为资本市场越来越受人关注的事实。
象马明哲一年从平安拿走6000多万,朱江洪一年从格力拿走4000多万。。。还有很多威猛程度不同的老总们,分别占据着从几百万到一两千万的大小山头。。。
老总们的经营管理能力无疑对公司有较大的贡献,但真的能值那么多钱吗。。。
如果他所任职的公司是他自己投资所开的公司,他会从公司拿这么高的薪酬吗?有不少老总,拿着很高的薪酬,却不见他持有公司1股的股份。。。
上市公司的主要资本额,都是中小股民在首发、增发、配股、可转债转股等等过程中用血汗钱堆起来的,管理层的主要贡献在于营运了资本而不是创造了资本;可是代表低价入股、高倍回报利益的大股东,它所指派的高管层却拿到高薪筹,实在掩盖不了交易的本质??高管层的高薪酬方案都是大股东表决出来的。。
如果大股东作为关联方回避表决,中小股东会表决通过那个高薪酬方案吗。。。?值得深思!
同时期国有企业的空调家电厂商多了去了,都有格力这样的成长速度吗?还有对资本市场的回馈。那是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不是平安这样的政策垄断型公司。并且,这个150万股,是对个格力主要管理人员20年努力的回报,多了吗?每个认为高的人,请你自己去做实业吧。股市是7亏2平1赚,实业领域也是这个规律。
就4000万这点一次性奖赏,我看还是低了,因为还不够上海黄浦江边的一套公寓的价格。人,是有价值的。文革及以前,我们用政治荣誉来作为奖励;现在,市场经济了,我们用金钱来奖励,完全应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23:20 , Processed in 0.0225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