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企业分析 前言:本文是本人为理顺投资思路的总结,所以只有美国上市的9家中国企业,很多行业和其他企业的资料不在文章中,有兴趣者可以自己搜索网上的相关资料. 一、 行业前景 1. 能源问题已经升级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着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已经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了10年,从2003年开始,资源特别是能源的价格飞速上涨,石油即使是在金融危机过后需求并不旺盛的今天,依然达到了80美元/桶.如果能源问题不解决,中国、印度和世界的经济要持续发展,是很难想象的。 2. 金融危机后,美国和欧洲的贷款高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很难持续,没有实体经济部门的创新,美国经济要回复到危机前的低通胀和高增长轨道上是不可能的,如果欧美经济停滞,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增长模式也要停滞.世界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创新。那么创新的实体部门会在哪一个领域:生物技术?基因工程?人工智能?都有可能,但最有可能的是新能源,因为如果不是新能源,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的价格将很快超过100美元,甚至200美元,产生恶性通货膨胀,制约经济的发展.而能源领域如果有了突破,则一举两得:既提高了生产力,又解决了可能的通胀威胁. 3. 新能源有风能,地热,生物能,太阳能.生物能源和人类抢粮食,大规模发展恐怕不行,地热和风能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较多.因此太阳能的发展是最有前途的. 4. 2010年太阳能光伏的发电成本已经接近1.0元/度,风能是0.6元/左右,传统能源0.3-0.5元/度,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太阳能大规模应用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二、 竞争环境及机会威胁 1. 行业虽然前景乐观,但企业却面临巨大的挑战:新技术的出现,补贴政策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汇率的变动等等都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不确定.正如任何一个其他新行业一样,最终只有少数企业生存并发展壮大,而大多数企业在竞争和行业发展中死去. 2. 由于现在的光伏发电市场还是政府补贴,所以补贴政策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2009年下年末,因为德国的补贴政策调低,而导致光伏股票大跌. 3. 市场受汇率的影响也很大,中国企业的出口主要是欧洲,09年时,因欧元汇率下降给中国不少企业带来亏损. 4. 太阳能光伏的中下游产业行业壁垒不高,比较容易就可以入行,所以竞争激烈;而上游的多晶硅原料是高技术和高资本行业,即使这样,到2010年左右,随着世界7大供应商的扩产和中国企业新项目的投产,估计产能也相对过剩. 5. 07年由于光伏产业爆发性增长,多晶硅供不应求,价格从$60-70涨到$475,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非常强.而现在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 6. 销售现在主要以欧洲为主,多半都是通过经销商和系统集成商,所以客户数量较少,客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再者,产品虽然有一些技术上的差别,但在功能上是同质化的,也就是每度电多少成本. 7.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第一代产品是多晶硅,第二代是薄膜,第三代是聚光热发电,第四代是纳米硅…如果新技术能达到传统能源的成本而老技术不行,那么老技术就要被淘汰,所有的投资都要打水漂.但如果老技术也能达到传统能源的成本,则新老技术将共存.因此,竞争的关键是发电成本能否达到传统能源的成本. 8. 据估计,在未来3年左右,多晶硅还是太阳能光伏的主流,薄膜技术只有美国的First Solar能达到转化率11%,制造成本达到$0.84/W,也因此在2008年出货量上升至第二名,2009年出货量第一名.但在全球前10名企业里,只有First Solar是薄膜技术,其他都是多晶硅技术. 9. 太阳能光伏的下游产业竞争的关键是成本,而规模可以降低成本,所以行业具有资本密集型的特点,因此,企业的财务负担重,融资压力大. 10. 中国的制造成本低,所以光伏的下游产业中国企业占有优势,随着市场的扩大,有机会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总结:太阳能光伏行业的竞争激烈,受环境影响很大,而且供应商和客户又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行业特点决定了光伏企业的利润不可能丰厚,除非有创新性的技术降低成本,否则利润微薄,而随时要受到来自各方面变化的威胁.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三、 企业竞争力 1. 2009年太阳能电池排行榜: 
2.只有天合光能发布了年报,其他的企业都只是发布了季报.从报表上公布的技术资料看,只有天合公布了其转化效率,硅料利用率和切片厚度.其他的企业是因为数据落后不敢公布还是其他原因? 3. 产业价值链 
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往垂直化发展,但也有陷阱,特别是进入上游多晶硅领域,保利协鑫在2009的年报中称其09年的成本从08年的$66/KG降到了$39.2/KG;英利在媒体采访时称其已经试产成功新硅烷法,成本达到$28/KG,2010年中期量产,而流化床法生产的成本可以降到$22/KG.如果技术不过关,进入原料多晶硅的领域凶多吉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