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0|回复: 1

风电并网拟行配额制 投资客叫好电网企业不感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7 10: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电并网拟行配额制 投资客叫好电网企业不感冒

  被电网戏称为“垃圾电”的风电近年因给大发电公司规定了配额而获得迅猛发展,但发出来的电上不了网却给下决心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发电的中国政府制造了麻烦。现在,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正打算将“配额制”移植到电网领域,用给电网规定强制收购配额的方式来解决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难问题。

  近五年来,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连续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增长,发电侧风电装机容量指标早已提前完成,而输电侧电网企业收购上网却止步不前。尽管在2006年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曾规定,“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但因缺乏硬性约束,截至2009年,风电装机容量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85%,而上网风电却仅占总电量的0.75%。这意味着,有1.1%的风电运营后无法上网。

  最新变化透露在4月1日开始执行的《可再生能源法》修订中,这一法案首次提出,要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实施“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按照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的看法,“这就是配额制”,是新法的一个亮点,将更有力地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提供保障。不过,配额怎么定,定到多少合适,争论还在继续。

  明确电网义务

  国际上通行的配额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形式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总发电量中的份额进行强制性规定。“配额制”引起投资者普遍关注。

  清科集团投资银行部高级项目经理郑玉芬认为,对电网企业给出风电上网的量化指标,解决了一个瓶颈问题,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国家重视,对风电电场是特别利好的消息,风电场有了动力和赚钱的机会。”

  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主管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出台了这个政策,将提高投资预期,投行和PE有可能做下游。”他坦言,过去投行之所以集中在风电上游设备制造领域,而不愿意投资风电下游(即发电领域),主要就是下游前景不清晰,上网是比较大的问题,一是成本比常规能源高,二是发电质量不一定比常规能源更好。因此,“如果出台了这个政策,可以保证可再生能源生产商获得稳定收入,对生产商的融资和发展有好处”。

  在他看来,过去虽然实行全额收购,但没有规定比例,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即电网公司会以接入条件不具备、技术没有达到、调峰等各种理由来拒绝操作;有了配额,会迫使它在份额里想办法,保证最低限额,这将使风电上网更有保证。

  在4月中旬召开的第二届的亚洲光伏峰会上,任东明解读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时表示,“配额制主要是对电网企业起到约束作用”,分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指标。他建议,以实际发电量为基础,规定电网企业在其全部电量中有固定数量或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配额指标应包括所有可再生能源电力,但同时要规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应达到的比重,确保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发电产业的发展。

  任东明称,配额制的具体做法是,根据所在电网区域内能接受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能力,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总比重目标分配到各电网公司,电网公司再根据合理消纳方案,确定输送规划和消纳方案,以及相关地区应承担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指标,“这个指标可以选择绝对量,即应消纳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作为衡量标准”。

  而这些,涉及配额指标的基本原则、技术范围、配额义务承担主体等方方面面,需要一个具体管理办法来予以明确。任东明透露,他参与起草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指标管理办法》已提交到国务院。不过他也坦承,今年年内出台《配额管理办法》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技术、市场以及投资各方面的问题不解决,配额难以出台。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可再生能源修订法实施座谈会上也证实,中国将采用相当于美国等国家实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下一步比重目标的责任主体要加给电网企业。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电力监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正在确定具体指标。指标难定

  不过,具体指标的确定并非易事。电网企业之所以不愿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特别是风电,原因复杂,涉及技术、设备、市场、激励机制等诸多方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王中坤表示,出台配额制难度不小,出台后有多强的可操作性、效果如何也不好说。

  清科集团投资银行部高级项目经理郑玉芬表示,被业内戏称为“垃圾电”的风电,由于电流不稳定,对电网损害大,风电并网需要对设备、电网设施改造,进行大量资金投入,“电网企业没有这么大的动力”。

  王中坤表示,电网企业完成指标困难的原因在于对短期利益的考虑。电网企业接收风电和常规电源相比,就经济效益来讲,后者更好,常规能源多接近市场,而可再生能源受地理位置影响,多分布在边远地区,远离负荷中心。

  市场消纳能力是一个制约风电上网的主要难题。

  “电网可以解决风电上网问题,却不能解决市场的消纳问题。”国家电网公司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存慧说,“上网不等于消纳,风电最大的问题是市场问题。只强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没有意义。”

  以酒泉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为例,到2010年年底,酒泉市的风电装机容量为516万千瓦,“十二五”末再新增建成装机规模755万千瓦。而西北地区并没有这么大的用电需求。一位业内人士说,“这些容量,整个西北电网也无法消纳,只能依靠全国电网远距离输送到东部市场。”

  问题来了。甘肃河西地区的主网架电压等级是330千伏,无法实现现有的风电外送,为了实现外送,改造现有的薄弱电网,将投入大笔资金。西部风电并网的现有方案计划投资120亿元,建设750千伏的电网线路,跨越近3000公里,将电力输送到东部地区。这些高价电到达东部能否有市场是一个疑问。

  任东明表示,实现远距离风电外送,需要采用世界上尚未使用过的外送技术,最终能否实现外送还是未知数。不过,他仍相信配额制是解决风电上网目前看来最好的方法,但“任何政策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到底对电网企业制定多少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合适,这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任东明坦承。此外,配额制监管该由哪个部门来执行也是个难题,“能源局和电网企业都是平级部门”。

  截至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提前十年完成2020年规划目标,现有风电装机容量远远超过当时规划,因此对电网企业设计一个“既能达到又不太容易完成”的配额比例,就显得尤为迫切。

  2007年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和2020年,大电网覆盖地区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网总发电量中的比例分别达到1%和3%以上。在中长期规划中,对发电企业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作出了“配额”规定,“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投资者,所拥有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权益装机总容量应分别达到其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的3%和8%以上。”

  但是,装机不等于发电。“收购义务应该由电网来完成。”任东明强调,完成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指标,需要电网企业和电力企业的协调配合,以避免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大于电网接收能力的局面再次出现。

  一位风电行业的资深人士指出,配额制难以出台的原因也涉及到利益,“即便规定了配额,电网公司上谁家的风电,不上谁家的风电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蒙古风电狂飙无出路 1200万千瓦电力胎死省内

汽车行驶在内蒙古辉腾锡勒草原上,迎面驶过一辆工程车,新铺的土路立即扬起一片尘土。然而,这偶尔经过的两辆车并没有惊扰路边饮水的马匹。远处的风车依然悠闲地转着。草原、马匹、风车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

  “看,右边的风机全停了。”中国风能协会专家蔡丰波的一句话引起了众人的张望。的确,几十台整齐排列的风机安静地分布在草原上。是风机在检修还是无法并网?于是,我们带着疑问继续前行。一路下来竟然发现在辉腾锡勒的七个风电场,孤独矗立的风机比比皆是,有的被一条线整齐的划分,一部分自由地运转,一部分静静地等待,而有的风场则停机和运行者相互穿插。

  “限电”。梁振飞一语点破。这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从2007年华电集团进入辉腾锡勒建风场开始他就负责安全生产工作,交谈中,他流露出些许无奈。

  在华电辉腾锡勒风电场的调度中心挂着一幅图表,一条绿色的线呈波动状,一度在今年2月陷入低谷,而且几乎低到其它月的一半。据梁振飞介绍,图表显示的内容是2010年的利用小时数。“内蒙古地区的发电量3400万千瓦,但是本地能消化1800万千瓦,外送的配额少得可怜,只有400万千瓦,而且这400万还包括火电,所以还有几乎1200万千瓦的电是无法送出的。”

  其实,风电问题只是内蒙古电力外送受阻的一个缩影。作为煤炭大省的内蒙古也拥有着众多的火电厂,甚至包括至今仍没有得到审核的违规电厂。风电加上火电,无疑是让本身就很脆弱的内蒙古电网雪上加霜。

  “六年了,一直没能解决外送通道问题。”在内蒙古电力公司总经理张福生的眼中,这的确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然而,在电网企业吞吞吐吐、闪烁不定的言辞中,隐约渗透着这样的信号:他们在刻意回避这场矛盾的同时,又期待着能突然出现一种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案。

  狂“风”突袭

  不得不承认,近两年,内蒙古风电装机的激增已经近乎疯狂。

  李智,一位从事风电20年的风场厂长,他说与十年前的仅此一家相比,现在辉腾锡勒的风机已经遍布整个草原。目前,已经有七家风电企业在此落户,其中几乎全为资本金雄厚的国有企业,每一家都是信心满满。

  辉腾锡勒是蒙语,意为寒冷的山梁,属典型的高山草甸草原,平均海拔2100多米,面积600平方公里。辉腾锡勒风能稳定性强,持续性好,品质高,是建设风电场最理想的场所。根据总体规划,可开发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

  大学毕业后,李智就来到了辉腾锡勒,他说他这一代风电人已经很少,但是一旦留下来的都是想干一辈子的,而且,只有这批人才更看重长远利益,而不是对表面看起来火热的风电趋之若鹜。

  据介绍,2009年年底内蒙古风电装机430万千瓦,预计2010年年底将突破700万千瓦,明年年底如果按现在国家核准的项目是850万千瓦,但全部投产还要再增加150万千瓦。

  而全国的风电装机也不足3000万千瓦,内蒙古地区就占据了五分之一的席位。

  内蒙古风电缘何如此疯狂?张福生是这样分析的:《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投资商在风电方面表现出了异常的积极性,而且,内蒙古的优势是利用小时数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2500小时以上,2008年是2680小时,甚至最高的超过了3000小时,这个数值甚至超过了水电。而风电所有的成本,包括还本付息在内也不超过0.45元。

  很明显,内蒙古丰富的风能资源和低廉的成本都变成了风电业主眼中的商机。“只要让我上网,我就能盈利。”作为最早的投资商,供职于北方联合电力的李智笑言。

  的确,面对如此多的风电完全做到不弃风似乎太难了。“电网有七套限电标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执行,比例差距也很大,从0到90%都有可能,我们要做的就是每天看手机等待电网调度的短信。”李智说。

  “其实,我们已经尽力了。”内蒙古电力公司表现出了更多的无奈。张福生说:“今年3月30日以后,天气稍微暖和,我冒着风险关掉了200多万火电(多为热电联产)机组,用风电替代,这样就能少弃风。”

  “3月31日,风电上网达到13.7%,4月1日达到13.2%,4月2日是11%,4月5?7日为6%左右,因为那几天风小。4月8日,风力突然变大,创造出了最高水平的18.7%。”张福生说这个数字他记忆犹新。

  当天,张福生专门给国家能源局史立山副司长发短信汇报18.7%的这个数据,史立山立即打来电话表示祝贺。18.7%,是个怎样的数据,竟然令两位风电倡导者如此兴奋?据介绍,当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实现了风电并网的20%,比如丹麦、巴西,而中国相关部门论证了几次,分别提出不得超过5%、10%、15%的比例。而内蒙古的18.7%虽然是偶尔为之,但却足以看出电网的潜力。

然而,如此高的风电并网率也无法避免弃风的损失。“对发电企业来讲,如果限电5%,现在1度电5毛钱,其中4毛8是银行利息和成本,2、3分钱是利润。限电的这5%就是纯利润,企业怎能不痛心疾首。对国家来说,浪费惊人。”采访中,龙源公司的杨校生如是说。

  弃风,已成为风电企业无法回避的损失。而内蒙古电网又觉得很冤枉,因为的确他们的并网率已经远远高于国内其他省。

  火电的委屈

  如果说风电还有《可再生能源法》的保护得到一些优先照顾的话,那么,在内蒙古,火电被压下则显得理所当然了。但是,内蒙古的特色就是煤炭大省,坑口电站是个不小的数目。一度压缩火电的上网率带来整个行业的严重亏损。

  2008年,金融危机。内蒙古的用电负荷突然降至680万千瓦。当年的10月,进入采暖期,就意味着热电联产的机组必须开机,而内蒙古的现状是仅供热机组就有1200万千瓦,更别提风电等其他电源了,这些用电负荷连供热机组的50%都启动不了。如果不开,只按负荷发电,那将有50%的居民无法得到供暖。

  而且,当时的内蒙古刚进行完上大压小的改造,通知10万千瓦以下小机组全部退出,都换成30万千瓦低耗能大机组。以前小机组,用锅炉热量就能供热。现在大机组,汽轮机抽气才能供热,要抽气必须发电,不能仅靠锅炉供热,没人用电,就不能发电,不能抽气,也就不能供热,都是连锁反应。无奈,电监会紧急在内蒙古启动了电力多边交易,当年12月,拉动了300多万用电负荷增长。

  “火电就没几天好日子,度过金融危机了,风电又上马,火电要给风电让路,让火电停机我们也替他们委屈。”内蒙古电网交易中心主任程显明说,很多时候只有无奈。

  据介绍,内蒙古的火电成本非常低,一般坑口电站的成本只有8分到1毛钱,跟风电一样,火电成本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要能按时发电,内蒙古的火电盈利不成问题。

  当前,由于限电,内蒙古的火电也降到了4000多小时,这个数据对火电来说确实不是个好消息。“火电厂多为国有企业,他们也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即使亏损也得参与调峰等一系列'任务’,而一些民营企业的电厂我们又不能轻易限电,会引起社会矛盾。所以,只能最大限度地压缩国有火电企业。”程显明说。

  “这样下去早晚要出事。”程显明突然提高了语调。似乎处理这些无法消纳的电量已经迫在眉睫。

违规电厂无法取缔

  大量的风电和火电并举已经让内蒙古电网无从处理。内蒙古却有一种更可怕的遗留现象。某不愿具名人士表示,内蒙古的违规自备电厂虽然跟五年前相比有所收敛,但改造也并非一时能解决的。

  上述人士透露,东方希望集团6台132万千瓦的装机全部违规,从审计部门到电监会再到国家发展改革委,都已介入此事。民营企业的违规电厂很多,远不止这132万千瓦。而电网对此资产的调峰和管理则成为真空。“这些电厂不愿参加调峰,很难管理,电网又不敢解列,有人提议该强调调度权,但谁敢下这个决心?”

  而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这些违规的自备电厂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无法对其进行电网管理。在这种背景下,违规电厂的日子倒比普通火电厂还要舒服。“自备电厂的利用小时数高达6000多小时,而公用电厂才4000多小时,足足差了2000多小时,而这些都是利润”。

  “我们这么小一个电网,还要包容这么多自备电厂的发展,这个理找谁去说?”程显明有点激动,不由地提高了声调。

  据悉,当初建自备电厂,审批的都是资源综合利用的大项目,电厂只是项目中的某个配套环节,取缔之难可以想象。而这种资产到底有多少,“内蒙古有近600万千瓦”,上述人士称这已经快占到内蒙古最高负荷的三分之一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未批先建的电厂,专家称这就是典型的地方政府和中央的矛盾,地方政府想把税收留在地方,而中央是全国一盘棋做宏观调控,所以才造成了地方政府大批量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卡壳的现状。

  这些无法取缔又无法限电的资产该如何处理?毕竟内蒙古的负荷只有这些,顾此就会失彼。而这些电量又给内蒙古电网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通道困局

  3000多万千瓦的电量,竟然有三分之一无从消化。这对内蒙古的经济意味着什么?

  “只要有通道,我可以拍胸脯说,明年内蒙古的风电上网电量要超过西班牙,三年后达到丹麦最高水平。但现在只能是句空话。”内蒙古电网显得有点焦虑了。

  蒙西风电装机能力与风能储量最大,而且完全可以做到更大,因为各方面优势全占据,但现在大量闲置电量,究其根源,主要问题是送出。如今,蒙西已经与华北电网接通,然而,蒙西的送出通道有限,最大的输送极限是400万千瓦,而这400万千瓦也是在与华北电网公司的极力周旋下争取到的。

  据悉,内蒙古电网现已形成覆盖供电区域内八个盟市的500千伏主网架,并通过两个通道共四回500千伏线路向华北电网送电。截至2009年年底,内蒙古电网已投运500千伏变电站14座,变电容量1575万千伏安,线路长度3771千米。全网统调发电装机3402.295万千瓦,其中:火电2914.47万千瓦,风电431.425万千瓦,水电及生物质发电装机56.4万千瓦。

  对于内蒙古的送出通道,已经论证了将近六年,到现在依旧没有开工立项。不过,近期倒有好消息传来,国家电网公司称要在内蒙古建设两条特高压,但给的起始日期是2013年。还有近五年的等待,这个好消息又让内蒙古空欢喜了一场。

  “送出通道,关键是500千伏的网络,而不是特高压。”上述人士称内蒙古的问题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对此,张福生有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案,“应该按照国家级'风电三峡’基地规划内蒙古的送出通道。”内蒙古的风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资源,风电开发必须实现跨省、跨地区、在全国电力市场接受风电的统筹规划。风资源丰富的地区科学合理开发建设风电基地,全国各省区在电力市场中必须留出接纳风电的空间。

  当初,三峡的规划曾让业界津津乐道。或许今天,可以借鉴到内蒙古。十多年前,国家在规划建设三峡水电站的同时,提前向各省区分配电力指标、提前规划设计送出通道,才保证了三峡水电站电力的可靠送出。“如果不建立全国电力市场消纳风电的机制,不同步解决边远地区风电送出通道问题,无疑是把风电这个刚出生的孩子遗弃,或者说是在刚刚'出土’的风电幼苗上压一块大石头”。

  内蒙古的电力外送通道该如何布局?张福生说这份规划早在六年前就已经成型了。“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电网如若通过规划中的七个500千伏交流通道、一个±660千伏直流通道和一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通道,可以水电、火电、风电相互调峰、打捆送出,可外送3000万千瓦。

  这个规划张福生娓娓道来,似乎也信心十足。但六年都没有解决的难题该如何破题或许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4 11:26 , Processed in 0.02000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