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3|回复: 7

2012年全球最受赞赏公司全明星榜------让我们用后视镜的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7 08: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全球最受赞赏公司-全明星榜
(不限行业)

今年的前三甲成了科技及互联网公司的天下,苹果再次蝉联冠军,谷歌、亚马逊分列第二、第三名。可口可乐、IBM、星巴克排名上升,冲入了前10名行列。

2011(#)

2010(#)

公司行业
11苹果(Apple)计算机
22谷歌(Google)互联网服务和零售
37亚马逊(Amazon.com)互联网服务和零售
46可口可乐(Coca-Cola)饮料
512IBM信息技术服务
68联邦快递(FedEx)递送
73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保险:财产险和意外险
816星巴克(Starbucks)食品服务
95宝洁(Procter & Gamble)肥皂和化妆品
104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航空
1110麦当劳(McDonald's)食品服务
1217强生(Johnson & Johnson)制药
1314迪士尼(Walt Disney)娱乐
1419宝马(BMW)汽车车辆
1513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电子
1620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消费信用卡和相关服务
179微软(Microsoft)计算机软件
18153M科技、成像及自动化控制设备
1927卡特彼勒(Caterpillar)工农业设备
2029好市多(Costco Wholesale)专业零售商:多元化
2121Nordstrom综合销售商
2223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大型银行
2318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航空
2411沃尔玛(Wal-Mart Stores)综合销售商
2522Target综合销售商
2624耐克(Nike)服装
2734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炼油
28N/R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食品店和杂货店
2930UPS递送
30N/R波音(Boeing)航天与防务
3131雀巢(Nestlé)消费食品
3226百事(PepsiCo)消费食品
3333丰田汽车(Toyota Motor)汽车车辆
3438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电子
3535大众(Volkswagen)汽车车辆
3632英特尔(Intel)半导体
3743杜邦(DuPont)化学品
3839迪尔(Deere)工农业设备
3925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大型银行
4037万豪国际(Marriott International)酒店、赌场、度假酒店
4145eBay互联网服务和零售
4228思科系统(Cisco System)网络及其他通讯设备
4349埃森哲(Accenture)信息技术服务
44N/R戴姆勒(Daimler)汽车车辆
4541富国银行(Wells Fargo)大型银行
4654AT&T电信
4756Ralph Lauren服装
4852St. Jude Medical医疗器材
4948甲骨文(Oracle)计算机软件
50*42本田汽车(Honda Motor)汽车车辆
50*47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消费食品
50*60联合利华(Unilever)消费食品
(#)-年份代表调研进行的时间。
(*)-排名相同。
(N/R)-未上榜。
离开前50的公司
36 百思买(Best Buy)专业零售商:多元化
40 网飞(Netflix)互联网服务和零售
44 百胜(Yum! Brands)食品服务
46 索尼(Sony)电子
49 劳氏(Lowe's)专业零售商:多元化

[此帖子已被 连雨 在 2012-3-7 8:32:38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1: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articalTitle>

转:14年前贝索斯曾告诉我们如何颠覆世界

(2011-12-21 20:57:06) <DIV class=turnBoxzz><A class="SG_aBtn SG_aBtn_ico SG_turn" href="javascript:;" action-type="reblog" action-data="{srcBlog:1, blogId:'4c36db8f0102dwaf'}">转载?</DIV></DIV><DIV class=articalTag id=sina_keyword_ad_area> </DIV><DIV class="articalContent " id=sina_keyword_ad_area2>

http://www.36kr.com/p/62987.html

1997年,亚马逊公开发行上市(IPO),但是那次上市行为却被认为是不同寻常的,普遍不被看好,原因有三:

首先,许多投资者当时坚信,亚马逊公司的模式就是一个笑话 - 一个没有任何准入门槛的网上书店,注定很快会倒闭。

其次,首次公开发行(IPO)的投资银行选的让人费解。

亚马逊为其首次募股选择的投资银行,不是业界有名的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也非呼风唤雨的高盛(Goldman Sachs),而是一家之前从未听说过的叫DMG Technology Group的投资公司,它由硅谷传奇银行家Frank Quattrone掌管;而Quattrone刚从摩根斯坦利跳槽到此,并且亚马逊是他赢得的首个大项目之一。

最后,就是亚马逊掌门人贝索斯的经营哲学。

他在那封写给投资者的信(见末尾)中阐述了亚马逊的经营理念 - 关注长期利益,这与当时几乎所有公开上市的企业哲学都不一样。

当时大多数上市的企业,我们就拿非常具有代表性和让人伤感的雅虎来作个例子,他们痴迷于满足股东的短期利益需求,这就意味着整个管理团队永远追求于最大化下一个季度或者下一个年度的运营和股票表现,而没有专注甚至深入考虑更长远的投资和价值创造。

从一开始,在贝索斯经营哲学的引领下,亚马逊就走了与其它大多数上市公司完全相反的路。无论其股东如何谩骂其如何花钱,无论是那些白痴还是所谓的专业人士不断发布亚马逊“永远无法赚钱”和“很快会倒闭”的观点,也无论其股票在短期甚至中期受到多么大的重挫,亚马逊始终专注于自己所制定的坐标。

而现在,14年后,亚马逊是早期互联网巨头中唯一发展的非常好的企业,没有之一。

(PS:我们熟悉的AOL, Yahoo, Excite, Lycos, eBay, Netscape,以及其它90年代的互联网巨头,都已经倒下或者处于倒下的边缘)。

亚马逊的经验值得所有企业学习,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

然而这个过程是残酷的,建立一个持续的长期价值战略:

  1. 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
  2. 需要建立一个巨大的愿景
  3. 需要痴迷于你所专注最重要的少数几个领域(在亚马逊这个案例中,最重要的就是专注于其客户满意度)
  4. 需要你的脸皮足够厚、愿望足够强大,以抵制那些追求短期收益的股东的各种挑战(基于财富管理企业之间的紧张竞争氛围,大部分股东都是追求短期收益的)。

或者我们换一种说法,你需要具备足够强大的定力,拒绝来自权威专业人士、首席执行官、以及投资者们坚持认为企业必须尽的责任:季度复季度、年复一年的交出满意的“结果”(也就是股票增值),否则你会经受地狱与天堂之间的来回折磨!

正如巴菲特经常所阐述的观点,很多时候,往往是市场对季度业绩的过度坚持,导致大多数企业管理团队作出有利于短期收益(股票期权价值)而损害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有时这样的短视决策会导致企业减少一些已经决定了的长期投资,有时会导致直接削减投资,甚至损害到企业品牌,严重的导致企业陷入欺诈舞弊丑闻。

亚马逊从未做过以上,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家公司今天仍然主导着这个行业的原因。同时,这也是那些在亚马逊IPO时买了股票并长期持有的股东们今天拥有超过140倍收益的原因。

当然,这一切也并不惊奇。因为,14年前,就在亚马逊公开上市(IPO)时,杰夫-贝索斯就已经告诉了所有人,这就是亚马逊将要做的。他1997年给股东们的那封信,对于建立一个伟大的企业,仍然是一本圣经,下面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封信的内容:

致股东的一封信:

亚马逊在1997年取得了许多里程碑:到年底,我们服务的顾客达到了150万,收益增长了838%,达到了1478万美元,并且在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们扩大了我们的市场领导地位。

但是这只是互联网的开始,如果我们执行的好,对于我们亚马逊来说,也只是刚刚开始。今天,电子商务为顾客节约了支出和宝贵的时间。明天,通过个性化,电子商务将加速这个特殊的发现进程。亚马逊将利用因特网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同时希望建立一种经久不衰的专营权利,不管是对于已经建立的市场甚或更大其它市场。

我们为具有巨量资源的大玩家们提供了一个实现其网络目标的机会窗口,同时对于客户,这是一个新的网络交易平台,这将是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新的关系网络。这种极富竞争性的视野将以一个快速的形式演化。很多大玩家们已经通过网络信用支付将其业务搬到网络上,并且致力于持续的资源投入以获得关注、流量以及销售业绩。我们的目标就是尽快强化并拓宽自身目前的市场地位,为进入其它新的电子商务领域做好准备,我们将自己定位的巨大市场视作长期持续的机会,这种战略并非没有风险,它需要严肃认真的资源投入,需要强大果断的执行力,以对抗那些已经建立起强大专营权利的所谓领导者。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关于长期的

我们相信,我们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在于我们是否为股东创造了长期价值。这种价值直接来自于我们巩固并拓展自身目前市场领导地位的能力,我们的市场领导地位越强大,则我们的经济模式越具有力量。强大的市场领导地位将带来更高的收益,更多的盈利,更快的资金周转速度,以及相应的强大资本回报率。

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将持续影响到我们所专注的领域。一开始,我们就将我们的市场领导地位指标化:客户增长率,收益率,客户愿意再次从我们这里购买的意愿程度,以及我们的品牌力量。为了建立一个持续强大的专营权,我们在拓宽客户基数,强化品牌认同度以及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巨大资源,并将继续专注投资。

基于我们对长期目标的专注,我们所做的很多决策以及衡量得失的方法都有别于其它一些企业。因此,我们希望与您们分享我们的基本管理和决策方法,以让我们的股东能证实您们的投资哲学是可持续的:

我们将继续毫无保留的专注于我们的客户:

  • 我们将更多的为“强化长期市场领导地位”这一目标做持续的长期投资决策,而短期的盈利以及华尔街的反应将不会进入我们的决策视野。
  • 我们将继续优化我们的项目评估机制,分析投资决策的有效性,果断抛弃那些不能提供相应回报的项目,而对于那些运作良好的项目追加投入。同时,我们将继续从我们的成功及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
  • 对于那些有助于提升我们市场领导力优势的机会,我们将毫不犹豫的进行投资。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让我们付出一些损失代价,但是我们会从每一个案例中学习其有价值的东西。
  • 如果被要求在最优化GAAP报表和最大化未来现金流二者之间做出选择,我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 当我们在做大胆的投资决策(竞争压力可行性范围内)时,我们会与您们分享我们的战略决策流程,以让您们评估这样的长期投资决策是否理性。
  • 我们会非常努力的工作,节约开支,并保持我们的精益文化。我们理解对于成本管控这种文化进行强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净亏损的项目。
  • 我们会平衡长期盈利与资本管理二者之间的增长关系。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把市场增长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因为我们相信,一定的规模是实现我们商业模式最为核心的基础。
  • 我们会继续专注于吸引并留住那些多才多艺极富能力的人才战略,继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股票期权,而非现金。我们深知,能否吸引并留住一群极富创造力的员工团队,将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源泉。在这里,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是喜欢并且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

亚马逊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1997年,为了支撑我们快速增长的流量、销售、以及服务水平,我们非常努力的扩展了我们的商业基础设施:

  • 亚马逊的员工从158人飞涨到了614人,而且我们扩充了我们的管理团队。
  • 物流分拨中心的运作能力从之前的5万平米扩充到了28.5万平米,这包括将我们西雅图的设施扩充了近70%,以及11月份在特拉华州建立的第二个物流分拨中心。
  • 年底,我们的库存增加到了20万种,这使得有能力提升我们对客户的服务能力。
  • 我们的现金及投资余额在年底达到了1.25亿美元,这得益于我们在1997年5月份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以及银行的7500万美元贷款,充裕的资金让我们在实现我们战略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我们的员工

过去一年的成功是我们这群极富创造力、聪明能干的员工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为自己是其中一员感到非常的自豪。打造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招聘流程体系,是我们一直以来并将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因为这是亚马逊将来成功道路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元素。

在这里工作并不那么容易,当我面试求职者时,我对他们说,“你可以长时间工作、或者非常努力的工作,或者高效率工作,但是在亚马逊,这一切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是我们会努力建立一些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特别是关系到我们客户的内容,甚至是我们可以给我们的孙子们讲的一些东西,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容易。但是幸运的是,我们拥有这样一群乐于付出、拥有牺牲精神并极富激情的团队,是他们打造出了今天的亚马逊。

1998年的目标

怎样通过电子商务和网络交易为我们的客户创造新的价值,对我们来说目前仍然处于一个初级的学习阶段。我们的目标仍然是巩固并努力拓展我们的客户群体,以及提升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这需要我们加大对系统及其它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以支持我们在客户的便捷性和服务能力方面的巨大需求。我们正在计划将音乐纳入我们的服务内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信其它一些产品也将会是我们谨慎的投资对象。我们也相信,提升海外客户的服务能力,将是我们巨大的机会,这包括了缩短配送时间,以及增强更好的客户体验。确切的说,一个对我们目前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不是寻找新的商业扩展途径,而在于如何划分我们投资的优先级顺序。

相较于亚马逊刚刚建立之日,我们现在对电子商务了解的更加透彻一些,但是我们仍然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尽管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但是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性。在实现我们长期愿景的路途中,我们将面对如下一些困难及挑战:

  1. 我们将面对充满攻击性的竞争对手,他们有能力,也不缺资金;
  2. 公司业务增长的挑战与运作风险;
  3. 产品与市场扩充所带来的风险;
  4. 为了应对市场机会的扩充,大量持久的投资将不可避免。

然而,正如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总体来看,网络书店,以及电子商务将会被证明是一个具有巨大机会的庞大市场,而且很多企业都极有可能从中获取巨大收益。我们对我们目前所做的一切感到非常满意,也对我们将来要做的事情感到兴奋。

1997年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常的一年。我在亚马逊向我们所有的客户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的业务支持与信任,感谢所有辛勤工作的每一位员工,同时要感谢我们的股东,今天的成功离不开你们的支持与鼓励。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14: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电子商务不错的文章,看了对亚马逊有了进一步了解。B2C电子商务企业之前看过一些资料,简单谈点认识:

在经历过前几年爆发增长后,这类B2C企业的盈利基础越来越明显:良好的用户体验+足够大的规模;这也就导致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聚集在两点:IT系统平台(前台)+供应链物流(后台)。

看到现在一种主流的说法:“电商本质上与传统零售商没有区别,苏宁国美很快就会赶超。”我认为有点乐观,主要是没有认识到IT系统对于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其复杂度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难点在对全新行业的业务模式的理解,和巨量数据快速处理能力。尤其是主流电商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庞大体量的时期,本身还在高速发展。传统零售商赶超起来会非常困难,何况与主业传统商业模式带来的左右手搏击的一系列问题。

由于规模的急剧扩张,物流的瓶颈凸显,目前“针对网络购物的投诉中80%都是针对快递环节投诉”。于是电商开始补钙,物流这块的无底洞似的巨大投入和在营运成本中的高比重(物流执行成本已成为电子商务企业除销货成本外的最大支出),也是目前对行业的普遍担心。京东刘强东:“没有两三百亿建不起来一个覆盖全国的物流体系”。电子商务公司的轻资产模式在事实上正逐步丧失。

相对于京东自建全套物流模式,还有一些电商比如卓越亚马逊采取半一体化模式(自建物流中心和掌控核心区物流队伍,而将非核心区物流外包),而当当更彻底,租赁物流中+运输配送环节基本外包。这取决于各家公司对目前国内物流业不发达的妥协。而亚马逊美国物流配送就基本外包。

必须承认未来B2C电子商务空间巨大,未来这种综合类电商也一定是寡头竞争格局,但在目前相对同业对手,没有哪家建立起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且趋向重资产模式发展的时期,一旦出现问题对于一家公司来说都将是不可补救的灾难。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目前这类企业的特征:无宽阔的护城河+高不确定性,作为投资者还是慎重些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9: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望京兄的总结,今天是看到了这个排行榜,同时也看到了苹果、谷歌、亚马逊排到了前三位,紧接着是可口可乐和IBM,里面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司,突然有个想法,收集一些关于这些企业的文章,希望大家有相关资料以及总结的一起来共享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2: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亚马逊是如何持续发展的

它引发了书籍的革命。如今,它也卖玩具和化妆品。不过分析人士说,这个身价340亿美元的电子交易之王才刚刚起步。在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的领导下,亚马逊在《财富》最受赞赏的公司排行榜上闪亮登场,名列前五。本文要说说它是如何做到的。

创新

(摄影:John David Becker)

批评者说,电子书Kindle永远无法与苹果(Apple)产品相媲美。可是,亚马逊(Amazon)的手持电子阅读器却成了无可匹敌的热销货。据分析师估计,该公司去年卖出了700万台Kindle,使它成为亚马逊最抢手的产品。尽管这个数字低于苹果公司的1,500万台iPad,但Kindle使亚马逊在电子书方面早早占据了领先地位:自2010年以来,它销售的电子书是精装书的3倍,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上雄踞榜首。“通过创立这个产品,他们几乎创造了历史。”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分析师斯科特?德威特(Scott Devitt)说。

服务,服务,服务

服务全部属于零售;亚马逊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方式可以同诺德斯特龙百货公司(Nordstrom)这样的零售业常青之树相提并论。全国零售业联盟(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最近的一次调查结果表明,亚马逊的顾客服务[连同它的分号芝宝公司(Zappos)]超过了任何其他零售商(诺德斯特龙排名第9)。亚马逊金牌俱乐部(Amazon Prime)的会员每年交79美元便可获得免费送货服务,因而受到顾客热捧,并且使亚马逊各类产品的回头客大幅增加??这对网上零售商来说是难得的成就。

正面迎击竞争对手

亚马逊的扩张快于历史上任何的零售企业。(剔除美元通胀因素,沃尔玛用了27年才实现300亿的销售额,而亚马逊只用了16年。)它显然是受益于大举进军网上零售业的举措??如今电子交易已占美国零售总额的7%,2005年只有3%。但是,亚马逊却把那些实体零售巨头视作最大的竞争对手,并且以其之道战胜对方。在摩根士丹利所做的一份关于50种产品的调查里,亚马逊销售的产品种类平均比沃尔玛(Wal-Mart)少6%,比百思买(Best Buy)少9%。但是,摩根士丹利预测,通过收购专营网站,比如去年11月买下的纸尿布网站(Diapers.com),以及打入高档服饰和高端电子产品领域,亚马逊的营业额有可能在四年后超过西尔斯百货(Sears)、百思买和塔吉特超市(Target)。

译者:刘琦

公司简介:亚马逊公司

总部:西雅图

员工数:33,700。

该企业由杰夫?贝佐斯于 1994 年创立,最初只是一家网上书店(还记得吗?),如今成了互联网上最大的零售商。

[此帖子已被 连雨 在 2012-3-7 12:14:24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2: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卓越亚马逊是个例外的成功案例”
??访卓越亚马逊中国区总裁王汉华

(摄影:Mark Leong

用15年的时间,即创建一家营业收入342亿美元的公司。这就是杰夫?贝索斯打造的网络零售王国??亚马逊。从图书到百货,他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在互联网复制沃尔玛,而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与消费者的新关系,将信息和技术结合起来,颠覆性地改变传统价值链上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格局。归根到底,一切的目标都指向不断地改善消费者的体验。

在中国,卓越亚马逊利用全球领先的技术平台和高效的物流和管理能力,在激烈的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中高速成长。正如卓越亚马逊总裁王汉华所说,与消费者的直接关系产生的顾客体验是他们决策和行动的基础。在这家公司,技术团队根据公司向用户提供的各种服务来划分。高层会议中,每天必谈的主题是“客户之声”。员工绩效考核的出发点则是顾客满意度。一线员工甚至可以推翻副总裁的决定,依据是顾客满意度的数据。

虽然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鲜有成功案例,但卓越亚马逊依靠全球的技术平台和供应链管理经验,继承了亚马逊创新和精益求精的文化,具备了本地公司的灵活和速度,为卓越亚马逊在中国的成功提供了坚实基础。“卓越亚马逊一定是一个例外的成功案例。”王汉华说。如果他的说法成立,那么卓越亚马逊将成为未来十年影响中国互联网格局的重要力量,与京东、淘宝等同台竞技,电子商务在中国将迎来“疯长”的时代。

2011年4月下旬,王汉华在卓越亚马逊位于北京东四环远洋国际中心的办公室接受了本刊编辑王亦丁的专访,讨论了卓越亚马逊在中国市场打造竞争力的相关话题。

《财富》(中文版)问:电子商务是中国最热门的领域。与京东、当当相比,卓越亚马逊的独特竞争力是什么?

王汉华答:技术无疑是亚马逊的核心竞争力。当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时,强大的技术支持为电子商务公司爆发式的增长提供了后台。在中国,我们利用与美国完全相同的亚马逊平台,将前台和后台的技术展现给消费者,给消费者最好的体验。比如,利用web 2.0技术,为与消费者相关的产品做推荐,都是亚马逊在互联网里首创的。其次,电子商务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商务管理中,我们利用亚马逊先进的仓库物流管理技术和理念,提升供应链效率,服务于终端消费者。

问:是否会在亚马逊原有的平台上进行本地化的改进,以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体验?

答:中国团队进行了很多本地化创新的实践。比如供应链管理,美国有完善的社会物流体系,分布在全国的19个库房,确保两天之内将货物送到美国的任何地方。但是中国不同,北京库房送到新疆,上海库房送到云南,可能都需要好几天时间。所以,货物要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库房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并在位于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城市的9个库房中预先存放货物。因此,我们对原有的亚马逊物流系统进行了改进。另一方面,我们还投入精力建设了当地的库房,仅去年就开设了五个库房,每两个月开一个,这对于系统、团队、财务、产品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无论如何,库房一定要设置在有需求的地方,才能保证消费者的体验和送达时间。

问:你们刚刚领先对手上线了食品系列的产品,这对物流和供应链而言是很大的挑战吧?

答:这是产品线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标准化、体积小、单价相对比较低的图书音像,开始尝试单价比较高的手机、数码相机等产品,然后是大家电,再进入高档服装和鞋,产品的发展对供应链提出了一步步的挑战。我们不断调整适应,每一步都赢得了消费者的积极反馈。

食品面临两个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第一个是温控,因为食品超过一定温度是不保鲜的;第二是有效期的问题。这就需要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要保证货品是现进现出,库房设有专门的温控区,系统确保高效运转,控制有效期,比如快接近有效期时,系统会自动提醒(退货或者促销处理等),保证消费者拿到的食品都是在有效期之内的。令人欣喜的是,从去年上线食品至今,运转非常顺利。

问:亚马逊为什么敢于在产品扩张上如此激进,供应链和仓储没有压力吗?

答:伴随销售规模的扩大,成本的压力会逐渐消化,但更大的压力来自供应链的管理、库房的设置、消费的预测等。五年前,我们只提供5万种产品,系统压力并不大,现在达到200万种单品,相当于沃尔玛一家门店五六十倍的规模。这需要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和IT系统来支撑,而这正是亚马逊系统的优势??在美国管理的产品超过1,700万种。因此,实践证明,我们的IT系统、供应链管理具备管理上千万级产品品类的能力。

我们的产品线经历了非常平衡和稳定上升的发展过程。五年前,我们就提出了百货化,目前媒体产品、家电产品、百货产品(化妆品、服装、鞋、食品)各占三分之一的规模,“3C”产品稍多些,自有品牌的规模还很小,只是在电脑、电脑配件方面作了初步尝试。

问:你们扩张品类的方式是什么?

答: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是零售供应商业务,是目前最大的销售模式。第二种是第三方平台的业务??“我要开店”,去年11月进行了内部测试,邀请了部分商家加入系统的测试,即将面向所有的商家进行共测。

不论是零售业务,还是第三方平台业务,对供应商的资质要求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的经营策略有别于其他平台:正品行货,天天低价。要保证是“正品行货”,上游的资质审核就一定要控制住,供应商都必须有正规的资质,是正规的公司,能够开具正规的发票。

第三方平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亚马逊物流”(FBA),业务由供应商自己管理,如定价、产品经销存等,而它后台的支持,比如物流、库房、售后则由亚马逊来管理;第二种方式是在亚马逊开店,由公司自己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考虑到客户体验,我们希望商家选择FBA(“亚马逊物流”)模式,就是由亚马逊帮你来做,这样会带来更好的客户体验。

问:亚马逊有许多客户体验的创新,如何延续你们在消费体验方面的创新?

答:伴随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延伸,亚马逊不断创新客户体验的方式。

我们最近推出了很受消费者欢迎的“一键购物”。如果消费者的支付方式和配送方式都是固定的,此时就可以在要购买的产品页面点击“一键购物”,省下了很多步骤,提高了效率。

而在支付方式上,中国的支付方式与国外很不一样。在和银行沟通后,我们将跳转步骤放在后台,消费者只需要下订单,输入某家银行的账户号码,然后就可以知道订单有没有通过,这很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消费者体验的努力体现在诸多细节中,这也是亚马逊文化重要的DNA。我更愿意被称作“客户体验官”。每周,我们会召开公司会议,用专门的、不少于半小时的时间讨论以“voice of the customer”(客户之声)为主题的内容,其中涉及客户通过客服、网络、邮件等方式反映的问题,由专门的部门负责解决。

问:谈谈亚马逊的后台能力吧?毕竟,这是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公司的最大挑战。

答:后台正是亚马逊的强项。亚马逊去年在中国建成了5个物流中心,这是很大的投入。在我们看来,消费者最关心四个问题,即“有没有,贵不贵,快不快,(售后)好不好”。如果电子商务公司对这四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消费者一定会经常光顾。所以,卓越亚马逊提出了“多、快、好、省”,全方位满足消费者的利益。

第一,“多不多”,我们做了200万的产品品类;“贵不贵”,我们的价格非常有竞争优势,利用亚马逊最先进的比价系统,一天多次掌握竞争对手的价格,以保证亚马逊的价格优势,这是亚马逊的核心技术;“快不快”,我们的库房散布在全国各区域的核心城市,保证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区发货,确保他们以最快的时间收到;“好不好”,很多公司的客服都是外包给第三方,而卓越亚马逊由自己来做,因为客服至关重要。“多、快、好、省”,是优秀的电子商务公司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问:电子商务公司都有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卓越亚马逊有没有“百亿时间表”?

答:做到多少亿并不难。比如,作为苹果的分销商,我们很快就可以冲到上百亿、上千亿的业务。但是,这个业务的基础不扎实。稳定、可持续的业务增长才是公司真正的竞争力。每个公司的目的不一样。有些公司在某个时间内要上市、融资。而卓越亚马逊的目标是在中国打造一家电子商务的百年老店,因此,增长的路径不一样。

卓越亚马逊注重两个指标,一是input(输入),另一个是output(输出)。刚才讲的规模、利润等是output,我们更关注input,即所谓的“多快好省”。我们的业务已经连续多年翻番增长,如果给团队定下200%或300%的业绩指标,他们就会很短视地对待运营中的各类问题。相反,从“多快好省”出发来指导工作、考核员工,每年的业务一定有长足的进步。事实正是如此。以选品为例,半年前还是150万种,现是200万种,增长30%;配送环节,现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都可以做到当日送达。

问:与传统的渠道相比,你们如何争取到更优质的供应商货源?

答:最近五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五年前,供应商认为我们破坏了游戏规则,但现在,他们意识到电子商务是不可缺少的渠道,“3C”产品占到了相当的比重。家电产品大品牌已经实现了直供,像苹果、索尼佳能等,当然也有定制。

对传统供应商而言,我们不仅仅是供应商的销售渠道,更是很好的推广渠道。我们做过分析,消费者在线下购买时,每两个消费者就有一个是在网上做过调查、分析并掌握信息的。我们的产品品类的信息,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照依据。不久前,玉兰油的新品在亚马逊发布,不到8分钟就卖了上千套,证明亚马逊的市场推广能力不容小视。第二,电子商务是传统渠道很好的补充。例如,我们和苹果合作,它的产品主要覆盖一、二类大城市,在三四类城市没有自己的渠道,因此,我们就可以作为传统渠道的补充。从数据看,40%的销量是来自三、四线城市,即传统渠道无法覆盖的地区。这也充分体现了电子商务的价值??没有区域界限、没有时间限制的商城。

问:卓越亚马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化?

答: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失败的经历,卓越亚马逊一定是个例外。这有几方面原因。客观上,电子商务和其他的互联网领域还是不太一样的,与内容的关联度不高。主观上,亚马逊总部确实将中国视为战略投资的重点,这在我们的《致股东信》中已明确提出,中国是亚马逊在全球的三大重点之一,制定了持续、长久的发展目标,并且确保在中国持续不断的投入。

至于我本人的决策权,这很难抽象回答。公司的方针是:以数据和逻辑说话。做决定时,首先要有数据。如果没有数据,就相信逻辑,没有逻辑就相信经验,从而确保决策的速度和质量。有时候,我们高级副总裁的决定甚至被很多一线员工推翻,因为一线员工有数据。

2010 我最满意的决定

2010年,卓越亚马逊在中国做了许多改善消费者体验的努力。我们新开设了五个物流中心,将产品更快速地投递给消费者,同时上线了母婴、食品、办公用品,让消费者在卓越亚马逊有更多的产品选择。这些努力的背后是管理流程的提升。我们的团队不断地完善并适应管理流程,确保了卓越亚马逊的高速增长和业务扩张。

每周,我都会在网络上购买产品,以消费者的亲身体验方式来审视用户体验。心理学的专业背景,让我更关注每个个体的行为,将每一个客户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个体看待,而不是淹没在一个群体或者社区中。因此,我会更多地关注每个消费者的反映,花时间上网看消费者的评论和反馈,争取让自己和团队对每个问题都有交待。

亚马逊公司(Amazon)

总部:美国西雅图 销售收入:342亿美元

公司简介:亚马逊(纳斯达克代码AMZN)是一家《财富》500强公司,创立于1995年,目前已成为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它致力于成为全球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以使人们能在网上发掘并找到他们想购买的任何商品,并力图提供最低的价格。亚马逊为客户提供数百万种独特的全新、翻新及二手商品,如图书、影视、音乐和游戏、数码下载、电子产品和电脑、家居园艺用品、玩具、婴幼儿用品、食品、服饰、鞋类和珠宝、健康和个人护理用品、体育及户外用品、玩具、汽车及工业产品等。

网址:www.amazon.com

助理记者:李迎

[此帖子已被 连雨 在 2012-3-7 12:17:0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08: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亚马逊:从一无是处到无与伦比

一家公司在每件事上都错得这么离谱,却又在那么多事上成就非凡,这才让人诧异。请闭上双眼。如果你愿意,请想象一下,有这么一家新创立的企业,它符合如下条件:

招聘流程漏洞百出

运营一团糟

工程师差不多什么都得干,结果几乎没什么时间编程

对慈善毫无兴趣,不愿扶危济困,至于反哺社区或类似的事情,更是无从谈起

办公区域就是一片脏兮兮的格子间,一个子儿也没花在装修和公共会议区上

薪酬福利叫人失望

什么津贴或补助,连影子都没有

代码库一团乱麻,除了个别团队自建的标准外,什么技术标准都没有

首席执行官鼠目寸光,一点都不关心团队的福利。至于团队采用什么技术,如何开展业务等细节,除非他们把事情搞糟了,否则,他从不会正眼瞧瞧。

听着就像一场灾难,是吧?没什么午休瑜伽时光。没有茶歇时间。工程人员老是加班加点,没人赏识。格局太小的首席执行官,压根不关心技术基础?嘘,如果你侧耳倾听,或许还能听到郁闷的海岸边,波澜不惊的死水正在轻轻拍岸。

现在,请睁开眼睛。

以上描述摘自硅谷工程师斯蒂夫•叶戈的一封信,他无意中将它发布到了Google+上。

他描述的这家公司是……亚马逊公司(Amazon)。

那位管理低能的首席执行官是……杰夫•贝索斯。

一家公司在每件事上都错得这么离谱,却又在那么多事上成就非凡,这才让人诧异。而这正是关键所在。

每个人都做得一无是处。贝索斯,佩奇,扎克伯格都是如此,而最有可能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很可能也一无是处。适用于贝索斯的脚本未必适合佩奇。适合佩奇的脚本对扎克伯格未必管用。而他们任何一个人能演的脚本对我们来说都不合适。我们自己也一无是处。

要开创自己的事业,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做法。如果真有这种妙招,我们完全可以把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压缩了发在一个博客里,然后大家都回去各干各的。不过,对每个人来说,确实有正确的做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努力开发产品,组建团队,开办公司的时候勇敢地找出这些做法,并付诸行动,这才是核心所在。

贝索斯正因为错得如此离谱,他才找到了正道。佩奇也是如此。扎克伯格也不例外。

最后得说的是,错得特立独行又让人难以接受是成事的唯一途径。

布莱斯•罗伯茨是O'Reilly AlphaTech Ventures风投公司的联合创始合伙人。本篇文章最初发表于他的博客。

这篇文章挺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0 07: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0日早间消息,亚马逊周一宣布,已同意以7.75亿美元现金收购Kiva Systems,以获得后者的仓库机器人技术。

  这笔交易已得到Kiva股东的批准,预计将于2012年第二季度完成。Kiva主要开发用于仓库的机器人,能够抓取并移动货架和货品。这一技术帮助零售商更快地实现订单交付,同时减少工人数量。Gap、Staples和Crate & Varrel等公司均使用了Kiva的技术。

  亚马逊以往在仓库和交付中心中大量使用普通工人。不过,Kiva的机器人也能够被亚马逊近年来收购的其他电子商务公司,例如Quidsi和Zappos使用。Caris & Co分析师斯科特?提尔曼(Scott Tilghman)表示:“这是改善效率的一种方式。考虑到亚马逊的运营规模,拥有这种技术是合理的。”

  对亚马逊的在线零售业务来说,交付中心非常关键。而亚马逊同时还向其他商户提供交付服务。亚马逊全球客户交付副总裁戴夫?克拉克(Dave Clark)表示:“亚马逊长期以来在交付中心中使用自动化技术,而Kiva的技术是改进效率的另一种方式,能够将货品直接发往员工,随后进行包装和发运。”

  为了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亚马逊近年来新建了许多新仓库,加大了对订单交付的投资。Raymond James分析师阿隆?凯斯勒(Aaron Kessler)表示,2011年,亚马逊的交付成本占营收的比例上升至超过9%,高于2010年的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20:54 , Processed in 0.0261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