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5|回复: 2

新药开发:走近“创新为主”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30 10: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药开发:走近“创新为主”时代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员,在实验室使用常规化学方法合成抗疟药物青蒿素。这是我国科学家利用常规化学方法首次实现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 (新华社发)

  新药:

  从“仿创并重”到“创新为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目前能生产超过1500种化学原料药,原料药出口年均增长率都在24%以上。目前,我国有4000家左右的制药企业,其中仿制药生产占到97%以上。

  要想实现从医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的目标,我国医药产业必须大力加强创新药物的研发。“十一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鼓励创新药研发,引导企业向制药产业链下游延伸,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来自科技部的资料显示,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等科技计划的立项支持,目前我国已有18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2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137个新药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同时,药物大品种改造进展顺利,选择支持了36个药物大品种的技术改造;还支持了15个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在新药品种研发、候选药物筛选等新药研发能力建设方面呈现良好势头;企业新药孵化基地建设直接带动了地方和企业投入近百亿元,拉动间接投入超过200亿元。“十二五”期间,投向重大新药研发、创制领域专项资金将在400亿元左右,比“十一五”期间增加一倍,这将为创新药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华林证券研究中心分析师殷海波介绍,2011年日本医药行业增长5%至7%,美国为3%至5%,欧洲为1%至3%,而我国医药行业增长则达到25%至27%,且在未来四到五年将保持同样增速。

  新药的创制与其他产业相比更为特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注册司专员杨威介绍说,按照国际上一般水平,研发成功一个新药,需要8亿至13亿美元,10年左右时间,成功率却仅有约1/5000。由于长期缺乏新药创制方面的技术储备,为了满足需求,我国选择了“仿创结合”的路线。

  “我们必须认识到,13亿中国人的吃药问题必须由中国自己来解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九五”期间,科技部关于创新药物“1035”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我国长期以来以“仿制新药为主、创新药物为辅”的政策导向,开始向“仿创并重”并逐步过渡到“以创为主”。

  市场集中度不高,缺少龙头企业是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将是“大集中、大发展、大市值”,医药流通领域要形成1至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70%以上。

  生物药:

  有望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被看作是最传统同时也是有着无限发展前景的产业。据预测,“十二五”期间,生物产业将实现20%的增速,生物制药是生物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药具有疗效明显、不易形成抗药性、成功率高的优点,有望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十二五”期间专项资金的投入,无疑对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产生巨大促进作用。中国医药企业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拥有25个原创新药,其中约15个将是生物药,如基金工程幽门螺旋杆菌疫苗、基因工程乙肝治疗疫苗以及治疗眼底黄斑性的KH902等。

  殷海波介绍,全球进入临床试验的生物药中,将有30%最终成功进入市场销售,这一比率远高于传统的化学药或小分子化合物,到2015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将从目前920亿美元增长到1670亿美元。

  于明德表示,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即是占领生物医药制高点,顺应世界医药发展趋势,追踪前沿技术,大力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和疫苗。

  生物医药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已经明晰:到2015年,我国形成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抗体药物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药开发平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高,骨干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同时,记者了解到,提高我国新药创制能力,是生物医药的首要战略目标。

  “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将建成一套创新体系,不仅要建立国家人类基因资源库,重点发展动物细胞高效表达与大规模培养、基因重组治疗性抗体、多肽类药物合成、干细胞治疗等技术,还将依托优势企业建设和完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药研发平台。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传出消息,“十二五”期间,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将获中央财政下拨资金100亿元,地方配套资金300亿元。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包括创新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新药技术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生物药的研究是重要任务。

  中药:

  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领域

  相比西药,我国在中药研发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当今世界天然药物、药用植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中药创新带来机遇。据了解,目前,全球天然药物、药用植物及其制品市场约为600亿美元,其市场发展速度为每年10%至20%,明显高于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丁健所说,中国药物创新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医药正在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据中国医药集团信息化专家组组长雷万云介绍,全球有数百万病人使用中医相关医疗方法,在中国大陆及香港,至少看过一次中医的人占全部人口的60%,在世界各地,使用中医也很普遍。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设立了25个中医合作中心,鼓励进行中医研究。此外,国外制药企业也对中药开发表现出浓厚兴趣,总部在伦敦的葛兰素史克药厂,在上海设立了研发基地,以期扩大中药研究领域。“这些公司都期盼发明下一个像青蒿素一样的新药。”雷万云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由于发现青蒿素可用于疟疾治疗,由此获得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这让人们对中药创新更加重视并寄予期望。

  医药企业也把创新放在了发展的突出位置,企业创新的步伐正在明显加快。比如,现代中药龙头企业天士力研制的复方丹参滴丸成为我国首个进入美国FDA临床III期的中药。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计,2010年,全国从事中医研究的科学家超过6000位。至2011年5月,我国已经与70个国家签署了共计91个中医合作协议,以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加强对中医药的研究。

  专家指出,中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领域,但我国中药的国外专利申请只占0.3%,即99%以上的中药没有申请国际专利,因此研究知识产权的保护十分重要。推进中药、植物药的科研,要坚持源于临床需求和基于临床、回馈临床为导向的研发理念。《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信息化建设将对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7 15: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400亿创新药物专项资金或打水漂 医药强国成空谈

“重大创新药物研制”专项在“十二五”期间如不能实现目标,中国2020年医药产业进入世界前3位的设想将成为空谈。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新药研发周期至少需要15年时间,上市时还剩四五年的专利期,由于缺乏配套的市场机制,这样的药物不能自动进入医保目录,而是要去各个省份参与招标采购,真正见到收益时已没有多少专利保护时间,这种机制下没有人愿意做新药研发。”一位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和讯网。

  “十一五”期间,我国启动了“重大创新药物研制”重大科技专项,该专项围绕10类重大疾病,在15年时间内自主研制100个化学药物、现代中药和生物技术新药,完成我国从仿制药为主变成创制药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防治疾病的需求,并且使医药产业形成国际化产业。“十二五”期间,中央下拨100亿专项资金以及300亿配套资金用于该项目,目标是到2015年成为后期研发大国,2020年医药产业进入世界前3位。

  “现行机制下,新药研制出来只有准生证,却没有生存空间,这400亿投入也是浪费。”上述负责人说。

  长期以来,在“药价虚高”的共识下,降低药品价格成为各方努力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已多次降低药品的最高限价,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已有多地出现了药品招标价格低于成本的状况。

  目前,这种一味控制药品价格的方式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反思。与美国相比,我国药品利润更多是在流通和销售环节,而不是研发和生产环节,单纯降价则进一步加剧了医药企业研发资金短缺的问题。

  “这就是近年来医药企业普遍遭遇的‘两刀’,一刀是国家发改委一刀切式的降价,只考虑制药材料的投入成本,而没有将药品研发成本纳入其中;另一刀则是各省开展的药品招标采购,这两刀下来,药品生产企业就没有多少财力投入研发了。”

  主持重大创新药物研制专项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曾指出,该专项意在促进创新药物以及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创新药物研发的综合平台、候选药物及企业孵化基地、加速科学成果向产品市场化转化。从现实情况看,加速科学成果向市场转化必须尽快拿出可行的机制措施,惟如此才能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400亿元投入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3 09: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目录:在册107项,主要看点攻“重疾研发”

“重大疾病由于机理复杂、病程较长,为多靶点作用中成药提供了良好切入点。”

  上周四,多部门下发《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大病保险主要在参保人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偿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这意味着,大病医保正式启动,并且报销比例不低于50%。

  无独有偶,理财周报记者在整理中药企业重大在册项目时发现,不少传统中药行业佼佼者,已悄然转向重大疾病的研发中。

  谁在转向

  在重大疾病的项目中,研发成本往往非常高昂,而研发周期则在7至10年,部分实力不强的企业显得有心无力,实力强的企业则有力无心。

  此前,重大疾病创新药品种的产业化一直都是纸上谈兵。不过,理财周报记者发现,独一味(11.54,0.00,0.00%)片仔癀(93.68,0.00,0.00%)天士力(49.20,0.00,0.00%)以岭药业(26.29,0.00,0.00%)中恒集团(10.81,0.00,0.00%)纷纷转向了创新中药领域,谋求进一步发展。

  以岭药业的9个在研项目中,其中3个是关于治疗糖尿病的六类中药。其中,周络通胶囊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而芪黄明目胶囊则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上述两个项目都已经完成临床研究。津力糖平片今年2月刚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针对二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糖耐量异常者。而天士力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已获得药品注册批件,主要治疗中风病中经络(轻中度脑梗死)恢复期淤血阻络症。

  片仔癀的舒心宝片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引起的胸闷、心绞痛及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律不齐等症,目前已进入现有疗效细胞与分子机理的研究,而临床再验证正在进行中。

  而在重大疾病有着先发优势的中恒集团,则加大了其支柱品牌注射用血栓通的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于本月13日获得中央立项支持,2012至2015年预计获得中央财政经费资助1184万元。

  目前,创新中药领域关注中药在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应用。“重大疾病由于机理复杂、病程较长、缺乏化学特效药,为多靶点作用的中成药提供了良好切入点。”一位医药行业的分析师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组分中药逐渐被西医认可

  组分中药是天士力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过去,老中医都是一味一味地配药,各种成分都在里面,现在是直接提取其中有效的组分,通过有效组分来研制新药,达到药效最大化、疗效最大化。

  “组分中药其成分繁杂,质量难以控制,疗效机理很难说清。这是目前遇到最大的问题。”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

  组分中药,顾名思义,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遵循中药方剂的配伍理论与原则,由有效组分或有效部位配伍而成的现代中药。在以化学药为主的西方,组分中药已经被更多的医疗机构认可。显然,天士力对组分中药最具发言权。其引以为豪的复方丹参滴丸目前已通过FDA二期临床试验,结果非常满意,三期临床试验将全启动。

  复方丹参滴丸有望成为第一个在欧美主流医药市场以医药品身份上市的中成药。除了天士力对组分中药有着深刻的理解外,三九、步长制药、香雪制药(9.280,0.00,0.00%)等知名中药企业已开展组分中药研制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20 00:54 , Processed in 0.02026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