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1|回复: 1

奶粉价应声下跌 发改委再斩医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8 10: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7/5 9:17:00 本报记者 方艳综合报道

预计此次调查的将是大市场份额产品

在对韩国三星、LG和中国台湾的友达、奇美等6家面板厂商开出第一张反垄断罚单后,今年年初,贵州茅台(600519.SH)和五粮液(000858.SZ)也因违反《反垄断法》,被发改委处以巨额罚款。最近,合生元等外资奶粉企业正在成为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最新目标,反垄断局表示,有证据表明,这些奶粉企业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价格偏高,从2008年以来涨价幅度达30%左右,已涉嫌价格纵向垄断。

对此,贝因美昨日率先宣布降价,之后,雀巢旗下的惠氏立即于前日宣布对主要产品进行价格调整,此外,多美滋也表示正在研究价格调整方案。

同时,发改委7月3日发布通知称,将再次对部分药品企业进行成本价格调查,云南两家企业上榜成为被摸底对象,分别是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名扬药业有限公司。有业内人士表示,预计医药业会成为发改委下一步反垄断调查的对象。

时隔4年奶粉价格首现松动

在发改委针对奶粉的反垄断调查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奶粉价格终于开始松动。

引发市场遐想的是,在工信部“主导”蒙牛收购雅士利之后,发改委又对奶粉价格开出罚单,重整奶粉市场决心可见一斑。

多品牌降价

在贝因美宣布下调价格之后,3日,惠氏官方发布声明称,“将立即开展主要产品的降价活动,平均降幅11%,其中单品最高降价幅度达20%,这些产品在2014年将继续优惠供应给中国市场。同时承诺近期上市的新配方产品一年内不涨价,4个品种低于原有配方价格。”

惠氏奶粉在昆明的多位经销商表示,“目前还未接到厂家的调价通知”。而在商超和婴幼儿店等终端渠道,变相降价的促销已经开始,并且同时涉及多个品牌,包括美赞臣、合生元、惠氏等品牌。

惠氏奶粉公关部相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惠氏将于7月8日开始陆续在全国市场展开调价,反映到终端渠道的时间需要看当地经销商”。据此估计,惠氏在昆明市场上的降价最快将出现在下周二以后。

与此同时,贝因美也于发布降价之后一天再度发布公告承认正在接受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

多美滋方面也多次给记者发来最新进展表示“已着手准备产品降价方案,具体降价方案将另行公布”。

除此之外,其余被发改委调查的企业目前还未在价格方面给出最新回复,此前一直失声的雅培在昨日给本报记者发来简短答复表示“正在配合发改委的有关工作,鉴于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不便进行评论。”而对于价格方面则避而不谈。多家乳企还处于观望阶段。

主导此次价格下跌的国家发改委反垄断部门于昨日对相关媒体表示,“对于惠氏等公司在配合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后,做出的降价等整改措施给予肯定,并会在反垄断执法过程中记录在案。”主动降价则意味着将有可能被减轻处罚。

事实上,最近一次的奶粉降价出现在2009年5月份,距离此次多品牌奶粉宣布降价已经时隔4年多。而在这4年中,多数品牌,特别是进口奶粉品牌,通过提高价格获得了极高的利润。

重整国内奶粉市场?

此次发改委对奶粉反垄断调查的效果立竿见影,可以预计的是,在上述几大品牌价格松动之后,将引发首轮奶粉降价潮。

此前在工信部的“主导”下,蒙牛收购雅士利将重振奶粉事业,同时,工信部还有意促成多起乳业兼购并购。这一系列组合拳提示着政府对于整顿国内奶粉市场的决心。

除了寄希望于降低“洋奶粉”价格之外,同样有意重振国产奶粉。但对比洋奶粉在中国市场的飞速成长,国产奶粉的冬天似乎一直都没有过去,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

数据显示,圣元国际在美国上市后,2013年Q1净利润约为负的6.89亿美元。飞鹤乳业净利润从2008年的1.7亿美元左右,到2011年净利润下降到负的120万美元。

与此相反的是,财报显示,合生元2009年营业额约1.2亿元,在2011年该数值增长到了3.3亿元左右,两年间营业额的增长幅度近175%。合生元之前主要做益生菌产品,但2008年推出第一款奶粉产品之后,其经营利润由2008年约4.5亿元左右,到2012年增长到了105亿元,增长了约23倍。在合生元推出奶粉产品之前,2007年的营业利润只有2.7亿元左右。

在商场中见到国产奶粉的产品大多都被摆放在角落中,鲜少有人问津。记者在沃尔玛超市注意到,多数顾客在奶粉柜前都是在向销售人员询问洋奶粉的情况。

而国产奶粉除了面临重振信心之外,还面临着奶源稀缺等方面的“硬伤”。有奶粉生产企业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奶粉的生产成本已经远远高于国外的生产成本。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各省的生鲜乳每吨的价格已经涨到4000元左右。

有业内人士指出,“发改委对洋品牌的反垄断调查,甚至连短期内给国产奶企喘息的机会都没有留下。”

发改委再启药企价格摸底

记者获悉,发改委近日下发通知表示,为了解掌握药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价格和有关情况以及时制定调节药品价格,决定对部分医药企业进行成本调查和出厂(口岸)价格调查,其中多家上市公司在列。

涉及33家医药企业

根据《通知》要求,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将组成调查组,从7月开始到10月底期间赴有关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其中对于出厂价格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企业2012年度政府定价药品出厂价格以及生产企业财务经营等基本状况等。

此次出厂价格调查名单共含33家医药企业,其中包括双鹭药业、金陵药业、众生药业等上市公司,此外广州药业集团公司广州医药和五粮液集团宜宾制药等相关公司也均在列。

对于成本调查,《通知》部署此次调查内容主要为企业2010-2012年度连续三年全部药品生产、销售、成本费用及价格等有关情况,其中除了企业基本情况和药品基本情况之外,包括企业在2010年-2012年如财务报表、账簿资料及各类凭证、票据、合同等财务资料均需向调查组一并报送。包括誉衡药业、恒瑞医药、海正药业、西南药业、科伦药业等上市公司均在此次成本调查名单中。

云南两药企也在列

值得注意的是,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云南名扬药业有限公司均在被摸底调查的范围之内。

记者昨日分别致电上述两家企业,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徐朝能表示:“目前只是接到通知,具体的情况还不清楚。”云南名扬药业有限公司销售部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我们已经在3日接到国家发改委的通知,但被调查的品类是哪些尚不清楚。”

一位医药行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发改委此举将继续打压医药市场,预计此次调查的将是大市场份额产品,主要包括心血管、肿瘤、消化、呼吸传统四大科。本次涉及到价格调查的均是上述四大科做得好的企业。”

上述涉及摸底的云南名扬药业有限公司便是一家以生产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药品为主的制药企业。上述人士同时表示:“此次摸家底,是为了降价做铺垫。”但上述两家药企对此事均表示尚不清楚。

但另外一位从事医药行业的人士表示,出厂价并不能直接反映到零售价,药品零售价过高主要是行政性费用和流通费用占去了太大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09: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改委随机调查60家药企 强化降价预期

2013-07-09

广东药交所风波未退,医药行业又迎来发改委的专项调查,60家药企被发改委“钦定”核查,其中包括默沙东、葛兰素史克、山德士等外资药企及誉衡药业、海正药业、西南药业等10余家上市药企。

上周,发改委决定对60家药企进行成本价格调查,其中双鹭药业、五粮液集团宜宾制药等33家药企系出厂价格调查,而葛兰素史克、恒瑞医药等27家药企则系成本专项调查。上述60家药企名单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发改委旨在通过此次调查了解药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价格以便及时制定调整药品价格,此番调查并不能说明被调查企业在成本及价格方面存在问题。

记者注意到,尽管二级市场并未负面解读上述调查,不过业内对调查却有颇多顾虑,并将药企毛利率过高与看病难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

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相当一部分药企尤其是上市药企毛利率过高,如恒瑞医药、益佰制药等10家上市药企去年毛利率超过80%,而在176家上市药企中,毛利率超过30%的药企超过七成,医药行业由此被认为是除高速公路、白酒等行业之外又一暴利行业。

但与高速公路、白酒行业不同的是,医药行业的刚需属性更为明显,直接关乎民生,其高毛利特点易被放大解读,甚至被扣上“看病难因素之一”的帽子。其实药价贵、看病难是多重原因造成的,药企独力承担骂名并不可取。

在发改委启动专项调查之前,医药行业高毛利被视为行业现象或社会现象,而随着发改委即将在7月~10月组织专项调查,医药行业高毛利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信号,有媒体猜测,发改委即将对医药行业动手。

这种猜测并非没有根据,就在发布药企调查通知之前,发改委已先行对乳企实施了反垄断调查,惠氏、多美滋、贝因美等奶企先后降价。再联系发改委年初对部分白酒企业的反垄断处罚,此番药企遭调查被认为是医药行业降价先兆的猜测也就在情理之中,何况此次调查系实地调查。

此次针对医药行业的调查绝非首次,早在2006年4月份,发改委就曾对28类西药和中成药进行过成本调查,而在调查结束之后,发改委随即降低了67种抗肿瘤药品的零售价格,这就是医药行业历史上的第18次药品降价。而截至目前,发改委已经先后对药品实施了逾30次降价调整。

今年1月份,发改委调降了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价格,当时业内普遍预计中成药将步其后尘,不过本次被调查的60家药企中,中药企业相对较少,不是核查的主要对象。

回到问题本身,目前药品降价预期本就存在,发改委的专项调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预期,但在10月份调查结果出炉之前,医药行业暂时不会迎来大规模降价潮。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发改委所遴选的60家药企不一定是医药行业毛利率最高的企业,最终的调查结果也不大可能会形成类似于白酒那样的经济惩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20 00:52 , Processed in 0.01997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