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11|回复: 20

从中兴通讯业绩预警谈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7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中兴通讯上市以来首次发布季度业绩预警。之前,一些机构提前获晓大举出货,股价跌去7%多。

如何看这一预警?

分析中兴通讯这些年来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这家企业通过常年自身不断积累的技术、市场经验,一步步走向成功。其积累主要表现为技术上逐渐达到与国际先进同步、市场营销上体现出给客户低成本而到位的服务,这得益于通信设备行业近十多年来缺乏革命性技术进步、转而向技术集成化、标准化的趋势,同时人民币相对于发达国家货币的低位,使得中国的通信技术开发企业逐渐形成了相对于国际通信巨头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在2000年IT行业泡沫破灭、国际巨头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财务包袱后愈发显著。这就成就了中兴通讯这些年的成功。

但是,很显然,这种优势相对来说并不十分显著。随着人民币升值趋势,随着国际巨头财务负担的逐渐减低和业务调整的逐步到位,中兴等中国通信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中兴等企业这些年的高速增长使其企业内部的组织、人力资本管理面临较大的升级考验。必须认识到,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是常年的超速增长,常年的超速增长必然给企业“价值链”的诸多环节带来巨大压力。从去年以来,中兴国际业务合同的执行情况所暴露出的问题绝不是偶然的,也并不能把问题都归结为国内市场萎缩的问题。如果说前些年是国际发达国家通信企业“休养生息”的时候,那么中兴等企业未来也将面临内部组织、人力资源重新整合调整的时期。迈过了这一调整时期,中兴等企业才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中兴的问题在哪里呢?我认为在内部管理和企业机制文化方面,它必须在企业经历困境后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而不是在一个高速发展中去完善(这不是一个很容易看出的问题,也不是投资人希望的)。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走向国际化后必然要面临的问题。

这个过程将有多长?现在没有人知道。但是我们可以有办法来观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5 23: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以后你就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13: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判一家企业,决不能仅看其当期利润及增幅。企业的基础比某年度的会计利润要重要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 1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认为中国只要制裁现代、LG、三星,基本韩国会沦为三流国家。

不明白为什么中国政府要支持这样一个恶狼邻国。

=====================

这是中国的价值投资者的思考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21: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有价值的企业甚至是行业的观察,感谢有心人把这样的帖子顶出来供大家探讨。福探在7年前对中兴及信息科技行业的观察放在今日来看依然给人拨开迷雾的犀利感觉,不得不让人佩服。

如果没记错的话,林奇曾形容一类企业为冲浪型企业。这类企业所处的行业如同瞬息万变的波浪,运气好一些的企业可能会借助浪花的推动冲上浪头,然而这样的企业很难永远把持自己浪头的位置,迟早会被后来跟进的浪花替代。对于中兴的兴起和衰败,福探在很早的时候给出自己的观察,现在回头来看中兴的起伏,个中缘由无不被言中。

男怕入错行,投资人也怕投错行。巴菲特没在网络股风起云涌时买入,也因此没在网络股哀鸿遍地潮水褪去后裸体示人。聪明勤奋如巴老,在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面前也不得不选择放弃而去寻找能轻松跨越的栏杆,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是否更应该在一些时候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勇于放弃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企业和行业?

对于股票我总有一种非常个人的,未必正确的感觉??大多数股票只能牛一次(指受企业的业绩推动而非牛市推升,因此这样的牛股甚至会诞生于熊市),高潮之后往往滑入深渊,最终承载着人们的叹息消失在资本里。看完这个贴,我大概理清自己这种想法的逻辑,事实可能就是如此吧。

[此帖子已被 lindavis 在 2012-12-27 16:58:2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 08: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兴巨亏。我个人认为,这种高科技企业集团不适合个人投资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 08: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民生就是银行业的U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1 23: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再看这个帖子,会对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史体会更深了。

学会从企业的管理和机制等方面看问题太有远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到中兴,不能不说说UT公司.

曾几何时,UT的风头直盖华为、中兴。它凭着小灵通的崛起而实现了通信制造商历史又一个传奇。几年时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设备商一跃成为2004年销售额达近26亿美元的通信业内的“猛小子”。企业的超速发展使这家企业只能应付眼前的一大堆定单,来不及顾及企业的长短期发展考虑,以及由此形成的企业管理价值链的构建。结果,在小灵通热降温后,该企业在高速发展中形成的问题一下子集中爆发,企业生存已经出现问题。

投资人都希望一家企业每年都以30%、50%或更高的速度连续“增长”,但是,他们忘了,一家企业的成长动力是什么?内在基础是什么。这一点没高搞清楚,很多人往往死在那些高成长的公司中。

我在2004年UT第二季度报表公布0.29美分/股(比华尔街分析师公布预计的差了0.01美分)后大跌的时候,在一个论坛里曾就UT和中兴做过如下比较:

关于UT和中兴、华为 (福尔莫斯,2004,8,2)
  UT是近年来通信设备市场的一棵新星,是一家靠风险投资商扶起来的通信设备厂家,目前主要产品是小灵通和ADSL。目前的规模已与中兴差不多,利润在前两年一度超过华为。但日前其股价在公布了二季度报告后暴跌。华为、中兴与UT相比,我们能得出什么启发?如何看待这些公司的价值?
  在目前的通信设备市场,“市场积累”的重要性要远胜过拥有某项技术。实际上,技术积累正是建立在市场积累的基础上的。世界上绝对没有一个“技术积累”很多但没有市场份额的制造商。比如,3G市场。没有2G市场份额,运营商凭什么要舍原厂家的设备而买你的3G设备?
  更重要的是,今后通信设备行业的超额利润将从技术垄断向“标准化技术”“集成化服务”发展的趋势,虽然某项具有革命性的技术产品仍然能使一家公司迅速崛起,象思科,但这类公司将越来越少。今后该行业的主要壁垒就是比的市场份额及积累,及谁的综合成本低服务效率高。与华为、中兴等在固话和移动网里攻城拔寨、占据相当市场份额相比,UT则象个抓住某个特殊时机(小灵通)的暴发户,基础则显薄弱,而且已经错过了在中国发展的最好发展时机。所以我说它想在此行业发展已经很难很难。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该行业的这一特点。从财务指标来看,为什么UT的毛利率比中兴、华为的低那么多(差了10多个百分点,都不象是一个行业了)?为什么它的研发、市场投入费用那么少?难道它不想投入做?答案是它没什么好投入的!
  从经营形势看,今年以来UT的营业趋势是下滑和停滞不前的,而中兴、华为则是巨幅增长。这种反差的背后正是其行业地位的巨大差别所致。
  现在几乎所有的国际通信制造商巨头都把中国大陆的华为、中兴视为未来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还从未听说任何这些厂家把UT当做对手(尽管UT的收益额绝对值一度超过过华为和中兴),甚至连华为和中兴也不把UT当成以后的竞争对手。所以,华尔街对UT的暴跌相当合理,而大陆的中兴股价的坚挺则意味深长。

??????????

上段评论,其实我想说一个问题,那就是评判一家企业,决不能仅看其当期利润及增幅。企业的基础比某年度的会计利润要重要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3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欢迎光临博罗论坛,网址:http://BLBBS.ne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3 23:04 , Processed in 0.0228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