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中集和华强的处理比较合理,中海急匆匆把12月方能解锁的股权潜在变现利润写入中期业绩,未免有吹大中期业绩表现,误导投资者的嫌疑。华强把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无可厚非,相对保守。中集这种做法,应该还是比较公正客观的,只是不符合市场人士的胃口。估计机构投资者们都希望其采取中海的处理方法,业绩大幅增长才有炒作的题材,中集却老也不配合,股价也就自然无人去追捧了。 大家看看下面的资料,就知道中集要炒高自家的股票是多么的容易: 上市公司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前20名
截至8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1435家上市公司发布2007年半年报。统计数据显示,报告期末上市公司共持有2.88万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绝大部分是对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牛市之中,这些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交叉持股为上市公司半年报锦上添花,其市值上涨对净利润或净资产起到提升作用。
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前20名
排名 证券简称 金额(万元) 1 中国银行 91,547,000.00 2 工商银行 51,766,900.00 3 中国人寿 30,145,800.00 4 交通银行 14,941,500.00 5 中国平安 13,244,300.00 6 招商银行 12,582,900.00 7 兴业银行 11,756,872.33 8 浦发银行 7,859,089.29 9 中信银行 4,847,200.00 10 深发展A 2,061,649.10 11 南京银行 906,477.74 12 长江电力 805,796.64 13 中信证券 608,804.39 14 雅戈尔 493,110.36 15 中集集团 318,519.39 16 西水股份 267,409.32 17 华能国际 259,448.52 18 大唐发电 253,487.50 19 岁宝热电 250,815.35 20 巴士股份 199,656.97
[此帖子已被 atcoolman 在 2007-9-4 5:28:3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