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由平安巨额融资想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8 16: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掷铜板的人 发表于 2009-5-18 15:26:24 :

偶认为,投资于金融企业,最重要的是认清楚该公司高管的价值观,他对价值的理解应该高于咱们(最起码也应该跟咱们平齐),而不能低于咱们,否则的话,咱们投给他运作的钱迟早会出问题,从而损耗咱们的钱的价值。

评判马明哲和平安,也宜参照这一条。

毫无疑问,平安的投资渠道和能力比我们强.并且比绝大部分机构强.只是在股市配置的这一块,相比亍巴老爷子的伯克希尔公司特立独行的股市价值投资原则有不同之处.在险资投资渠道放宽,负债久期和资产久期渐趋相符的情况,追求稳定长期的回报或许比投资股市更有确定性-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8 16: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们投资保企,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去要保企去帮我们理财,如果要他理财,不如去购买他的保单,更有确定性收益一些,而且既有收益又能一定保险.我们的目的是去享受中国保险业的成长成果,这其中肯定有许多不确定性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8 20: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险公司和银行基本都是借助廉价的资金杠杆为本金赚取收益。假如保险公司的获取资金成本为3.5%,而又没有很好的投资渠道和管理的话,恐怕不如银行,银行的资金成本显然更低一些,而放贷的利差是实实在在的。

市场上的共识,即中国处于保险业的成长期,还没到赔付期,成本低,成长空间大。我倒觉得可能有认识上的误区。由于老百姓的保险意识薄弱,需要额外的市场开拓(加大成本),不像成熟市场保险是日常开销,只是选择而已。至于赔付不赔付,资金的成本总是在那里的,关键看拿来的资金能否为股东产生收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8 20: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迷惘兄已达到资深投资人的水平,而solino兄是基金公司研究员的高水准,对你们上述这些观点我很赞成并且学习中。

我认为如果两家金融企业的精神面貌(管理、朝气、进取心等等)差不多的话,我会优先投资银行股而不是保险股。一是因为保险业务比银行业务复杂多了,作为股东可能会留下理解不透的投资风险;二是从成长性来说,二者难分仲伯;第三,从公司盈利的确定性来说,银行业比保险业盈利的确定性高多了。

[此帖子已被 掷铜板的人 在 2009-5-18 20:58:4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8 21: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petter9988 发表于 2008-1-31 16:22:15 :

我老婆一个女同学,虽说是名校研究生,也在中金等机构历练过,但从未做过投资.大概去年跳到平安资产,一上手就是管理200亿的股票投资。问她如何管理,笑言投资很简单,看看报告,买买蓝筹。感兴趣的是很想跳到合资基金,因为平安“太复杂”。


其实国内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确实不太令人放心,平安投资富通失败说明了什么?还是说明公司在“投资”、“价值”等等问题上的认识方面存在问题。虽说网友们称老马为“马司机”有点打浑的意味,但平心而论,老马对于价值问题的认识,可能还不如徐星公司(福探)。既然他们不太明白投资的要义却又手握亿万重金,与其让他们毫无章法地去做投资,还不如让他们循规蹈矩地去放贷,这也是我倾向于建议投资银行股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8 23: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平安2009年第一季度暨2008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本人提了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问:对于在股市里的投资,公司是专注于投资价值,还是会参与到市场情绪中去? 答: 公司权益投资主要投资于股票和基金。公司将视市场情况调整权益投资比重。权益投资比重是在投资收益目标确定后,运用风险最小化模型计算得出的。从回答的结果来看,对于股市投资这一块的业务,本人理解为:大众化的,无任何特色和优势.本人提的另一个问题为:高管自身认为,在中国金融保险领域内,平安的劣势在哪儿?很遗憾,未能得到正面回答.从这里,我隐隐地感觉到了平安骨子有股傲气.这或许就是平安的劣势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9 09: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深发展董事长言论中对公司价值问题认识的一些体现:

????????????????????????????

  □本报记者 杜雅文 (中证报)

  5月18日,深发展召开了2008年年度股东大会,对董事会工作报告、利润分配等多个议案表决通过。深发展董事长纽曼表示,在将来恰当时候会发放现金股息,但现阶段主要还是要充足银行资本,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根据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议案,深发展目前暂不进行现金股利分配,也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资本。

  股东大会上,有股东对包括深发展董事长纽曼在内的高管薪酬水平提出疑问。纽曼表示,他们严肃对待薪酬问题。如果员工为银行作出确实贡献,就会提供恰当的薪酬。他个人的薪酬水平比国内银行业管理人员高一些,原因在于他是海外人士,因此他的薪酬标准是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折中。深发展高管每一位都有考核目标,他也相信薪酬的发放是以提高公司价值为基础。他还预计,净息差收窄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将在今年一直延续。深发展一季度资产快速增长弥补了净息差下降带来的影响,其业绩表现良好。

??????????????????????????????

金融企业的老总必须是合格的“价值管理者”,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因为高管手握重金,跟制造业和其他类型服务业老总所能调动的资金都要多上无数倍。别的行业老总拿的是土枪洋炮,金融业老总拿的是核武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9 11: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刚看到保险公司上市的时候,也对保险公司有点兴趣。毕竟保险公司得到的保费可以用作杠杆为股东赚取回报。市场的共识是中国的保险业处于高速成长的起步阶段,似乎前景一片光明。但身边的很多事却不是那么简单。比如保险业务员这个行业本身就很粗放,在老百姓心中不算是个令人尊敬的工作,很多保险产品投机成分很大,比如投连险之类的。这么说吧,还不大有令人感兴趣的产品,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市场初期的现象。

即使以上都可以忽略。保险公司的管钱和赚钱能力必须是值得信赖的。那平安投资富通来说吧,首先是手里钱太多,变得很膨胀,结果也没有真正搞清楚的情况下就重拳出击。因为当时的金融界,人家都在搞收购,那我中国的平安更不能落后了。金融危机以后,既然发觉不妙了,对所投资资产的情况失察,没有做积极的应变,导致损失扩大甚至几乎归零。此时的平安又开始意气用事,一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架势。最终还是玩不过人家。这件事的问题有2:1. 平安做了能力之外的事情。2. 没有正确的应变。

其实读巴菲特的年报可以学到很多保险业的知识。在巴菲特眼里,保险是个充分竞争的周期性行业,实际上很多保险公司不赚钱。巴菲特经营保险公司的优势在于,低成本获取资金为投资收购提供弹药。巴菲特的投资是很独特的方式,而大部分靠模型来投资是很危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9 11: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掷兄,不认为基金公司的研究员有什么高水准。不过本人的水准也好不到哪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9 11: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照纽曼与马明哲关于“薪酬”、“公司价值”方面的言论,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恨死了招行的自诩豪门的作风,其实现在招行在很多方面已经被其他银行如浦发、兴业等追上,招行的案例也许真的就是所谓“竞争优势的领先年数”问题的最佳案例。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看上去员工团队“朝气洋溢”和“进取心”很强的企业,可能都是迫不得已这样做,因为如果不“朝气洋溢”,就更难应对残酷的竞争和困难的工作。就象林奇所说的那样,软件行业(林奇举例的充分竞争性行业)的业务员都热情洋溢,因为如果不热情洋溢的话就接不到订单。相反,象林奇看好的那种采石场行业却是具有进入壁垒的行业。我当初在基建工程行业工作时,从来没有看到过某一个采石场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热情洋溢”过,他们都是冷冰冰地收完你的钱后才让你把石子运走。但是现在股市里面的观点都告诉我们,保险公司的员工团队“热情洋溢”,而如果国内真有某个采石场上市了,上门调研的研究员们肯定会大骂“这个公司的员工对人真是太差劲了”。

[此帖子已被 掷铜板的人 在 2009-5-19 11:58:01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5 00:43 , Processed in 0.02165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