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好多对于概念的定义。很多时候的讨论都是因为对概念的理解不同。所以有了分歧。 我觉得。毕竟都是人。讨论的最后总要回到原点。也就是要讨论一切是否符合人类的利益。 我的思考逻辑是。一件事物对人是否是需要的?是必须的需要还是可以选择的需要?如果是必须的,那是否有可以替代的东西或方式?使用替代物品或者方式的难易程度如何?按照这个逻辑,其实福老师的文章已经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我以为,福老师发此贴主要目的,还是要告诉大家,投资虽然是以获利为目的,但身为投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也许法律暂时没有禁止,但是作为一个有自己文明和信仰的投资人,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时代的进步做一点微薄之力。 然后。我想谈谈对于大家分歧点的一些我的理解。如果抛开了前文我所说的人类自己的生命权和利益等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奢谈道德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的理性思维始终在人的理性范围之内。前面谈到的比如鸡鸭牛羊等的问题,实际上是对熊胆问题的衍伸,这涉及到人的基本生命问题。让一个人不吃肉,他是不会死的,比如我们知道和尚僧侣和很多素食者吃素依然生活地很好,但是因此生命的质量可能会打折。因为肉类含有一些别的植物性食物无法取代的营养物质。如果把这个概念继续扩展到植物,我想是对概念范围的泛滥性的扩展,更是不可取的。因为说到最后,人就什么都不能吃,活该死了?这就是为了别的个体伤害自己的生命。对于自然而言,既然生命是平等的,为什么要伤害自己同样珍贵的生命呢?所以,这一方面说明了概念的衍伸的不可取,因为概念有其时间和空间的适用性,一方面说明了,人始终还是得从自己的利益作为出发点,才是合理的思考路径。 人之所以会动物更有感情,或许是因为动物和人的更为相近,动物能发声,动物是活物。相比而言植物无声无息,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感情共鸣就少。此外。动物作为生命个体,如果失去了就是失去了。而植物的自我修复能力看起来更强,被人采摘食用以后,只要继续耐心耕种,次年依然能继续丰收和繁茂。这也是我个人对于为何动物相比植物更引人注意,或者人们认为单纯食用植物的合理性来源。 时代在发展。人类文明在进步。也许到未来。如果能够有足够的科学,到达科幻片里那些仅仅服用一些人造营养剂就可以满足人体需求的时候,那时才能真正实现无比庞大的动植物自然和谐共处的概念罢。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只要一步一步,在满足自己生命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自己不必要的对自然的索取。这是一种渐进式的改变,也是顺应历史演进的规律。 第一次在论坛冒泡。个人一些浅见。 飘。 PS:思想。比投资本身。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