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由平安巨额融资想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9 16: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平安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交叉销售平台和统一后援平台的完善,平安独特的金融经营模式已经初露端倪,当然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福探说的在行业内建立其独有的商业模式,平安正在努力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9 18: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的东西都不是完美的.平安就更不完美.我的感觉就是,买入一家公司后,我总感觉他有许多的不足,我就横向比较,这样公司的相对优势就出来,他的竞争力也就出来了.否则,就会日夜担心公司的发展前景,就象在股市里一样时时刻刻担心市场的波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2 18: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掷铜板的人,希望您的话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觉得您太年轻气盛了,保险业您到底了解多少?接触多少?三家保险公司的年报都看了吗?呵呵。今年,很多外面的资金进来,指明就是通吃中国的保险股,如果不放心平安,就全买,全世界最好的市场最有潜力的保险公司就在中国,从美国到台湾再到香港包括欧洲,整个世界的经济史都已经证明了处在成长期的保险股远远跑赢银行,美国AIG69年上市,30年涨了600多倍,而同时期美国银行股平均涨幅不到10倍。而且保险业和银行业不一样,一个国家的保险业最后基本都被少数几家巨头垄断,而各银行的取款机满街都是。如果国内保险公司老总不行,为什么过去十年发展最快的保险公司在中国,马明哲从31岁开始不到20年就将平安带进世界500强难道是偶然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金融危机提供了更好的买入保险公司股票的机会,我不会人云亦云跟在众人后面忙着开批判会,等批判会开完,股价已经远离底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2 20: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十年"和"掷铜板的人",二位投资人表达了两种对中国保险业的看法.也从侧面发映二种较为具体选择公司的偏好.;"掷铜板的人,偏重以实际分红指标选择公司,实在,乃得格来厄姆真传.""十年"乃偏重成长性投资,乃费舍之传人也.在中国经济正处于上升的长成长周期内,我偏向于在基于价值的基础的成长性投资.保险业是我认为的确定性相当高,成长性也非常不错的行业,在好行业里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至于平安在中国保险业的地位,如果投资人不知道,说明他对保险业未下功夫去研究.如果有投资人担心马明哲式的管理模式和价值观念,那么就看一看平安此前20年的发展.如果有投资人否定平安融资的发展模式,那么他实际上是在否定平安的一种事半功倍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市场,我甚至认为,如果有廉价的资金成本而不知道去融资,这个公司的老总,就太怎么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00: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十年 发表于 2009-5-17 13:52:40 :

保险股平安还是首选,为什么我对平安的看法和大家相反,难道是因为我对网络的言论看太少,而在现实中被迷惑,我到过很多平安的分公司,我总被他们的热情洋溢和进取心感动。我也接触过马总,我觉得他非常了不起,但股民似乎喜欢把他的原话改得变味了,再拿出去传播。平安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最严重的中国企业,我们抛开偏见,看看平安的自我修复能力如何?平安的发展史上,每次危机都能转换为动力,我看到的平安依然乐观向上。

深圳的企业,从万科到招行到平安,有个优点就是他们能造就行业内最优秀的人才,机制可以复制,但人才的复制是很多内地企业力不从心的。


十年兄对保险业似有很深的研究,“AIG”涨了600倍,能详细说明一下吗?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如此涨幅,哪怕只有一个这样的保险股,应不会从巴菲特、林奇、索罗斯、米勒等人之手中都漏掉,更不会逃过西各尔这样的研究家学者的视野。

此外,兄上面的一个说法值得商榷:“机制可以复制,但人才的复制是很多内地企业力不从心的。”此话按与通常教科书的说法正好相反:机制最难复制,而人才是市场化的,最易平均化。任何人才都决不可能为一家企业所垄断。

[此帖子已被 yyw1 在 2009-5-23 0:05:1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09: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欧洲百年企业的启示。该文把2003年全球500强、历史超过100年的全部40家欧洲公司做为样本,计算了过去50年的股东回报,这些公司中最好的金牌级9家公司,西门子、诺基亚、安联、法通、慕尼黑再保险、壳牌、葛兰素史克、汇丰和拉法基,分别是各行业的龙头,涨幅至少是股指的15倍以上,平均涨幅则是股指的62倍,50年共上涨了4077倍。研究人员又又找了一组对比公司,这些公司在行业、国别和历史方面条件相当,这些公司包括伊来克斯、爱立信、亚琛??慕尼黑保险公司保诚科隆再保险、BP、威康医药、标准渣打和法兰西水泥公司。它们的市场表现也很不错,平均涨幅是股指的8倍,50年上涨了713倍,算得上是银牌级的公司。上面的欧洲数据这五十年的股市历史, 得出一个结论: 除了保险,还是保险.18家顶级公司, 1/3 是保险. 美国戴维思王朝,日本生命保险,台湾国泰金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09: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国内就3个巨头瓜分决大部分市场. GDP 增长(按林毅夫说法,30年内中国NO.1 ) + 人口基数(2020年后才面临人口老化) + 渗透率低(不到发达国家1/4).+ 现在估值合理(林sir说法, P/EV 3倍都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0: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前马明哲充满了憧憬:谁是平安的参照模式和目标呢?花旗、美国银行、汇丰和美国国际集团,每一家的年龄都超过100年,都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和追赶的对象.当然,私下里他更看好汇丰的稳健经营和均衡业务布局.而汇丰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未伤筋动骨.对于这些老师,平安会更尊重汇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0: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安向洋人学习,中国人学平安.当然平安营运模式非常复杂.他的营运模式,在目前的中国想去复制者多多,但想复制成功者必会是廖于星辰.其最主要和最复杂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客户服务系统,真正实现“一个客户多个产品”.目前平安的交叉销售已经发挥其强大的渗透力,逐步从产寿险扩大至银行、证券、信托等领域.但其整个开发系统仍只是在构建中.作为国际上一流金融集团的汇丰和花旗,其开发系统目前也只完成80%.所以平安的道路还非常远,但从侧面也说明,其潜力也非常巨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0: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08年平安公司对未来15年的清晰思路:未来3~10年,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将成为平安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5~15年,消费信贷、年金、健康险、新渠道、第三方资产管理等业务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5 00:51 , Processed in 0.02159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