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兄;有关论文的内容我还在思考与消化中,因它对我产生有关产业政策上的理解是一个质的飞跃,如有最新的思考成果马上回与大家分享. 上面所说的有关出口的数据和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内容来自官方公布的,在各类年鉴均可查到! 或者看下面的连接,也可以上直接上商务部的网站上查阅:http://www.sc.gov.cn/zwgk/swzc/gzyj/200807/t20080707_294833.shtml
个人理解中国的产业转形从战略上说已经成功,整个战略已经布局好,大趋势的方向已经形成,就如06年股市突破1780点般,剩下的就是政府等着收税数钱吧!举个简单的大家也很熟悉的汽车工业例子;大家都知道最近丰田把通用与FORD打得落花流水,甚至把痛用保持的世界第一也抢下来,老美对此采取的战略措施抱团是抓两头,第一集中力量搞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第二把生产工序全部搬到中国用以减低成本.大家看看我们的上市公司长安,上汽,和没上市的奇瑞等就清楚了,长安汽车是延长江布局(海运出口快),重庆,南京等工厂不断的建设(均是最大与最先进的产能),新增的产量基本上是瞄准出口,而且FORD二三期工程不断陆续有来,上汽就更不用说了,奇瑞没镑上大款,成为克莱撕勒的加工商,这种趋势已经是无法改变了,是美国汽车长商的战略,实际上他们比中国的长商更急,他们期望用中国的低成本与日系对打.而他们在美国的工厂则不断裁人关闭,FORD甚至把两个品牌卖给印度的公司.实际上只要能中国能够承接,他们就会马上转移,中国为美国生产汽车的过程已经不可避免了,剩下的只是速度问题,两年后中国出口到美国汽车的数量可能让大家十分吃惊! 如果未来十年,中国为美国的厂商生产接近一半的汽车.再加上其它复杂工艺的制造业的出口,那么会是怎么一个贸易世界呢? 根据个人最近对产业政策上的研究显示,现在日本的产业经济学界非常注重研究吴仪总理在贸易方面的政策,其对吴仪总理制定的贸易政策很敬畏,他们正在思量怎么突破已形成的趋势和再次建立对自己有利的贸易方向,例如日本产品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巨大的研发费用,但是此点的保证必须靠着庞大的市场来积累,如果以后中国的产品靠低廉的生产要素差吸引外国生产企业转移,然后再靠保护国内市场的发展(充分利用WTO的游戏规则),那么拥有最多研发经费的将会是中国的企业,日本的企业将面对怎么样的突围呢!(此趋势已形成)
[此帖子已被 1 在 2008-7-24 22:18:35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