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探的青春年华是枕着《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和英雄交响曲等等梦过来的,当然还有〈傅雷家书〉,可能还有《凡高传》,叔本华,以及学生民运,伤痕文学,现代诗等等等等,于福探同时代的人特能共鸣那个年月的青年有着怎样丰富的精神世界。虽然,随着岁月的覆盖好象模糊,好象遗忘,但那些你记不起来的东西却早已深深地植根于心底,成就了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基本不会改变的。 说起古典音乐,那是绝对属于心灵的东西。你可以不知道曲名,不知道作者,却是听一千遍也不厌倦。因为每一次沁润你心灵的旋律和自己都是一次新的诉说。最最不可以的就是用电声,甚至还伴有各种扭力作态的表演来糟蹋那些千古不毁的名曲。音乐是属于全人类的,但又是绝对个性的,听者感受各有不同,演奏者不同讲出来的东西也是大不相同。以大家熟悉的梁祝来说:于丽娜的最细腻哀婉,那真是动到心弦;盛中国的技术痕迹较重,但比较有力量,那是惊人魂魄;吕思清的中和一点,却嫌白。。。。。。,交响乐的宏恢,震撼总是给人向上的力量;小提琴的凄厉和抒情是最揪心的。 然而现状是;古典音乐是个人的,流行的是大众的,突然想到价值投资和投机。。。。。。。 呵呵,笑自己依然不能免俗,说音乐怎么说到钱了。不好意思今天闲聊倒此。顺便说,大家忙碌之余,听听帕尔曼演奏的小提琴吧,非常动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