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由平安巨额融资想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4 20: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持有平安快2年了。
与2年前相比,平安的综合金融进展之快,出乎意料。市场所谓的三保,其实平安与其他两保的公司性质的差异性已经越来越大了。
综合金融的架构、交叉销售、统一的后援平台,已经使得平安具有相当的独特性。

不足的是相对的投资短腿(股票投资理念仍然是波段)和激进企业文化的缺陷。 [此帖子已被 天天升级 在 2009-5-26 12:53:53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4 21: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正如awqyxjs所言,pa债券投资确实漂亮。

就投资而言,保险公司主要是在资产结构配置上体现功夫。由于寿险保单具固定利率(可视为政策特许权),因此在权益市场低迷时,只要以相对高利率的定期债券的反周期操作就可以了。比如去年下半年pa新增了1200亿元的定期债券。所以,就长期而言,关注pa寿险的投资收益,主要应基于保费的规模。

陈贤德透露,去年9月之前,中国平安增投了1300多亿固定收益投资,新增的这部分收益都是在5%以上。

  “我来平安几年了,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大的操作。后来9月、10月大家看到了,(货币政策)去年上半年从紧,到年底放松,这一波利率改变很快。”陈贤德说。

  陈贤德指出,目前3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3点多,一年定期存款只有2.2%,利差在2008年的年报中无法体现,但可能在今年、明年利率比较低的时候表现出来。

  对于增仓的券种,陈贤德透露,其中有不少是有担保企业债,大约600亿元是协议存款,有些券种的收益率甚至高达5.85%。

[此帖子已被 天天升级 在 2009-5-25 16:33:5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8 16: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保险业和欧美保险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的保险业处于积累保费阶段而欧美保险业已处亍赔付阶段.除了近2年,中国财险业的成本普遍低于欧美财险业,不用投资就成产生盈余.至于寿险业,有保证利率的承诺利率为1.9-2.5%.一些结算利率只是随行就市,不是固定的.在平安1季度的业绩问答会上,高管说明2008年平安所有含保证收益率的寿险产品的平均保证负债成本约为3.5%.我知道,如果排除90年代平安有一批含高保证收益率的保单,那么平均保证负债成本比3.5%还要低-点.从目前低利率时期似乎是过高了,但一般的保单期限在20年以上,是否也过高?这就比较难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8 23: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掷铜板的人 发表于 2009-5-18 20:54:06 :

我觉得迷惘兄已达到资深投资人的水平,而solino兄是基金公司研究员的高水准,对你们上述这些观点我很赞成并且学习中。

我认为如果两家金融企业的精神面貌(管理、朝气、进取心等等)差不多的话,我会优先投资银行股而不是保险股。一是因为保险业务比银行业务复杂多了,作为股东可能会留下理解不透的投资风险;二是从成长性来说,二者难分仲伯;第三,从公司盈利的确定性来说,银行业比保险业盈利的确定性高多了。

[此帖子已被 掷铜板的人 在 2009-5-18 20:58:40 编辑过]


惭愧,本人还未摸到投资的门.只是乱侃一番.对于中国银行和保险,个人更心仪保险业一些.保险业的保单期限长,更能积累资金和发挥复利功能;而银行存款期限短,不能有效地积累资金.利率变动又较频繁,资金成本变化太大,而贷款利率在许多种情况下,客户可以随着利率高低进行调整.同时,感觉,银行业对于公司的管理,营运要求更高,特别是对于资金的琉转,管理要求更高.至于,前几年银行业的高利润和高成长和之前的经济的高景气,包括房地产业的爆炸式发展有着极大的相关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2 10: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不仅是“价值投资者”,更是“价值管理者”,所以保险公司在巴菲特手下可以发挥很大的优势。但国内保险公司的老总们不仅不是“价值投资者”,也不是“价值管理者”,因此只能说是“前途暗淡”。

又,再谈招行式的“豪华名片”:银行业的主要盈利来源和核心能力应该是在放贷的能力方面,这就要求银行善于选择有还款能力的借款企业,防止坏账出现,而选择这样的企业又涉及到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企业的内在价值充分,银行贷款的本息才能安然无恙。在信贷管理方面,银行应该成为企业实质上的财务顾问。在核心能力的打造方面,“豪华名片”丝毫起不到作用,有竞争优势的银行,用普通名片足矣!

[此帖子已被 掷铜板的人 在 2009-5-22 10:35:03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2 18: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兄:我为我的年轻感到抱歉!不过我认为保险行业作为一个行业整体而言的竞争优势属性可能只是中等或者中等略微偏下(当然比纺织这样的行业还是要好很多),但是好行业中也会有差的公司、差的行业中可能也会有好公司,这是很正常的。其实我并不是要全面看低保险行业,只是对马明哲式的管理模式和价值观念不认同,当然我不认同并不代表您不认同。费老爷子说过一句话,“什么样股息政策的公司吸引什么样的股东群体”,类似的,什么样观念的老总吸引什么样观念的股东,即老巴所说的“物以类聚”。所以您会觉得俺的声音逆耳,但是俺并不觉得您的声音逆耳。如果某一天得知了某保险业老总的价值观念跟俺们一致,俺一定重点投资。

另外,这个帖是在讨论价值,不是在讨论股价的涨跌,您在平安上有获利是应该恭喜的,但是股价的阶段性上涨并不能改变我们各自的价值观念。对我而言,我要的是合理和良好的长期的高ROE,如果ROE不高,就算增长前景良好我也不会心动,如果保险公司做不到这一点,就算全球金融资本真的要通吃中国保险股我也不会去跟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09: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克里斯蒂安"施塔德勒 关亍 欧洲百年企业永续成功的研究得出四大原则 : 原则一:在开拓创新之前先充分挖掘现有资源. 尽管顶级企业没有忽略过开拓创新,但作为战略它们总是优先选择利用现有资源而非开拓创新.原则二:奉行业务多元化战略.在这方面,顶级企业是灵活的。它们的产品、客户、地理市场和供应商都奉行业务多元化。众所周知,奉行业务多元化的企业能够将各相关业务结合起来,产生规模效益。与之相反,从事单一业务的企业在短期内的确表现十分优异,久之则是另一番景象。 原则三:牢记自己犯过的错误 顶级企业从不两次掉进同一个陷阱。意味深长而又难忘的经历常常演化为代代相传的永恒故事,使后来者可以从中汲取明晰的教训。原则四:对变革持谨慎态度 .变革是不可避免的,最好是引领而不是跟风。至少,这是一种传统智慧。而对于顶级企业来说,尽管它们希冀与众不同,但是它们只有在历史上非常个别的时刻,才会进行激烈的变革。追逐每一轮新的管理浪潮并不是它们的风格。它们以核心价值观和原则为准绳,以一种对文化极为敏感的方式对待变革,而这需要耐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0 12: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安收购发展是金融史上重大事件,不知道各位的看法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0 20: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是好事。国内购并的投资环境、风险程度、整合的便利性、收购后的协同效应,都会比跑到国外去购并要好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0 20: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十年 发表于 2009-6-10 12:27:04 :
平安收购发展是金融史上重大事件,不知道各位的看法如何?
也想听听大师讲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5 00:51 , Processed in 0.01810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