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lewie

杂感(更新至十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7 22: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lewie文章,就一句话,实在!

其实,经济学家、知名人士也知道这些,可就是忽悠,把你忽悠晕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8 13: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欢迎lewie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3: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在VALUE博客上看到的几句索罗斯在7月底接受台湾的商业媒体采访的话,觉得是经典,摘录于此:

“要面对现实,体认错误是其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一步。多数人以为,认错是羞耻的来源,但实际上,只要能体认‘不完美的理解’(imperfect understanding)是人类的常态,就不会觉得认错有什么好丢脸的”。

“认错的好处,是可以刺激并增进批判力,让你进一步重新检视决定,然后修正错误。我以承认错误为荣,甚至我骄傲的根源来自于认错。”

“我有认错的勇气。当我一觉得犯错,马上改正,这对我的事业十分有帮助。我的成功,不是来自于猜测正确,而是来自于承认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8 17: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铁啊 咱只有顶的份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9 20: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PB和ROE在投资人的心目中是有大致固定的评估标准的”,那么很显然PE也有大致固定的评估标准。

比如我们认为长期的ROE应该在10%左右,PB在1左右,那么合理的PE就在10左右。当然,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比较看好,所以我认为PB在1.5左右比较合理,那么PE在15左右。

用均衡来考虑,最好是遇到ROE处于低位,PE也处于低位的情况,根据Q值来计算,肯定低估了,当然这个时候PB肯定也处于低位。另外一种是ROE处于低位,PB也处于低位,这也是难得的底部机会,不过这时候,PE不一定处于低位。因为E的变动一般比净资产的变动幅度要大得多。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处于中间偏上的位置,所以只能从对中国经济长期的判断来考虑了??是还会往上涨还是就此回归,我的看法是前者,不过纯粹是感性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9 23: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手欢迎LWIE回来!!

对于PB,PE以及ROE,个人认为仅仅使用于对于个股的分析有用。用PB,PE以及ROE讨论整个股市的情况有些象把苹果,梨,香蕉,菠萝绑成果篮来求平均重量,意义实在不大,希望LEWIE可以分享具体投资分析实例,先谢了!!

PS:现在才知道LEVIE是哥们,你的头像也太迷惑人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0 12: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从均衡的角度来讨论的话,PB和ROE对大盘的意义更大。比如从理论上来说,整体的PB应该均衡在1的位置,而个股却不能这么认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0 15: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佩服一次 我觉得考虑市场的PB PE 是否正常 一定要在ROE的前提下 研判 三者是需要同时考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1: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杂感(十四)

2008-9-5

LP从外面拿回来两罐念慈庵的“润”,是朋友单位发的节日礼品,拉开一罐试一下,LP说,就是开稀的川贝琵琶膏吗!我喝了一口,的确是,然后冒了一句LP不大明白的话:这就是产业链啊!

9.3的《资本人物》采访花荣。一段传奇的经历,上交所第一批红马甲,94年开始为机构操盘,曾在96年为机构创造数千万利润,当年12月特约评论员文章后第三个跌停板处动用20多亿资金抄底“深发展”等股票,年收益率超过900%,但待遇低迷,99年时,自有资金只有18万元。519行情后,资金增值到80多万,2001年牛市顶峰时,自有资金到达700多万。2001-2002年,跟庄南方证券操作中成股份失败,私募清盘,将自有资金填完客户亏损后,只余5万元左右,还有7万元的稿费未收到,由起点回到了起点。2003年重新开始,由操作中国联通的两个涨停开始,06-07年牛市主要战绩为“农产品”、“丝绸股份”、“工商银行”。到2008.9月接受采访时,个人资金超过2亿元。自言:当你拥有1000万时,你实现了居住自由;当你拥有5000万时,你实现了支配自由;当你拥有超过2亿时???,当我们操作完“农产品”进行分红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有这么多钱,还用力地打了下自己的手背,原来是真的???

市场是盲目的吗?好象是。当126015康美债跌破72元时,我就跟岳母说,到期年均收益率已超过7.2%,非常有价值了,比存银行、买国债都强得多。但是,在加息预期越来越小的情况下,126015还从72的平台破位下行,最低见69.95元,然后开始了陡峭的上升行情,现在已接近75元了,一前一后,只不过是三个月的时间而已。

市场是清醒的吗?好象是。当全世界都盼望2008年万点行情时,比较冷静的投资人至少也认为行情会到2008年初才结束,而股指已在10月中旬悄然见顶。5个月以后的20083月,我们看到了CPI涨到了近9%10个月以后的20088月,我们终于看到了上市公司整体利润季度环比增长仅有4%,现金流大幅倒退45%???

自己目前的仓位中,有些亏损了20%多的台湾指数ETF7月末台指收盘7024点,整个市场的PE11.97倍,PB1.56倍,ROE13%,股息率6.24%,台湾地区2008年二季度的CPI4.19%。不仅台股处于历史估值的最低点,以全球眼光看,也是最抵买的市场之一。但是,到今天,台股已跌到6200点了,又掉了一成多,而且跌破了10年和20年均线,最近20年参与市场的投资者,平均成本都是亏本的了。对当下的台股而言,市场是盲目还是清醒呢? [此帖子已被 lewie 在 2008-9-7 22:17:17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1: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杂感(十五)

2008-9-8

中报统计,全体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是16%,媒体最爱讲的一句是:如果剔除石油石化、电力等政策性亏损行业,盈利增长是41%。呵呵,这就是中国媒体的特色,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应该想想,如果剔除掉14只银行股,总体利润会倒退多少呢?大家须明白,银行是金融服务业,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自身并无多少新价值的创造。当一个市场来自银行业的盈利超过了40%的比重,可以想象实体经济已虚弱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

从政府到经济学家再到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唾沫中,我们的出路好象就是两条了:1、产业升级;2、刺激消费。

关于产业升级,教授说的很到点:你以为升级改造,提高技术含量,做高附加值产品就是产业升级吗?根本不是???。他的观点我深有感触,数年前,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曾在一个民营的隐形冠军企业任职次高管(最高管当然都是家族人了),后来和几位同事选择了自己创业,几位都是公司的骨干人物,想来成功的几率应该颇高,结果不出一年就结束了。后来聊天时问他,怎么就干不下去呢?朋友的回答是这样的:象我们这样出来的,一般都是干回本行,我们当时想得比较天真,因为我们对原来企业的产品很了解,知道他们有什么缺点,我们想,只要我们弥补了这些缺点,而且提供的价格更低,那一定能有市场。结果,我们发现,我们的思路完全错了,因为我们的主要客户都是出口的,而且想从原来的东家处争取过来,但你可知道,在我们国外客户的Catalogue上,他们的终端价是我们这里出厂价的4倍,你想一下,他手里已经有300%的毛利空间了,他还会在乎我们额外提供的20-30%的价格折扣吗?对他来说,产品的批量稳定、品牌包装才是要注重的,而原来东家多年来所积累的知名度是很难撼动的,尤其是我们做的属于有一定档次的消费品。这实在是教授的6+1理论的一个生动实例。《经济半小时》前段时间到全国各地采访,在报道困境企业同时,还采访了不少今年依然增长的成功企业经验,几乎都是靠的产品升级换代,我自己一边看一边在替这些刚刚完成大笔资本开支的企业担心,本质上,你还是一个没有定价权的净生产者,只不过在吃阶段性供求的蛋糕而已,过几年,别人也完成改造了,你照样面对现在的困境企业的局面,除非你继续掏钱升级,但越升级,需求的圈子就越窄,这是一条死胡同,累积几年的现金流,又一次性地投出去了,没完没了。真正的升级是什么?是一种无须增加资本开支的升级,是可以掌握自主定价权的升级,张化桥简单归纳为??没有工厂的公司。

关于刺激消费,一直在疑惑,难道我们的消费还没刺激起来吗?消费是什么?就是衣食住行吗,一点不空泛。好好想想,如果消费没起来的话,这几年地产、汽车及其配套行业的风光无限是哪来的呢?你还想刺激些什么内需呢?药是要按时按量吃的,人民群众总不能把一天三次、一次十粒的丹滴楞给自己加到一天六次、一次二十粒吧?食品饮料好象也是这个道理吧?一天最多也就两盒牛奶,总不能逼自己喝四盒吧?基金经理,你要想凭刺激这些东西来令消费大幅增加,不实际吧。

市场当然有非理性的时候,但你也不要总把别人看成是白痴,毕竟人家砸出来的股票也是有价资产,大手沽售的行为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说,可能有些“盘面反映一切”的宿命,但市场的结果总是各种因素成分都有一些,做个比喻,这是一杯鸡尾酒、不是纯净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3 19:28 , Processed in 0.02147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