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pxj9902

中集集团的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5 13: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B这几天大跌,颇为黯然。巴菲特说想买牛肉汉堡的人看到汉堡降价了,应该高兴才对......看来我的修为还不够......

相对于车辆领域,我觉得中集在罐式领域中的静态罐式装备方面的不确定性会大一点,

我对罐式领域了解很肤浅。


罐式领域包含静态和移动两大方面:
静态的比如静态储罐、罐式码头设备,我们在码头经常看到的那种庞大的圆筒建筑,就是码头静态储罐了。那可都是大工程,耗资都在上亿。随着中国沿海和内陆这样的石油、化学工业品码头和天然气LNG接收站的发展,这样的静态罐式项目应该会越来越多。当然不能只看国内,从整个世界来看,液化天然气这种比石油煤炭更清洁的能源未来极可能贸易量会大增,我们国家今后要节能减排,对液化天然气的需要量必然也会迅速扩大,今年就与澳大利亚签署了好像是上百亿(忘了)的长期液化天然气供应合同。就我所知,在东南沿海就正在建设好几个LNG项目。另外一个静态储罐工程的大市场就是中国极可能会在全国分布式建设一些石油的战略储备基地。其他的还有大大小小的企业自建的中小型的静态储罐,用来存储化工原料、燃油等等。

大型静态储罐方面,如果能够承接到几个项目,那就是几十亿的大单,建设周期好几年,够吃一阵子的。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中集能否拿到这种大型工程?像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国企投资的LNG项目,中集极可能要和它们的关联企业竞争,(声明,只是猜测,可能与事实相差很远),因为我看到一个LNG项目的报道,工程是包?该国企旗下的建设单位的,毕竟是自家人,总得照顾的,呵呵。但是也有一些国际能源巨头开始在中国投资LNG项目、油品码头(比如壳牌石油在广东投资的LNG项目),还有一些化学品存储码头,像这样的项目,中集可能就有机会了。国家的一些大型项目,中集中标的可能性应该也比较大吧,毕竟中集在收购了博格之后,在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在国内算是首屈一指。至于中小型项目,以中集的成本优势和人脉,应该有不少机会。

移动罐式装备领域(罐式储藏运输),包括了罐式车辆、罐式集装箱等。我认为罐式车辆完全可以纳入各个车辆分公司来生产制造,可以充分利用中集的产业布局和服务布局这些优势,而且可以平滑车辆的周期性。似乎罐式车辆今后的发展也会遭遇当年冷藏箱的问题:不锈钢主导还是铝合金主导?不过以中集目前的行业领导地位,很可能中集主导的,就会成为今后的标准。当年中集在冷藏箱的不锈钢和铝合金之间选择了不锈钢,实在是一笔精彩之作,让日本人在铝式冷藏箱上的大量专利和经验积累无用武之地,值得目前国内的轿车厂家借鉴----难道国内的轿车厂家也要重新做起,与西方积累了百年的积淀进行竞争?还是比亚迪聪明,开发电动汽车,大家就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了,而且没有包袱,通用大众这些大佬难道肯置多年家底于不顾,起劲地推新型汽车?呵呵,离题了。

罐式集装箱方面,中集已经是老大了。海运方面,罐式集装箱的对手是液体轮船,目前看来,液体轮船不可能挡住罐式集装箱发展的步伐,罐式集装箱有着全球标准化规格,铁路公路海运一体化运输无需中途卸货重装等优势,在非大规模的液体运输时,比起液体运输轮船将极具竞争优势,今后应当会不断发展,空间广阔。

总之,在移动罐式装备领域除了中集,似乎没有巨无霸。静态储罐也没有出现什么大腕,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机会多多。

对于罐式装备,我了解不多,没什么发言权,希望了解的TX多聊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13: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集的对手的分析过程,有一点值得深思,为什么中集在很多细分的业务方面都做到了世界数一数二?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那就是
一向我们以为是处于一个激烈竞争环境中的CIMC,其生存的空间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拥挤。
甚至比起4大国有银行、4大通讯国企等还要广阔。因为CIMC进入的各个细分领域,竟然都没有同级别的对手!

在中国这架起飞的飞机上,很多人都在宽敞的头等舱中寻找投资对象,竟没有发现,在经济舱的中集,一个人占着3个人的位置。我们寻找高成长的企业,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看其发展的空间,中集就是再膨胀3倍也有容身之处,中石油、工商银行可以吗?

中集的能力圈在不断扩大,就好比一个圆越大,周长就越大,周边接触的新领域就越大,将来可涉足的新行业就越多。而中集总是善于发现其中的机会,冲入一个适合自己施展手脚的细分行业,然后收购-兼并-布局,牢牢巩固住地盘。将来中集如果能够在越来越多的细分行业中一家独大,没有可以抗衡的对手,那他将来成为一个像闽发价值论坛的SOSME君所猜测的--成为中国零散制造业的集大成者,的机率是很高的。

[此帖子已被 seetomorrow 在 2007-11-24 23:27:4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5 22: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评39的总裁奖励金方案

2001年制定,其后在我印象没有作大的改动

1、 本年奖金的提取=上年净利的X%+本年净利增量的Y%

2、 不提取的情况:

Ø 本年净利〈上年净利的80%

Ø REO12%

Ø 负债率〉70%

Ø 经营失误造成的损失〉净利(或净资产)的10%

分析:12007年预计净利应该不会小于277×80%=222 ,即EPS>0.84

2、最大的体现了公司利润的最大化而非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39的双股权结构非常稳定,2大股东预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没有卖股的意图,他们不大关心股价,较关心现金分红,而经营层在上述方案下,股价的表现与他们的关系也不大。经营层与大股东在这方面(不关心股价)倒是一致。

3、 本次股权激励仅从车辆层面进行,不与股价挂钩,市场以脚投票,表面看市场有点急功近利,实际是对39长期不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否定。

4、 建议修改总裁奖励金方案,加入市值条件,否则再好的"集大成者"其PE 还是市场最低的。

[此帖子已被 pxj9902 在 2007-11-15 22:31:52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01: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面对中集B的持续下跌?

其实这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在所谓的牛市中面临这样的问题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就持有中集B而言整个2007年都没有所谓牛市的感觉,以今天的价格计算2007年是负收益,如果我们以追逐价格为目标那我们无疑很失败。

如果我们是价值投资者而不是价格投机者,那我们损失了什麽呢?

pxj9902君建议修改中集的总裁奖励金方案让股价与股东和管理层利益对接,我对此方案不以为然,我担心这会刺激中集管理层的投机冲动。

既然我们坚守价值投资,那就让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公司是如果创造价值上面

至于价格让上帝来决定吧!

只要相信价值决定价格的逻辑基础依然牢靠,就算再腰斩一半我们一样夜夜安枕。

中集的下跌其实应该让我们兴奋:能让我们更夜夜安枕的安全空间会跌出来吗?如果我认为20元的中集是物有所值,那13元的中集是更可怕还是更可爱呢?真希望这种下跌能持续到明年分红的时候至少我可以用现金红利以更低的成本对中集进行再投资,也许我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吧?中集B:你下跌得再猛些吧!

市场先生总是喜怒无常的,只要我们不被它所控制它就是我们的朋友(否则我们将成为其俘虏而不能自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07: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中集出现了我们不知的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08: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赞同pxj9902的建议“修改总裁奖励金方案,加入市值条件”。事实上,PE越低对长期持有者越有利(这一点西格尔有专门的论述),投资回报率越高。如果中集B的PE长期维持在30倍以上,就没有投资价值了(就是说股利再投资将无利可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09: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昨天买了一些中集B,从技术指标看.就是垃圾也该反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10: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人民币3年升值到6对中集影响有多大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13: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sosme言之有理。这样一直低估的价格,才给了长期投资者不断融资进入,或者红利再投创造了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7 01: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为股东因为股价下跌而感到高兴至少是一件不符合逻辑的事情。
  做股东的最终目的还是一个企图“图利”(或文雅的说法“财富增长”)的经济行为,股价下跌后的再下跌如果未来没有涨回来的可能又怎么能实现我们的投资目的呢?
  
  真正让我们能夜夜安枕的不是公司的股价而是公司的价值,价值最终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1、持续的现金红利;
  2、未来股价的回升。
  这期间的关键因素是:市场先生、持有周期及公司价值的变化。价值投资有时考验的就是你对价值的判断能力,价值投资相信价值始终是价格的决定性因素,市场先生的情绪变化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干扰因素。
  
  谁会因股价的下跌而高兴呢?可能有这两种情况:
  1、中集潜在的投资者因感觉中集的安全空间不足而犹豫的人,股价持续下跌的过程就是安全空间扩展的过程、也是逐渐消除犹豫的过程,最大的困难之处是:对公司的评估随着股价的变化而摇摆不定;
  2、那些看好并已持有中集而准备增加投资的投资人:前提是还有子弹(资金),我认为任何时候(那怕是伟大的牛市)都不宜满仓操作,否则当有些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将束手无策。
  
  我一直将中集视为自己进行“公司研究”的范本
  其实透过中集也是进行“市场研究”的经典案例:熊市牛股、牛市熊股的中集够有个性的,放眼未来还会演绎怎样的精彩呢?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00:43 , Processed in 0.02262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